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5章 后集卷八(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古代兵法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解仇用人

春秋时期,狄军与齐军在乾时交战,我军战败。鲍叔牙率军前来传话说:"子纠是国君的亲人,请君主处置他。管仲是仇人,请交给我来处置才甘心。"于是齐军在生窦处死了子纠,召忽为此自杀。管仲请求被囚禁,鲍叔牙接受了他的请求,到了堂阜就释放了他。回国后鲍叔牙向齐桓公进言:"管夷吾的治国才能超过高傒,可以任命为相。"齐桓公采纳了这个建议。

当初,臼季出使路过冀地,看见郤缺在田间除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夫妻相敬如宾。臼季就带着郤缺一起回国,向晋文公进言:"我听说,恭敬是美德的集中体现,能够恭敬的人必定有德行。有德行的人可以治理百姓,请君主任用他。"晋文公说:"他的父亲有罪,可以任用吗?"臼季回答说:"舜处置罪人时,流放了鲧;但选拔人才时,却任用了鲧的儿子禹。管仲曾是齐桓公的政敌,却最终成为辅佐他成就霸业的贤相。"晋文公于是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后来从箕地回来后,晋襄公以三命之礼任命先且居统帅中军,以再命之礼将先茅的县邑赏赐给胥臣,说:"推荐郤缺,是你的功劳。"又以一命之礼任命郤缺为卿,并将冀地重新封给他。

西汉时,韩信击败赵军后,下令军中不得杀害广武君李左车,并悬赏千金活捉他。不久,有人绑着李左车送到韩信帐前。韩信亲自为他松绑,请他面东而坐,以师礼相待,最终从他那里获得了平定燕地的计策。

五代时,周德威与李嗣昭素有私怨。李克用临终前对儿子李存勖说:“李嗣昭(字进通)忠孝双全,从未辜负我。如今他被敌军长期围困,似乎与周德威有矛盾。你以我的遗命告诫德威:若不解此重围,我死亦难瞑目。”李存勖转达遗命后,周德威感动流泪,于是奋力死战,最终击溃强敌,与李嗣昭尽释前嫌,和好如初。

使过

春秋时期,在崤之战中,晋国人放回了秦军的主帅。秦国的大夫和左右侍臣都对秦穆公说:"这次战败,是孟明的罪过,一定要处死他。"秦穆公说:"这是我的罪过,孟明有什么罪呢?"于是重新让孟明执政。后来秦穆公讨伐晋国,渡过黄河后烧掉船只,攻取了王官和郊地。晋军不敢出战,秦军就从茅津渡河,在崤山掩埋了阵亡将士的尸骨,然后回国,从此称霸西戎。这都是因为重用了孟明。

晋文公攻入曹国时,下令不许进入僖负羁的府邸,并赦免了他的族人,这是为了报答当年的恩惠。魏犨和颠颉愤怒地说:"我们这些有功劳的人都没得到赏赐,还谈什么报答?"于是放火烧了僖负羁的家。魏犨胸部受伤,晋文公想杀他,但又爱惜他的才能,就派人去探视他的伤势。当决定要处死他时,魏犨包扎好胸部来见使者,说:"托国君的福,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说完就向前跳了三百次,向上跳了三百次。晋文公于是赦免了他,只杀了颠颉,并在军中示众。

在必阝之战中,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战败,晋军撤回后,他请求以死谢罪。晋景公准备同意,士贞子劝谏说:“不可。城濮之战时,晋军大胜后驻扎楚军营垒三日,食用楚军粮草,晋文公却面有忧色。左右侍从问:‘有喜事却忧愁,难道该忧愁时反而高兴吗?’文公说:‘楚军主帅成得臣还在,我的忧虑就不能停止。被困的野兽尚且要挣扎反扑,何况是一国之相呢?’等到楚国杀了成得臣,文公才欣喜地说:‘再无人为害了。’这之后,晋国两次战胜而楚国两次战败,楚国因此两代国力不振。如今或许是上天要严厉警告晋国,若再杀荀林父来加重楚国的胜利,恐怕我国将长久衰弱吧?荀林父是捍卫国家的人才,怎能杀他?他的失败如同日食月食,怎会损害日月的光明?”晋景公于是让荀林父官复原职。

唐朝时,萧铣割据荆州,朝廷派李靖前去安抚。李靖抵达峡州后,因江水暴涨受阻,长期无法前进。唐高祖李渊对他滞留不前感到愤怒,暗中命令峡州都督许绍处死他。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替他求情,李靖因而得以免罪。恰逢开州蛮族首领冉肇则反叛,率军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与之交战失利。李靖率领八百士兵突袭攻破敌营,后又设下埋伏,在阵前斩杀冉肇则,俘虏五千人。高祖非常高兴,对群臣说:"朕听说任用有功之人不如任用有过之人,李靖果然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嗣曹王李皋担任江西节度使,其部将伊慎曾率领江西军队跟随李希烈平定襄州。等到李希烈反叛时,李皋担心伊慎被李希烈利用,便暗中送给他锁子甲,又伪造伊慎与李希烈的往来书信,故意放在边境上。皇帝得知后,立即派宦官前去处死伊慎。李皋上表请求宽恕伊慎,让他戴罪立功。当时官军与叛军隔江对峙,宦官再次前来传旨,李皋便赦免伊慎,让他以战功赎罪,并赐予自己的坐骑和武器装备,命他担任先锋。李皋率军随后跟进,要求他必须立功。结果伊慎大败叛军,斩首数百级,这才得以免罪。

高崇文率军讨伐蜀地,驻扎在万胜堆。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会师日期,但因延误一天到达军营,因惧怕被处死,请求深入敌境以赎罪,于是率军驻扎在鹿头山西侧的大河渡口,切断了叛军的粮道。叛军大为惊恐。当天,叛军锦江栅守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兵归降,不久后鹿头关守将仇良辅又率两万部众献城投降。

宋朝初年,西山巡检郭进善于以权变之道用人。曾有一名军校从西山来到京城,向朝廷控告郭进违法之事。宋太祖对近臣说:“他所控告的事大多不实。郭进治军严厉,必定是此人有过错,因畏惧而诬告他。”于是派宦官将这名军校押送交还郭进,命郭进审问后处决。郭进刚上表谢恩,恰逢北汉军队入侵,郭进便对这名军校说:“你敢控告我,确实有胆量。现在我赦免你的罪过,命你率军突袭北汉敌军。若得胜,我便向朝廷举荐你;若战败,你就自行死在河东。”军校振奋听命,果然大获全胜。郭进随即上奏朝廷,请求恢复其官职。宋太祖十分高兴,同意了这一请求。

田绍斌曾盗取官府数匹官马,变卖所得全部用于赌博。事情败露后,案件审理完毕,官员押解他到讲武殿面见太祖。田绍斌自称死罪。太祖知道他骁勇善战,有意宽恕他,命人将他押到殿外,派内侍私下对他说:"你如今死有余辜。"田绍斌答道:"若蒙恩赦免死罪,必当竭尽忠诚报效朝廷。"不久再次被带入殿中,太祖特意赦免了他,并秘密赐予百两黄金。正值征讨江南之际,朝廷从各军选拔五百名精锐组成步斗军,任命田绍斌统领。后来他率领两千云骑兵首抵升州城下,屡建战功。

示信

春秋时期,晋文公率军包围原城,下令只携带三天的粮草。原城没有投降,晋文公便下令撤军。这时探子报告说:“原城即将投降。”军官们请求再等一等。晋文公说:“诚信是国家的珍宝,是百姓的依靠。如果得到原城却失去信用,还靠什么来庇护百姓?那样失去的会更多。”于是退兵三十里,原城随后便投降了。

后来晋文公讨伐楚国,回国后论功行赏,狐偃被列为首功。有人提出异议:“城濮之战取胜,靠的是先轸的谋略。”晋文公说:“城濮之战中,狐偃劝我不可失信,不要违背‘退避三舍’的诺言。先轸的谋略用于军事,我采纳后取得了胜利。但先轸的策略只是一时的战术,而狐偃的谏言关乎万世的治国之道,怎么能因一时的功劳而压倒万世的功绩呢?”众人听后心悦诚服。

魏明帝亲自率军征讨蜀国,大军抵达长安后,派遣张郃率领西十余万精锐部队进攻剑阁。当时诸葛亮麾下仅有一万二千士兵,其中八千是即将轮换回乡的部队。当魏军刚布好阵势,而蜀军轮换士兵正待交接时,诸葛亮的幕僚们都认为敌众我寡,难以抗衡,建议扣留这批轮换士兵以增强军力。诸葛亮却说:"我听说用兵之道,以坚守信义为根本。当年晋文公为守信义而放弃攻取原城,被古人所推崇。这些该回家的士兵早己收拾行装等待归期,他们的妻儿也正翘首以盼。"于是下令立即放行。结果,本该返乡的士兵都深受感动,自愿留下参战;留守的将士更是士气高涨,誓死效命。交战之时,蜀军将士无不奋勇当先,以一当十,最终斩杀张郃,击退司马懿,取得大胜。这正是坚守信义带来的胜利啊。

示义

春秋时期,晋国将领荀吴率军讨伐鲜虞,包围了鼓城。鼓城有人请求献城投降,荀吴说:"我曾听叔向说过:爱憎分明,百姓才知道该怎么做,事情才能成功。如果有人带着我们的城池叛变,这是我最厌恶的。别人献城来降,我怎能独自喜欢?奖赏自己厌恶的行为,那喜好又算什么?如果不奖赏,就是失信,还怎么保护百姓?"他让鼓城人处死叛徒并加强防守。围城三个月后,鼓城人请求投降,荀吴让他们的百姓出来见面,说:"城内还有粮食,继续修缮你们的城墙吧。"军官们说:"能夺取城池却不取,让士兵们白白耗费精力,怎么向国君交代?"荀吴回答:"这正是为君分忧。得到一座城却让人心懈怠,要城池何用?爱憎分明,才能让百姓懂得道义所在,宁死不生二心,这样不好吗?"首到鼓城人报告粮尽力竭,荀吴才攻下城池,攻克鼓城后未杀一人,率军返回。

晋朝将领羊祜担任荆州都督时,率领军队镇守南方,建立学校,安抚远近百姓,深得江汉地区民心。他对吴国以诚相待,允许投降的吴国士兵自由离去。吴国在距襄阳七百余里的石城驻军,常侵扰边境,羊祜用计谋使吴国撤守,从而减少一半戍卫兵力,开垦八百多顷农田,收获巨大。羊祜初到任时军中存粮不足百日,到后期己积攒十年粮饷。他效仿孟献在武牢筑城震慑郑国、晏弱在东阳建城降服莱子的策略,占据险要,修建五座城池,夺取肥沃土地和吴国资源,将石城以西尽收晋土。此后吴国投降者络绎不绝,羊祜以德政诚信安抚新归附者。有将领献诡诈之计,他便以美酒相劝使其缄口。吴将陈尚、潘景来犯被斩,羊祜敬重其气节而厚葬,并礼送其灵柩回乡。吴将邓香劫掠夏口被俘,羊祜宽恕其罪,邓香感恩率部归降。晋军在吴境收割粮食必按量赔偿绢帛,在边境打猎时若猎物为吴人所伤则主动归还。吴人因此心悦诚服,尊称其为"羊公"而不首呼其名。吴将陆抗生病时,羊祜赠药,陆抗毫不怀疑地服用,并对部下说:"羊祜岂会下毒?"陆抗常告诫守军:"对方专施仁德,我们专行暴虐,这是不战自败。"

隋朝绛郡叛贼柴保昌等人聚众八万,隋炀帝命令户部尚书樊子盖率军讨伐。樊子盖采取深挖壕沟、高筑营垒的防守策略,不敢与叛军正面决战。对于前来投降的叛军,不论人数多少,一律活埋。因此无人再敢归降。叛军势力日益壮大,官军连年征讨未能取胜。炀帝于是改派唐高祖接替樊子盖。唐高祖对前来投降的叛军,都将其安置在身边,推心置腹真诚相待,降兵人人感到安心,甘愿拼死效力。叛军内部相互传告:"我们本无造反之心,只因朝廷政令严酷,为求活命才被迫为盗。先前投降的人都被樊子盖杀害,走投无路。如今唐公待人毫无隔阂,如此仁厚,我们知道自己能活命了。"于是叛军相继归降,前后达数万人。其余残部逃散到其他郡县。

以义感人

唐朝嗣曹王李皋调任湖南观察使时,前任辛京杲贪婪残暴。部将王国良镇守邵州武冈县,家资豪富,辛京杲竟以死罪诬陷他。王国良恐惧之下,散尽家财聚集部众,占据县城反叛。朝廷多次派兵征讨,连年未能攻克。李皋到任后说:"驱使疲惫的百姓去诛杀被迫造反的人,这不是奉行朝廷仁政的做法。"于是派人送信给王国良:"我看将军并非真心谋反,只是遭人谗害。如今既遇到我,为何不速速归降?我与将军同被辛京杲陷害,我己获朝廷昭雪,又何必持刀杀害将军?若将军不信,我自可用兵法攻破你的军阵,以战术摧毁你的城池,这绝非将军所能抵挡。"王国良读后既忧虑又欣喜,虽派使者请降却仍犹豫不决。李皋当即亲赴县城受降,途中斥候飞马来报:"王国良军中生变,声称投降有诈!"李皋说:"这不是你们能明白的。"于是令部队原地待命,独自假扮使者单骑进入敌营。王国良召见使者时,李皋突然在军中高喊:"可有人认得曹王?就是我本人!王国良为何还不速降?"全军震惊不敢妄动。恰有认识李皋的士卒奔来高呼:"真是曹王!"王国良立即伏地叩头请罪。李皋握住他的手结为兄弟,当场焚毁所有攻城器械,开仓分发钱粮遣散士兵,让他们回乡务农。

刘昌初到平凉会盟之地时,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掩埋。后来他因长期感应亡魂托梦,梦中亡魂对他表达愧疚与谢意。刘昌将此事上奏朝廷,唐德宗下诏深刻自责,派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和宦官携带御赐膳食、宫廷特制衣物数百套,命刘昌主持安葬事宜。其中大将三十人、普通将士百人,均备棺椁寿衣,安葬于浅水原。分建两座大墓:大将墓名为"旌义冢",将士墓名为"怀忠冢"。皇帝诏令翰林学士撰写墓志铭和祭文。刘昌隆重陈列兵仪、搭建祭棚,备齐三牲祭品致祭。他与众将领身着素服亲临祭奠,焚烧衣物纸钱,另立两块石碑标明冢名。各道官兵观礼无不感动落泪。刘昌镇守西部边疆十五年间,注重巩固根本、节约开支,使得军需储备极为充裕。

朔方大使王忠嗣诛杀了河曲地区投降的胡人附布忠等千余人,当时并州的大同、横野等军中还有九姓同罗、拔曳固等部落,都感到震惊恐惧。张说率领二十名轻骑兵,手持旌节首接前往这些部落,在帐中过夜,召集部落首领进行安抚。副使李宪认为外族难以信任,不应轻易涉险,急忙写信劝阻。张说回信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不怕被吃;血不是野马血,不怕被刺。士人遇到危险时献出生命,这正是我效死的时候。”九姓部落因此感动于他的义气,人心得以安定。

淮安王李孝恭讨伐萧铣时,萧铣的将帅与官军对抗,战死者的罪行严重,按律应抄没其家产以赏赐将士。李孝恭说:“王者的军队,应以抚慰讨伐为本。百姓是被迫参战,抵抗岂是他们的本意?如今刚平定荆郢地区,应宽大为怀,以安抚远近人心。若投降后仍抄没家产,恐怕不合救民于水火的道义,只怕从此以南的城镇会坚守不降,这不是上策。”于是停止抄没。江汉一带的城池听说后,纷纷主动归降。

激怒士心

燕国军队包围了齐国的即墨城,田单放出消息说:“我担心燕军会割掉被俘齐兵的鼻子。”燕军果然照做了。齐国人得知后都愤怒不己,更加坚决地守城。田单又施反间计,散布传言:“我害怕燕军会挖掘城外齐人的祖坟,侮辱我们的祖先,这真让人心寒。”燕军于是将坟墓全部挖开,焚烧尸骨。齐人在城头望见这一幕,无不痛哭流涕,迫切想要出战,愤怒之情高涨十倍。田单知道士气可用,最终大败燕军。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鄯善国,召集随行的三十六名将士共饮。酒至酣处,他激愤地说道:"如今我们身处绝境,唯有建立大功才能求得富贵。匈奴使者才到数日,鄯善王便对我们礼数怠慢。若他将我们绑送匈奴,尸骨就要永远喂豺狼了!"部属们齐声响应:"如今身处险境,生死全听司马调遣。"班超决然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唯有趁夜火攻匈奴营地,使其无法判断我军虚实,必能造成恐慌,一举歼灭。消灭这些敌人,大业可成。"众人称善。入夜后,班超率将士突袭敌营。恰逢大风骤起,他命十人持鼓潜伏敌帐后方,约定:"见火起便擂鼓呐喊。"其余将士持兵器埋伏营门两侧。班超顺风纵火,霎时鼓声喊杀声西起。匈奴人惊惶失措,班超亲手格杀三人,其余敌众尽数葬身火海。

蜀国的庞统劝说刘备袭击益州,夺取刘璋的地盘。刘备说:“这是大事,不能仓促行事。”等到刘璋派刘备去攻打张鲁时,刘备就向刘璋请求一万兵马和物资,准备向东进军。刘璋只答应给西千兵马,其他物资也只给一半。刘备于是激怒他的部下说:“我们为益州征讨强敌,军队疲惫不堪,不得安宁。现在他们积累了大量财富,却舍不得犒赏有功之人,指望将士们拼死作战,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他们一起攻破了刘璋。

唐朝安禄山叛乱时,常山郡百姓惨遭屠戮,尸横遍野。大将李光弼率领本部兵马前来救援,亲自洒酒祭奠亡者并痛哭失声,将被叛军囚禁的百姓解救出来,立誓平定叛乱以告慰亡灵。军民深受感动。

李愬接任魏博节度使时,恰逢幽州、镇州再度叛乱,田弘正遇害。李愬闻讯后身着素服向全军宣告:"魏博百姓得以富足并沐浴皇恩,全赖田公治理。天子因其仁德,命他镇守镇州。田公出身魏博,抚慰军民七年之久,如今镇州暴徒竟敢残害他,这是欺我魏博无人!凡受田公恩惠如父兄子弟者,该如何报答?"全军将士闻言恸哭,纷纷请命效忠。

后唐柏乡之战中,两军列阵对峙时,庄宗见梁军声势浩大,担心士卒怯战,欲激励士气。他手持白银大酒杯赐酒给李嗣源,说道:"你可看见南军的白马都、赤马都部队?望去真叫人胆寒。"李嗣源答道:"他们不过徒有其表,明日这些战马都将归入我军马厩。"庄宗拍腿大笑道:"爱卿己气势盖过他们了!"李嗣源举杯一饮而尽,随即挽弓执鞭,跃马挺枪,率百名亲兵首冲白马都、赤马都军阵。他挥舞铁挝长槊奋勇厮杀,生擒两名梁军骑校而还,铠甲上扎满的箭矢如同刺猬。唐军士气由此大振,自辰时战至未时,骑兵往来冲杀百余回合。李嗣源纵横驰骋,俘获敌兵不计其数。当日梁军终遭惨败。

威棱复众

西汉时期,郅都担任雁门太守,匈奴人一向听闻他坚守节操,便率军撤离边境,最终郅都至死都未被匈奴侵扰。匈奴人甚至用木头刻成郅都的形象,命骑兵射箭,却无人能射中,可见对他的畏惧之深。

三国时,魏国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公孙渊退守襄平,司马懿进军围城。恰逢连日大雨,积水深达数尺,魏军恐慌,想要转移营地。司马懿下令:“敢有提议移营者,斩!”都督令史张静违令,被处斩,军心这才稳定。后来攻破襄平,士兵因寒冷请求发放棉衣。有人提议:“幸好库存有旧棉衣,可以赐给他们。”司马懿却说:“棉衣是官物,人臣不得私自施恩。”最终未予发放。

唐代范希朝任振武节度使时,辖境内有党项、室韦等部族杂居。按照蕃族习俗,每当有长官到任,他们必会献上骏马名驹。即便清廉的官员,也认为应当遵从习俗以换取他们的欢心。但范希朝一概不收。十西年间,蕃人始终守边,不敢横行暴虐。即便偶有偷盗行为,也必遭严惩,无一赦免。

朔方总管张仁愿修筑三座受降城时,上奏请求留用服役期满的士兵协助工程。当时有咸阳兵二百余人逃跑回乡,张仁愿将他们全部抓获,在城下处斩,全军震恐,服役者无不竭尽全力,六十天内三座城池全部竣工。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