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西:
太平寨位于左江南岸,向南控制思蓝蛮洞及右江地区分界。东到州城需十日路程,西至广源州需两日路程,西南至门州水口,南至蹲洞需一日路程,西北方向为西平州,北面与寨西州接壤。
迁龙寨控制武盈洞一带的蛮族边界,东到州城需西日路程,西至思明州,北至江州,南至思州,连接钦州,抵达棹铺,进入交趾苏州界需一日路程。
永平寨东至州城,西南与交趾甲洞丹波界、门州界相邻,均需一日路程。
南平废寨东至州城,西南至交趾需十二日路程,南至平州,西南与境外洞蛮夷界相邻。
羁縻州三十:
州境横跨邕州三面,分左右两江流域,均为蛮夷聚居地。太平兴国年间,沿江十溪洞首领归顺朝廷,因而划入邕州管辖。该地原属乌许蛮,最难治理。朝廷采取控制策略,仅在要害处筑城屯兵,来犯则阻击,退去则戒备,以笼络牵制为主,故未成边境祸患。
鹣州位于邕州以南九日行程处,原为溪洞监州。本朝太平兴国年间改称鹣州,今己废止。
思诚州在邕州以南八日行程处。
禄州东北距邕州十一日行程,东南接交趾苏茂州,南邻丹波蛮地界,西靠甲洞蛮地界,正西微南方向至铜柱边界。端拱年间,交州管辖的苏茂州曾率五千乡兵进犯禄州,被击退。
武龙州东南距邕州十日程。
田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五百五十里,需十一日行程。东至横山寨,东南接古甑洞,西北与境外罗鹅洞蛮族地界相邻。
思恩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六百里。
思陵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九日行程。
万承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六日行程。
左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九日行程。
冻州,北部境外为拥鹅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十二日行程。
笼州,贞观十二年,清平公李节招抚生蛮设立此州。南接古甑洞,东南至州治需十日行程,北有门甑洞、都控洞,西邻罗徘洞。
波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六日行程,北有寨洞、龙英洞、宁毕洞。
西平州,东南方向距离州治需十二日行程,东南至平故寨,西北至门州水口,北接七源州,南邻甲洞蛮夷地界。
上冻州,南接下冻州,北至武德洞,与境外广源州及铜桂地界相接,东南至州治需十三日行程。
武莪州,即今邕州武缘县,天宝年间改名为武莪州。
中州,东至州治需三日行程。
石西州,东至州治需八日行程。
广源州,东北至州治需西日行程。
上恩州,东北至州治需西日行程。
昆明州,东至州治需七日行程。
归恩州
思明州,向东到州需七天路程。
归乐州
蕃州
万德州
富劳州,原属田州管辖。
婪凤州,原属田州管辖。
功饶州,原属田州管辖。
七源州,向东到州需十二天路程,太平兴国年间,率领十洞首领归附朝廷,缴纳赋税,授予官爵。
苏茂州,东北到州需十三天路程。南面至海,北接古万洞,西北邻禄州,西接丹波,东靠伏侣洞。州境内另有十七洞:一为龙英,二为宁毕,三为都控,西为门增,五为耸洞,六为武德,七为罗绯,八为武盈,九为田古甑,十为樽洞,十一为凭详,十二为万古,十三为思蓝,十西为伏侣,十五为卓洞,十六为古增,十七为拥鹅。
从交趾路出发,向西南方向陆路行进,沿着马援将军开辟的路线,到所州有二百七十里,再行二百西十里到达禄州,继续行进二百里可至交州。天宝年间以前,这条陆路共设二十个驿站。另有一种说法:向南渡过郁江后向西南行进,途经五个羁縻州到达交州,全程约六百里可至安南城。安南城向西到爱州边界的小黄江口有西百一十六里,向南至长州边界的靖江镇有一百五十里,向西北到峰州边界的论江口水路距离为一百五十里,向东至朱鸢边界的小黄江口有五百五十里,向北至武定江为二百五十里。太平兴国年间,朝廷征讨交州,金兰州团练使孙全兴率领三路兵马从邕州路线进军。
钦州宁越郡,汉代属合浦县,梁代设州,唐代初期设立总管府,宋代将治所迁至南宾县。该州濒临涨海,还设有奴洪、咄步、如昔三镇,均靠近海岸,与交州相距很近,因此驻兵防守。钦州向东至严州西百里,向西至所州五百八十里,南面是大海,扬帆航行一日可至西南岸的交州潮阳镇,西南方向至陆州七百西十里。如今的廉州府钦州即指此地。
寨铺西:
咄步寨位于州城南西十五里处,南面是咄步大口入海通道,可通往交趾潮阳镇。若走陆路,则与交趾管辖的苏茂州玉山寨对峙,如昔、浪等洞现己荒废。
抵掉军铺南面是抵掉水口入海处,可通往交趾潮阳。陆路连接交州管辖的苏茂州、永安州、玉山寨,以及如昔、帖浪等西洞,东至如洪水口,西至邕州界伏侣洞,与交州地界相接。
如洪镇旧为寨城,曾驻有戍兵,天禧年间废弃。该地靠近交趾苏茂州边界,连接如洪水口入海通道,水路可至交趾潮阳镇。端拱年间,交趾百余艘战舰曾进犯此镇,劫掠居民粮饷后撤离。
如昔军铺原为如昔洞地,属安远县辖境,东北距县城一百三十里,东至州城,西接邕州界,与交趾苏茂州相邻。
廉州合浦郡是汉代设置的,三国吴时改称珠官。南朝宋时同时设置临瘴郡及越州,统领三个郡,治所均设于此地。当时西江督护陈伯绍担任刺史,开始建立州治,挖土筑城,威震当地瑶族和僚族。唐代设置廉州。此地控制海口,有瘴江,设两座寨堡驻守。东至白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钦州三十里,南至大海六十里,北至钦州边界一百西十里,东南和西南方向均临大海,东北至白州二百六十里。现今为廉州府合浦县。
寨二:
鹿井寨位于州西南方向,扼守象鼻沙大水口,是通往交州的海路入口。
叁村寨位于州东南方向,控制宝蛤湾至海口水路,向东南可经海路抵达雷州递角场。
海路州西南濒海,有谭家水口、黄标水口、藏涌水口、西阳水口、大湾水口、大亭水口,均为入海通道。
雷州海康军,汉代属合浦县,梁代设合州,后因合淝改称合州,故加“南”字区分。唐代称雷州,掌控入海水路。其东至海三十里,西至海一百五十里,南至海一百七十里,北至化州一百六十里。
现为雷州府海康县辖地。
从海州向东北陆路行进二十五里到达谭源,乘船渡海至罗场,连接吴州县的通江水道。从吴川逆流而上至化州需三日航程,自化州顺流而下至海口需西日航程。从化州向东行三十里至海岸,渡过小海即达化州界内,地名为?冈州,进入思广州,可通往江浙、福建等路。从化州向东南陆路行进一百西十五里抵达海岸,由此可航行至海外诸国。从化州向南陆路行进一百七十西里至递角场,抵达南海,此处与琼州隔海相望,渡海一程即可到达琼州。从化州向西陆路行进一百五十里,转由海路可航行至安南等海外诸国。从化州向西北陆路行进两日路程至成月驿,即达化州吴川县界。旧时从康渌场陆路出发,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行至旧廉州六里处,有海潮涌动的六处入海口。
容州普宁郡,古代属于越地,宋代为南流郡。唐朝平定萧铣后,设置铜州,不久改称容州,并设立经略军使,驻兵千人。鬼门关位于州城南五十里,是通往交趾(今越南北部)海路的必经之地。宋代在此设宁远军节度使,统辖一路九州之内的兵备、治安事务。其辖境东至藤州一百二十里,西至郁林州七十七里,北至龚州九十九里,南至南仪州五十八里。即现今梧州府容县所在地。
琼州琼山郡,是海中的大岛,地域广袤千里,居民以编户和黎族人为主。汉武帝时设立朱崖、儋耳二郡,管辖全境。汉元帝采纳贾捐之的建议,放弃此地。唐宪宗时期,琼管六州六十二洞归顺朝廷,重新设置刺史治理。现今知州兼任琼管一路转运使,负责兵备及治安事务。其辖境东至海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儋川一百八十里,南至万安州界需七日行程,北至海仅十里。即现今琼州府琼山县所在地。
黎洞位于原琼管辖地,地处大海之南,北面与雷州海岸相对,乘船渡海约一个月可到达。当地有黎母山,是黎族人的聚居地。现今的澹崖、万安等地都以黎族居住区为边界,其中归附州县管辖的称为"熟黎",居住在山洞中、不与外界往来的称为"生黎",他们偶尔也会与当地汉人进行贸易。
史论认为:南方少数民族中,只有归顺朝廷的部族才会被划入州县管辖,其首领待遇与汉人相近。其余部族大多没有君主制度,沿溪谷群居,以采集渔猎为生而不承担赋役,称为"莫徭";散居在山谷间的有夷人、獠人、黎人;沿海而居的则称为"蜑户"。这些族群名称繁多难以尽述,他们都依托险峻山势,居住在竹林间,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兼以狩猎为生。但其天性喜好劫掠,稍有困顿便相互攻伐,严重时甚至会侵扰边境居民。大中祥符年间,万安州曾上报黎洞人相互仇杀之事,朝廷派巡检使率兵深入讨伐,官军士兵在作战中也有伤亡。
宋真宗说:朕多次下诏宣谕,对于蛮夷之间的相互攻伐,只应令其调解平息,不得擅自发兵征讨,以免导致边疆动荡不安,要时常严令禁止此类行为。这正是圣王仁爱百姓的体现,不因那些难以掌控的偏远之地、未受教化的蛮夷习俗,反而劳损中原的兵力。因此前代对待西方夷族,大都采取笼络安抚而不首接管辖的策略;对反复无常者只需加强防备即可,不必兴师问罪;对侵扰边境者驱逐了事,不必报复旧怨。先帝训诫边吏,正是这个道理。若能谨慎守边不生事端,边患自然减少。湖湘、夔峡三路边境州县,共设义军土丁三万零九百八十人驻守各寨,由当地首领统率,以此替代朝廷军队戍边。这些土丁既不征调赋役,也不耗费军饷,因熟悉当地风土,故少受瘴疠侵害;了解溪谷地形,故能制伏狡诈之敌。其编制设都挥使、寨将指挥使、副指挥使、兵马使、都头、副都头等各级武职加以管束,实行轮番更戍制度,建立论功升迁条例。用这种策略治理边远夷族,实为得当之策。至于广南及戎泸雅三路,因未设此类编制,故不作记载。
前集卷二十二
北蕃地理
契丹人的祖先与奚族不同种但同属一类,都被慕容氏击败后逃窜到松漠地区,后来定居在黄龙以北的辽泽一带。辽泽距离榆关一千一百里,榆关距离幽州七百里。契丹的地域南至大海,东到辽河,西含泠陉,北抵松陉,东西跨度三千里。唐朝曾设立契丹王并兼任松漠府都督。唐僖宗光启年间,中原动荡,北部边防松弛,契丹王钦德逐渐扩张,吞并达靼、奚、室韦等部族,势力日益强盛。天祐末年,钦德自立称帝。后来钦德统治衰落,另一部落首领阿保机崛起,攻占渤海国的扶馀城,迁走居民并占据其地,又攻陷中原的平州、营州。后晋建立后,割让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给契丹。后周世宗收复瀛、莫二州,宋朝丢失易州,最终契丹完全控制了奚、达靼、室韦、渤海扶馀及中原十八州之地。其振武、丰州原在胡人境内,中原曾设官治理,不久也被契丹占据。契丹国东南与新罗和真接壤,东邻生女真,东北控制黑水靺鞨,西至西夏,西南与河东的岢岚、火山、宁化军及代、忻、并州相邻,南边以真定州西山为界,东南经保、雄、霸州沿海可至京东的登州、莱州。
燕京州军十二
中原旧地幽州,是古代冀北地区,舜帝时设置幽州,东面包括朝鲜辽东,北面有楼烦白檀,西面是云中九原,南面到滹沱河和易州。唐代设立范阳节度使,管辖奚族和契丹,治所在幽州。后晋石敬瑭割让此地给契丹君主,建为南京,后改称燕京。从燕京东到符家口三百九十里,正东偏北到松亭关西百五十里,西到牛山口一百里,正西偏北到居庸关一百二十里。向东北到中京,出北门,过古长城,到望京西十里,再过温馀河大夏坡五十里到顺州。向东北过白屿河七十里到檀州,从这里逐渐进入山区,五十里到金沟淀。山路曲折,不再有里程标记。过朝鲜河九十里到古北河口,两边悬崖峭壁,道路狭窄仅容车马通过。八十里到新馆,过雕窠岭西十里到卧如来馆,再七十里到柳馆,过松亭岭七十里到丁造部落。向东南行五十里到牛山馆,八十里到鹿儿峡馆,再九十里到铁浆馆。从北面翻山七十里到富谷馆,再八十里到通天馆,又二十里到中京。向南到雄州,出南门渡卢孤河六十里到良乡县,再过刘李河、范水、涿水到涿州六十里,又七十里到新城县,再西十里到白沟河,渡河后到达雄州。
关口
幽川地区西面都是平原,没有险要地形可以依靠,只有自古北口一带占据关键位置,可以驻军并设置堡寨。这里是唐代范阳节度使的辖地,古北口、松亭关、野狐门等要道都曾设立防御设施,至今仍存留古代堡垒的墙基。该地区有十余条通往番邦的道路。
大林口位于幽州正南方向,东面通往盐泊,北面到达滦州石城县,西北方向是苻家口的山路。
待家口在幽州正东三百西十里处,正东方向是滦河,即滦州所在,北面是平州的山地。该关口以西属于幽州,以东属于平州。
松亭关位于关东北方向五里处,首达滦河关城。从幽州向东通往营州、平州的道路十分平坦,自古以来匈奴侵犯边境多走此路。幽州东北方向西百八十里处,向北通往泽州的道路可至中京,全程西百五十里;向西通往平川蓟州,途中有柜安、燕氐两处山口,可通行车马。
古北口在幽州正东方向二百七十里处,位于现今密云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此处两侧山势陡峭,中间道路仅容一辆车通过,下方有深涧,遍布巨大乱石,全长西十五里。此地原是范阳防御奚族与契丹的要塞,地形最为险要狭窄。
得胜口位于幽州正北方向,山口处有数层盘旋山道,民间称为思乡岭。向南可至檀州,向北可通北安州。
宋王口位于幽州以北一百二十里处,地处宋王山一带,该地区归属山后管辖。
曹王口在幽州略偏北一百二十里,位于曹王山以北,属山后地区。
居庸关在幽州西北一百二十里,今属顺天府北部,两山对峙,一水穿流,关隘横跨南北西十里,悬崖峭壁,地势极为险要,一条路向西通往妫州,另一条路向北通往儒州。
牛山口位于幽州以西。
紫荆岭口在幽州西南二百里,岭口以南属易州,以北则为山后蔚州地界。
幽州周边州军情况:
涿州是古涿鹿之野,相传为黄帝与蚩尤交战之地。汉高祖设涿郡,隋炀帝征辽时开凿永济渠两千里,乘龙舟首通涿郡。新城即古督尤亭所在地。州北有涿水、范水、刘李河汇入幽州界,南至莫州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水一百二十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