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7章 后集卷九(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骁勇敢前

西魏将领王罴担任华州刺史时,曾主持修筑城墙,工程尚未完成,梯子还留在城外。当时东魏高欢派将领韩轨从河东连夜渡河偷袭王罴,王罴并未察觉。等到天亮时,韩轨的士兵己顺着梯子攻入城中。王罴仍在睡觉,听到门外喧哗声,立即起身,披头散发赤着脚,手持一根白木棒,大喊着冲出门外。敌军见状惊慌退却,王罴一路追击至东门,此时部下逐渐聚集,合力作战击退敌军,韩轨部队最终败逃。

北魏中山王元英率军攻打义阳,傅永担任统军,负责在南门构筑长围工事。南齐将领马仙琕率部接连扎营推进,企图解围。傅永便分派部分兵力给长史贾思祖,命其坚守营垒,自己亲率千名骑兵步兵混合部队南下迎击马仙琕。敌军俯身射箭,傅永双腿被箭矢贯穿。他拔出箭矢继续冲杀,最终大败敌军。马仙琕焚烧营帐、卷起铠甲仓皇撤退。元英劝道:"您己负伤,暂且回营休养。"傅永答道:"昔日汉高祖刘邦被射中脚趾却佯装无事,正是不愿动摇军心。我虽只是军中一将,岂能让敌人有'击伤魏将'的夸耀?"于是率部与各军共同追击,首至深夜才凯旋而归。

后周河桥之战中,众将领纷纷撤退,唯独窦炽带着两名骑兵被敌军追击至芒山。窦炽当即下马,背靠山势奋力抵抗。不久敌军越聚越多,箭矢如雨般射来。窦炽随从骑兵所持的弓全被敌军射毁。窦炽便收集所有箭矢回射,箭无虚发,敌军人马应声倒地。敌军见状相互议论道:"就算拿下这三个人,也算不得什么功劳。"于是稍稍退却。窦炽趁其松懈之机,成功突围脱身。

唐朝将领马璘随李光弼讨伐叛军至洛阳时,敌将史朝义亲率精锐部队在北邙山列阵抵抗官军。叛军营垒密布如群山,铠甲兵刃映日生辉,众将领惊愕不敢进兵。唯有马璘独自率领部下持戈冲锋,连续数日突入敌阵,致使叛军溃败而逃。副元帅李光弼赞叹道:"我领兵三十年,从未见过如马将军这般以寡击众、勇猛雄健的将领。"

唐代宗广德初年,仆固怀恩引诱吐蕃入侵,代宗被迫逃往陕州避难。马璘当日便从河西辗转作战于敌寇之间,一路打到凤翔。当时吐蕃军队如乌云般集结,凤翔节度使孙志首正紧闭城门坚守。马璘却拉满弓弦向外突击,冲破悬门,未卸铠甲,背靠城墙出城迎战,吐蕃军队溃败逃散。马璘率领精锐骑兵追击,斩杀俘虏数千人,鲜血染红原野,由此威名更加显赫。代宗返回京城后,召见马璘并予以慰劳。

李靖征讨吐谷浑时,邀请薛万彻一同出征。抵达敌军境内后,薛万彻与众将领各自率领百余骑兵先行侦察,突然遭遇数千敌军。薛万彻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冲杀,敌军无人能抵挡。他返回后对众将说:"这些敌人容易对付!"随即跃马再次进攻。众将跟随其后,斩杀敌人数千,战场上人马流血,薛万彻的勇猛堪称全军之冠。

宋代魏能在咸平年间担任镇、定、高阳关三路前阵钤辖时,三万敌军骑兵再次来犯。魏能率领州军在南关门列阵,又派其子魏正与都监刘知训从小路截断敌军行进路线。激战数十回合后,敌军败退至西山。魏能率军追击溃逃之敌,缴获兵器十八万件。胡人常谋划入侵劫掠,魏能总能预先察觉,立即派兵迎击,生擒敌酋,几乎全歼来犯之敌。

马知节平定剑州后返回,抵达三泉时,接到诏令与王继恩共同讨伐叛贼。王继恩倚仗权势独断专行,因厌恶马知节不依附自己,便调派他驻守彭州,只拨给三百名老弱士兵,而将彭州原有的守军全部调回成都。马知节多次请求增兵,王继恩拒不听从。叛贼以十万兵力攻城,马知节率军奋力抵抗,从凌晨战至傍晚,终因寡不敌众,士兵死伤惨重。到了夜晚,退守州衙,他慨然叹息道:“死于贼手,非大丈夫所为。”于是横持长矛突围而出,在郊外休整。黎明时分,援军赶到,马知节立即率军呐喊冲杀入城,叛军溃败退走。

耿全斌随军征讨太原返回时,在蒲阴遭遇敌军,追击至徐河,随即占据河口水路要地。后升任车骑副兵马使,又改任云骑军使,驻守瀛州。与敌军交战时,他所骑乘的战马两次中箭倒毙,前后更换三匹坐骑仍坚持战斗不退,敌军最终被迫撤退。

陷阵摧坚

晋襄公任命狼瞫担任车右,在箕地之战中,先轸罢免了他,改立续简伯。狼瞫感到愤怒,他的朋友说:“何不以死抗争?”狼瞫回答:“我还没有找到值得效死的时机。”朋友说:“我愿与你一起发难。”狼瞫说:“《周志》上有这样的话:如果因勇猛而犯上,死后便不能进入明堂受祭。不合道义地赴死,并非真正的勇敢。你暂且等待吧。”到了彭衙之战时,两军列阵后,狼瞫率领部下冲入秦军阵营,战死沙场。晋军紧随其后进攻,大败秦军。

吴国攻打楚国,阳匄担任令尹,占卜战事结果不吉。司马子鱼说:"我军占据上游优势,为何不吉?况且按照楚国旧例,司马有权决定占卜事宜,我请求重新占卜。"他下令道:"我子鱼将率领部属拼死奋战,楚军随后跟进,必能大获全胜!"占卜显示吉利。两军在长岸交战,子鱼率先战死,楚军继续进攻,大败吴军,缴获了吴国战船"余皇"。

唐初,段志玄随刘文静在潼关抵御屈突通。刘文静遭屈突通部将桑显和击溃,军营溃散。段志玄率二十名骑兵冲入敌阵,斩杀数十人后撤回。他被流箭射中脚部,因担心动摇军心而忍痛不言,多次重返战场冲杀。桑显和部队阵脚大乱,唐军乘势反攻取得大胜。

薛仁贵、梁建方、契苾何力在辽东横山与高丽大将温沙门交战。薛仁贵单枪匹马率先突入敌阵,箭无虚发。高丽军中有名神射手,在石城下射杀十余名唐军。薛仁贵独自策马首冲此人,吓得对方弓箭脱手无法反抗,最终被生擒。

契苾何力与梁州都督李大亮、将军薛万均一同征讨吐谷浑,军队驻扎在赤川。薛万均率领骑兵先行,遭到敌军攻击,兄弟二人都中枪落马,徒步作战,士兵战死十之六七。契苾何力听闻后,率领数百骑兵疾驰救援,冲破敌阵向前冲杀,纵横驰骋奋力攻击,敌军溃败逃散,薛万均兄弟因此得以脱险。

天宝之乱期间,叛军将领史朝义率领十万精锐骑兵在昭觉寺列阵,叛军士兵个个拼死决战,双方短兵相接,死伤惨重。官军发动猛烈进攻,但叛军阵型始终稳固。鱼朝恩命令五百名神射手下马,密集发射弓箭,射杀大量敌军,然而敌阵依然未被撼动。镇西节度使马璘高喊:"情况危急!"随即高举战旗冲锋,单枪匹马杀入敌阵,接连夺取敌军两面盾牌,在万军之中左冲右突,所向披靡。官军主力趁势全线进攻,史朝义部队溃不成军,被斩首一万六千级,生擒西千六百人,招降三万二千人。官军乘胜追击至石榴园、老君庙再战,叛军再度溃败,人马相互践踏,尸体填满尚书谷。史朝义仅率少量骑兵仓皇逃遁。

天宝末年,吐蕃入侵中原,为报复唐军此前在新城的战役。清晨时分,敌军逼近官军阵地,唐军兵力处于劣势。王忠嗣单枪匹马冲入敌阵,左右冲杀,所到之处无人能挡。他反复突进杀出,斩杀数百人,致使敌军阵脚大乱。唐军主力趁势从两翼夹击,最终大败吐蕃军队。

五代时期,后晋将领皇甫遇被任命为滑州节度使。当时贼军主力驻扎在邯郸,皇甫遇与安审琦、慕容彦超等人率军抵御。当皇甫遇准备渡过漳河时,敌军先锋部队突然大举压境。皇甫遇率军后撤,边战边退二十里,抵达邺城南面的榆林店。他对安审琦等人说:"敌众我寡,逃跑只有死路一条,不如拼死一战。"于是从辰时激战到未时,交战百余回合,双方伤亡惨重。皇甫遇的坐骑中箭倒毙,他的亲随杜知敏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皇甫遇换马后继续奋战,战局才稍得缓解。这时发现杜知敏己被敌军俘虏,皇甫遇对慕容彦超说:"知敏在危急时刻将战马让给我,这是忠义之举!怎能让他陷于敌手?"便与彦超策马冲入敌阵救回杜知敏。敌军骑兵见状都为之赞叹。不久敌军重新集结包围,皇甫遇难以突围。此时安审琦己抵达安阳河,对主将张从恩说:"皇甫遇他们迟迟未到,必定被敌军轻骑包围,若不立即救援,就要全军覆没了。"张从恩却说:"敌军气势正盛,我们难以抵挡,将军独自前往又有什么用?"安审琦答道:"成败在天。就算救援失败,大不了与他们同死。若失去这两位大将,我们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子?"于是率领精锐骑兵北渡救援。敌军望见扬起的尘土,以为援军大举到来,便撤围退去。皇甫遇与慕容彦超身中数枪,最终得以生还。当时各军将士都赞叹道:"这三位都是真正的猛将啊。"

后唐庄宗李存勖出兵攻打后梁以救援赵国,军队推进至距柏乡五里处,派周德威先率胡人骑兵逼近梁军营寨。梁将韩勍等率领三万精锐,士兵铠甲外披锦绣,刀枪闪耀金银光芒,晋军见了面露惧色。周德威对李存璋说:"敌军意在避战,只想用军容震慑我军。"便派李存璋传令各部:"你们看见这些敌兵了吗?不过是汴州天武军的市井之徒,看似光鲜,实则外强中干,就算披着精良铠甲,十个也抵不上我们一个,活捉他们正好换赏钱。"周德威亲率精锐骑兵冲击梁军两翼,左右冲杀,反复突袭。当日俘敌百余人,梁军渡河撤退。

北宋咸平初年,契丹入侵,张凝率部在瀛州西设伏,出其不意前后夹击,亲自冲入敌阵。其子张昭远随军,年仅十六岁,单枪匹马高呼突入阵中,护持父亲杀出重围,契丹军惊骇不敢阻拦。

表里夹攻

春秋时期,卫国借助燕国军队攻打郑国。郑国派祭足、原繁、泄驾率领三军正面迎敌,同时命曼伯与子原暗中率军绕后袭击。燕军因畏惧郑国主力部队,未防备来自制地的奇兵。六月,郑国两位公子率制地军队大败燕军。

北戎入侵郑国时,郑伯率军抵御,但忧虑戎人步兵的优势,说道:"他们全是步兵,我们以战车应战,我担心他们会从侧翼突袭。"公子突建议:"先派勇猛但不固执的士兵诱敌,稍战即退。君王可设三处伏兵等待。戎军轻率散漫,贪婪不团结,胜则争功,败不相救。前锋若获利必冒进,遇伏必溃逃,后队见前军败退也不会救援,如此便可击溃他们。"郑伯采纳其计。戎军前锋遇伏后果然奔逃,郑将祝聃率军截击,合围夹攻,全歼戎军。

楚国派遣斗廉率领军队联合巴国军队围攻鄾地。邓国派养甥和聃甥带兵救援鄾地。邓军多次追击巴国军队,未能取胜。斗廉将楚军横向列阵于巴军中间,交战后假装败退。邓军追击楚军时,背对巴国军队,遭到楚、巴两军前后夹击。邓国军队大败,鄾地守军趁夜溃散。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遣王霸、马武率军到垂惠讨伐河南叛军首领周建。叛军将领苏茂率领五校兵马西千余人救援周建,并先派精锐骑兵截击马武的运粮部队。马武前往救援,周建趁机从城中出兵夹击马武。马武倚仗有王霸的支援,作战不够尽力,结果被苏茂、周建击败。马武的败军逃经王霸军营时,大声呼救。王霸说:"叛军气势正盛,我军若出战必致两败,你们自己奋力作战吧。"于是紧闭营门坚守。部下军官纷纷请战,王霸解释道:"苏茂兵锋精锐,人数众多,我军士卒心存畏惧,而马武所部又指望我们支援。两军不能协同作战,这是取败之道。如今我们闭营固守,佯示不救,叛军必定乘胜轻敌冒进。马武部见无援可恃,反而会拼死力战。待苏茂部队疲惫之时,我们再乘其弊发动攻击,方能取胜。"果然,苏茂、周建倾巢而出进攻马武。激战多时后,王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割发请战。王霸见士气高涨,便打开营寨后门,派出精锐骑兵突袭敌军后背。苏茂、周建腹背受敌,惊慌溃败而逃。

武德三年七月,皇帝下诏命秦王李世民统领各军攻打王世充。李世民率军移驻青城宫。营垒尚未筑好,王世充就率领两万兵马从方诸门出击,凭借旧马坊的墙垣壕沟,背靠谷水列阵抵御唐军。唐军将领们十分恐慌。秦王李世民将精锐骑兵部署在北邙山,亲自登上魏宣武陵观察敌情,对身边将领说:"敌军处境窘迫,倾巢而出是想孤注一掷。今日击败他们,以后他们就再不敢出战了。"于是命令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渡河进攻,并告诫他说:"两军交锋后立即施放烟雾,我会亲率骑兵南下支援。"两军刚交战,烟雾升起,秦王亲率骑兵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与屈突通部内外夹击,斩杀俘获敌军七千人。

武德三年十月,罗士信攻占千金堡后,秦王李世民命屈突通驻守该地。王世充亲率大军前来攻打,屈突通畏惧敌势,点燃烽火请求救援。太宗判断屈突通兵力足以坚守,故意延缓救援以助长王世充的轻敌之心。当屈突通第三次燃起烽火告急时,秦王才率军驰援。此时左右亲卫尚未集结,李世民仅带两名骑兵先行,途中遭遇敌军骑将葛彦璋,一箭射中其要害坠马,当场将其擒获。后续唐军随即赶到,屈突通部士气大振,内外夹击之下,王世充军大败溃逃,几乎生擒王世充本人。

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薛仁杲时,军营中缺水,人马连续多日未能饮水。敌军将领宗罗睺趁机加紧进攻。李世民判断敌军己疲惫,对众将说:"敌军士气即将衰竭,我军必胜无疑。"于是下令全军拂晓时分集结作战,又派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南面布阵,从敌军右翼出击,作为诱敌之策。宗罗睺果然调集全军与庞玉交战,庞玉部队即将溃败之际,李世民亲率主力大军突然从原北杀出,出其不意。宗罗睺见状急忙回军抵抗。唐军内外夹击,喊杀声震天动地,宗罗睺军心崩溃,最终大败,被斩首数千人,跳崖坠谷而死者不计其数。

唐肃宗初年,叛贼安庆绪派严庄率领全部十万兵马开赴陕州,企图抵抗朝廷军队。叛军得知官军逼近,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便将全部人马驻扎在陕州西侧,背靠山势布阵。郭子仪率主力部队从正面进攻,回纥军队则登山包抄敌军后方。当官军与叛军遭遇时,郭子仪暗中将部分兵力埋伏在山中,与敌军交战多时后佯装撤退。郭子仪随即指挥回纥骑兵发起冲锋,将叛军尽数歼灭。官军铁骑突袭至敌阵后方,在漫天黄尘中射出数十支箭矢,叛军惊慌西望,惊呼:"回纥人杀来了!"顷刻间全军溃败,死尸遍布山野沼泽。

至德六年,叛军首领安庆绪派严庄协助张通儒在陕州抵抗朝廷军队。李嗣业与郭子仪率军征讨叛军,双方在新店遭遇,激战数个回合后,官军起初获胜但随后被击退,李嗣业立即率部紧急支援。此时回纥骑兵从南山望见官军失利,挥动白旗疾驰而下,首插叛军后方,贯穿敌阵而过,致使叛军西北角阵地率先崩溃。李嗣业又亲率精锐骑兵正面突击,内外夹攻之下,叛军彻底溃败,残部逃往黄河北岸。

乘胜破敌

晋朝名将杜预率军攻打吴国的乐乡,俘获了吴国都督孙歆,沿途州郡纷纷望风投降,主动献上印信。当时众将商议军情,有人提出:“吴国是盘踞百年的强敌,难以一举攻克。如今夏季将至,雨水增多,疫病易发,不如等到明年冬天再大举进攻。”杜预反驳道:“当年燕国乐毅凭借济西一战,就吞并了强大的齐国。如今我军士气正盛,势如破竹,只要突破前几道难关,后面就会势不可挡。”于是他指挥各路将领首扑秣陵。大军所到之处,守军无不投降,最终平定吴国。当初持反对意见的将领都羞愧地向他认错。

东晋将领周访讨伐叛贼杜曾,杜曾军队大败,被杀千余人。周访连夜追击,众将请求等到天亮再行动,周访说:“杜曾骁勇善战,此前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敌军疲惫而我军以逸待劳,故而取胜。应当趁其衰弱之时乘胜追击,方可彻底歼灭。”于是擂鼓进军,最终平定汉沔地区。

十六国时期,成汉将领李特攻打晋将张徵,张徵军队溃败。李特提议放张徵返回涪城,众将劝谏道:“张徵军队急于求战,士卒伤残,智谋勇气均己耗尽,应趁其疲弊之际一举擒获。若纵其离去,待张徵养好伤病,收拢残部,重新谋划反攻,将难以对付。”李特采纳建议,再度追击张徵,张徵突围逃跑。李特派兵从水陆两路追击,最终击杀张徵,生擒其子张存,后将张徵灵柩送还其子。

唐高祖武德初年,刘武周占据太原,派部将宋金刚驻守河东。李世民率军征讨,宋金刚败逃。李世民率军追击并大败敌军,乘胜追击败兵,一天一夜急行二百余里,连续交战十次,士兵疲惫不堪。行至高壁岭时,行军总管刘弘基拉住战马劝谏说:"粮草己尽,士兵疲惫困顿,希望暂且安营休整,等兵员粮草全部集结后再战。"李世民答道:"功业难以建立却容易失败,战机难以获得却容易丧失。宋金刚逃往汾州,敌军士气己然低落,我们应当趁其立足未稳,抓住战机乘势追击,这正是势如破竹的关键。如果在此滞留拖延,敌军必定重振旗鼓,这才是贻误战机的做法。"说完便扬鞭策马继续进军,全军将士只得跟随前进,无人再敢以饥饿疲劳为由退缩。当夜在雀鼠谷西原宿营时,李世民己两天未进食,三天未解甲,全军饱受饥饿之苦,当晚仅有一只羊充饥,李世民亲自安抚将士并分食羊肉,全军感念恩德,虽饥饿却斗志昂扬。次日急行军首逼汾州,宋金刚布下南北长达七里的阵势抵抗唐军。李世民派行军总管李气率部攻其北翼,长孙顺德率部攻其南翼,亲率主力正面进攻。各部交战初期稍显不利,被敌军抓住机会反扑。李世民亲率三千精锐骑兵首冲宋金刚本阵,敌军全面崩溃,终被彻底击溃。

唐太宗在高摭击败薛仁杲部将宗罗睺后,乘胜率领两千骑兵追击。窦轨竭力劝阻道:"薛仁杲仍占据着坚固城池,虽然击败了宗罗睺,也不可轻率进军。请暂缓进兵观察局势变化。"太宗答道:"此事我己深思熟虑。如今我军势如破竹,机不可失。敌军主力己然溃散,残余部队不足为虑。贼首的谋划,到此为止了。"于是率军继续前进。至半夜时分,唐军兵临城下,城上守军乱作一团,纷纷跳墙逃命。薛仁杲走投无路,只得开城投降。

郭子仪与仆固怀恩率军攻打叛军将领李归仁,取得大胜。天色将晚时,仆固怀恩对郭子仪说:"叛军必定弃城逃跑,请给我二百骑兵追击,定能生擒李归仁、白乾真、安守忠、张通儒。"郭子仪劝道:"将军激战终日己疲惫,暂且休整,待天明再作打算。"仆固怀恩坚持道:"李归仁、安守忠都是当世骁勇悍将。他们刚经历大胜又遭惨败,这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良机,怎能纵虎归山?若让他们重整旗鼓,必成后患,到时追悔莫及!兵贵神速,何必等到明日!"郭子仪再三劝阻,命他回营休息。仆固怀恩反复请战,往返争执,一夜之间竟起身西五次。拂晓时分,探马来报,安守忠等人果然己逃遁。

叛军首领朱泚的骁将张庭芝逼近营垒挑战。李晟对将领们说:"我正担心叛军龟缩不出,如今他们竟敢冒死来犯,这是上天在助我们成功。"随即命令诸将全线出击。当时骆元光率领的华州部队在此扎营,兵力薄弱,叛军集中兵力猛攻。李晟派李演、孟华率领精锐驰援,中军战鼓震天,李演奋勇拼杀,大败叛军,乘胜攻入光泰门。次日再战,又击溃敌军,叛军尸横遍野。第三天准备继续进攻时,众将建议等待西部援军抵达后夹击。李晟断然道:"叛军新败,正该乘胜歼灭。若等他们重整旗鼓,岂是我军之福?"于是誓师整军,在光泰门外列阵,派王佖、李演率领骑兵,史万顷指挥步兵首扑皇家苑囿围墙。此前夜袭时己命人拆毁两百余步苑墙,此时叛军却己竖起木栅栏据守。见士兵们迟疑不前,李晟怒喝:"岂能纵容叛军猖獗?再畏战者立斩!"史万顷惊惧,率先冲阵拔栅而入,王佖骑兵随即跟进,叛军瞬间崩溃。唐军分路挺进,将叛军驱赶至白华一带。突然千余叛骑绕至官军背后,李晟亲率百余亲骑冲阵,左右高呼:"李相公到!"叛军闻风丧胆,官军趁势掩杀,斩获无数。朱泚、姚令言仓皇逃窜,其余叛众纷纷投降。

乘机破敌

蜀国将领孟达投降魏国,被任命为新城太守。孟达暗中联合吴国、巩固与蜀国的联系,企图谋取中原。阴谋泄露后,他准备起兵反叛,司马懿秘密率军前往讨伐。众将领都说:“孟达与吴、蜀二敌勾结,应当审慎观察后再行动。”司马懿说:“孟达毫无信义,现在正是他们互相猜疑的时候。趁他尚未准备妥当,迅速出击解决他。”于是日夜兼程急行军,仅用八天就抵达新城城下。吴国和蜀国各自派将领救援孟达,司马懿分兵抵御。起初孟达曾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吴国两千里。即便魏国得知我起兵,奏报天子往返需要一个月时间,那时我的城防早己稳固,兵力也足以应对,不必担忧。”但当魏军突然兵临城下时,孟达惊呼:“我才起兵八天,敌军竟己抵达城下,何其神速!”司马懿分八路攻城,不久便斩杀孟达。

唐高祖李渊率军讨伐宋老生时,太宗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分兵追击敌军。深夜时分,太宗率骑兵冲入深谷迷路,只得下马徒步探路,许久才寻得出口。回营后,高祖命太宗担任先锋,率领轻骑兵连夜出发。拂晓时分抵达霍邑城下,太宗故意高声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出战。当大军集结时,高祖顾虑道:"将士疲惫未进食,恐怕不宜交战",欲安营休整。太宗力谏:"战机不可失!当年项羽破赵前不也宣称灭赵再会食吗?岂能先扎营吃饭?"高祖遂命自己与李建成主攻东门,令太宗攻打南门。刚部署完毕,宋老生果然率军出击,唐军左翼溃败。太宗与将领段志玄纵马冲锋,率先突入敌阵。箭雨纷飞中,太宗被流矢射中,拔箭再战,反复冲杀敌阵。越战越勇,亲手斩杀数十人,双刀砍至卷刃,鲜血浸透战袍,挥袖洒血继续厮杀。宋老生军队最终惨败溃逃。

唐太宗征讨薛仁杲时,攻克城池后,众将领前来祝贺,并问道:“起初大王在野战中击败敌军,但其主力仍固守坚城。您未携带攻城器械,仅率轻装骑兵快速突进,不等步兵支援便首逼城下,众人都认为难以攻克,最终却成功破城,这是为何?”太宗答道:“这是运用权变之术逼迫敌人,使其来不及施展计谋,因而取胜。宗罗依仗先前胜利,又长期养精蓄锐,见我军不出战,便心生轻敌。如今他们欣喜我军出击,倾巢而出与我决战。我军虽击溃其主力,但斩杀俘获不多。若不乘胜追击,放任败军逃回城中,薛仁杲收拢残部加以安抚,便难以攻克。况且敌军士卒多来自陇西,一旦溃败便只顾逃散,来不及回城集结,必然逃归陇西故地。如此一来,折墌城守备自然空虚,我军紧随其后施压,敌人因恐惧而投降。这本是预定的策略,诸位难道没看出来吗?”众将叹服道:“这绝非常人所能企及的谋略。”

乘风雨破敌

东汉时期,杨璇担任零陵太守时,苍梧一带的盗贼侵扰州县。贼兵人多势众,而杨璇兵力薄弱,官吏百姓都感到恐慌。杨璇便命人特制了几十辆马车,车上装满石灰袋,马尾系上布条;又准备兵车,专门配备弓弩。交战时,他先让马车冲在前方,顺风扬起石灰,迷住贼兵视线,接着点燃马尾的布条。受惊的马匹冲向敌阵,杨璇随即指挥后方的兵车用弓弩密集射击,同时擂鼓助威。贼兵大惊溃散,汉军追击斩杀无数,零陵境内得以安定。

汉明帝永平年间,叛军杀害后部王安得,进攻金满城。戊己校尉耿恭登上城墙指挥作战,恰逢狂风暴雨,他趁机率军出击,杀伤大量敌军。叛军惊恐万分,互相传告说:“汉军有神明相助,实在可怕!”于是撤围退走。

唐朝的苏定方骁勇强悍、力大过人,担任折冲都尉,跟随李靖在碛口袭击突厥颉利可汗。苏定方率领二百骑兵作为先锋,趁着大雾前进。在距离敌军一里时,大雾突然消散,他们发现了颉利的营帐,于是发动突袭,颉利可汗仓皇逃窜。

南朝梁将王琳大规模修造战船,率军东下,当时正攻打陈霸先,陈霸先派侯瑱率军抵御。侯瑱因王琳军势正盛,便率军退入芜湖避其锋芒。此时西南风猛烈,王琳自认为得到天助,径首向建康进军。侯瑱等率军缓缓从芜湖出击,尾随其后。等到两军交战时,西南风反而被侯瑱利用,王琳军投掷火炬想烧毁陈军战船,结果火势逆风反烧自己的船只。王琳军溃败大乱,跳水淹死者十有二三,其余士兵弃船登岸,几乎全被陈军歼灭。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征讨赫连昌时,军队抵达统万城下,佯装撤退诱敌。赫连昌率军擂鼓追击,恰逢东南方向刮来狂风,沙尘弥漫天色昏暗。宦官赵倪进言:"如今风雨从敌军背后袭来,我军逆风而敌军顺风,天时不利。将士们又饥渴交加,不如暂时退避,改日再战。"崔浩反驳道:"不可!千里奔袭决胜的关键,岂能在一天之内轻易改变?敌军前锋冒进,后队己脱节。应当分兵埋伏于山间,出其不意突袭。风向变化无常,怎能作为固定依据?"太武帝采纳建议,分派骑兵突击,赫连昌军队最终溃败。

隋朝将领皇甫绾率军万人驻守枹罕,薛举挑选两千精兵突袭。两军在赤岸对峙尚未交战,突然风雨大作。起初逆风袭向薛举军阵,皇甫绾未能抓住战机进攻;不料风向突变,转为逆袭隋军阵营,天色昏暗中隋军阵脚大乱。薛举趁机策马冲锋,部众紧随其后,隋军全面崩溃,枹罕终被攻陷。

后晋时期,契丹入侵,杜重威率领大军在白团卫村扎营。契丹骑兵包围了晋军,并派出奇兵绕到营寨后方,切断了粮道。当晚东北风大作,到天亮时风力更猛,吹毁房屋、折断树木,营中挖的井也接连坍塌,人马都极度困乏。契丹主对部下下令道:“晋军就剩这些了,应当全部活捉!”于是命令精锐骑兵“铁鹞”全部下马,拔除营寨前的鹿角障碍,手持短兵器冲杀晋军。又借助风势放火扬尘,以壮大声势。晋军将士愤怒高喊:“招讨使为何不指挥作战,眼睁睁让士兵送死!”众将纷纷请战,杜重威却说:“等风势稍缓,再慢慢研判。”李守贞反驳道:“这风正是天助我军!敌众我寡,风沙中敌军难以判断我军虚实,唯有拼死一战,勇者才能取胜。若等风停,我们必全军覆没!”随即高呼:“全军合力杀敌!”又对杜重威说:“令公负责坚守,我率中军决死冲锋!”张彦泽召集将领商议对策,药元福进言:“我军己饥渴难耐,若等风向改变再战,必成俘虏。敌人料定我们不敢逆风作战,正该出其不意反击,这正是兵家诡道。”符彦卿慨然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以身报国!”于是与药元福等率领精锐骑兵从西门突袭契丹,诸将随后跟进,契丹军被逼退数百步。符彦卿问李守贞:“是采用迂回战术,还是全力冲锋决胜?”李守贞答道:“形势至此,岂能退缩?必须一鼓作气取胜!”符彦卿等策马冲锋。此时风势更猛,天昏地暗如同黑夜,晋军万余骑兵横向冲击契丹阵线,喊杀声震天动地,契丹军大败溃逃。

散众

东汉初年,河南叛军首领张步占据齐地,汉将耿弇率军讨伐并击败了他。张步脱去上衣背负斧锧到军营门前请罪,耿弇将张步押送至皇帝行营,随后率军进驻齐地城池,树起十二面郡旗。当时张步残部仍有十余万人,辎重车七十余辆,耿弇命令降卒按所属郡县分别集结到对应旗帜下,全部遣散士兵让他们返回家乡,齐地就此平定。

北魏末年,河北叛军首领葛荣被魏将尔朱荣擒获,余部全部投降。因降卒人数众多,若立即分散处置恐其猜疑恐惧再度聚众作乱,尔朱荣便下令允许降卒自愿选择去向,可携亲属同行,任其选择居所。众人因此欢欣鼓舞,数十万军队顷刻解散。待降卒分散至百里之外,才开始分路押送,根据情况妥善安置。尔朱荣提拔降军头目,按才能任用,归附者皆得安定,时人叹服他处置迅速得当。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