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3章 旗例 习勒进止常法 教平原兵 教步兵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旗例

举桨并竖起旗帜,众人便集合。点一下旗帜,队长集合。点两下旗帜,百夫长集合。点三下旗帜,五百夫长集合。点一下并挥动一次旗帜,千夫长集合。挥动一次后下压旗帜,表示噤声;左右摇动旗帜,队伍立刻整队;下压并指向某处,队伍向指定位置靠拢;向左连续挥动两次,队伍向左移动;向右连续摆动两次,队伍向右移动;放倒旗帜,行动停止;摆动后指向某处,队伍散开;再次下压并指向某处,队伍集结;再次下压旗帜,队伍解散;卷起旗帜,全军衔枚静进;放平旗帜,全军伏地隐蔽;举起旗帜,全军起身;连续下压三次,表示发现敌军;左右交替下压旗帜,布阵迎敌;连续快速挥动两次,全军前进;挥动后掩旗,全军跪伏;再次挥动,全军后撤;连续挥动两次并下压,紧急求援;连续挥动两次并快速摆动,收兵回营。

习勒进止常法

军队操练的前一天,各营将校按方位划分区域。东方部队竖青色旗帜,西方部队立白色旗帜,南方部队用赤色旗帜,北方部队设黑色旗帜;主将位于中央,树立黄色牙旗作为西方旗帜的统帅。全军行动皆以主将旗帜为号令。锣钲战鼓等乐器排列在牙旗两侧。操练规则如下:每队五十人,演练当日,各队从营地扛旗持枪进入训练场,左右两翼按队列解开幡旗站定,各队间距十步,方阵每边十步,保持均匀分布。驻防队列填补空隙,距离前锋队列二十步。阵列布置完毕后,全体将校前往主将牙旗处听候指令。

每隔一队设置一列战备队,推进至本队前方五十步处。第一声号角停止时,各队立即分散站立;第二声号角停止,全体同时压枪、卷幡、张弓、拔剑;第三声号角停止,各队一齐举枪;第西声号角停止,所有队伍同时收枪、单膝跪地,目光注视主将黄旗,耳听鼓声指挥。

黄旗向前挥动,鼓声响起,士兵齐声高呼“呜呼呜呼”,两侧队伍同时推进至中央界线,开始交战,高喊杀声,挥枪刺杀,激烈争斗。胜负决出后,胜方追击败方不超过三十步。确认敌军溃败,骑兵立即追击。听到钲鼓声便停止呐喊,后撤退回,长枪架于肩侧,侧身行进,转身返回原位散开站立。

第一声号角停止时,全体收枪解下旗帜;第二声号角停止时,一齐举枪;第三声号角停止时,迅速集合列队,听候指令。若解散队伍,需再听号角一声,随后依次列队返回本营。

违反军令者将受惩处。训练作战时,若需集结为大部队,见大将军挥动碧、白二旗交叉,五队即合并为一队,其列阵、卷旗、举枪、集结、战斗等步骤均按前述规则执行。若大将五旗交叉,十队便合为一队,方法相同。训练结束时准备回营,听第一声号角停止,先分散为二百五十人一队;第二声号角停止,再分散为五十人一队。如此重复三次,训练即告完成。

教平原兵

训练军队时,必须选择平坦开阔的野外、孤立的山丘或高岗等能登高望远的地方。主将位于高处,面朝南方,左右两侧各设置十二面战鼓和十二支号角,竖立五色旗帜分列左右。六面大纛旗排列在前,旌旗和符节紧随其后。监军御史、副将及僚属率领部队呈弧形展开作为后阵,居高临下面对平野,使士兵能清楚看见旗帜,听到鼓角声,心中牢记号令。

随后命令众将领分为左右两翼,暂时卸下兵器,用精良崭新的铠甲和旗帜进行操练,以此增强视觉威慑力,激发士气。各队以兵马使为首领,依次列阵,保持阵型间距——阵与阵之间留出空隙,队与队之间保持间隔,部曲与部曲之间互不干扰,士兵与士兵之间留有活动空间。

队伍行进时不得竞相追逐,长兵器与短兵器配合使用。回军变阵时,后队转为前队,前队转为后队。前进时不狂奔,撤退时不慌乱。看似纷杂的混战中维持严整秩序,看似混沌的圆阵始终牢不可破。军队作战以正面交锋为主,以出奇制胜为辅。

士兵们根据旗帜和号令行动,时而集结时而分散。于是反复下达命令:白旗挥动、鼓声响起时,左右两翼同时向中央靠拢;红旗挥动、号角吹响时,两翼各自向外撤离。无论分散还是集结,行动范围都不超过南北方向的中轴线。左翼顺时针旋转行进,右翼逆时针旋转行进,最终各自回到初始位置,在令旗下重新列队。待白旗再次挥动、鼓声响起时,两翼士兵如云雾升腾、飞鸟西散般展开,遍布山野却始终保持队形疏密有序。红旗挥动、号角响起时,两翼士兵再次回归原位。无论前进后退还是左右移动,士兵间距必须分毫不差,散开时如天象般疏朗,聚集时如大地般严密。

如此反复进行三次集结、三次分散、三次聚拢、三次展开,违反规定者按军法惩处。演练结束后,主将在阵地前竖立十二面五色旗帜,左右两翼各置六面。每旗由五十名壮士守卫,另派五十名壮士夺旗——左翼夺取右翼旗帜,右翼夺取左翼旗帜,鼓声响起时开始争夺,号角吹响时立即停止。夺旗成功者获胜,失旗者落败。胜者受赏,败者受罚。通过这种演练让士兵熟练掌握列阵之法。

教步兵

教习阵法时,先清点士兵人数,在训练场中划分三条土沟,左右两侧各设营区,每西队夹设一个土台,依次排列战锋队。

第一队为作战队,隔一队抽一队作为驻守队。根据人数多少,每侧各布置两重队列。进入训练场布阵时,先立六面大纛旗,接着竖五方旗,再设号角,随后摆鼓和钲,之后立诏旗,左右厢兵马使按次序站定。一队为驻守队,一队为作战队,均以五方信旗为标识。吹响号角第一次,挥动青旗时,兵马使与都虞侯集合;挥动赤旗时,大将与副将一同集合;挥动黑旗时,所有低级军官集合听令。受令完毕,各自返回本队。

丁宁宣布完毕,南面第一队两侧各举一面旗子示意准备就绪。示意后,旗子收回本队。看到信旗合拢,击鼓一声,各队立刻集合靠拢。信旗展开,击鼓一声,各队迅速散开,退回原位站立。信旗举起,击鼓一声,各队枪旗同时高举,齐声喊“轧”。信旗下压,再击鼓一声,各队枪旗一齐下压,齐喊“于”,所有弩手出列,前进至第三条土河处,做出上弩姿势。又击鼓一声,架箭。再击鼓一声,齐喊“杀”,随即退回本队站定。

又击鼓一声,齐喊“于”,弓手全部出列,到土河处,各自摆出架箭姿势。再击鼓一声,齐喊“杀”,陌刀同时下压,不得转身扬起刀头,随即退回本队站定。信旗再点三下,每点一次喊一声“交”。三声“交”喊完,击鼓三声,接着长鼓连续敲击,众人齐呼“何何”。左右两翼部队同时推进,抵达中央河道后列阵站定,齐声高呼"交交",箭袋相互交错。右翼后撤,左翼撤回本队前方的土河位置。右翼挥动信号旗召唤驻守部队,高喊"交交走救",与作战部队并排站定。左翼后撤,右翼追击至本方土河前,左翼挥动信号旗召唤驻守部队,高喊"交交走叫",与作战部队并列站定。右翼后撤,左翼追击至中央土河位置列阵。稍作停顿,待鼓声停歇,呐喊声止息。鼓响一声,全军齐呼"千"声,枪尖平举与肩同高。再击鼓一声,齐喊"杀"字,枪旗同时下压。如此三呼三杀后鸣钲。钲声响起,两翼部队同步后撤,严禁转身收枪,退回本方土河处列阵完毕。

待鼓声再响一槌,齐呼"千"声,枪旗同时高举。竖起信号旗,合鼓一响,各队齐发羽林军战吼,闻角声起则止吼停杀。见信号旗点地,两翼同声应诺。依照五方旗与角声指令行动,左右两翼各派一队出列,行进至第二道土河,按建制序列返回营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