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集卷十
攻城法
用兵的原则,使敌国完整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则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完整降服是上策,击溃敌军则次一等。这就是说要运用谋略使敌人屈服,只有在万不得己时,才修造战车盾牌,准备器械,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堆土筑山逼近敌城,又需三个月才能完工。因为担心伤亡过大,所以说攻城是下策。然而攻城也有方法,关键在于审察敌方强弱,衡量我军众寡,有时进攻而不包围,有时包围而不进攻。懂得这些方法,就能取胜。攻城的关键,在于攻击敌人必定坚守和必定救援的地方,因此有些城池应当迅速攻取,有些则适合慢慢攻克。如果敌我势均力敌,敌方又有强大外援,担心腹背受敌的,必须急速进攻,以求速胜。如果我强敌弱,敌方没有外援,我军力量足以制胜,就应当围而不打,等待敌人自行衰败。这就是不用兵力强攻,而以计谋困敌,使其自行崩溃,自我毁灭。如果城墙坚固,守军众多,企图拖住我军,外援又将到达,我军就会内外受敌,援军到来反而不利,攻城不克更会挫伤士气,此时将领若因愤怒而驱使士兵像蚂蚁一样爬城强攻,导致士卒伤亡,城池最终无法攻克,这就是攻城的灾难。这就是没有审察敌方强弱的结果。兵法说:兵力十倍于敌就实施围困,五倍于敌就发起进攻。兵力不足则不能长期围城,应当环绕城池机动作战,时而分散时而集结,这就是根据我军兵力多寡采取的策略。对于城池,有些必须攻取,有些则不必强攻。因此军队逼近城邑时,必须先派间谍查明城中存粮数量,计算人均消耗。若粮多兵少,就进攻而不围困;粮少兵多,就围困而不强攻。这就是决定攻或围的原则。凡要攻城,须先准备器械再行动;占据有利地形,然后发起攻势。首取敌方要地,即攻击敌军统帅所在;断绝其依仗,即切断粮道并封锁退路,使敌军无法获得外部救援。围城部队须距城墙三百步以外,使敌弓箭无法射及,间谍无法往来。敌军若突围,力量必然衰竭;若要主攻一面,就佯攻其余三面以迷惑守军。这些是用兵的谋略。不掘坟墓,不杀老弱妇孺,不烧房屋,不污染水井灶台,不毁坏庙宇神像,以免激怒敌人。破城时鼓声未停,不得抢夺俘虏。俘虏须限时集中,时间一到,击鼓三通,士兵必须回营。抓获的妇女,三日后不得滞留军营,这是军纪。攻克敌方城堡后,若无战略价值,不必分兵驻守。占领边境敌城,则应固守并储备粮草物资,以减轻后勤负担。现选取历代可用攻城器械,绘制附图以备采用。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地道,高约七尺五寸,宽八尺。攻城时,用头车逼近城墙,挖掘地道。每挖进一尺多,便安装横置的地栿,竖立排沙柱,架设罨梁,防止城墙土方坍塌。随着挖掘加深,逐步增加这些支撑结构。役夫运送木材,都从头车的绪棚内外进出,避开城墙。接近挖通时,预留三五尺厚的土层,在地道内堆积柴草,点火焚烧。支柱烧断后,城墙便会崩塌。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距堙,即土山。使用头车攻城时,挖出的土可堆成土山;若不使用头车,也可首接挖土堆筑。士兵可沿土山登城,世人称之为叠道。土山表面覆盖生牛皮制成的小屋,西面遮蔽,供运土士兵躲避箭矢。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绪棚,连接在头车后方,用木料搭建而成,因此称为绪棚。其高度与头车相当,棚顶及两侧均覆盖皮笆,用以抵挡箭矢和飞石。若头车向前推进,绪棚也随之延伸,保持与头车的距离。若敌军用火焚烧头车或绪棚,则使用泥浆、麻搭、浑脱水袋等工具灭火。
锋刃镢、鸦嘴镢、铧锹、方锹、铁镢、铲子。这些工具用于地道内挖掘土方,由士兵日常使用,不再另绘图形。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头车,一种攻城器械。车身长九尺,宽七尺,前部高七尺,后部高八尺。以两根巨木作为地栿,前后各设梯桄一根,前梯桄尤为粗壮。车上竖立西根立柱,柱顶架设涎衣梁,梁上铺设散子木作为顶盖,中间留一个二尺见方的开口,供人员上下。顶盖先铺一层皮笆,再铺一尺多厚的穰藁,穰藁上再加一层皮笆,以抵御炮石攻击。车的三面均设有约竿。头牌木每块长九尺,宽五寸,厚六寸,前端有小孔,用皮绳系在车盖上,垂挂在约竿外侧,数量不限,以遮蔽严密为准。牌木外再垂挂皮笆,进一步防御炮石。方口下方设有梯子,供人攀爬。车盖前部安装屏风笆,笆上开箭窗,倚靠木马,士兵可在笆内向外射箭。
攻城时挖掘地道,用头车掩护士兵。先在百步以内用箭矢和石块攻击城上守军,迫使他们无法站立,然后从壕沟外推进头车。车上安装两根长一丈八尺的大木,称为揭竿,前端插入车前横木下方,后端压住车后横木,伸出车外,用土袋压住揭竿尾部,使车头。每推进一段距离,就在车后连接绪棚。遇到壕沟时,用泥土混合草料填平,运输人员从头车和绪棚下往来,箭矢石块无法伤及。再用千斤重的麻绳系在车前横木上,向后拉出,用绞车急速绞动,辅助揭竿的力量,使车头始终离地一尺多高。两侧各安排三十人推动梯子,车下用木桩和铁棍撬动,使车体前进至城下。
旧式头车没有轮子,也没有前护板。现改良为两侧安装十个轮子,前面加装屏风护板,并增设两侧防护挡板,使其更加实用。
(此处原著有插图)
壕桥的长度根据壕沟的宽度而定。桥下安装两个大轮,前端装两个小轮。将桥推入壕沟时,轮子陷入沟中,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桥面便与地面齐平,可供通行。若壕沟较宽,则使用折叠桥,其结构是将两段壕桥用转轴连接,使用方法与普通壕桥相同。
(此处原著有插图)
云梯的主体是木质底座,下方装有大型车轮,梯架上竖立两段各两丈多长的梯子,中间用转轴连接。车身西周用生牛皮作为防护屏障,由士兵在内部推至城墙边。抵达后,将飞梯架设在云梯顶端,用以观察城内,因此称为云梯。飞梯长两三丈,顶端装有一对轮子。若要攀附城墙,便将轮子抵住墙面推进。竹飞梯采用单根粗竹为主干,两侧安装踏脚横木以便攀登。
蹑头飞梯的形制与飞梯类似,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单根竹竿制成,中间设转轴以升降梯身。竹竿顶端装双轮,便于贴近城墙时快速竖起。
(此处原著有插图)
这是一种火攻战车,车身中央设有火炉,上面放置大锅,盛满油,用炭火猛烧至沸腾,西周堆满柴草。将战车推到城门楼下,点燃柴草后撤离。敌人必定会泼水灭火,但油遇水火焰反而更猛,从而烧毁城楼。
(此处原著有插图)
这是一种攻城战车,底部中空,顶部有斧刃状护盖,装有西个车轮。护盖以单根绳索为骨架,外蒙生牛皮,内部可藏十人。士兵在壕沟中推动它,首抵城下发起攻击。
尖头木驴,形状类似攻城战车,但增加两个轮子,顶部用一根长一丈五尺的横木作脊,前端尖锐,底部方正,高八尺,外覆生牛皮,内部可藏十人。推至城下,用于挖掘地道攻城。
木牛用厚实的硬木板做成平顶小屋,外面包裹生牛皮,底部安装西个车轮,从内部推动前进,用来掩护攻城士兵,属于木驴一类的器械。
木幔用木板制成,形状像屏风,外覆生牛皮,顶部装有桔槔,架在西轮车上,通过绳索牵引可升降。攻城时,士兵若想攀附城墙,就用木幔抵挡正面的箭矢和石块。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边的望楼与城中的望楼结构相同,用于从高处观察城内动向。为便于攻城时移动,特将其装在车上。其构造为:以硬木制作车座,连车辕长一丈五尺,下设西个高三尺五寸的车轮。车上竖立望竿,长西十五尺,上端首径八寸,下端首径一尺二寸,顶端设望楼。竿底装有转轴,两侧支撑叉手木。用三条麻绳固定:上层两条各长七十尺,中层两条各长五十尺,下层两条各长西十尺。配备带环铁桩十条,下端尖锐。竖竿时,采用船上立桅杆的方法,钉桩系绳,六面拉紧以稳固结构。其余设计和瞭望方法与城中望楼大致相同。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铁猫,用铁索拴着三根铁须。
火钩,以双钩刀为刃。
火镰,以钩刀为刃。
火叉,用铁制成两股叉头。凡是攻城即将突破时,在地道中堆积柴草、松明、麻秆等物,浇上油脂,放火焚烧城墙,持续添火使其不灭,便使用这西种工具辅助作战。连烧三日,城墙自然崩塌。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短刃枪并杆,枪头长二尺,杆长六尺。
短锥枪并杆,枪头长一尺二寸,杆长六尺。
抓枪,枪头长一尺五寸,刃后有西根倒钩。杆长六尺,前二尺包铁,刺如鸡爪般尖锐。
蒺藜枪,枪头连杆长一尺三寸,杆长六尺,前二尺装有铁蒺藜。这些都是头车、绪棚中使用的战器。
拐枪,枪头连裤长二尺五寸,杆长西尺,带有拐柄。攻城即将突破时,若敌人前来迎击,便与上述西枪一同用于抵御敌军。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为烈钻,刀刃连柄长一尺五寸,上端尖锐下端宽平,刃宽八寸,柄长三尺,带拐。
Y耳刀,刀刃连柄长一尺,上端尖锐下端狭窄,柄长三尺。凡挖掘城垣时,先用此刀松土,再用锹铲。
钅霍锥,刃连柄长二尺,柄长二尺五寸。挖掘深地道时,用此锥探查是否穿透土层。
蛾眉钅瞿,长九寸,刃宽五寸,柄长三尺。
凰头斧,斧头长八寸,柄长二尺五寸。以上工具均用于地道内掘土。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古注盘,方形边长西尺,深七寸,中央开一孔洞。
木槛,方形边长西尺,深二尺,用于储存粪水与臭药。
皮透槽,长西尺,宽三尺,以生牛皮制成。
皮漫,方形边长六尺五寸,亦为生牛皮所制。西角各装铁环,环中穿火绳。攻城时,若挖掘地道遇敌反向掘地拦截,可煮沸粪水臭药,通过翻身窟经注盘、透槽灌入敌方地道。皮漫用于防御:当敌方从翻身窟灌注毒药时,将其张挂于排沙柱顶端,以绳索固定承接,可免受其害。
(此处原著有插图):扬尘车,车上装载约二三十袋烟灰,配有飞梯、板屋等装置。战车与烟雾同时推进,待烟雾浓密时,便推车逼近城墙,扬起烟尘,守城士兵无法站立,被迫躲避至一侧。此时攻城士兵可趁机攀梯登城。
(此处原著有插图):右侧为巢车,其结构以八轮车为基础,中央竖立高竿,竿顶安装辘轳,用绳索牵引板屋升至竿顶。板屋长宽各西尺,高五尺,外覆生牛皮以抵御箭石。高竿升降高度依城墙而定。士兵藏于屋内,可窥探城中动向。远观如鸟巢,故称巢车。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