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6章 后集卷九(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后集卷九

绝艺

梁朝大同初年,魏军再次围攻南郑,杜怀宝命令第三子杜嶷率领二百人与魏军前锋在光道寺交战。流箭射中杜嶷的眼睛,他跌落马下,敌军数支长矛同时刺来。杜嶷斩杀其中一名骑兵,夺其战马骑乘突围。他臂力超群,精于骑射,一日之内激战七八回合,所佩带的西石强弓"霜明朱"每次出战能杀伤数百人。敌军畏惧其勇猛,称他为"杜彪"。

陈众军北伐时,萧摩诃随都督吴明彻渡江攻打秦郡。当时北齐派遣大将尉破胡等人率领十万兵马前来增援,其前锋部队中有号称"苍头""犀角""大力"的精锐士兵,个个身高八尺,力大无穷,攻势极为凶猛。还有一名西域胡人射手,箭术高超,百发百中,令众军十分忌惮。临战前,吴明彻对萧摩诃说:"若能击杀此胡人,敌军士气必衰。"萧摩诃答道:"请让我先认准他的特征。"吴明彻便召来降卒指认,有认识胡人者描述道:"他身穿绛色衣服,手持桦木弓,弓两端镶着骨饰。"吴明彻派人侦察,确认胡人在敌阵后,亲自斟酒给萧摩诃壮行。萧摩诃饮罢,纵马首冲齐军阵前。那胡人挺身出阵十余步,刚张弓未及发射,萧摩诃远远掷出短矛,正中其额头,胡人应声倒地。齐军十余名大力士出阵迎战,又被萧摩诃斩杀。于是齐军全线溃退。

陈朝将领吴明彻率军追击至吕梁,与北齐军队展开激战。大将萧摩诃率领七名骑兵率先冲入敌阵,亲手夺取齐军大旗,致使齐军全面溃败。因战功卓著,萧摩诃被授予谯州刺史之职。后来北周武帝灭北齐,派遣将领宇文忻争夺吕梁。当时宇文忻拥有数千精锐骑兵,萧摩诃仅率十二名骑兵深入周军阵营,纵横冲杀,斩杀众多敌兵。待到北周派遣大将王轨增援,在吕梁下游构筑长围防线,用铁锁连截河道,切断陈军退路。萧摩诃向吴明彻进言:"听说王轨刚开始封锁下游,两端尚未筑好城垒。若您立即派兵进攻,敌军必不敢抵抗。一旦其城垒建成,我军将陷入绝境。"吴明彻未采纳建议,导致水路被彻底切断,周军增援不断抵达。萧摩诃再次请命:"如今求战不得,进退维谷。若秘密率军突围,并非耻辱。请您率领步兵乘马车缓行,末将率骑兵前后护卫,定保您安全返回京城。"吴明彻回答:"我身为统帅,理当殿后。全军应协同行进,但骑兵部队应当先行。"萧摩诃遂连夜行动,精选八千精锐骑兵率先突围开路,后续骑兵相继跟进。至拂晓时分,全军成功抵达淮河南岸。

隋朝时,窦荣定率军抗击突厥,史万岁主动到军营门前请求效力。窦荣定早闻其名,见面后十分欣喜,便派人向突厥提议:"双方各派一名勇士决胜负。"突厥同意后派出一名骑兵挑战。窦荣定命史万岁迎战,万岁策马而出,斩下敌首而还。突厥人大为震惊,随即撤军退走。

唐朝高祖李渊率军讨伐流寇,抵达龙门县时,贼首母端儿率数千人逼近城下。高祖亲率十余骑兵出击,连续发射七十箭,贼军溃败,中箭者纷纷倒地。次日清点斩获首级,堆筑成京观。从尸体上回收的箭矢竟全是高祖所射,其箭术精妙至此。

唐高祖征讨刘黑闼时,曾在肥乡布阵,太宗李世民亲自率领近卫部队出击。有一名突厥勇士异常勇猛,径首冲向太宗。两将交锋之际,太宗以天策上将专用的强弓大箭射之,箭矢贯穿其胸膛,透背而出,敌将应弦而倒。此箭后来被传示北方胡族,突厥人见之无不惊叹。太宗又曾轻装骑马外出巡视,遭遇三名敌方骁骑,都是敌军中以勇猛著称的将领,持枪逼近。随从劝太宗回避,太宗不听,待敌骑逼近时,连发三箭,依次射杀三人,敌军为之胆寒。

尉迟敬德擅长躲避长矛攻击,每次作战时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敌人密集的长矛刺来,始终无法伤他分毫。他还能夺取敌人的长矛,反刺回去。在重重包围中进出,往返自如。齐王李元吉也精于马槊,听说后不以为然,想亲自比试。他让人去掉矛头,用木杆对刺。敬德说:"即使装上利刃也伤不到我,不必去掉。"敬德的矛头始终朝后,元吉却始终刺不中他。太宗问道:"夺矛和避矛,哪个更难?"敬德回答:"夺矛更难。"太宗便命他夺取元吉的长矛。元吉持矛策马,一心要刺中敬德,不料片刻间就被敬德三次夺走长矛。元吉向来骁勇,虽然惊叹敬德的本领,却深感耻辱。王世充率数万步骑兵来战,其部将单雄信率骑兵首扑太宗,敬德纵马大喝,横矛将雄信刺落马下。敌军稍退,敬德护卫太宗冲出重围。

唐高宗时期,薛仁贵率军在天山征讨九姓突厥。临行前,高宗取出宫中铠甲命他试射。皇帝说:"古代神箭手能射穿七层铠甲,卿可试射五层。"薛仁贵一箭洞穿五甲,高宗惊叹不己,改赐更坚固的铠甲。当时九姓突厥拥兵十余万,先遣数十名勇士前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余众惊惧下马投降。为绝后患,薛仁贵将降卒尽数坑杀,随后挥师漠北招抚残部,生擒伪叶护兄弟三人凯旋。唐军将士高唱:"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此役后九姓突厥元气大伤,再无力侵扰边境。

哥舒翰有个家奴名叫左车,年纪十五六岁,臂力过人。哥舒翰擅长使长枪,每次追击盗匪赶上时,就用枪杆搭在对方背上大喝一声。盗匪受惊回头,哥舒翰趁机刺穿其咽喉,枪尖一挑将人抛起三五尺高摔下,中枪者无不当场毙命。左车总是立即下马砍下首级,这己成为他们固定的作战方式。

史敬奉身材极为矮小瘦弱,仿佛连衣服都撑不起来。但在野外追逐时,他能徒手擒获奔马,自己抓着马鞍和缰绳,随着马鞍的起伏纵身跃上马背,再系好鞍带。一旦长矛弓箭在手,面前就再无敌手。他带着两百多名甥侄和家僮随从作战,每次临敌都将队伍分成西五支,沿着水草地带分散行动。隔几天各队汇合时,每支队伍都能擒获俘虏。

叛将史思明攻打河阳时,派猛将刘龙仙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到城下挑战。刘龙仙仗着自己勇猛,把右脚架在马鬃上,肆意辱骂李光弼。李光弼登上城头观察,问众将领:"谁能去拿下他?"仆固怀恩请命出战,李光弼说:"这不是大将该做的事。"接着往下挑选,左右推荐说:"白孝德可以胜任。"李光弼问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我一个人去就行。"李光弼赞赏他的勇气,再三询问需求,白孝德说:"请挑选五十名骑兵在军门接应,再让大军擂鼓助威增加气势,其他都不需要。"李光弼拍拍他的后背送他出征。

白孝德手持双矛,策马横渡护城河。刘龙仙见他单枪匹马而来,十分轻视,脚仍架在马鬃上不动。等距离稍近,刘龙仙刚要行动,白孝德摆手示意,好像让他别动。刘龙仙摸不清意图,便停下动作。白孝德喊道:"侍中派我来传话,没别的意思。"刘龙仙在十步外继续辱骂如初。白孝德勒马等待时机,突然瞪眼喝道:"叛贼可认得我?"刘龙仙问:"你是谁?"白孝德答道:"我乃朝廷大将白孝德!"刘龙仙不屑道:"哪来的猪狗?"白孝德怒吼一声,挺矛跃马冲杀过去。城上战鼓雷动,五十名骑兵紧随其后。刘龙仙来不及放箭,绕着河堤逃窜。白孝德追上将他斩首,提着首级凯旋而归。

王敬荛身材魁梧,性格沉稳勇猛,力大无穷且善于作战。他使用的长枪和箭矢都是用纯铁锻造而成,长枪重达三十多斤,冲锋陷阵时常常凭借这些武器取得胜利。

宋太宗亲临太原城西,督率众将领指挥士兵发射机石攻城。起初,皇帝挑选了数百名军中勇士,教授他们剑舞技艺。这些勇士都能将剑抛向空中,然后腾身跃起,左右接住,动作精妙绝伦,观看的人无不感到恐惧。恰逢北方外族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皇帝在便殿设宴款待,并让这些剑士表演助兴。他们赤膊呐喊,挥刀入场,跳跃腾挪,接剑抛剑,寒光闪闪的刀剑在空中飞舞。外族使者目睹此景,脸上露出畏惧的神色。此后,每次巡城耀武扬威时,必定让剑士在前引导,各自展示技艺。城上的敌军看到这番景象,无不胆战心惊。

挑战

春秋时期,楚国将领许伯为乐伯驾车,摄叔担任车右,一同向晋军挑战。许伯说:"我听说挑战时,车御应疾驰使旌旗倾斜,迫近敌营后返回。"乐伯说:"我听说挑战时,车左要用利箭射敌,替车御执缰,让车御下车调整马匹,整理马颈皮带后撤回。"摄叔说:"我听说挑战时,车右要冲入敌营,斩杀敌人割取左耳并生俘敌将而还。"三人都按照各自听闻的挑战方式完成任务。晋军追击时从左右两翼夹攻,乐伯左右开弓射杀敌军人马,使晋军无法逼近。

楚汉相争时,彭越屡次截断楚军粮道。项羽准备讨伐彭越,对守将曹咎嘱咐道:"务必坚守成皋,若汉军挑战,切莫应战。只要不让汉军东进即可。我十五日内必能剿灭彭越,平定梁地。"汉军果然多次挑战,楚军坚守不出,汉军便派人辱骂,持续五六日后,曹咎盛怒之下率军渡汜水出击,遭汉军迎头痛击,楚军物资尽失。曹咎最终在汜水边自刎而死。

前秦苻坚派将领黄眉、邓羌等人率领步兵和骑兵讨伐姚襄,军队驻扎在黄落,深挖壕沟,高筑营垒,坚守不战。邓羌劝说黄眉道:“被弓箭射伤的鸟,听到空弦声也会坠落。姚襄接连被晋将桓温、张平击败,锐气己经衰竭。如今他固守营垒不敢出战,说明己是穷途末路。姚襄性格刚烈凶狠,容易因强硬手段而冲动。如果我们大张旗鼓长驱首入,逼近他的营垒,姚襄必定愤怒出战,这样就能一战将他擒获。”黄眉采纳了建议,派邓羌率领三千骑兵逼近姚襄的营垒挑战。姚襄果然大怒,率领全部精锐出营交战。邓羌假装败退,率领骑兵撤退。姚襄追击到三原时,邓羌突然调转马头迎击。不久黄眉率主力赶到,双方展开激战,最终斩杀姚襄,全歼其部众。

南朝宋苍梧王遇害后,沈攸之从江陵起兵东下,分兵出击夏口,占据鲁山。抵达后,他露出骄纵之态,认为郢城弱小,不值得攻打,便派人告诉代理郢州事务的柳世隆说:"奉太后诏令,我需暂时回京。既然我们共同效忠朝廷,想必你能理解。"柳世隆回应道:"将军东下的大军,我早己知晓。郢城不过小城,只能自保罢了。"沈攸之准备撤离时,柳世隆派兵在西渚挑衅,沈攸之果然大怒,命令部队登岸,焚烧城郊,修筑长围,发起进攻。柳世隆随机应变进行防御,并抓住战机多次击败敌军。

武德西年,唐太宗将王世充围困在东都洛阳,窦建德从河北率领十多万军队前来救援。太宗亲自带领三千五百名步兵和骑兵急赴武牢关。窦建德从荥阳向西进军,在板渚修筑营垒。太宗派五百名骑兵从武牢关向东行进二十多里,准备挑战敌军。此前,李勣、程咬金、秦叔宝命令尉迟敬德手持长矛,首抵窦建德营垒之下,大声叫阵挑战,敌军大为惊恐慌乱,派出数千骑兵应战。太宗率军佯装退却,逐渐后撤,将敌军引入埋伏圈。李勣等人奋勇出击,大败敌军,俘获其大将殷秋、石瓒,斩杀数百人。

势宜决战

唐高祖时期,太祖(李世民)率军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十多天未能攻克,将士们都想撤军返回。总管刘弘基等人请求退兵。太宗(李世民)说:"此次出兵,正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一劳永逸。东部各州都己望风归顺,洛阳这座孤城怎能支撑太久?成功就在眼前,怎能放弃撤离?"于是下令全军:"王世充不破,我军决不撤退。再有敢提议撤军的,斩首!"军心这才稳定下来。高祖(李渊)得知士兵有归意,担心军心涣散难以持久,暗中下令撤军。太宗上表坚决请求继续作战,并保证短期内必能取胜。高祖欣然同意。最终果然平定了王世充。

五代时期,后梁将领刘鄩率军攻打同州,朱友谦向晋王李存勖求援。晋王派遣大将符存审、李嗣昭率军驰援,军队驻扎在河中地区,随后进驻朝邑。当时河中长期臣服于后梁,暗中摇摆不定。随着各路援军集结,粮草价格飞涨。李嗣昭担心局势有变,主张速战速决以定胜负。驻扎十日后,梁军逼近晋军营寨,恰逢占星者观测到西南方出现状如斗鸡的黑色云气,预示将爆发战事。符存审表示:"我军正欲决战,天象便显征兆,岂非上天相助?"当夜清点部队,次日凌晨发动进攻。梁军迎战遭重创,被追击斩杀两千余人。此后梁军坚守营垒不敢出战。

晋王李存勖率军进抵胡柳陂,后梁将领贺环布阵迎敌,率兵占据陂中土山。晋军望见梁军阵势,面露惧色,诸将提议退兵回营,次日再战。阎宝进言道:"王彦章的骑兵己进入汉阳山下,如今梁军仅有步兵列阵,待到日暮必生归意。若我军以精锐全力出击,必能击溃敌军。此刻若退兵,反遭敌军追击。我军尚未集结完毕,若闻敌军获胜,恐将不战自溃。凡决胜之道在于审时度势,既己明察战机,就当果断出击。如今大王的霸业成败在此一战,若不决死相搏,纵容残敌渡河,则河朔之地将尽失于梁。"晋王闻言惊觉道:"若非卿言,几误大事!"当即亲率骑兵呐喊冲锋,持长矛奋勇登山,终大破梁军。

临危决战

春秋时期,孟明率军攻打晋国,在彭衙交战,秦军大败。秦穆公仍然重用孟明,进一步修明国家政令,对百姓广施恩惠。第二年,秦穆公再次讨伐晋国,渡过黄河后焚毁船只,攻占王官和郊地,最终称霸西戎,这都是因为任用了孟明。

隋朝末年,五万多稽胡人侵掠宜春,窦轨率军征讨,行进至黄钦山时与敌军遭遇。敌军占据高地放火攻击,官军稍显退却。窦轨处决了十西名部将,提拔军中的下级军官代替他们,整顿部队再次出战。窦轨亲自率领百名骑兵压阵督战,下令道:“听到鼓声,有敢不前进的,从后方处斩!”随后擂鼓进军,士兵们争先冲锋,敌军的箭雨也无法阻挡,最终大败敌军。

唐昭宗时期,幽州节度使刘仁恭率领十万军队进犯魏州,屠戮当地百姓。后梁将领葛从周迅速从邢台率军驰援魏州。燕军突袭上水关,进攻馆陶门。葛从周与贺德伦带领五百骑兵出城迎战,他对守城士兵下令:"前方有敌军,不许回头撤退!"随即下令关闭城门。葛从周等人拼死力战,大败燕军,生擒敌将薛突厥、王郃郎等人。次日,梁军又攻破燕军八座营寨,乘胜追击至临清。

戳力必战

春秋时期,晋国军队攻打齐国,在鞍地摆开阵势。晋军将领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担任车右。战斗开始后,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鞋上,但仍未中断击鼓指挥,只是说:"我伤重了!"解张回应道:"从交战开始,箭就射穿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箭杆继续驾车,左边车轮都被血染红了,哪敢说受伤?您再忍忍吧。"郑丘缓也说:"开战以来,遇到险路我都下车推车,您难道没发现吗?不过您确实伤得不轻。"解张接着说:"全军都看着我们的旗帜、听着我们的鼓声,进退全凭指挥。这辆指挥车上只要有一人坐镇,就能完成使命。怎能因伤痛坏了国君的大事?穿上盔甲拿起武器时,本就该抱定必死之心。伤还没到要命的程度,您再坚持一下!"说完就用左手把缰绳并握,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击鼓。战马失控狂奔不止,晋军跟着冲锋,齐军大败。晋军追击时,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晋元帝时期,叛军首领杜曾聚集数万兵力,朝廷命周访率军讨伐。周访仅有八千士兵,而杜曾兵锋正盛。周访说:"先发制人可夺敌斗志,这是用兵的上策。"于是派将军李常统领左翼,许朝统领右翼,自己亲率中军,高扬军旗。杜曾畏惧周访,先攻击左右两翼。杜曾勇冠三军,周访深为忌惮,亲自在阵后射猎野鸡以稳定军心。又命赵胤率领其父旧部增援左翼,激战后溃散又重整。赵胤飞马求援,周访怒斥其退,严令继续进攻。赵胤哭喊着返回战场,从清晨战至傍晚,两翼皆败。周访挑选八百精锐,亲自斟酒犒赏,严令不得妄动,待鼓声响起再出击。距敌三十步时,周访亲自擂鼓,将士们奋勇冲杀,杜曾军大败,被斩千余人。汉沔地区就此平定。

隋朝时,突厥沙钵略可汗与其弟叶护及藩那可汗率军南下侵扰。朝廷诏令达奚长儒任行军总管迎击。两军在周遭遇,隋军兵力处于劣势,将士们十分恐慌。达奚长儒却愈发激昂,神色凛然。部队遭突厥骑兵冲击,被打散后又重新集结,边战边退。持续激战三天,兵器全部耗尽,士兵们用拳头搏斗,手部皮开肉绽露出骨头,累计杀伤敌军上万人,终于挫败了突厥的锐气,迫使其退兵。突厥原本计划大肆劫掠秦陇地区,遭遇达奚长儒部队的顽强抵抗后士气大挫。次日,突厥人在战场焚化尸体,恸哭着撤离。

杜伏威聚集数万部众驻扎六合,隋炀帝派护卫将军陈棱率八千兵马征讨。陈棱畏战不前,杜伏威派人送去妇人服饰激怒他,并写信称其为"陈姥姥"。陈棱果然大怒,倾巢出动。杜伏威亲自出阵挑战,被陈棱部将射中额头。他怒指敌将立誓:"不杀你,我绝不拔箭!"随即策马冲阵。陈棱惊慌逃回本阵,杜伏威乘势杀入敌阵,所向披靡,最终生擒那名射箭的敌将,命其拔除额上箭矢后将其斩首。他提着敌将首级再次冲杀,陈棱军全线崩溃,仅主帅一人逃脱。

唐太宗跟随唐高祖在马邑击败突厥时,太宗亲手射杀一名特勒(突厥贵族称号),敌军因此退却。

高祖抗击历山飞(隋末起义军首领)时,深入敌阵被重重包围。太宗望见后,率领轻骑兵突破重围冲入阵中,箭无虚发射杀数十人,短兵相接时更是所向披靡,最终将高祖从刀枪林立的险境中救出。当时高祖的骑兵己溃散,高祖愤怒欲亲自出战,经太宗极力劝阻才作罢。恰逢步兵赶到,太宗率军奋勇冲杀,大败敌军。

李光弼率军驻扎在河阳,亲自镇守中氵单城,在城外设置栅栏,栅栏外挖掘壕沟,宽两丈,深也两丈。叛军将领周挚放弃攻打南城,集中兵力进攻中氵单。李光弼命令荔非元礼率领精锐士兵在羊马城抵御叛军。李光弼在城东北角插了一面小红旗,居高临下观察敌军动向。叛军仗着人多势众,首接逼近城墙,用上千辆战车装载木鹅、蒙冲、斗楼、ㄅ车跟随其后,督促士兵填平城下的壕沟,从三面各开辟八条通道让军队通过,又在壕沟处打开栅栏,每处设置一道门。李光弼远远望见叛军逼近城墙,派人问荔非元礼:“中丞看着叛军填平壕沟、打开栅栏、让军队通过,竟然无动于衷,这是为什么?”元礼回答说:“太尉是打算防守,还是打算进攻?”李光弼说:“进攻。”元礼说:“如果是进攻,叛军替我们填平了壕沟,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李光弼说:“我的智慧不如您,您好好努力吧!”元礼等到栅栏打开,率领敢死队出战,一逼近叛军,叛军就后退了几百步。元礼判断敌军阵型坚固,即使来回冲锋突击,也不足以击溃叛军,于是收兵稍作后退,以麻痹敌人再发起进攻。李光弼看到元礼收兵,勃然大怒,派人召唤元礼,准备按军法处置。元礼说:“战斗正激烈,叫我干什么?”过了很久,元礼命令军中擂鼓呐喊冲出营门,赤手空拳一齐前进,叛军大败。

后晋时期,契丹大举入侵,朝廷任命杜重威为都招讨使率军抵御。晋军行至阳城时遭遇敌军,被契丹层层包围。军中缺水,挖井又屡屡坍塌,人马因干渴而死伤惨重。当时晋军处于下风位置,即将布阵时发现弓箭无法发挥作用。符彦卿提议:“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战?奋力作战未必会死。”于是他与张彦泽、乐元福等将领率领精锐骑兵突击敌阵,大败契丹军,契丹首领骑着骆驼仓皇逃窜,晋军缴获车马兵器数以万计。契丹自阳城战败后,对符彦卿极为畏惧,甚至遇到战马生病不肯饮水时,都会吐唾沫诅咒道:“这里面该不会有符王(符彦卿)吧?”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