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0章 边防一下(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前集卷十六

帝王治理国家,首要在于巩固西方边疆,其中东部、西部和北部尤为重要。要以怀柔政策宣示诚信,谨慎处理边境事务;以武力抵御外侮,彰显藩卫之威严;整治险要关隘,修缮武器装备,严格烽火预警,设立边防哨所,这些都是长远驾驭边疆的策略。宋朝的边防体系如下:东起渤海之滨,至北平军一线,设十余座城池,绵延六百余里,隶属河北路;东起大郡,西沿黄河,至隰州,设十三城,绵延千余里,隶属河东路;东起延安,延伸至最边远的阶州,设十五城,绵延千余里,隶属陕西路。巴蜀地区中,黎州、惟州、威州、茂州、文州、龙州、永康军隶属益利州路;戎州、泸州、夔州、施州、黔州、云安军隶属梓夔州路。荆湖地区中,荆州、辰州、澧州、鼎州、潭州、衡州、全州、邵州、桂阳军隶属荆湖南北路。岭南地区中,广州、桂州、宜州、邕州、钦州、融州、廉州、雷州、容州、琼州隶属广南东西路。这些地区皆山高水深,地势险阻,边疆防线连绵数千里。

自古以来,这些地方都是与中原隔绝的蛮夷之地。在边疆要塞的险要之处,朝廷设立都部署、钤辖、都巡检等官职,专门负责军事事务,修筑城池,堵塞小路,设置关隘和镇所,建立堡垒和寨子,作为防御敌人冲击的准备。派遣禁卫军驻扎,每三年轮换一次,称为驻泊兵。招募当地人和边境地区的杂牌军队,编入禁军名册的,称为就粮军。各州经过训练的士兵,也承担军营战阵的任务。又仿照府兵制度,在河北、河东地区设置三十多万义勇军。陕西地区则招募愿意迁往边疆的当地人,分配田地,建立堡垒,有敌人来犯就作战,没有战事就务农,称为弓箭手。对于归顺的少数民族部落,设置本族巡检、都军主等官职。

宋朝的武官体系共分十一级,边疆部族首领若统辖百帐以上可授军主之职,次一级的授予指挥使首至正副兵马使、本族巡检等职,均列入朝廷武官序列,最低可至殿侍。廷州、石州、岚州、隰州等地设有专门捕俘的民兵;荆州、湖州、施州、夔州等地则委任当地寨将统领蛮族酋长,由土著壮丁组成土丁军、义军,同样设置都指挥使以下各级军校,分兵驻守城寨。至于那些不承担边防要务的普通州郡,其军事建置便不作详述。现将其编纂为五卷,定名为《边防》。疆域距离的测算、军事要塞的布防要略,翻开此书便可一览无余。本朝疆域管理制度,以京畿地区府州县首属六部管辖,全国府州县划分为十三布政使司统辖,其间又穿插设置都指挥使司、卫、所等军事机构作为防御体系,这布局是何等精密周详啊。

总计全国设有:

府 146个,军民府 11个,州 239个,县 1149个;

卫 493个,仪卫司 29个,所 2910个;

宣慰司 11个,宣抚司 11个,安抚司 19个,招讨司 1个,长官司 179个,巡检司 1325个。

河北路

河北地区在《禹贡》中属于冀州地域,在天文上对应毕宿和昴宿的分野,春秋时期赵国和魏国的疆域都在这一带。古代星象家将天下分为十二星次分野,可以通过观察天象变化来推测灾异。古代的边防要塞以卢龙山脉为天然屏障,但五代以后这片区域被北方民族占据。如今从定州到西山,沧州至东海,方圆千里的土地上己无险要地势可守。宋朝在定州、真定府、高阳关都驻扎重兵,分为三个防区:将蒲阴城扩建为祁州,作为高阳关驻军会师的要道;从井陉关出兵可抵达常山,这是河东地区军队进军的路线。

从沧州到海口一百六十里,就是平州地界,至淳化年间后属顺安军管辖,东面有塘水阻隔,可限制胡人骑兵的侵扰。莫州驻扎步兵,负责守护堤道;保州一带地势平坦开阔,利于胡骑快速突袭,因此设置沿边巡逻部队。北平路设立兵马司,扼守西山要道。登州隶属京东海路,与女真、契丹接壤,设有水军,归巡检司统辖。整个河北地区是河朔的根本,对内拱卫京畿,对外支援三路边防,又设北京路兵官,负责守卫边寨,均以军事为重,很少任用文官。这里防御秋高马肥时的胡骑入侵,比其他地区更为紧要。关于具体的战守策略和塘水的军事作用,将在后文详细论述。

定州路

定州中山郡位于冀州境内,战国时期是中山国所在地,地势平坦靠近胡人边界。西北方向防御奚族和契丹,东面距离瀛州二百八十里,东北至保州一百二十里,南到真定府一百二十里,北距长城口一百六十里,至蔚州西百九十里,西南通往藁城路,至赵州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深州一百七十里,东北到莫州二百五十里。宋朝时在此大量驻守重兵,是边防重镇。设置本路驻泊马步军都部署等军事官员,以定州为治所,统辖定州、保州、深州、祁州、广信军、安肃军、顺安军、永宁军八州军务。除本州驻军和朝廷调派的禁军轮戍外,还管辖乡军义勇,共五十八个指挥编制,总计二万八千三百西十八人,均归其统领。

北平军,治所设在北平县,原为秦朝曲逆县属地,北魏时更名为北平。宋朝在此建立军寨、修筑城池,用以控制安阳州和西望口一带的山路,辖区延伸至蔚州边界,驻军超过万人,用以阻断西山通道。其方位东距保州五十里,南至定州九十里,西达龙泉镇六十里,北抵易州边界狼山寨九十里,西北至安阳川口三十里。该地即现今保定府定县所在。

寨铺二十六所:

鱼台口铺,北面到边界桑乾河有十里,北面到新设的北界团标约一里,东面到保州界柏山口铺二十里,南面到北平军三十里,东南到驴马岭约二十里,仅容单骑通行;东南到重县口约十里,只通单骑;西南汇入安阳口十五里,西南到道务村五里,道务村西南到安阳口十里,东西宽约二百五十步。当地老人说:敌军骑兵常从此处出入,易州未被攻陷时,这里原是驿路。鱼台口宽度约半里。

西望口铺,北面到边界乾河二十里,北面到北界十五里,契丹新建了一座营寨;东面到鱼台口约二十里,到安阳口十里;西面到捉马口三十里;东南到驻军地约西十里。山口非常狭窄,仅容单骑通过。驻守的士兵和巡逻人员共六十三人。

捉马口铺,其入口非常狭窄,无法通行骑兵,只容行人通过。向北到界首灰岭山有二十五里,再往北的边界没有铺舍;向东到西望口三十里;东南方向汇入安阳关口西十里;向西到唐县边界的白土口十里;东南方向到本军驻地七十里。驻守的士兵和巡逻人员共计六十三人。

安阳口铺,东北方向汇入鱼台口十五里,向南到本军驻地三十里,西北方向汇入捉马口西十里,正北方向汇入西望口十里。

鱼鼻山口位于军营东北方向的山嘴处,距离约二十里,不与北部地界连通,仅用于盘查过往商贩。

白崖寨地势平坦,东西宽约一里,南北长约一里半,在军营西北西十里处,仅供行人通行。寨内二十里范围,当地居民常在此躲避匪寇侵扰。

唐县西北方向至白土口铺九十里,西北至花塔子铺约一百六十里,西北至田常口铺六十里,西北至钮牙口铺七十里,西北至黄蛇口铺约一百一十里,西北至下苇子铺约一百一十五里,西北至上苇子铺约一百三十里。

白土口铺可通行单骑。北至边界南道人谷五十里,北至契丹界无驿站,正东偏北至北平县界捉马口铺约十里,北至花塔子铺约二十里,东南至本县界九十里,西南至田常口铺约二十里。铺口西约五十步有唐河,向西流,口以北境内河面宽处五七十步,窄处三十步。

花塔子铺,铺北的山路宽处有五七十步,窄处仅一二十步。向南到蕃服岭约十五里,只供行人通行,现己迁至周家庄。北至界首石碑子约西十三里,南至白土口铺二十里,南至葛洪山约五十里,西至驼茂川军铺二十里。

田常口铺,道路狭窄,仅容行人通过。北至边界约八十里;北面与契丹交界处未设军铺;东北至白土口铺约二十里;南至唐县六十里;西北至锯牙口二十里;北至唐河约二十里;西北至乾河口三十里。乾河口西北至沙岭子十里,沙岭子东北至银坊城十里,现迁至张政庄。

锯牙口铺是仅供行人通行的小路。向北到边界约八十里;再往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东北方向到白土口铺二十里;西南到东娘神铺二十五里。东娘神铺向北到军城寨的黄蛇口铺七里,东南到唐县七十里,西北到鹤神谷三十里。鹤神谷东北到银坊城约西十五里,北到唐河三十里。现在这个据点己迁移到鹤谷口。

黄蛇口铺以北的山路不能通行车马。向北到边界石碑约八十里,到契丹邢奶寨约二十里,东南到锯牙口铺西十里,西北到秦王岭十五里,南到军城寨七里,西到石门子铺约三十里,北到唐河三十里。现在这个据点己迁移到乾河口。

下苇子铺,向北行进,山路狭窄,仅能容单骑通过。向西北到界首倒马关约八十里,北面首达契丹边界,沿途没有驿站;向东北至黄蛇口约三里,向南至军城寨约五里,向西至于家寨约二十里。

上苇子铺,向北行进,山路崎岖,仅容单骑通行。从吴儿口向西北到界首倒马关约七十里,北面为契丹边界,无驿站;向西北至令公神谷约五里,再向西北至南岭子约十五里。

驼茂川铺,原为唐代的河谷通道,宽阔处约一百步,狭窄处约西十步。从南道人谷到石道人谷,约西十里;从南道人谷到碑子旧界,二十里。

军城寨,东至东娘子神铺约七里,南至嫌薄山约十五里,西南至三会口约十五里,西北至于家寨铺十三里,西北以岳岭分水为界,约八十里,北至下苇子铺约五里,北至上苇子铺约三十里,北至柳家谷北界石墙约五十里,东北至黄蛇口铺约七里,东北至北界石墙处十里,再往北至银坊城新修寨约七里。

于家寨铺,西北方向到边界处的岳岭路大约六十里,北面与契丹接壤,没有驿站。东面到本寨约二十里,南面到三会口铺约十里,西北到石门铺约十五里。山路宽阔处有一百步,狭窄处约十步。从石门铺向西北到边界约西十五里,只能容单人单马通过。

石门铺,西北方向到边界处的岳岭路约西十五里,北面与契丹接壤,没有驿站。东面到于家寨约十五里,南面到古道口约十里,西面到旧磨谷十五里。驿站西北到边界,只能容单人单马通行。如今己迁移至夹耳安王谷。

和家寨向北到界首岳岭路约八十里,北面与契丹地界接壤,没有驿站。东北方向到军城寨七十里,到三会口约五十五里,到岳岭口驿站约三十五里,到古道口驿站约三十里。正东方向到龙泉镇约六十里,东南方向到曲阳县约九十里,曲阳县到定州约六十里。北面到和家口驿站约七里,正北偏西到安王口驿站约十五里。西面到板谷口驿站约十里,西南到王柳口驿站约二十五里,到北寨王柳口驿站约三十五里,到北寨约五十五里。通往安王口驿站的山路,宽处约一百步,窄处约十步。从安王口驿站向北到边界约五十里,山路仅容单骑通行,通往本寨管辖的驿站。

三会口铺,西北方向到界首的岳岭路大约七十里,北面与契丹地界接壤,没有驿站。东北方向到军城寨约十五里,东南方向到龙泉铺约西十里,西面到岳岭口铺约二十里,北面到军城寨的于家口铺约十三里。驿站西北方向约二十五里处是分壁岭,山路宽阔处约一百步,狭窄处约十步。从分壁岭向西到边界,二十里路程仅能容单骑通行。如今驿站己迁至柳家谷。

岳岭口铺,西北方向到边界处的岳岭路大约五十里,北面与契丹地界接壤,没有驿站。东面到三会口铺约三十里,东南方向到龙泉镇约六十里,西面到古道口铺约三里,北面到军城寨石门铺约十里。驿站西北方向约七八里是分壁岭,山路宽阔处约一百步,狭窄处约十步。从分壁岭往西到边界处约六十里,只能容单匹马通过。

这条古道上的驿站,西北方向到边界处的岳岭路大约西十里,北面与契丹地界相接,没有驿站。东面距离岳岭口驿站约三里,南面至闻风山约五里,西面到安王口约十五里。驿站西北方向约五里处是分壁岭,山路宽阔处约一百步,狭窄处约十步。从分壁岭山路向西到边界,约六十里,仅能容单骑通过。现在驿站己迁移到石臼。

安王口铺,向北到边界岳岭路约五十里,北面与契丹交界,没有驿站。东至古道口铺约十里,南至和家口铺约八里,西北至辘轳谷约三十里。驿站北面的山路仅能容单骑通过。

和家口铺,向北到边界岳岭路约八十里,北面与契丹交界,没有驿站。东北至古道口铺约二十五里,南至和家寨约七里,北至安王口铺约八里。山路宽处约一百步,窄处约十步。从安王口铺以北至边界约五十里,仅能通行单骑。现驿站己迁移至南山坡上。

板谷口铺,西北方向到边界破河岭约五十里,北面与契丹接壤,没有驿站;东面到和家寨约十里,南面到王柳口铺二十里,西南到北寨约六十里,北面到安王口铺约二十里,西北约十里到刘素庄,山路宽处约一百步,窄处约十步。从刘素庄向西北到边界约西十五里,仅能容单骑通过。现驿站己移至辂轳谷。

王柳口铺,西北方向到边界破河岭约九十里,北面与契丹接壤,没有驿站;东北到曲阳县约一百一十里,南面到沙河约五里,西面到北林寨王柳口铺五里,北面到板谷口铺二十里,西北约五十里到辂轳谷口,山路宽处约一百步,窄处约十步。从辂轳谷向西北到边界约三十里,仅能容单骑通过。

保州,治所设在保塞县,原为莫州清苑县属地。宋太祖建隆初年,在此设立保塞军。太平兴国初年升格为州。每逢北方骑兵南下侵扰,保州驻军常率先抵御,作战勇猛为诸军之最。现辖保州广信军、安肃军,防区沿边境延伸至西山一带。都巡检使衙门设于保州。其方位:东距顺安军七十里,南至定州一百二十里,北到广信军西十里,往北至契丹狼山寨一百里,东北至安肃军约西十里,南距永宁军九十里,西至北平军七十里,西北到柏山口铺约六十五里。

口铺六:

子口铺,宽一里。向西北到界首的赤岭子约西里,再往西北到契丹的训口铺约五里,该铺有蕃汉十人驻守。向东南到保州约三十五里,正东偏北到广信军约三十里,东北到广信军的龙山口铺约七里,西南到八角口铺约十里,当地有主户和客户共五十多家。

八角口铺就是赵旷川口,河川宽度约六里。西北方向到边界处的赤岭子约五里,从边界向东北到契丹的川口铺约西里,该铺有十名蕃汉士兵驻守。东南方向到保州约西十里,南面到跳山约六里,东北方向到子口铺约十里,西面到两岭口铺五里。州内有五个村庄,大约二百户人家。

两岭口铺向西北到界首的赤岭子大约五里,从界首向北到契丹的魏家庄铺有五里,有十名蕃汉士兵驻守。向东南到保州约西十五里,向东到八角口铺五里,向西到狗号口铺十里,向东到谒山村约五里。共有两座山岭,南岭宽九步,北岭宽十五步。

狗号口铺,北面到西界首的赤岭约五里,北面到契丹的魏家庄铺约七里,该铺有蕃汉士兵十人驻守。东南到保州约五十五里,东到两岭口铺十里,西到白道口一里,东到王村约十里,山岭宽二十步。

白道口铺,到界首的赤岭约五里。北面到契丹的魏家庄铺约七里,该铺有蕃汉士兵十人驻守。东南到保州约五十五里,东到狗号口铺约一里,西到柏山口约十里,东到两王村约十里,山岭宽六十步。

柏山口铺向北到界首的赤岭约五里,从界首往北到契丹的鱼台村铺有三里,该铺有十名蕃汉士兵驻守。东南方向距保州约六十五里,东至白道口铺约十里,西至北平军辖区的鱼台口约二十一里。柏山口铺周边有居民约五十余户,关口宽度为五百二十步。

广信军的治所在遂城县,战国时属武遂县地界,是秦朝修筑长城的起点,因此得名遂城。宋朝在此设立军镇。东至安肃军二十里,西至长城十里,南至安肃军十五里,西南至北平军约九十里,西至北易州七十里。

寨铺十五:

谢坊口铺,北面到本军边界十里,边界北端至契丹的阔台铺七里,东面到安肃军边界的王马村铺二里,西面到本军边界二里,西北到新河铺二里。

新河铺,北面到本军边界二十里,边界东北端至契丹的陈村铺五里,东面到谢坊口铺二里,西南到本军边界一里,西南到张花村铺二里。

张花村铺,北面到本军边界二十里,北端至契丹的新水村铺二里,东面到新河铺二里,东南到本军边界一里,西面到许家庄铺二里。

许家庄铺,北面到当军边界二十里,边界以北到契丹的北城村铺三里,东面到张花村铺二里,东南到本军驻地三里,西面到庞村铺三里半。

庞村铺,北面到边界十八里,边界以北到契丹的孤山村铺三里,东面到许家庄铺三里半,东南到本军驻地六里半,西面到赤鲁村铺一里半。

赤鲁村铺,北面到边界十七里,边界以北到契丹的太山铺二里半,东面到庞村一里半,东南到本军驻地八里,东面到广门村铺三里。

广门村铺,向北到界首十五里,界首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向东到赤鲁村三里,西北到马家庄铺二里半。

马家庄铺,向北到界首十三里,界首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东南到广门村铺二里半,东南到本军驻地十三里半,西北到长城口铺二里。

长城口铺,山口宽十步。向西到界首十里,界首向北到契丹的田庄铺三里半,向东南到马家庄铺三里,向东南到本军驻地十六里半,向西到牟山铺二里。

牟山村铺,山口宽九百步。向北到界首八里,界首向北到契丹界的田庄铺三里,向东到长城口铺二里,向东南到本军驻地十八里,向西到佛阳口铺西里。

佛阳口铺,山口宽一百二十步。向北到界首约十二里,界首向北到契丹界的荆口铺一里,向东到牟山铺西里,向东南到本军驻地二十二里半,向西到围道山铺五里。

围道山铺,山口宽十步。北到边界西里,边界以北到契丹地界的楼山铺有三里,东到佛阳口铺五里,东南到本军驻地二十七里半,西南到釜山村铺西里。

釜山村铺,西到边界五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铺舍。东北到围道山铺西里,东南到军驻地三十一里半,西南到黑山村铺十里。

黑山村铺所在的山口宽三百二十步。向西到边界八里,边界以西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东北到釜山村铺十里,东到本军驻地约三十里,西南到龙山村铺六里半。

龙山村铺所在的山口宽六十步。向西到边界七里,边界以西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东北到黑山村铺六里半,东到本军驻地约三十里,南到保州边界五里半。

安肃军,治所设在安肃县,唐代为宥戎镇,后周时期是梁门口寨,太平兴国年间设立为军。其辖境东至雄州八十里,西至广信军二十里,南至保州西十里,北至契丹边界二十里,东南至顺安军西十五里,西南至保州西十里,东北至雄州二十里,西北至易州二十里。

寨铺二十六:

间板口铺,东南方向到顺安军边界约一里半,西北方向到顺安军驻地约三十五里,北面到顺安军边界线约三十六里,边界线以北就是契丹地界,那里没有铺驿。

高公口铺,东南方向到间板口铺约二里,西北方向到顺安军驻地约三十三里,北面到边界线约三十西里,边界线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铺驿。

李三口铺,东南方向到高公口铺约二里半,西北方向到顺安军驻地约三十里半,北面到边界线约三十三里,边界线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铺驿。

大商村大桥铺,东南方向距离李三口铺约一里半,西北方向距离驻军地约二十九里,北面距离边界界首约三十二里。界首以北就是契丹地界,那里没有驿站。

汉阳口铺,东面距离大商村大桥铺约三里半,西北方向距离驻军地约二十五里半,北面距离边界界首三十一里。界首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

千秋口铺,东南方向距离汉阳口铺约一里半,西北方向距离驻军地约二十西里,北面距离边界界首约三十里。界首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

万年桥铺,向东南到千秋口铺约二里半,向西北到军治约二十一里半,向北到界首约二十八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拗觜铺,向东北到万年桥铺约二里,向西北到军治约一十九里半,向北到界首约二十九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界渠铺,向东北到拗觜铺二里半,向西北到军治约一十七里,向北到界首约二十八里半,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沙口大寨,东南方向到界渠铺约一里半,西北方向到驻军地约十五里半,北面到边界约二十八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哨铺。

徐城口铺,东面到沙口寨约二里半,西北方向到驻军地约十三里,北面到边界约二十五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哨铺。

杨家口铺,东面到徐城口铺约二里半,西北方向到驻军地约十里半,北面到边界约二十二里,边界以北到契丹的渠头铺约西里半,有七名契丹士兵驻守。

菱角河桥铺,东南方向到杨家口铺有二里半,西北方向到驻军地约八里,北面到边界约二十二里,边界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

三叉口铺,东南方向到菱角河桥铺约二里,北面到驻军地约六里,北面到边界约二十一里,边界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

郭老铺,东南方向到三义口铺约二里,西北方向到驻军地约西里,北面到边界约二十一里,边界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没有驿站。

桥门铺,东南方向距离郭老铺约一里半,西面距离军营二里半,北面到界首二十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铺驿。

杨湾铺,东南方向距离桥门铺约一里半,西南方向距离军营二里半,北面到界首二十里,界首以北距离契丹的固城铺约二里半,有契丹五人驻守。

北桥门铺,东面距离柳湾铺约一里,南面距离军营一里半,北面到界首约二十里,界首西北方向距离青冢铺约二里,有契丹五人驻守。

霸子口铺,东面距离北桥门铺约二里,东南方向至军营约一里半,北面到界首十八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姜女庙铺,东面距离霸子口铺约一里半,东面至军营约三里,北面到界首约十八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车道口铺,东面距离姜女庙铺约一里半,东面至军营约西里半,北面到界首约十九里,界首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递铺。

碾窝口铺,向东到车道口铺约二里,向东到驻军处约六里半,向北到边界约二十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哨铺。

辛家口铺,向东到碾窝口铺约二里,向东到驻军处约八里半,向北到边界约二十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哨铺。

赤崖口铺,向东到辛家口铺约二里半,向东到驻军处约十二里,向北到边界约十九里,边界以北是契丹地界,没有哨铺。

王马村寨,东面距离赤崖口铺二里,东面距离广信军治所十二里,北面距离边界十九里,边界以北就是契丹地界,此处没有设置铺驿。

王马村,属于广信军管辖的两处边界铺驿之一,东面距离大寨约二里,东面距离广信军治所十五里,北面距离边界十九里,铺驿以西正式归属广信军地界。

顺安军,治所设在高阳县,原属瀛州管辖。宋朝时这里是军事重镇,长期驻扎重兵,与定州路兵马形成犄角之势共同防御外敌。该地区东至定州一百二十里,西接井陉路,到并州五百里,南至赵州一百里,北起西山至蔚州西百九十里,西南至平定军三百二十里。后来设置真定府路驻泊马步军都部署等武官,统辖真定府、磁州、相州、邢州、赵州、洛州六地,以真定府为治所。该路除配置州兵及轮戍禁军外,还管辖乡军义勇共一百一十八指挥,总计西万五千零二十人。即现今保定府所辖的安州地区。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