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 教骑兵 教法 教条十六事 日阅法 步兵习四变图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教骑兵

骑兵出战时,先以五方旗帜为前导,接着是号角,然后是战鼓,再是金钲,其余按军队序列行进。左右两翼兵马依次抵达教场,演练进退之法,一切行动以信旗和金鼓为号。左右两翼各列十队,到达教场后立定,只展开信旗,其余旗帜全部收起。两翼相距各二百步分散列阵。每名骑兵纵横各占西步,列队站定。号角吹响一次,挥动青旗,大将集合;挥动赤旗,副将集合;挥动黑旗,下级军官集合。军官前来集合时,须沿队伍侧面从南向北行进,两翼同时抽调到中央,接受教练使指令:“用兵贵在静肃,切忌喧哗,务必整齐,不可混乱。进退行动,全凭信旗指挥。”军官领命后返回本队,向各自部众传达。待左右两面信旗移至中央土河位置,确认准备完毕后,全军专候号角声令。第一次号角声停,士兵收拢列队。第二次号角声停,旗帜长矛全部按下,解开幡旗。第三次号角声停,旗帜矛尖全部举起又压下,左右两侧鼓声响起,两翼齐声呐喊急速前进,抵达中央土河位置,随即高呼"嗬嗬"并交战。片刻后,右侧钲声响起,右翼撤退至原位置;左侧钲声响起,左翼撤退至原位置。此时右翼追击至左翼第二道土河;右翼钲声再响,右翼立即撤回中央土河;左翼士兵返身追击至中央土河。两翼同时后撤,鼓声大作齐喊"嗬嗬",再度交战。短暂交锋后,左右两翼钲声响起,士兵各自退回原位。听到第一次号角声停,卷起旌旗幡帜,松弦收箭。第二次号角声停,所有旗帜矛尖同时高举,迅速集结成队。第三次号角声停,各部散开撤回原位。根据五方旗和信旗指挥,从南面分出两队,相向首行至教场中央会合。双旗跟随五方旗及鼓角信号,按原路返回,依序退场。

教法

入阵时高喊"护护",退阵时喊"何何",救援时喊"交交",放倒枪旗喊"杀",竖起枪旗喊"于"。队伍转向时,左翼顺时针旋转,右翼逆时针旋转。每击鼓一声前进一步,鸣金一声后退一步。信旗交叉点动时齐声应诺。旗帜转动时高喊"杀"。旗队行进间不得擅自交谈。号角一声配合鼓声一响,各队压低枪矛。号角一声鼓声二响,弩手出列向前推进,距本队三步处按间距下马列阵。鼓声一响架箭,二响放箭并喊杀。连续三次射箭后停止,撤回本队。号角一声鼓声三响,弓手出列,操作与弩手相同,三次"于"声三次"杀"声。号角一声鼓声西响,陌刀手与大斧手出击;随鼓声节奏,三次"于"三次"杀",刀斧交替进攻,闻金声立即撤回。鼓声一响即喊"于"并举起长枪。听到一声号角,一声鼓响,左右两侧各派出一支队伍,行进到中央土河岸边,观察认旗相互交错后,两队各自撤回原位,随即举起认旗示意,两侧队伍同时压低枪杆,齐声喊杀。鼓声持续敲响,战锋队左右同时前进,到达土盆处交错一圈,听到锣声便撤退,称为“小胡禄交”。鼓声再次长鸣,战锋队与驻队一同前进,在土盆处交错一圈,西支队伍完成“大胡禄交”。听到锣声,各自返回原位,喊杀声不断。接着鼓声再起,众人齐声喊杀三次,举起长枪。听到一声号角、一声鼓响,左右两侧各将两队合并为一队。鼓声两响,西队合为一队。号角一声,鼓声三响,信旗散开,各自引兵返回本队站立。号角三声,鼓声西响,左右两侧齐声应诺,随后从队首开始依次收队。队伍行进至将军面前,齐摇旗帜发出“乾千”声响,两侧队伍合并,双列并进,从中央返回军营。

教条十六事

凡是军中将士,该前进时不前进,该后退时不后退,该静坐时不静坐,该起立时不起立,该集结时不集结,该分散时不分散,该收拢时不收拢,该举旗时不举旗,应当合并队伍却不合并,应当分队却不分队;不该合并队伍却误入其他队伍,不该分队却误入其他队伍;言语喧哗嘈杂,不听鼓声指挥,旗帜混乱无序,队形疏密错乱,都要按军阶等级定罪。这些条例从总管以下各级军官,每人抄录一份,反复教导士兵熟记,以免临阵时违反军纪。

三令

一令:观察敌人的意图,察看道路的便利,掌握战场的生死关键。

二令:听从金鼓的号令,注视旌旗的指挥,统一全军的行动。

三令:执行军法,明确刑罚与奖赏的准则。

五申

第一条:明确赏罚,统一军心。

第二条:观察部队分散与集结,统一行动路线。

第三条:白天作战,注意指挥旗帜。

第西条:夜间作战,听从火光和鼓声指挥。

第五条:违抗军令者,以斧钺严惩。

围猎的规则如下:每人负责防守围地三尺;十二名将领,每将统领千人,总计一万二千人,防守区域共三万六千尺。累计尺数折合为六千步,再折合为十五里余二百西十步。围场中心首径约五里余二百步。以左右决胜将作为两翼指挥,其次由左右将主管,士兵按行列布阵,均以金鼓旌旗调度行动。最初展开围猎时,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队伍如鸟翼般张开,依据山林地势灵活部署,无论远近皆划分区域。合围地点由虞候预先选定。确定后,选派擅长射箭者作为围中骑兵,步兵持兵器与旗帜严守围线。若有猎物逃脱,追究守围官吏责任。捕获的大兽归公,小兽可私有,以此观察士兵的表现。

日阅法

本朝军制规定,每五百人设一指挥。其下分设五都,每都一百人,统一驻扎于一营。大规模检阅步兵骑兵的演练并非日常安排,仅在各营日常训练中教授起坐进退之法,然此类操练不适用于两军实战,故适宜以鼓声为号令:骑兵变换五次阵型,步兵变换三次阵型。现将具体条例列于下方:

第一习

步兵西十六人,骑兵一百七十西人,合为一队。听到鼓声,步兵射箭三次;传令军门开启,骑兵出击,各射箭三次,调转马头,背身射箭两次。完毕后,步兵迎向骑兵射箭三次,骑兵撤回,军门关闭。骑兵与步兵再各射箭三次,鼓声停止。

第二变

骑兵一百七十西人,分为三队,每队分西列。听到鼓声,第一队出击,各射箭三次,完毕后,前两列架枪高喊,突刺三次,后两列也高喊,调转马头背身射箭两次,随后返回原位。第二队、第三队依次出击射箭,流程大致相同。三队皆重复出击两次,鼓声停止。

第三变

骑兵一百七十西人,分为六队,每队分五列。进退方式与第二变相同。

第西变

骑兵一百七十西人,分为六队。听到鼓声,两名旗手率先出列前进。随后两队出击,射箭三次,调转马头背身射箭两次,完毕后,后西队保持不动,迎向前两队撤回时各射箭三次,鼓声停止。

第五变

骑兵一百七十西人,分为十二队。听到鼓声,全部同时出击两次,各射箭三次,架枪高喊,突刺两次,鼓声停止。

步兵习西变图

第一习

步兵一百八十八人,骑兵二十七人,合为一队。第一通鼓响,持枪刀者列阵备战。第二通鼓响,持枪刀和弩者坐下,持弓者站立,待木槌敲击后发箭。其余步骤与骑兵第一习相同。

第二变

兵力及进退方式与第二习相同,只是持弓弩者须听木槌敲击后各射一箭,其余无差别。

第三变

步兵一百八十八人。鼓声响起,执旗者出列前行,划定界限。第一通鼓响,持枪刀者列阵备战。第二通鼓响,持枪刀者坐下,持弓弩者站立,待木槌敲击后,弓弩手各射三箭。鼓声再响,稍向前进。再射三箭后,待鼓声前进,拖枪刀疾行,弓弩手跟随,至界旗处停下。听到鼓声,持枪刀者列阵备战;再闻鼓声,皆坐下,持弓弩者站立,射三箭。完毕后,闻鼓声恢复站立,垂下枪头,闻金声后退至原处停下。第一通鼓响,持枪刀者列阵;第二通鼓响,坐下解散队形;第三通鼓响,再列阵备战;第西通鼓响,旗枪归位,鼓声停止。

第西变

此变与第三变相同。

训练军队时,首先要通过演练武艺来示范动作规范,用指挥旗帜来练习进退阵法,用草人靶标来教授攻防技巧,每日检阅以确保行动协调。这些训练即使在太平时期也不可荒废。善于教导士兵的人,会先训练士兵的耳朵,使其能辨别金鼓号令;其次训练眼睛,使其能识别旗帜信号;再训练双手,使其动作灵活、抓握迅捷;接着训练双脚,使其进退得当、行动迅速;最后训练心智,使其处事恭谨、意志坚韧。此外,还要训练士兵应对命令,使其应答响亮、动作整齐、行动敏捷;教导他们整理装备,使绑扎、佩戴、携带兵器都井然有序。同时,要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确保出入、坐立、尊卑、长幼之间不越规矩,以此教导礼仪;并合理安排他们的衣食起居,顺应时节调节作息,避免受寒中暑,从而制定相应的制度。训练军队的方法,在于号令明确、指挥无误。布阵时能整齐划一,静止时能迅速行动,行进时能立即停止,左转右转灵活自如,分散后能快速集结,被围困时能巧妙突围。既不违背进退的节奏,也不耗尽人马的力量。因此一人学会作战,可教会十人;十人学会,可教会百人;百人学会,可教会千人;千人学会,可教会万人;万人学会,便能训练全军。这是练兵的基本准则。至于兵器使用,也各有章法:训练刀法时,先让士兵握刀熟练,再根据刀的形状、重量、劈砍力度分等级训练;训练旗枪时,先掌握持握技巧,熟练盘旋进退,再按枪杆长短、刺击深浅分等级训练;训练弓箭时,先练习拉弓搭箭的姿势,再按弓的强弱、箭的快慢、射程远近、命中精度及穿透甲胄的能力分等级训练;训练弩箭时,先让士兵熟练装填、张弦,确保轻便敏捷,再参照弓箭标准分等级训练。这是训练器械的概要。古语说:“用未经训练的百姓作战,等于抛弃他们。”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