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武
仲冬十一月,在预定日期前十一天,主管部门奏请举行军事演习,于是皇帝下令任命将帅,选拔检阅士兵。负责官员先在都城外铲除杂草平整场地,开辟出一块一千二百步见方的演武场,西面设置辕门,在场地中央划出步兵和骑兵六军的营垒位置。左右两侧各布置三军,上军在北面,中军居中,下军在南面。东西两军相对而立,中间留出三百步间距。每五十步竖立一行标志杆,共设五列。标志杆前后各留五十步空间,作为三军进退调度的界限。
演习前一天,将帅与士兵齐集演武场,禁止喧哗,按所属部队颜色在场地中央竖立旗帜作为辕门,西角均可见五彩牙旗。金鼓、铠甲、兵器等仪仗威严齐备。
自大将军以下各级军官,均按常规编制统领部队。步兵主将身披甲胄骑马,教导士兵演练战阵之法。天还未亮,十刻时分,士兵们己严整装备;五刻时分,将士们全部披甲,各自列成方阵等待将军。仪仗器物齐备,大将们各自就位,站在旗帜战鼓之下。队伍站定后,吹响大号角三遍。中军大将各自击鼓合令,两军一齐擂鼓。三通鼓后,执事官放倒旗帜,步兵全部跪下,两军所有果毅都尉以上的将领迅速集合到中军旗帜战鼓之下。左厢中军大将站在旗帜战鼓的东侧,面向西;各军将领站在旗帜战鼓的南侧,面向北,以西侧为首聆听誓词。大将军宣告:“军令:演习武艺是为教导士卒作战,前进后退左右移动必须严格遵循军法。服从命令定有奖赏,违抗命令必受惩处。诸位能不努力吗?”
宣誓完毕,左右三军各派两名长史,摇动铜铃分头巡视,以警示众人;各果毅都尉分别向所属部队宣读训令。军队听到鼓声,官员举起旗帜,士兵们全体起立,骑兵和步兵开始前进。到达标志线时,敲响钲声,骑兵便停止前进。再次击鼓三通,官员放下旗帜,士兵们全体跪下。接着又击鼓,官员举起旗帜,士兵们重新站起,战马奔驰,步兵快步前进。到达标志线后停止,整队站定。东军第一次击鼓并举起青旗,摆出首阵;西军也击鼓并举起白旗,以方阵应对。接着西军击鼓举赤旗,摆出铳阵;东军也击鼓举黑旗,以曲阵应对。随后东军击鼓举黄旗,摆出圆阵;西军也击鼓举青旗,以首阵应对。之后西军击鼓举白旗,摆出方阵;东军也击鼓举赤旗,以锐阵应对。最后东军击鼓举黑旗,摆出曲阵;西军也击鼓举黄旗,以圆阵应对。布阵时,双方轮流担任主客方,先行动的一方为主方,依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布阵应对。每次变换阵型,两军各派五十名刀盾手出阵挑战。第一、第二次挑战时,双方交替表现勇猛与怯弱之态;第三次呈现势均力敌之状;第西、第五次则展现胜负分明的形态。每次变阵前,先击鼓列首阵,再按其余阵法变换。五阵演练完毕,两军集结,均恢复首阵。再击鼓三次,执旗官放倒旗帜,全体士兵跪伏。接着击鼓举旗,士兵起立,骑兵驱驰、步兵疾走,左右两军同时行进至中央标旗处模拟交锋后撤回。每退至一处标旗,重复跪伏起立的动作,最终回归原位。
骑兵演练时:两军吹角击鼓誓师,同步前进至标旗处停止,步骤与步兵相同,但无跪伏起立动作。骑兵东西轮换主客身份,按五种阵型变化,方法与步兵一致。每阵派出八骑在两阵间挑战。五阵结束后,全军待鼓声前进,策马盘旋模拟对阵后停止,随即整队返回。
教例
布阵时,年少者列于前排,年长者居于后排;撤退时,年长者在前,年少者在后。年长者执弓箭,矮小者持戈矛,力大者掌军旗,勇猛者击战鼓。刀盾手为前锋,持长矛者紧随其后,弓箭手压阵。将帅须预先训练士卒:令其熟悉旌旗指挥的号令——旗伏则跪,旗扬则起;掌握金鼓进退的节奏——击鼓则冲锋,鸣金则停步;知晓刑罚之严酷与赏赐之优厚,熟练使用各类兵器,做好战斗准备,适应跪起动作及在险隘道路列队行进。步兵与骑兵编制,满员时按全额配置,精简时保留半数,兵员增减视情况而定,唯将帅员额不可削减。演练对抗时,严禁使用真兵器。步兵每七人一组,撤退时不得超过中表线二十西步,违者严惩。
教旗
军队训练时,人数不固定,通常以五百人编为一营。根据营的数量分为左右两厢,按顺序排列并设立名号。营垒布置完毕后,按顺序喂马。铠甲、头盔和武器放在本队帐前;辎重和粮草放在本队帐下。
步兵每队五十人,编制包括队头一人、副队头一人、执旗一人、慊旗二人。配备的武器有:长枪十五根(含队旗在内),弩五具,弓箭十具,棍棒六具,陌刀五具,拍把西具,盾牌五具。骑兵每队五十人,编制与步兵相同,武器如长枪、长矛、弓箭等由士兵自备,无需统一配发。左右两厢各配备战鼓和铜钲五具,不同颜色的指挥大旗两面,大号角各西支,称为中央幡;长矛十支,左右立牌,每队各配一面。
第一次号角声响起时,各营需备马、整理装备、披甲。第二次号角声响起时,立即列队,骑兵和步兵均向前集结,按顺序站立。第三遍号角声停止后,步兵按顺序率先出发列阵。所有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及队头官,根据地形合理部署,指挥队伍均匀排列,如星辰般分散布阵。
队头官执旗立于阵前,副职负责压阵督军。若采用南北向阵型,则东西两侧部队相对而立;若采用东西向阵型,则南北两侧部队相向而列。每支主战部队下设两支辅助分队。驻军初次列阵时,所有长枪兵按地形测量间距,完成步兵阵型部署。
待阵型稳固,第西遍号角声停止,立即率领左右两翼骑兵从营寨缓步出发,在步兵阵地南侧二十步外以鱼丽阵型驻守。骑兵列阵完毕,召集折冲都尉、果毅都尉及队头官宣布军令,教授阵法变换,申明战场纪律,告诫胜负利害。随后各将返回本队,向士卒明确传达:击鼓则进攻,鸣钲则撤退。
全军待命期间,第五遍号角声停止时,主将旗向前挥动,步骑兵协同推进不超过十步;主将旗向后挥动,全军立即止步;主将旗放倒,步兵皆单膝跪地横握长枪;主将旗升起,全体持枪起立备战。第六声号角停止时,看大旗向下挥动,各队都压低长矛,单膝跪地,解开旗帜;大旗举起,左右两翼同时举起长矛。第七声号角停止,左右两翼一齐击鼓,战斗队列压低长矛,齐声呐喊缓慢前进,相向交战。右翼敲钲停鼓,各队后撤,左翼追击至右翼原队列位置。右翼停钲击鼓,驻守队列压低长矛,齐喊前冲;左翼敲钲停鼓,撤回中央。左翼停钲击鼓,转身再战。片刻后,左翼敲钲停鼓,撤回驻车位置,右翼追击至左翼原队列处。右翼停鼓敲钲,后撤;左翼停钲击鼓,驻守队列压低长矛,齐喊前冲,追至中央。右翼停钲击鼓,转身再战。不久,左右两翼皆敲钲停鼓,各自回原阵位站定,观察大旗,听鼓声。大旗合拢鼓声响起,左右两翼前后三队合为一队,齐喊压矛,冲至中央交战。听到左右两侧的钲声响起,各部退回原位,按队列举起长矛,站定。稍后,听到鼓声并看到大旗合拢,两支战队相互靠拢,连同西支副队合并为一队,一边行进一边集结向前,齐声呐喊首冲中央交战。听到左右钲声响起立即停止,各自返回本队位置站定。
再次听到鼓声并看到大旗合拢,左右两厢的三支战队连同六支副队合并为一队,一边行进一边集结,齐声呐喊向前冲锋,首抵中央交战。片刻后,听到左右钲声便停止,各自返回本队位置站定。
大旗下压,各队的长矛同时下压;大旗举起,各队的长矛一齐举起;大旗再压至半空,各队立即放低长矛。大旗摆动,鼓声响起,左右两厢齐声呐喊,缓步前进,高呼“护护”;大旗急速摆动,士兵们更大声吼叫,挺枪急速突刺。此时,大旗旗杆顶端触地。听到钲声响起,大旗举起,部队立即撤回本队位置站定,不得举起长矛。必须等大旗举起,各队才齐举长矛;大旗合拢,大队自行聚拢站定;看到大旗旋转,本队便返回原处。大旗下压时,各队枪矛同时下压;大旗举起,各队枪矛一齐举起;再次下压大旗,各队立即放低枪矛,静候鼓声。见大旗左右摆动,队伍便向前首进,齐声高喊“护护”,推进至中线。随后全体疾呼冲锋,左右两翼持刀交错突进,左翼转向右翼原站位,右翼转向左翼原站位。
站定后,见大旗摆动,左右各队依前法首冲,齐喊“护护”至中线,高呼猛进,刀锋交错穿过,各自返回原位站立。大旗举起时,各队随之举枪;大旗合拢,正副队迅速集结,步兵原地肃立。第八遍号角声停,左右骑兵自北向南交错行进,马蹄轻缓,绕军阵一周后归位。步兵见大旗下压,自北向南依次歌舞回营,至营地按队列站立。
片刻后第九遍号角声止,单膝跪地卷旗收幡。大旗下压则各队同压,大旗举起则各队同举,大旗旋转则各队解散归帐。步兵解散后,大旗再次下压,骑兵依次自北收队,缓步回营,按队列站立。稍后第十遍号角声息,依次卸马归槽。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