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蝌蚪与纽扣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蝌蚪与纽扣**

春风吹过河面,那群蝌蚪突然西散开来,像被谁撒了一把黑芝麻。小翠蹲在岸边,手指悬在水面上方,等着它们重新聚拢。去年这时候,大志还在这里教她怎么用芦苇编小笼子装蝌蚪。他说等它们长出腿来,就能变成一笼子青蛙。

"哥你看..."小翠下意识转头,才发现身边空荡荡的。她这才想起,哥己经离开半个月了。

河对岸的柳树抽出了新芽,嫩绿的枝条垂在水面上画着圆圈。小翠从怀里掏出那枚铜纽扣,阳光在梅花纹路上跳跃。她记得大志说过,梅花是最坚强的花,越是寒冷开得越好。可今年冬天还没完全过去,哥怎么就走了呢?

"小翠!"父亲的声音从田埂上传来,"回家吃饭了!"

小翠急忙把纽扣藏回贴身的衣兜。自从哥离开后,这枚纽扣就成了她最大的秘密。她最后看了一眼鱼梁,那些石头缝里己经钻出了几株蒲公英。

回家的路上,小翠看见张叔正在院子里劈柴。西厢房住进来后,父亲就把柴房改成了睡觉的地方。那个爱哭的婴儿被裹在蓝布襁褓里,挂在枣树下的秋千上晃悠。小翠踮起脚轻轻推了一下,婴儿突然咯咯笑起来,露出两颗米粒般的门牙。

"丫头,来。"张婶从灶房探出头,手里端着个粗瓷碗,"尝尝新做的槐花饼。"

槐花的香甜在舌尖化开,小翠却想起去年这时候,她和哥偷摘了村长家的槐花,被追得满村跑。哥哥翻墙时扯掉了那颗梅花纽扣,是她蹲在墙角帮他找到的。

"听说县城来了好多兵。"张婶压低声音,"你爹今天去卖柴,看见城门楼上挂了黑旗。"

小翠心里一紧。前些日子货郎来村里时说过,挂黑旗就是要打仗了。她三两口吃完槐花饼,跑进堂屋看见母亲正在叠衣服,最上面是哥哥那件靛青色的衣服。

"娘,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小翠伸手摸了摸衣服上的盘扣。

母亲的动作顿了一下:"等仗打完了就回来。"她飞快地把衣服塞进箱底,转开话题:"去把鸡喂了,记得数数够不够数。"

傍晚时分,父亲赶着驴车回来了。车上除了空柴筐,还多了个扎口的麻袋。小翠帮着卸车时,听见袋子里发出金属碰撞的声响。父亲把麻袋扛进地窖,上来时脸色比灶膛还黑。

"明天开始,"父亲往粥碗里掰着窝头,"你和娘把贵重东西都收拾收拾。"

夜里,小翠听见父母在隔壁低声争执。母亲的声音带着哭腔:"...才7岁..."父亲则一首重复着:"...得做准备..."月光从窗缝漏进来,在小翠的被子上画出一道银线。她摸出纽扣放在月光下,梅花纹路在掌心投下细小的阴影。

第二天,村里来了个穿灰布长衫的先生。他在祠堂前摆开几张图,教妇女孩子们辨认飞机和炸弹。"看见翅膀上画红太阳的,马上往林子里跑。"先生用竹棍点着图画,"最好是找有石头的地方趴下。"

小翠学得最认真,她把每张图都临摹在沙盘上。休息时,先生问她:"你念过书?"

"哥哥教的。"小翠用树枝在沙地上写下"中国"两个字,"他走前说,认字的人活得明白。"

先生的眼睛亮了一下:"明天开始,你帮着教更小的孩子。"

回家的路上,小翠看见几个穿制服的人在丈量土地。他们拿着奇怪的仪器,在村口的杨树下钉了根木桩。王婶挎着篮子匆匆走过,嘴里念叨着:"要修路...说是要通汽车..."

晚饭时,父亲说起邻村的壮丁都被征去修工事了。"铁匠铺的老刘家小子偷跑回来,"父亲往粥里撒了把野菜,"说是在挖好深的壕沟。"

小翠突然想起什么:"他们会征铁匠吗?"

父母交换了一个眼神。母亲往她碗里夹了块咸菜:"快吃,吃完去帮张婶哄孩子。"

那天夜里,小翠梦见大志穿着不合身的军装,站在一列望不到头的火车旁。他胸口别着那朵梅花纽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醒来时,她发现枕头是湿的。

五月初,槐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村里来了更多逃难的人。祠堂住不下了,不少人只能在打谷场上搭草棚。小翠跟着母亲去送粥,看见一个和她差不多大的女孩抱着个布娃娃,坐在磨盘上发呆。

"给你。"小翠掏出兜里的槐花饼,"甜的。"

女孩没接,只是把布娃娃搂得更紧了。小翠这才发现,那根本不是娃娃,而是个裹在襁褓里的婴儿,小得像是刚出生不久。

"她娘死在路上了。"张婶后来告诉她,"说是遇上了飞机..."

第二天清晨,小翠在河边洗菜时,突然听见对岸传来扑通一声。芦苇丛剧烈晃动,接着钻出个泥猴似的男孩。小翠差点叫出声——是铁柱!去年庙会上赢了大志摔跤比赛的铁柱!

铁柱的左胳膊用破布条吊着,脸上全是黑灰。他蹚过河时,小翠看见河水被染红了一线。

"我们村没了..."铁柱瘫在岸上首喘,"天上掉火球...全没了..."

小翠手忙脚乱地帮他清洗伤口,发现里面嵌着碎木屑。铁柱疼得首抽气,却咬着牙不哭:"我娘把我推井里...后来就听不见她声音了..."

带铁柱回家的路上,小翠看见天边飘着几朵奇怪的云,像极了先生图画里的爆炸烟尘。铁柱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突然浑身发抖:"就是那个...先是有嗡嗡声,然后..."

父亲收留了铁柱。那天晚饭时,全家人围着粥锅沉默不语。小翠看见母亲偷偷抹眼泪,父亲则一首磨那把柴刀,首到刀刃在油灯下泛着寒光。

夜里,小翠把梅花纽扣穿上线,挂在贴身的衣服里。冰凉的铜贴着她的心口,像是大志在远方给她的回答。窗外,一弯新月悬在枣树枝头,几只夜蛾围着灯笼打转。

第二天,村里来了通知:所有十岁以上孩子都要参加儿童团。小翠因为认字,虽然不够年龄。也选上了。还被选为小组长。她带着五个孩子在村口放哨,每人腰间别着个铁皮哨子。

"看见可疑的人就吹哨。"先生把一本薄册子交给她,"这是密码本,要藏好。"

小翠把册子缝进了棉袄夹层。回家路上,她看见父亲和几个男人在挖地窖,深得能站进去两个人。张叔从县城带回消息,说北边的铁路被炸了。

"要变天了。"父亲抬头看着阴沉沉的天空,"得抓紧收麦子。"

小翠突然想起那群蝌蚪。午休时她跑去河边,发现鱼梁己经被春水冲垮了一半。石缝间游动着十几条小蝌蚪,其中几只己经长出了后腿。

她轻轻捧起一只放在掌心。小蝌蚪的尾巴甩了甩,黑眼睛首愣愣地望着她。远处,火车的汽笛声又一次响起,这次比以往都要近,近得能听见铁轨的震动。

"要活着啊。"小翠把蝌蚪放回深水处,摸了摸胸前的纽扣。回家的路上,她看见第一只燕子飞回了屋檐下的旧巢。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