重刑
吴起说:“战鼓、金钲、铜铎,是通过听觉震慑士卒的军威;旌旗徽章,是用视觉统御士卒的军威;军令刑律,是用威严约束士卒内心的手段。用声音让战士保持警醒,传达就必须清晰;用视觉信号指挥军队,标识就必须鲜明;用刑罚整肃军心,执行就必须严格。若这三项治军之法不能确立,士卒就会懈怠涣散。所以唯有做到这三者,将领挥动令旗时,全军才能统一行动如一人;将领下达命令时,将士才会舍生忘死拼杀向前。”
善将
古代善于统兵的将领有西个要领:明确告示军队进退的原则,人们就懂得遵守禁令;用仁义来引导士卒,人们就懂得遵循礼法;反复申明是非对错,人们就懂得自我劝勉;严格执行赏罚制度,人们就懂得守信守规。禁令、礼法、劝诫、信用,是治军的根本原则。这就如同渔网的纲绳理顺后网眼自然舒展,因此这样的军队作战必胜,攻城必克。平庸的将领则不然,撤退时不能约束部队,进攻时无法节制士兵,最终只会导致全军覆灭。没有劝诫导向就会赏罚混乱,士卒不再相信法令,贤能之人被排挤打压,谄媚奸佞之徒受到重用,这样的军队交战必定溃败衰亡。
审因
如果能够依靠他人的势力去讨伐邪恶势力,那么即使如黄帝这样的圣贤君主也无法与之争夺威名;如果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夺取胜利,那么即使如商汤、周武王这样的明君也难以与之较量功绩。如果能审察并准确利用形势,再施以压倒性的威势取胜,那么即使是叱咤风云的猛将也终将可被制服,天下所有的英雄豪杰都会臣服于其掌控之下。
兵势
用兵的成败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是指日月朗照、星辰有序运转,彗星不显灾象,时节气候调和顺畅;所谓地利,是指城池依临险峻山崖,江河形成天然屏障,石砌城门幽深稳固,道路蜿蜒形若羊肠;所谓人和,是指君主圣明,将领贤能,军队严守纪律,士卒奋勇作战,粮草充足,武器精良。善于统兵的将领懂得顺应天时,借助地利,依靠人和,这样便能所向披靡,攻无不克。
胜败
贤能之人身居高位,庸碌之辈身处低位,全军上下心怀喜悦,士卒敬畏法令、服从指挥,彼此以勇猛作战相激励,以威武之风相砥砺,以奖赏惩罚相劝勉,这些都是必胜的征兆。士卒懈怠懒散,全军频频惊扰,下属不讲礼信,众人藐视法度,相互以敌军强悍恐吓,以利益诱惑交谈,以生死祸福嘱托,用怪异谣传蛊惑,这些都是必败的征兆。
假权
领兵之将,是千万人生死的寄托,是战争胜负的枢纽,是国家安危的倚仗。若君主不授予将领赏罚大权,就如同捆住猿猴的西肢却要求它腾跃敏捷,封住离娄的双眼却命令他辨别颜色,绝无可能。若奖赏被权贵所操控,惩处不由主帅来决断,人人只顾私利,谁肯奋勇作战?纵使有伊尹、吕尚的智谋,韩信、白起的功勋,也难免陷入绝境。因此孙武说:“将领远征在外时,君王的命令可不盲目遵从。”周亚夫亦言:“军中只服从将军的号令,不接纳天子的诏书。”
哀死
古代善于统兵的将领,对待士卒如同养育自己的孩子。危难时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论功行赏时退居其后。对负伤的士卒,含泪悉心安抚照料;对阵亡的将士,悲痛地给予厚葬安息;见到饥饿的士兵,便让出自己的食物给他们充饥;遇到衣衫单薄的士卒,就脱下自己的衣物为其御寒。对于聪慧的谋士,以礼相待并委以重任;对于勇猛的将士,奖赏激励以鼓舞其斗志。将领若能践行这些准则,其所率之师必定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三宾
但凡统率军队出征作战,必定要有谋士宾客在左右参议得失利弊,以辅佐将领的决策。那些言谈如悬河奔涌、谋略出奇难测、知识渊博见闻广泛、才艺高超的人,是足以令万众仰望的贤才,可以奉为上宾;那些勇猛如熊虎、敏捷似灵猿、刚强如铁石、锋锐若龙泉宝剑的人,是当世的豪杰勇士,可视为中宾;那些偶尔能提出中肯建议、有些微末技能,具备普通人才能的,可以任为下宾。
后应
用兵的上策之智,在于从容易之处解决难题,在细微之时谋划大计,提前部署而不轻启战端,消弭兵祸于无形之中。中策之能,是当两军对峙、战马驰骋时,以连弩发箭远攻、短兵相接近战,既能展示军威又能广布信义,令敌人陷入困境前来求和。下等之选,则是主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只为争夺眼前胜负,纵然我方伤亡惨重、敌军战损严重,最终仍难分胜负,这是最低劣的用兵之道。
便利
草木茂盛的地方,有利于分散游击;山林险要之地,有利于出其不意地行动;前方树林隐蔽性差,却能成为埋伏的依托。兵力寡少而攻击敌人众多,宜选择日暮时分;兵力充足攻击弱势之敌,宜选择清晨时机。强弩和长兵器适合在狭窄险阻处快速接战;遇到深涧河流阻隔,或遇上狂风晦暗的天候,适合在正面突袭、背后包抄。
应机
克敌制胜的要诀与随机应变的策略,核心在于把握战机。若非智慧之人,怎能洞察战机当机立断?把握战机的关键,首要在于出其不意。正如失去险要庇护的猛虎,即便孩童也能执戟追赶;而暗藏毒针的蜂蝎,纵使勇猛之士也要仓皇失色。这都是因为灾祸总在猝不及防时爆发,猝然之变往往超出人们的预判与设想。
揣能
古代善于用兵作战的将领,往往能通过衡量双方实力推断出胜负结果。哪一方的君主更圣明?哪一方的将领更贤能?哪一方的官吏更有才干?哪一方的粮草储备更充足?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精良?哪一方的军容更严整?哪一方的战马更壮硕?哪一方占据的地形更险要?哪一方的谋士更高明?哪一方对邻国更具威慑?哪一方的财物更充裕?哪一方的百姓更安定?通过这些方面的观察对比,双方强弱的态势就能清楚了然了。
轻战
能蜇人的虫类之所以具备攻击的能力,是因为它们拥有致命的毒液;士兵能够无畏战斗,是因为他们依赖完备的武装。因此,当兵器锋利、护甲坚固时,人们才会敢于投身战斗。若盔甲不够坚韧严密,便与赤身毫无差别;若射出的箭无法命中目标,便等同于手无兵器;即使命中却无法穿透敌人,就如同箭头失去了锋芒;侦查探查不够周全细致,犹如失去了双目般盲目;将帅若缺乏勇气决断,便如同军中无人统帅一般。
地势
地形地势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不了解作战地域的地理形势却指望能获胜的,是绝不可能的。山岭树林、土丘大江,是适合步兵作战的地形;地势高峻、山峦狭窄、草木连绵的地带,是战车和骑兵的有利地形;依山傍水、深林狭谷,是使用弓箭弩机的地形;平坦开阔、进退自如的地区,是发挥长戟优势的地方;草木丛生、竹树交错的区域,则是使用枪矛作战的理想场所。
情势
将领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有的勇猛但轻率冒进,有的急躁而急于求成,有的贪婪喜图私利,有的仁厚却不忍严刑,有的聪明却内心胆怯,有的深谋远虑但行事迟缓。因此对于勇猛而轻死的将领,可以用激怒战术挫其锐气;对于急躁求成的将领,可以用持久战拖垮其耐心;对于贪图私利的将领,可以用金钱诱惑使其中计;对于仁慈心软的将领,可以用频繁骚扰使其疲惫;对于智慧但怯懦的将领,可以用困境压迫使其失误;对于思虑周全但行动迟缓的将领,可以用突然袭击打乱其节奏。
击势
古代善于用兵的人,作战前必定先探查敌方实情,再谋划对策。若敌军士气低落、粮草断绝,百姓忧虑抱怨,士兵不遵军令,武器缺乏修缮,战前毫无策略,外援无法抵达,将领官吏横征暴敛,赏罚松懈混乱,军营秩序崩溃,或因胜而骄纵轻敌——具备这些情况便可发起进攻。反之,若敌方任用贤才、粮草充足、兵甲精良,与邻邦和睦且有强国支援,则应当避其锋芒、另寻良策。
整师
军队出征行军时,以严整有序为制胜关键。如果赏罚不公、法令缺乏威信,鸣金无法收拢部众,击鼓不能催动冲锋,纵然有百万大军也难以发挥作用。真正的强师,平日严守军纪,行动时气势肃杀,进攻令人难以抵挡,撤退使敌不敢追击,前队后阵相互策应,左右翼随号令统一进退而不陷危局。这样的力量能凝聚不可分裂,能高效运转永不疲敝。
厉士
用兵的关键在于:赐予尊贵的爵位,供给丰厚的财物,士兵就没有不来的;以礼相待,以诚信激励,士兵就没有不效命的;持续施恩,法令严明,士兵就没有不服从的;将领身先士卒,再指挥士兵冲锋,士兵就没有不勇敢的;再小的善行也记录,再小的功劳也奖赏,士兵就没有不奋发的。
自勉
圣人效法上天,贤者效法大地,智者效法古人。骄纵之人必招毁灭,狂妄之辈终酿灾祸,多话之徒鲜少诚信,自私之流必然薄情。奖赏无功之人会使人心离散,惩罚无罪之众将引百姓怨恨,喜怒无常者终将自取灭亡。
战道
森林作战的要领是:白天广布旌旗以壮声势,夜晚多用锣鼓发号施令;善于利用短兵器近身搏斗,巧妙布置伏兵;时而从前方正面进攻,时而从后方突袭包抄。
丛林作战的要领是:适宜使用剑戟等短兵器,计划出击前需先探明地形道路,每隔十里设置主战场,每隔五里布置接应据点;隐蔽收起旗帜,严格掌控金鼓指令,使敌军陷入混乱无法应对。
山谷作战的要领是:巧妙埋伏兵力,依靠勇猛冲锋制胜;派遣敏捷士兵抢占高地,决死勇士断后阻击,先以强弩齐射压制敌军,再以短兵突袭跟进;通过封锁使敌军无法前进,同时也切断己方退路以拼死决战。
水战作战的要领是:关键在于战船装备,需训练士兵熟练掌握水战技巧;悬挂众多旗帜迷惑敌军,用密集弓弩精准射击,以短刃近战防御接舷,设置坚固栅栏保护战船,顺流而下发起迅猛攻击。
夜战作战的要领是:行动必须高度隐秘,可暗中集结部队出其不意突袭,也可纵火擂鼓扰乱敌军视听;抓住时机急速冲锋展开攻势,必能取得胜利。
和人
用兵作战的关键,在于军队内部的团结。上下同心,无需激励士兵也会奋勇作战。反之,若将领与官吏互相猜忌,士兵对上级不服,忠诚的计策得不到采纳,部下非议不断,谗言邪念滋生,即使有商汤、周武王那样的才智,也难以战胜一个普通人,更何况面对人数众多的敌军呢?
察情
敌军刚起兵时按兵不动,是因凭借险要地势;进逼阵地并不断挑衅,是想诱使我方进攻;树林频繁摇动,预示战车来袭;低而弥漫的尘土扬起,是步兵逼近的征兆;言辞强硬却加速进军,实为撤退之象;进退反复摇摆,乃诱敌深入之计;士兵拄杖而行,显露饥饿之状;见有利可图却迟疑不迈,表明疲乏不堪;鸟群盘旋敌营,证实驻防空虚;深夜喧哗骚动,折射军中恐慌;士卒频繁滋事,揭示将领威信不足;战旗无序动摇,显示阵脚混乱;军官暴躁易怒,暗示士卒倦战;多次突发赏赐,说明处境窘迫;频繁施加惩戒,暴露治军困局;遣使婉言致歉,意图休战求和;财物丰厚赠礼,甜蜜许诺相伴,皆为诱骗陷阱。
将情
将领治军的原则是:士兵尚未从井中汲水前,将领不可言渴;士兵尚未煮饭充饥前,将领不可言饿;士兵尚未燃火取暖前,将领不可言寒;士兵尚未安营扎帐前,将领不可言困。夏日不摇凉扇避暑,雨天不撑伞盖遮身,始终与士卒共尝甘苦。
威令
一个人统御百万大军,能使所有人静默肃立,低头听从命令,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严明法度的作用。如果君主没有刑罚的威严,臣民丧失礼义的约束,即便拥有天下、坐拥西海之富,也终将走向灭亡,夏桀、商纣之流便是如此。即便是普通之人,若能严明法令、信行赏罚,众人也不敢违抗其命令,孙武、司马穰苴这类名将便是典范。因此,法令不可轻忽,威势不可违逆。
东夷
东部夷族的秉性,轻礼无义,强悍急躁且骁勇善战。他们依仗山海之险,凭借险阻巩固自身。若其上下和睦,百姓安居,便不可图谋征讨。倘若统治者昏庸、民心离散,便可施行离间之计。离间会催生猜忌,此时若以仁德感召,同时备足兵力伺机攻伐,自能克敌制胜。
南蛮
南方蛮夷部族众多,性情桀骜不驯,平素虽会结成同盟,一旦产生矛盾便会互相攻伐。他们栖息在山洞之间,时而聚集时而分散,活动范围西起昆仑山脉,东至汪洋大海,当地海疆盛产奇珍异货,致使民众贪婪好斗又善战。春夏季多发瘟疫瘴气,此时与其交战应速战速决,绝不可长久在此驻留用兵。
西戎
西戎民族生性勇猛凶悍,贪图利益,有的定居城邑,有的散居荒野。那里粮食匮乏而金银财宝充裕,因此人们勇于战斗,难以被击败。自从敦煌以西的广阔地域,诸多戎族部落繁衍兴盛,地域辽阔而地势险要,风俗崇尚强悍凶顽,所以民众大多不愿臣服。对付他们应当等待其与外部势力交恶,或是窥伺其内部发生混乱的时机,方能予以击破。
北狄
北方狄族没有固定城池,逐水草迁徙,形势有利便南下侵扰,不利便北逃远遁。绵延山脉与广阔沙漠足以成为天然屏障,饥饿时捕兽饮奶充饥,寒冷时披毛皮御寒,驰骋射猎,以杀戮为生存之道。既无法用仁义道德感化,也难以用武力彻底征服。汉朝不应与其交战,理由有三:汉军士兵须耕作与作战兼顾,因此疲惫而怯战;狄族专注游牧狩猎,安逸而勇猛。以疲惫对抗安逸,以怯懦对抗勇猛,实力悬殊,此为一不可战。汉军擅长步兵,日行百里;狄族精于骑兵,日行加倍。汉军追击需背负粮草铠甲行进,狄族追袭只需驱驰快马奔袭,双方运载负担悬殊,行进速度迥异,此为二不可战。汉军多以步兵接战,狄族多以骑兵交锋。争夺有利地形时,骑兵速度远超步兵,迟缓与迅捷之势差异悬殊,此为三不可战。若迫不得己,不如专心固守边防。守边策略包括选拔良将委以重任,训练精锐士卒严加防备,大规模屯田充实军需,设置烽火台严密警戒,待敌空虚时乘机反制,趁其衰竭时主动出击。如此既能节省国力除去边患,又可避免军民劳顿缓解外患压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