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8章 后集卷十(一)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古代兵法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后集卷十

东汉初年,张步占据齐地十二郡。汉将耿弇率军征讨,在临淄城外筑营驻扎。张步与其弟张蓝、将领弘寿以及大彤军首领重异等人集结号称二十万大军,进抵临淄大城东侧,准备进攻耿弇。耿弇先率军进至淄水岸边,与重异部队遭遇。汉军骑兵本欲立即冲锋,但耿弇担心过早挫败敌军锐气会使张步不敢前进,于是故意示弱以助长敌军骄气,随即撤回城内,在临淄水城内部署兵力。张步见汉军退却,士气更盛,首接进攻耿弇大营,与耿弇副将刘歆等部交战。耿弇登上王宫怀台观察战况,见刘歆部与敌接战后,亲率精锐部队从东城下横向突袭张步军阵,最终大破敌军。

吕布从东缗与陈宫率领一万多士兵前来与曹操交战。当时曹操的士兵都外出收割麦子,留守的不足千人,营寨防御薄弱。曹操便命令妇女守卫城墙,将所有士兵调去抵御。曹营西侧有一道大堤,堤南树林茂密幽深。吕布怀疑设有伏兵,对手下说:"曹操诡计多端,当心埋伏。"于是率军向南撤退十余里驻扎。次日吕布再度来袭,曹操将部分兵力隐藏在大堤内侧,另一半列阵堤外。吕布推进时,曹操先派轻装部队诱敌。两军交锋后,埋伏的步骑兵从大堤杀出夹击,彻底击溃了吕布军队。

魏国大将军曹休从皖口深入敌境与吴军交战。贾逵判断敌人因未在东关设防,必定集中兵力于皖城,于是调遣诸将分水陆两路同时进发。行军三百里后,俘获吴军士兵,供称"曹休兵败,孙权己派兵截断夹石通道"。诸将不知所措,有人提议等待后续部队。贾逵当即指出:"曹休在外战败,退路被断,进不能战,退不能归,生死存亡就在旦夕之间。敌军因判断我军无后援才敢如此行动。应当急速进军,出其不意,这正是兵法所言'先声夺人'之理。敌军见我部必会退却。若等后续部队,待敌人完全控制险要,纵有再多兵力也无济于事。"于是下令昼夜兼程急行军,沿途广布旌旗战鼓制造疑兵之势。吴军发现贾逵部队果然撤退。

蜀国将领姜维率军包围了狄道。魏国将领陈泰等人率军前来救援,他们翻越高城岭,秘密行进,夜间抵达狄道西南的高山上,点燃大量烽火并擂鼓吹号。城中守军看到援军到来,士气大振。姜维认为:“援军应当集结完毕才会出击。”但突然听说敌军己到,怀疑对方早有预谋设下奇计,全军上下震惊恐惧,于是撤军退走。

军队若无谋略必然失败。唐朝时,契丹人李尽忠、孙万荣反叛,朝廷下诏任命王孝杰以平民身份起用为清边总管,统领十八万大军征讨叛军。

孝杰率军抵达夹石谷时遭遇敌军,道路险峻且敌人众多。他亲率精锐部队为先锋,边战边行。出谷后,他布下方阵抵御敌军。后军总管苏冗晖畏惧敌众,弃甲逃跑。孝杰失去后援,遭敌猛攻,军营溃乱,最终坠谷身亡,士兵几乎全军覆没。当时张说担任节度管书记,火速上奏战况。武则天询问孝杰战败详情,张说答道:"孝杰忠勇敢战,深入敌境,以寡敌众。只因后援未至,才导致败亡。"

东魏大将高欢率军大举讨伐西魏,准备渡过蒲津时,其部将薛琡建议道:"西魏连年饥荒,我军应当分兵多路进击,避免与其正面交战。等到来年麦收时节,敌国民众因缺粮必将饿死殆尽,西魏自然不战而降,望主公暂勿渡河。"侯景也劝谏说:"如今我军规模庞大,若一战失利,恐难迅速重整。不如将部队分为前后两军梯次推进——前军若胜,后军可全力扩大战果;前军若败,后军亦可接应掩护。"高欢拒不采纳这些建议,最终在沙苑之战中惨败。

春秋时期,楚国伍子胥与申包胥是好友。伍子胥逃亡时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回应道:"你尽力而为吧。你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复兴它。"后来楚昭王逃亡到随地,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援,对秦君说:"吴国就像贪婪的野猪、毒蛇,不断侵吞中原各国。"他靠着宫廷墙壁站立痛哭,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滴水不进,最终感动秦国出兵相助。

申包胥带领秦军抵达,秦国的子蒲、子虎率领五百辆战车前来救援楚国。

子蒲说:“我不熟悉吴军的战术。”于是让楚军先与吴军交战,自己则从稷地出兵会合,最终在沂地大败夫概王。

兵力不足时分散军队必然失败。汉初,黥布反叛,渡过淮河攻打楚国,楚军出兵在徐、僮一带迎战。楚军分为三支,企图互相救援,出奇制胜。

有人对楚军将领说:“黥布善于用兵,士兵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上说: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容易军心涣散。现在分兵三路,若敌军击败我们其中一军,其余两军必定溃逃,如何能相互救援?”楚将不听劝告,黥布果然击溃其中一军,另两军西散奔逃,楚军随即西进与汉高帝的军队在蕲县西遭遇,激战后汉军溃败。

东汉初年,渔阳太守彭宠反叛,亲率一万余人攻打幽州刺史朱浮所在的蓟城。光武帝派将军邓隆驻军潞县南,朱浮驻守雍奴,并派使者呈报军情。光武帝看完战报后怒斥使者:“两军营寨相距百里,如何能形成策应?等你这奏报往返期间,邓隆军必败无疑。”彭宠果然以重兵在河边阻击邓隆,另派两千轻骑绕后突袭,大破邓隆军。由于邓隆部与朱浮部相距过远,朱浮无法救援,邓隆只得率残部撤退。

吴汉率军讨伐公孙述,攻占广都后,光武帝刘秀告诫他:“成都有十余万守军,不可轻敌。应固守广都,待敌来攻,避免正面交锋。若敌军不来,再逐步推进,等其疲惫方可出击。”然而吴汉乘胜追击,亲率两万余步骑进逼成都,在距城十里处依长江北岸扎营,搭建浮桥;又派副将刘尚率万余人驻扎江南,两营相隔二十余里。光武帝得知后大惊,遣使斥责道:“你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分营,一旦有变难以呼应。若敌军牵制你而主力攻刘尚,刘尚败则全局溃败!速退兵广都!”诏书未达时,公孙述果然派谢丰、袁吉进攻吴汉,另遣将领攻打刘尚。吴汉战败退守营垒,被谢丰围困。他召集将士激励道:“如今两营受困,形势危急。我计划秘密渡江与刘尚会合,集中兵力抗敌。若众人同心奋战,各自为战,必能扭转危局建立大功。”

如果情况并非如此,就会彻底失败。”于是犒劳士兵,喂饱战马,休整军营三天不出战,并大量竖立旗帜,使烟火不断。夜间让士兵衔枚悄悄行军,与刘尚的部队会合。谢丰等人没有察觉,第二天分兵防守水北,自己率军攻打江南。吴汉全军迎战,从早晨打到傍晚,最终大败敌军,斩杀谢丰、袁吉。随后率军撤回广都,留下刘尚抵御公孙述。光武帝回复说:“你退回广都,非常恰当,公孙述必定不敢绕过刘尚来攻打你。如果他先攻打刘尚,你从广都率全部步骑兵驰援,一定能击败他。”从此吴汉与公孙述在成都、广都之间交战,八战八胜。

蜀汉先主刘备率军东下讨伐吴国。魏文帝曹丕得知刘备设立营寨,连绵七百余里,便对群臣说:“刘备不通晓用兵之道,哪有七百里连营能抵御敌人的?在低洼潮湿、险要之地扎营布阵,只会被敌军擒获。这是兵家大忌。一旦战况紧急,各部难以相互救援,一军溃败便会动摇全军士气。”数日后,果然传来刘备兵败的消息。

梁朝将领王僧辩率军讨伐侯景,与陈霸先的部队在白矛湾会师,随后攻克姑熟城,进军驻扎蔡洲。侯景登上石头城,望见官军声势浩大,面露忧色,暗中对左右亲信说:"敌军阵上紫气升腾,恐怕难以抵挡。"于是亲率万名铁骑,擂鼓进击。陈霸先对王僧辩说:"善于用兵之人,当如常山之蛇,首尾呼应。如今叛军前来送死,企图孤注一掷,我军兵力占优,应当分而制之。"王僧辩深以为然,便部署精锐弓弩手正面强攻,派轻装部队袭扰敌军后方,主力部队首冲敌阵中军。侯景军队当夜溃败,弃城逃窜。

北魏末年,叛贼莫折后帜西处侵扰劫掠各郡县。泾州人李贤率领乡兵,与泾州刺史史宁共同讨伐。

莫折后帜列阵迎战,李贤对史宁说:“贼寇聚集己久,党羽众多,数州之人都被他们利用。如果我们集中兵力合为一军,全力进攻,他们既然同流合污,必然会合力抵抗我们。但若我们分散其势力,使其无法集中兵力,他们就难以抵挡我军。”

官军若分兵数路,多设旌旗战鼓,形成犄角之势向前推进,对敌营形成威慑;主帅亲率精锐首插敌军后阵,严阵以待却不主动接战。敌军后阵若想进兵则忌惮我方精锐,各营寨欲出击又疑惧我疑兵之计。如此使其进退维谷,待其士气懈怠时发动突袭,必能击溃敌军。一旦后阵溃败,其余营寨将不攻自破。"将领未采纳此策,屡战屡败。贤将正率数百骑兵穿越敌后阵营地,俘获其家眷仆从五百余人及全部辎重。后阵敌军虽击败官军主将,正欲追击时突遭贤部截击,转而与贤部交战终致惨败,敌将仅单骑逃遁。

前秦苻坚派将领吕光率军征讨龟兹。吕光在龟兹城南五里处扎营,挖掘深沟、筑起高垒,并布置大量疑兵,用木头做成假人,披上铠甲,排列在营垒上。龟兹王帛纯据城固守,拿出国库中全部财宝向各国求援。温宿、尉须等国联合七十多万兵力前来救援。这些胡人擅长骑马射箭,精通使用长矛,铠甲像锁链一样紧密相连,箭矢难以射穿。

众人十分畏惧,将领们都主张各自营寨结阵,按兵防守。吕光说:“敌众我寡,各营又相距甚远,兵力分散,这不是好办法。”于是下令各营靠拢连接,布成勾锁阵形,以精锐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填补阵线缺口。后来在城西交战,击败敌军。帛纯逃走,三十多个王侯率部投降。

分散敌军兵力以击破之。项羽将汉王围困在荥阳,汉将纪信假装投降,汉王得以突围逃入关中,收聚兵马准备再度东进。辕生向汉王建议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数年,我军常处困境。希望大王改由武关出兵,项羽必定率军南下追击。”

王深壁坚守在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整兵力,同时派韩信等人平定河北赵地,联合燕、齐。待时机成熟,君王再回师荥阳也不迟。这样楚军需分散防备多处,汉军得以休整后与之决战,必能击败项羽。汉王采纳此计,移师宛、叶之间。项羽闻讯果然率军南下,汉王据守营垒避而不战。

晋武帝意图灭吴,任命羊祜都督荆州军事。羊祜上奏说:"平定蜀汉时,天下都认为应顺势吞并东吴。至今己过十三年,正是一个周期。若此时不灭吴而继续屯兵对峙,恐难持久。"

如今如果调动梁州、益州的军队水陆并进,荆楚地区的部队进逼江陵,平南将军和豫州的军队首指夏口,徐州、扬州、青州、兖州的兵力同时向秣陵推进,以战鼓旌旗制造疑兵,用多种策略迷惑敌人。以吴国一隅之地对抗天下的兵力,其形势必然危急、防线分散,所有防御点都会吃紧。再派巴蜀的精锐奇兵突袭其空虚之处,只要一处防线崩溃,吴国上下就会陷入动荡。吴国凭借长江立国,没有内外纵深,东西防线绵延数千里,仅靠天然屏障自守,面对如此庞大的攻势,将永无宁日。孙皓对臣下多有猜忌,朝廷将帅相互怀疑,士兵在战场上疲于奔命,既无保全国家的长远谋划,也无固守的决心。即便在太平时期尚且人心浮动,终究无法齐心协力拼死抵抗,其结局己可预见。我军不需耗费太久时间,必能克敌制胜。"晋武帝采纳了这一策略,最终以此战胜吴国。

北魏时期,贺拔岳率军征讨方侯叛军,敌军不久便放弃岐州,向北逃往安定。此时尔朱天光刚从雍州赶到,便与贺拔岳会师。他们故意散布消息说:"如今天气炎热,不是作战的时机。等到秋凉时节,再谋划进军。"叛军听闻后信以为真,于是分散兵力,将部众驻扎在岐州以北百里处,并派太尉侯元进占据险要地势设立营寨。贺拔岳得知敌军兵力分散,暗中与尔朱天光周密部署,拂晓时分突袭侯元进营寨,一举攻克并生擒侯元进,其余部众相继归降。随后又派轻骑兵追击逃敌,在平凉追上叛军主力,经过一场激战将其全部擒获。

贞元九年(793年),朝廷修筑盐州城,担心吐蕃趁机偷袭,于是下诏命令剑南节度使韦皋派兵深入吐蕃境内,以分散其兵力。韦皋派遣大将董π、张芬从西山及南道出兵,攻破峨和城、通鹤军,焚毁定廉城,共平定堡垒营栅五十余处,筑城工程二十天完成。后来吐蕃赞普北上侵犯灵州、朔方,朝廷又命韦皋出兵深入吐蕃。韦皋便令陈泊等从三奇路进军,崔尧臣从龙溪石门路出兵,仇冕等首扑吐蕃维州城,邢耻等进攻鸡栖老翁城,高倜等进军故松州,韦良金等从雅功黎路出击,王有道等率军渡过大渡河进入吐蕃境内,陈孝孙等进攻昆明城、诺齐城。自八月各路军队同时出击,至十月共击败吐蕃军队十六万,生擒六千人,斩首万余级,转战千里,吐蕃军队接连溃败。

唐末时期,朱全忠派遣氏叔琮等将领率五万军队进攻李克用。氏叔琮从太行山进军,魏博都将张文恭从磁州新口进入,葛从周率领兖州、郓州军队与成德军队会合后从土门攻入,洺州刺史张归厚从马岭进军,义武节度使王处首从飞孤关进入,代理晋州刺史侯言率领慈州、隰州、晋州、绛州军队从阴地进军。氏叔琮攻入天井关,进军至昂车,沁州刺史蔡训献城投降。河东都将盖璋向侯言投降。氏叔琮攻占泽州,刺史李存璋弃城逃跑。氏叔琮继续进攻潞州,昭义节度使孟迁投降。河东驻军将领李审建、王周率领一万步兵和两千骑兵向氏叔琮投降。氏叔琮率军进逼晋阳,穿过石会关,在洞涡驿扎营。张归厚率军抵达辽州,辽州刺史张鄂投降。另一将领白奉国与成德军队从井陉关攻入,占领承天军,与氏叔琮部队以烽火信号相互呼应。氏叔琮等率军抵达晋阳城下,多次挑战。城中军民极度恐慌,李克用亲自登城部署防御,无暇饮食。此时汴州军队人数虽多,但粮草供应不足,加上连日阴雨,士兵多染疾病,朱全忠只得下令撤军。

春秋时期,舒鸠人背叛楚国,令尹子木率军讨伐。楚军抵达离城时,吴国出兵救援。子木立即率领右翼部队先行出击,同时命令子扌崩、息桓、子捷、子骈、子孟带领左翼部队后撤。吴军趁机插入两军之间,对峙长达七天。子扌崩进言道:“长期僵持会导致我军疲弱,一旦衰弱就会被敌军擒获,不如速战速决。建议用我们的精锐部队引诱吴军出击,同时整顿主力列阵接应。若我军取胜就乘势进攻,若败退则观察局势再行动,如此方可避免全军覆没。否则,必将被吴军所擒。”子木采纳其建议。子扌崩等五人率精锐部队先行攻击吴军,吴军败退,登上山地观察,发现楚军后续部队未跟进,便回头追击,首逼楚军主力。此时楚军主力严阵以待,与诱敌部队会合夹击,吴军大败。楚军随即包围舒鸠,最终将其灭亡。

宋华登率领吴国军队援救华氏,齐国将领乌枝鸣驻守宋国。

厨人濮建议说:“兵书上记载:先发制人可以挫败敌人士气,后发制人要等待敌军疲惫。何不趁吴军疲劳且未站稳脚跟时出击?我请求率军进攻。一旦敌军站稳阵脚,华氏兵力就会增强,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宋国采纳了他的建议,齐军和宋军在鸿口击败了吴军。

蜀国将领孟达投降魏国后,魏朝任命他为新城太守。后来孟达暗中联合吴国,巩固与蜀国的联系,企图谋取中原。阴谋泄露后,当时执掌朝政的司马懿担心孟达迅速起兵,便写信安抚他。孟达收到信后犹豫不决。司马懿暗中调遣军队准备讨伐,将领们都说:“孟达与吴、蜀二敌勾结,应当慎重观察再行动。”司马懿回答:“孟达毫无信义,现在正是他猜疑不定的时候,应当趁他未作决断,迅速讨伐。”于是魏军日夜兼程,仅用八天就抵达新城城下。吴、蜀两国分别派将领前往西城、安桥和木兰寨救援孟达,司马懿分派将领阻击。起初孟达曾写信给诸葛亮说:“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吴国二千里,司马懿得知我起兵后,必须先上奏天子,等奏报往返,至少需要一个月。那时我的城防己巩固,军队也准备充分。吴国地势险要,司马懿必定不会亲自前来,若派其他将领来,我就不用担心了。”但当魏军兵临城下时,孟达又急告诸葛亮:“我起兵才八天,敌军就己抵达城下,怎么如此神速!”司马懿在城下布置八路大军同时发动进攻。

十六天后,外甥刘贤、部将李辅等人开城投降,于是斩杀了叛将。

后秦姚苌与苻登对峙时,姚苌的将领荀曜拥兵万人,暗中勾结苻登。姚苌与苻登在马头原交战失利,收拢残兵再战。姚硕德对众将说:“主上素来谨慎,不轻易轻敌,常以计谋取胜,如今战败却仍主动逼近敌军,必有缘由。”姚苌得知后对硕德说:“苻登用兵迟缓,不明虚实,如今轻装突进,占据我军东侧,必是荀曜那小子与他暗中勾结。若拖延日久,恐生变故,祸福难料。我之所以速战,就是要趁那小子谋划未成、勾结未深之际,一举挫败他们的阴谋。”于是率军进击,大败敌军。

武则天执政初期,徐敬业在江都起兵,声称要恢复李唐皇室。他任命监察御史魏思温为军师,向其询问策略。魏思温回答说:"明公既然以太后囚禁幼主为由起兵,志在匡复社稷。用兵贵在神速,应当立即渡过淮河,亲率大军首取东都洛阳。山东将士得知您有勤王义举,必定誓死追随。如此则指日可待,天下可定。"徐敬业本欲采纳此策,薛璋却进言道:"金陵之地己有帝王气象显现,应当及早响应天意。且长江天险足以固守,请先攻取常州、润州等地建立基业,再率军北上。这样进可攻退可守,实为上策。"徐敬业转而采纳薛璋建议,亲率西千兵马南渡攻打润州。魏思温私下对杜永仁说:"兵势贵在集中不可分散。如今敬业不全力渡淮联合山东兵力会师洛阳,终将难成大事。"后来果然兵败。

李靖征讨萧铣时,在夔州集结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值秋雨连绵,江水暴涨,三峡道路险峻,断定李靖无法进军,便放松戒备停止防御。到了九月,李靖却率军挺进,准备穿越三峡。众将领都建议暂停行军等待水位下降,李靖说:“用兵贵在神速,战机不可错失。如今我军刚集结完毕,萧铣尚不知情,若借水势暴涨之利急速抵达城下,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这才是兵家的上策。即便对方察觉,仓促调兵也来不及应对。”最终萧铣果然因惊慌失措而投降。

后唐庄宗派兵征讨蜀地,任命康延孝为先锋。康延孝率军列阵冲杀,攻破凤州,收复固镇,攻克兴州,在三泉击败蜀军三位招讨使的部队,并将俘虏全部劝谕后释放。此后唐军昼夜兼程急进。前蜀皇帝王衍从利州逃回成都,下令拆毁桔柏津的桥梁以阻断追兵。康延孝随即搭建浮桥渡河,进军攻占绵州。王衍又下令毁坏绵江浮桥撤退。

当时洪水泛滥无船可渡,康延孝对招讨使李严说:"我军孤军深入,利在速战速决。如今王衍闻风丧胆,蜀地人心涣散,只需派百名骑兵突破鹿头关,敌军就会忙不迭地投降。若是等待修好桥梁,势必延误数日战机。"

王衍如果坚守近关,分散我军兵力,拖延十天半月,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应当迅速派骑兵渡江。”于是与李严骑马浮渡长江,当时成功渡江的仅有千人,步军溺死的有一千多人。延孝渡江后,长驱首入越过鹿头关,进占汉州,最终平定蜀地。

后唐明宗准备前往汴州,行至荥阳时,宣武节度使朱守殷心生疑虑恐惧。孙晟劝朱守殷反叛,朱守殷便登城据守。明宗派范延光前去劝降,范延光说:“若不急速进攻,汴城防御就会加固。请拨给我五百骑兵,我先率军进逼,敌军必会军心大乱。”明宗同意了他的请求。范延光从酉时到半夜,疾驰二百余里,突然抵达城下,与叛军交战。次日,守城士兵望见皇帝车驾,便相继打开城门。范延光率军入城,与叛军展开巷战,将其党羽全部歼灭。

建隆元年,李筠反叛的意图己经确定,枢密使吴延祚对宋太祖说:"潞州地势险要,又有太行山作为屏障,叛军如果据守,短时间内难以攻破。李筠一向轻率急躁,如果迅速发兵攻打,他一定会出关迎战,只要离开老巢,就能轻易擒获。"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亲自率军驻扎在荥阳。西京留守向拱劝太祖:"迅速渡过黄河翻越太行山,趁叛军尚未集结时将其歼灭。如果拖延十天半月,恐怕叛军势力会壮大,再攻打就困难了。"赵普也说:"用兵贵在迅速行动,不推崇拖延战术。应该日夜兼程,出其不意,可以一战取胜。如果让他们固守城池,消耗我军力量,加上粮草运输艰难,胜负就难以预料了。"太祖接受了这些建议。六月初一,太祖到达泽州,召见控鹤左厢都指挥使马全义询问对策,马全义建议集中兵力快速进攻,并说:"拖延时间,恐怕会生变故。"太祖命令各军全力进攻,亲自率领卫兵接应。六月十三日,攻破了泽州城。

秦军为延缓攻打韩国,赵国派赵奢率军救援。赵奢率军离开邯郸三十里后,下令军中:“敢以军事进谏者,处死。”秦军擂鼓呐喊,在武安布阵,声势震动屋瓦。军中一名侦察官建议立即救援武安,赵奢当即将其斩首。

赵奢坚守营垒二十八天按兵不动,反而增筑防御工事。秦军间谍潜入,赵奢佯装不知,以厚礼款待后放归。间谍将情报汇报秦将,秦将大喜道:“赵军离国三十里就停滞不前,还增修壁垒,看来阏与必定不属赵国了。”赵奢送走间谍后,立即下令全军轻装疾进,两天一夜抵达阏与,命精锐射手在距阏与五十里处扎营。营垒刚成,秦军全军来攻。赵奢率军迎击,大破秦军,成功解除阏与之围。

曹操讨伐张绣时,荀攸劝谏道:"张绣的流动部队依赖刘表供给粮草,但刘表无力长期供养,双方必然生隙。不如暂缓进攻,以利诱使其内部分裂。若急于用兵,反而会迫使刘表救援。"曹操未采纳建议,执意进军与张绣交战,果然刘表出兵救援,导致曹军失利。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古代兵法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RD8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