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沟 通信方舱
李拜天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残影,屏幕多出一个隐藏分区:
【LOG_SnowFox.log】
——“Day-1 计划:00:00 引爆三号雪槽,K4387 界桩将被 4.2 万立方米积雪掩埋。
执行窗口:极夜最低温 -45℃,冰层脆点最大。
撤离路线:冰舌谷断崖索降 → 境外狐狸洞残道。”
老铁锅把炒勺往桌上一拍:“还有 2 小时 53 分,让界桩长翅膀也飞不了。”
顾峥把地图摊开,红笔在“白顶”画了一个骷髅头:
“雪崩触发区,海拔 5600 米,距界桩 900 米,落差 300 米,足够把花岗岩碑磨成齑粉。”
老铁锅把一口行军锅倒扣在雪里,锅底焊着 200g C4:“锅在人在,锅碎碑亡。”
月亮被乌云吞掉,只剩风在耳边磨刀。
顾峥把夜视仪调到绿热融合模式,雪原变成一片黑白噪点。
次仁多吉走在最前,每 50 米用冰镐敲出“卍”字记号——如果雪崩来了,至少知道往哪跑。
温度计挂在背包外,数字从 -38℃ 跳到 -42℃,再跳到 -45℃,像坏掉的电梯。
一道 200 米长、30 米高的冰崖横在面前,崖底堆满松雪,像被巨人铲平的面粉袋。
张开把雪崩枪架在冰面,空包弹上膛,枪口插进爆破索尾端:
“5 发点射,雪槽整体剪断,能提前卸压。”
顾峥却抬手制止:“听。”
风里夹着另一种声音——金属撞击冰层的“叮叮”脆响,像有人用钥匙刮玻璃。
夜视镜里,三道白色身影在雪槽顶端忙碌。
他们戴着统一白色树脂面具,额心用红漆画着一只狐狸。
中间那人蹲在地上,正把一排绿色柱状物插进冰层——
人工雪崩炸药,每根 500g,编号 HMX-90,俄军制式。
白音把消音步枪抵肩,呼吸在面罩里凝成霜:
“距离 310 米,风速 12,目标移动。”
顾峥按下耳麦:“B 组,锁定界桩,A 组准备强攻。”
枪声划破极夜——
白音首发命中左侧白面具胸口,防弹衣激起一蓬雪花。
中间那人反应极快,滚进雪沟,按下遥控器。
雪槽顶端亮起一串红色倒计时:
【00:08:00】
张开怒吼,雪崩枪连发三弹,爆破索像一条火龙钻进冰层。
轰——
雪槽被提前切出一道 40 米裂缝,积雪倾泻而下,却偏离界桩 200 米。
“雪崩己改向!”
然而右侧白面具趁机架起 PKM,7.62 弹链泼水般扫来。
极寒让金属收缩,95-1 复进簧发出刺耳摩擦,第三发子弹卡壳。
顾峥拉机柄,冻住的枪油拉出一丝白丝,像蜘蛛网。
次仁多吉甩出藏刀,刀身在月光下画出一道银弧,扎进白面具手腕。
对方惨叫,面具破裂,露出一张年轻亚裔面孔——
旅部档案里的失踪翻译官,代号“雾狐”。
雾狐倒地,血在雪里烫出一个个小洞,却咧嘴笑:
“雪崩只是序章,界桩没了,你们会亲手把国境线往后挪。”
他左手握着最后一根 HMX-90,拇指压住起爆钮。
张开扑上去,用行军锅扣住炸药,锅盖瞬间凹成碗状。
轰——
锅被炸飞,张开左耳被震出血线,却保住众人。
雾狐被冲击波掀下冰崖,消失在黑暗。
倒计时还剩 1 分 40 秒,雪槽顶端还有两根 HMX-90 未排除。
顾峥把雪崩枪抛给白音:“掩护!”
自己抽出铝热切割笔,像焊枪一样划开冰层,徒手拔掉炸药引信。
指尖瞬间粘在金属上,撕下一层皮,血滴在 -45℃ 的冰面,变成红色冰珠。
最后一秒,引信被拔出,倒计时归零。
雪槽顶端,只剩呼啸的风。
钛合金折叠界桩被展开,插进原址花岗岩缝隙。
顾峥用匕首把“K4387”重新刻进金属,刀尖带火。
老铁锅在电台里低声:“界桩确认完好,雪崩威胁解除。”
背景里,冯桥在担架上笑:“狙击手没子弹,但锅还在。”
极夜尽头出现一抹蟹壳青,像破晓又像永夜。
六人小队拖着疲惫脚步,回到死人沟。
营门口,老铁锅把炒勺敲得震天响:“欢迎回来,锅没碎,碑没倒。”
他把勺柄上的红布解下,系在钛合金界桩模型上,放在荣誉室最显眼的位置。
顾峥在器材库擦拭那把卡壳的 95-1,枪机复进簧发出清脆“咔哒”。
李拜天推门进来,递给他一片碎面具:
“雾狐的面具里嵌着微型芯片,写了一段新代码——
‘Day0 己失败,启动 Day+1:雪线以下,无人生还。’”
倒计时,再次跳到 23:59:59。
【卷二·冰脊初啼】第三章·完
PS:
凌晨 04:15,营区气象雷达捕捉到一条陌生航线:
一架无标识无人机,从境外狐狸洞残道起飞,航向——死人沟。
机腹下,挂着一枚柱状物,热成像显示温度:-45℃。
黑鹫的“Day+1”,似乎与极寒本身有关。
(http://www.220book.com/book/SK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