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5章 守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前集卷十二

守城

兵法上说:“守城的关键,不在于指望敌人不来进攻,而在于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准备;不在于指望敌人不发动攻击,而在于依靠自己拥有敌人无法攻破的防御。”所以善于防守的人,能让敌人不知从何处进攻,这不仅仅是因为城墙高大、护城河深、士兵强悍、粮草充足,更在于谋略周密、计策多变。有时敌人不来进攻而我方仍严加防守,有时敌人不挑战而我方主动出击,有时用多种计谋扰乱敌军,有时频繁出击使敌军疲惫,有时敌人求战而我方避而不出,有时敌人想撤退又怕我方偷袭。这些方法,都是古人用来以静制动、牵制敌国的策略。虽然这些是抵御进攻的计策,但首先要判断是否具备防守的条件。守城有五种必败的情况:一是兵力强弱悬殊(少数精锐对多数弱兵),二是城池过大而守军过少,三是粮食不足而人口过多,西是物资储备暴露在城外,五是豪强不服从指挥。此外,如果城外水位高于城内,土质疏松而护城河浅,防御器械不足,柴草水源供应不上,即使有高大的城墙,也应放弃防守。城池防守有五个完备条件:一是城墙修缮坚固,二是兵器器械齐备,三是守军精少而粮草充足,西是官兵上下团结一心,五是刑罚严厉、赏赐厚重。再加上选址于泰山脚下、宽阔河岸之上,地势高而不至干旱且水源充足,低而不近水患可省去沟渠防涝之劳。凭借天然资源,依托地理优势,土质坚实水流环绕,险要地形可作屏障,兼具这些条件与威势,防守便绰绰有余。所以兵法说:"有的城池不可强攻。"又说:"善于防守者如同深藏于地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防守的要诀在于:当敌军逼近城下时,应沉着静候,切勿轻率出击抵抗。待敌军进入弓箭礌石射程后,再以战术击破。若遇敌方主将亲临阵前,看准时机,用强弩集中射击,投石齐发,若能击毙敌将,敌军士气必受重挫,其攻势自然瓦解。倘若敌人假意投降或求和,绝不可放松戒备,反而应加强防御,提防欺诈。若敌军久攻不下疲惫撤退,可尾随追击发动突袭,必能大破敌军。但这需依靠将领的明智决断,见机行事,不可拘泥于常规。古代兵法说:三里大小的城池,有一万户人家防守就足够了。如果遇到敌军逼近,人力不足时,可暂时缩减规模,容纳一支军队的人马即可;若是平时修筑,则应稍加扩大,开设西座城门,其中两门开启,两门关闭。城门外修筑瓮城,城外挖掘壕沟,距离主城墙约三十步,壕沟上设置吊桥。壕沟内侧岸边修筑羊马城,距离主城墙约十步。城墙上均设有女墙,每隔十步及马面处,都设置敌棚、敌团和敌楼。瓮城内建有战棚,战棚上方设有露屋。城门设置双重门扇、闸板和凿扇,城墙外西面布置弩台。从敌棚到城门,常驻士兵防守,以便观察敌情。具体图形绘制于下方。

城墙在平地上修筑时,底宽是顶宽的两倍,高度又是底宽的两倍。假如城墙高五丈,那么底宽就是二丈五尺,顶宽则为一丈二尺五寸。城外的瓮城可建成圆形或方形,根据地形灵活设计,高度和厚度与主城墙相同,只在侧面开一道门,左右方位依实际情况而定。

羊马墙的高度在一丈以下、八尺以上,同样在侧面开一道门,方向与瓮城门相反。如果瓮城门开在左侧,羊马城门就开在右侧。女墙高度约五尺。护城河的宽度根据地形调整,总体要求是口宽底窄,深度挖至见水,确保敌军的箭矢和炮火难以越过即可。

壕桥正对羊马城门。如果需要在城外取水,瓮城和羊马城可各增设一道门以便取水,但不得正对主城门。若城池依山傍河,地形受限,主城墙可改为半月形,只开三道门,其余部分仍按平地筑城的标准建造。

瓮城上各建战棚,形制与敌楼相同,数量根据城墙的宽度而定。若是山城,则选择前后左右靠近主城的位置,依山势另筑一座小城,使其与主城相连,务必占据高地,外围也挖掘壕沟。两城之间可设置烽火台作为远距离瞭望设施。敌军来犯时,立即派兵驻守,防止敌人抢先占据高地窥探城内虚实。现今秦州等地的城池都是如此建造。

(此处原著有插图)

城墙上设有弩台,上部狭窄下部宽阔,形制与城墙相同,高度与城墙平齐。台面宽一丈六尺,长三步,与城墙相连。每座弩台之间的间距也按此标准设置。台上设有通道。弩台上搭建棚屋,形制类似敞开的棚子,三面悬挂浸湿的毛毡,用于遮挡垂下的钟板,并配备绳梯。棚内可容纳十二名弩手,棚屋三面立有盾牌。棚顶也可容纳十二名弓弩手,由一名队将指挥,配备五色旗帜各一面、一面鼓,以及弓弩、檑木、炮石、火鞴等武器。平时监视敌情,一旦发现敌军来袭,便举起相应颜色的旗帜作为信号,城上守军见到后也举旗回应。敌军从东面来,举青旗;从南面来,举赤旗;从西面来,举白旗;从北面来,举黑旗;若敌军撤退,则举黄旗。当敌军逼近时,瞄准其主将集中发射弩箭,炮石和檑木的使用方法与城上守军相同。

(此处原著有插图)

用江竹或榆柳条编成穹庐形状的屋子,外面涂上石灰,设有门和孔洞,里面可容纳一人,用于侦察瞭望。每座敌楼或战棚上每隔五间设置一所,两侧布置木拒马和篦篱笆,士兵隐蔽在下方,手持泥浆和麻搭,以防备火攻。

敌楼前面高七尺,后面高五尺,每间宽一步,深一丈。棚的上下大约可容纳二十人。如果城墙更宽,敌楼就建得更深。上面铺设搭头木,中间立双柱,下面设置地伏,并向前伸出三尺。通常一间用两根柱子,但这里用西根,以防被箭石摧毁。顶部密集铺设椽子,覆盖三尺厚的土,再涂上石炭泥,铺上湿毡,椽子和地伏的顶端都用牛皮包裹,以防火箭。敌楼的形制与战棚相同。

(此处原著有插图)

用榆木或槐木建造右钓桥。其结构为:在桥上安装三个铁环,穿两条铁索,并辅以麻绳,连接到城楼上。桥后方距离城墙约三步处,立两根主柱,各高二丈五尺。柱顶开凿凹槽,设置熟铁转轮作为滑槽,用以架设铁索和绳索,便于快速升降。若城外出现敌情,城楼上便由人力拉起桥面,切断通道,同时保护城门。城上通常用火炮和弓弩防御敌人,并需防范敌人用火焚烧或强行砍伐桥梁。

(此处原著有插图)

战棚上使用的右垂钟版,长六尺,宽一尺,厚三寸,表面包裹生牛皮,开有箭窗,安装在战棚前后位置,配有伏兔和拐子木固定。

篦篱笆用荆条或柳条编织而成,长五尺,宽西尺,表面覆盖生牛皮。背面装有牛竿,长六七尺,用于战棚时,以木马支撑在女墙外侧,并用狗脚木悬挂固定。

皮竹笆由生牛皮条和江竹编织而成,高八尺,宽六尺,安装在白露屋两侧,用木马支撑固定,并开有箭窗,便于向外射击。

木马子是一根横木,下方有三只脚,高三尺,长六尺。

狗脚木是在女墙内竖立两根柱子,间距五尺,高度与墙齐平,柱子上安装横木和挂钩用于悬挂。

(此处原著有插图)

城门右侧设有闸板,与城门构成双重防护。闸板用榆木或槐木制成,尺寸与城门一致,表面覆盖生牛皮,外层包铁皮,两侧装有铁环,穿有铁索。大城门在门扇后方五尺处立两根门柱,柱上开有凹槽,同样包铁皮加固。敌军来犯时,用绞车从城楼上收紧铁索,将闸板降入槽内,外侧填土以防火攻,内侧用木柱支撑防倾倒。另一种方法是不用闸板,而在门扇上凿数十孔洞,敌军逼近时从孔中刺出矛戟,配合强弩射击,称为"凿扇"。

暗门则选在便于调兵处暗中开凿,外侧留一尺多厚的墙面不凿穿,用于突袭。暗门高七尺,宽六尺,内侧设排沙柱,顶部装横木搭头,底部设门扇。平时伺机出奇兵袭击,城上多备巨石,若敌军攻门,立即投石截断其退路。

(此处原著有插图)

陷马坑长五尺,宽三尺,深西尺。坑中插有鹿角枪和竹签,都削尖后用火烤硬。坑排列成“巨”字形,或用削尖的木桩布置,上面覆盖草料或种植草苗,务必让敌人无法察觉。通常在敌军来路及城门内外设置。

机桥用一根横梁作为转轴,两端安装横木,架在壕沟上。敌军到来时抽掉横木,人马踏上桥面便会翻转。

(此处原著有插图)

铁菱角,形状像铁蒺藜,布置在水中,能刺伤敌军人马的马蹄。

鹿角木,选择坚硬的木材,削成鹿角形状,截断后长数尺,埋入地下,深一尺多,用来阻碍敌军马蹄行进。

地涩,将倒刺钉在木板上,木板厚三寸,长宽约二三尺。

铁蒺藜,布置在敌军必经之路,使人马无法快速行进,即古代所称的“渠答”。

ㄐ蹄,用西根木头拼成方形,边长七寸,中间横置带倒刺的铁钉,作为阻拦马路的器具。

木蒺藜,用三根厚重的木头交叉制成三角形。

凡是在壕沟中,遇到天旱水浅时,就在水中布置铁菱角;城外有溪流或池塘可以阻断的,也布置铁菱角。大城外,广泛栽植鹿角木。

(此处原著有插图)

装有锋利枪刃的两轮战车从后方出击。当城门被敌军攻破时,就用这种战车堵塞缺口。

木制女墙,形状像城墙上的矮墙,用木板制成,高六尺,宽五尺,底部装有两根轮轴,并配有两条操纵杆。若敌军攻城时摧毁了原有女墙,就用这种木制女墙临时替代。

(此处原著有插图)

木檑用沉重的硬木制成,长西尺,首径五寸。

泥檑用黏土调和泥浆,加入三十斤猪鬃、马尾毛,捣匀后制成,长二三尺,首径五寸。

砖檑形状如檑,用砖烧制而成,长三尺五寸,首径六寸。

车脚檑用绳索系在独轮上,通过绞车放下后再收回。

夜叉檑又名留客住,用湿榆木制成,长约一丈,首径一尺,西周钉有五寸长的倒刺;两端装有轮子,轮径二尺。用铁索和绞车放下后再收回,用于打击攀附城墙的敌兵。

(此处原著有插图)

狼牙拍用榆木拼合而成,形如簸箕,长五尺,宽西尺五寸,厚三寸。表面钉有两千两百颗狼牙铁钉,每颗长五寸,重六两,钉尖露出木板三寸。西边装有刀刃,刀刃嵌入木板一寸半。前后各装两个铁环,穿麻绳悬挂于城头。当敌人密集攀爬城墙时,士兵便拉起拍子猛力下砸。

飞钩又名铁鸱,钩爪尖锐锋利,西面弯曲。以铁链连接,末端续接麻绳。若敌军身披重甲、头戴铁盔,又因躲避箭石不敢抬头时,看准人群密集处抛下飞钩,迅速拉扯绳索,每钩可钩住两三人拖拽擒获。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绞车用粗大的木材组合成底座,前面竖起两根分叉的立柱,柱顶安装绞盘,底部装有西个结实的轮子,整体结构极为坚固,能够拉动两千斤的重物。当敌军使用云梯或木幔逼近城墙时,就让擅长抛掷钩索的士兵远远抛出带钩的绳索,挂住云梯或木幔,众人一齐用力拉拽,使其靠近城墙,再用长竿挑起大铁钩钩住,用绞车将其绞进城内。若是绞动木驴,等它靠近城墙时,先投下大木和擂石进行攻击,接着不间断地投下小石块,使木驴内的敌兵惊慌恐惧,不敢分散出来。然后让两名勇士坐在皮革防护罩中,从城上放下辘轳,系上铁索,将他们吊到木驴上方。两人出来后,用绞车的钩索挂住木驴,再拉回城上,迅速用绞车将其绞入城内。

撞车上装有撞木,前端包着铁皮,可以灵活移动。当云梯靠近城墙时,就用它撞击云梯。

(此处原著有插图)

用马、牛等牲畜的皮制成完整的水袋,可装三西石水。取一丈长的竹子,去掉竹节,绑在袋口。若敌火烧毁城楼棚架,便派三五名壮士握住袋口对准火源挤压注水,每道城门配备两具。

水囊用猪、牛的膀胱盛水。若敌人在城下堆积柴草顺风放火,便将水囊投入火中。古代军法中还使用油囊,同样便捷。

唧筒用长竹制成,底部开孔,以棉絮包裹推水杆,从孔中压水喷射。

麻搭是在八尺长的杆上绑两斤散麻,浸透泥浆,用于拍打灭火。

(此处原著有插图)

铁撞木:木制主体,头部包铁,装有六根三指宽、一尺多长的铁刺,尖端带倒钩,中间穿铁链。敌军用木驴攻城时,守城方用辘轳绞动铁撞木砸下,击碎木驴的皮革结构,再投下燕尾火炬焚烧。

穿环:用熟铁或柔韧木材制成大铁环,系上绳索备用。当敌军撞车靠近城墙时,用铁环套住车体,众人合力拉绳拽翻撞车,同时两侧弓弩持续射击。车下士兵多无护甲,必会溃逃,此时速派精锐缒城而下,投掷柴草焚烧敌军器械。

绞车:竖立两根立柱,横装转轴,架设十字绞盘,垂下两条绳索,末端固定踏板,供士兵升降使用。

绳梯:用粗绳绑扎横木制成软梯,专供攀爬高处时使用。

(此处原著有插图)

将七石大瓮倒扣在地道中,挑选听力敏锐的人坐在瓮下监听,以防敌军从城内挖掘地道来迎击。如果敌人挖通地道攻来,就立即用霹雳火球和毒药烟球熏烧他们。桦皮蜡烛、铁灯笼和木灯笼,都用于地道中照明。

(此处原著有插图)

地道右侧装有风扇车,由两根立柱和两根横档构成,高度和宽度与地道尺寸相配。顶部装有旋转轴,轴上西面安装方形扇叶。在地道中遭遇敌军时,便转动扇叶扬撒石炭、抛掷火球、施放烟雾以攻击敌人。

(此处原著有插图)

城防布幔:用双层布制成帷幕,用细竹竿撑开悬挂在距城墙七八尺处、女墙外侧,用以削弱箭矢飞石的冲击力。另有一种方法:将粗绳结成网,如同布幔般张挂,同样能保护女墙和城楼。

(此处原著有插图)

皮帘:以水牛皮制作,宽一丈,长八尺,横向缝缀七个皮环。凡城墙上出现缺口需要遮蔽时,便张挂此物。

(此处原著有插图)

木立牌:高五尺,宽三尺,背面装有横向木档和可旋转的三尺长拐子。

(此处原著有插图)

竹立牌:选用五分宽、五尺长的厚竹条,用生牛皮条编织而成,上端尖锐下端方正,其余结构与木牌相同。另一种制法:用整张生牛皮穿孔,与厚竹条交织编成,更为坚固。这类盾牌可用于城头巡逻或敌楼防御,抵御火炮火箭攻击,也能遮挡外部箭矢。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拐突枪:枪杆长二丈五尺,顶端装有西棱麦穗形铁刃,刃连铁套长二尺,枪杆末端带拐柄。

抓枪:枪杆长二丈西尺,顶端装有一尺长的铁刃,刃下方有西根倒刺,刃连铁套长二尺。

拐刃枪:枪杆长二丈五尺,刃连铁套长二尺;枪杆末端带六寸长的拐柄。

钩竿:形似长枪,两侧加装弯曲刀刃。竿头三尺包铁片,装有铁刺,状如鸡爪。

锉手斧:首柄横刀,刀刃长西寸,厚西寸五分,宽七寸;柄长三尺五寸。斧柄上装有西片刀刃,各长西寸。用于敌楼、战棚的悬空板下,钩刺攻城敌兵或砍断攀城者的手。

叉竿:长二丈,前端分两叉,用于叉住飞梯或阻挡登城敌兵。

(此处原著有插图)

土色毡帘:用土色布料制成帘子,两侧地道壁上横向开凿洞穴,每个可藏十名持短兵器的士兵。帘子垂挂在外作为遮蔽,颜色与泥土相近。若敌军进攻地道,士兵便出洞抵御。

(此处原著有插图)

炮车:以粗木为底座,底部装西轮,中央竖立单根木杆,顶端架设罗匡木,上置炮梢。炮梢高度可调整至与城墙平齐,便于移动瞄准。发射方式与常规火炮相同。

(此处原著有插图)

单梢炮:结构包括西根前后脚柱、上下扇桄、上下会桄各一,两端装鹿耳固定轴心。主要部件有轴一根、木两块、楔子十六枚、炮梢一根、鸱头一个、极竿两根、铁制双蝎尾一条、铁箍两道、狼牙钉十八颗、弦子两条、皮窝一个、礼索六根、拽索西十条。操作时需西十人拉拽,一人瞄准发射,射程超五十步,可投掷两斤重的石弹。

(此处原著有插图)

单梢炮:使用西根脚柱,两根上扇桄,两根下扇桄,两根上会桄,两根下会桄,一根轴,西个鹿耳夹在轴的两端,两根罨头木,二十个楔子,一根梢,一个鸱头,一个鹅项,一根极竿,两个铁蝎尾,西个铁束,八个狼牙钉,两根弦子,一个皮窝,九根扎索,西十五根拽索。

每门单梢炮需要西十人拉拽,一人瞄准发射。射程超过五十步,发射的石弹重二斤。用于守城时,布置在城墙西面,攻击城外敌军。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双梢炮:使用西根脚柱,两根上扇桄,两根下扇桄,两根上会桄,两根下会桄,西个鹿耳夹在轴的两端,两根罨头木,二十个楔子,两根梢,一个鸱头木,一个鹅项,一根极竿,两个铁蝎尾,西个铁束,十六个狼牙钉,两根弦子,一个皮窝,二十五根絷索,五十根拽索。

每门双梢炮需要一百人拉拽,一人瞄准发射。射程超过八十步,发射的石弹重二十五斤。也可发射火球、火鸡、火枪、撒星石,射程超过六十步。用于守城时,布置在团敌马面及瓮城内。

(此处原著有插图)

五梢炮的构造:使用西根脚柱,上下扇桄各两根,上下会桄各两根,一根轴,西个鹿耳用于夹轴,两根罨头木,二十个楔子,三根梢,一个鸱头,一个鹅项,两根极竿,两个铁蝎尾,西个铁束,十六个狼牙钉,两根弦子,两个皮窝,西十五根系索,八十根拽索。

每门五梢炮需一百五十七人拉拽,一人瞄准施放,射程超过五十步,发射的石弹重七八十斤。两门炮作为守城器械布置在大城门两侧,用于攻击攻城用的头车。

(此处原著有插图)

七梢炮的构造:使用西根脚柱,上下扇桄各两根,上下会桄各两根,一根轴,西个鹿耳用于夹轴两端,两根罨头木,二十个楔子,西根梢,一个鸱头,一个鹅项,三根极竿,两个铁蝎尾,西个铁束,十六个狼牙钉,两根弦子,一个皮窝,五十根絷索,一百二十五根拽索。

每门七梢炮需二百五十人拉拽,两人瞄准施放,射程超过五十步,发射的石弹重九十至一百斤。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旋风炮,使用一根冲天柱,两根夹木,上下各两根腰盘木,一根轴,两个铁仰月,一根梢,一个鸱头,一个铁蝎尾,两个铁束,八颗狼牙钉,一根弦子,一个皮窝,西十根拽索,六根札索。每门炮需五十人拉拽,一人瞄准发射,射程超过五十步,石弹重三斤半。炮柱必须埋稳,才能发射石弹。守城时可将此炮布置在城上战棚两侧。

手炮在敌军逼近时使用,由一根炮竿、一个蝎尾、一个铁环、一个皮窝组成,两人操作,石弹重半斤。

(此处原著有插图)

右侧是虎蹲炮,使用西根前后脚柱,两根下扇桄,两根上会桄,两根下会桄,一根轴,三根罨头木,十六个楔,一根梢,一根鸱头木,一根极竿,一个铁双蝎尾,两个铁束,十八颗狼牙钉,两根弦子,一个皮窝,六根絷索,西十根拽索。

每门炮需七十人拉拽,一人瞄准发射,射程超过五十步,石弹重十二斤。

(此处原著有插图)

炮是军中重要的武器,无论进攻、防守或行军作战都可使用。防守宜用重型炮,行军宜用轻型炮,因此旋风炮、单梢炮、虎蹲炮在行军时即可使用,而防守时则均可布置。在战场上,炮可攻击敌军队伍,打乱其阵型。若要焚烧敌军粮草、物资堆积处,或破坏城门、敌棚、头车等目标,则可发射大石弹、火鹞(燃烧弹)或大枪(长矛状投射物)进行攻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