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章 小铺春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章节无错乱精修!
 

# 小铺春秋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刚越过东边的山梁,露珠还在南瓜藤上打着转,小翠就己经踮着脚尖帮母亲卸下小卖铺的门板。木门板有些沉,她不得不使出全身力气,才将最后一块门板从槽里抽出来,小心翼翼地靠在墙边。

"慢着点,别碰着脚。"母亲林秀兰系着靛蓝色的围裙,手里拿着鸡毛掸子轻轻掸着货架上的灰尘。五月的晨风带着槐花的甜香钻进铺子里,小翠深吸一口气,觉得整个人都精神起来。

她熟练地整理着货架:煤油灯排成一列,火柴盒摞成小塔,绣花线按颜色挂在木钉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个大玻璃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阳光一照,糖纸反射出彩虹般的光泽。小翠咽了咽口水,她知道这些糖是要用来换鸡蛋和粮食的,不能随便吃。

"小翠,去把算盘拿来。"母亲招呼她,"今天教你打斤两。"

小翠蹦跳着从柜台底下取出那把乌黑发亮的算盘,珠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在这时,远处传来熟悉的拨浪鼓声,越来越近。

"货郎来了!"小翠眼睛一亮,丢下算盘就往门外跑,差点撞上刚挑水回来的哥哥大志。

"慢点,小冒失鬼!"十岁的大志稳稳扶住妹妹的肩膀,水桶里的水晃了晃,却没洒出一滴。他比小翠高出大半个头,肩膀己经显出少年的宽厚,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

小翠做了个鬼脸,绕过哥哥跑到土路上。货郎张伯的担子两头挂满了针头线脑、头绳发卡,还有孩子们最爱的麦芽糖。几个村里的孩子己经围了上去,眼巴巴地看着那些稀罕物件。

"小翠,你娘要的顶针我带来了。"张伯从担子底下摸出个小布包,"上好的铜的,保准好用。"

小翠接过顶针,从口袋里掏出三个铜板递给张伯。这是母亲昨晚就交代好的买卖。她正要转身回铺子,忽然看见担子角落里躺着几个小铁片,形状不规则,像是从什么铁器上掉下来的边角料。

"张伯,这些铁片卖吗?"小翠指着问。

"这破玩意儿你要它干啥?"张伯笑着摇头,"喜欢就拿去,不要钱。"

小翠如获至宝,小心地把几块铁片揣进口袋。她知道哥哥最近总往王铁匠铺子跑,对这些铁器零件特别着迷。

回到铺子里,母亲己经开始给村里的李婶称盐。小翠悄悄溜到后院,看见大志正在劈柴,斧头起落间,木柴应声而裂,整齐地码在墙角。

"哥,给你。"小翠掏出铁片,献宝似的递过去。

大志眼睛一亮,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才接过来,翻来覆去地看:"这是马蹄铁的边角料,这块可能是犁头上的...你从哪儿弄来的?"

"货郎张伯给的。"小翠得意地说,"我知道你喜欢。"

大志揉了揉妹妹的头发,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布包:"喏,给你的。"

小翠打开一看,是两颗水果糖,一颗红的,一颗绿的,糖纸己经有些皱了,显然被珍藏了很久。

"昨天帮王叔拉风箱,他给的。"大志压低声音,"别让娘知道,不然该说我乱收东西了。"

小翠剥开红色糖纸,把糖塞进嘴里,甜味立刻在舌尖化开。她幸福地眯起眼睛,把另一颗糖小心地藏进贴身的衣兜里。

前院传来母亲喊她的声音,小翠赶紧跑回去。原来是邻村新嫁过来的小媳妇来买绣线,羞答答地站在柜台前,手指绞着衣角。

"要什么颜色的?"小翠学着母亲的样子问。

"红的...结婚用的。"新媳妇声音细如蚊呐。

小翠踮脚从架子上取下大红色的绣线,又偷偷看了眼母亲。林秀兰会意,从柜台下拿出一小包桂花糖,悄悄塞进新媳妇的篮子里。

"这..."新媳妇惊讶地抬头。

"拿着吧,新娘子都要甜甜蜜蜜的。"林秀兰笑着说,"以后常来。"

新媳妇红着脸道谢,脚步轻快地走了。小翠看着她的背影,忽然想起什么,跑到后院问正在劈柴的大志:"哥,你以后娶媳妇,也会给她买绣线吗?"

大志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斧头差点劈歪:"胡说什么呢!干活去!"

午后阳光变得毒辣起来,小翠趴在柜台边的长凳上,看父亲研磨药材。陈大夫的药碾子在石臼里一圈圈转动,发出沉闷而有节奏的声响,混合着草药特有的苦涩清香。小翠觉得这声音像一首奇特的歌,听着听着就开始打瞌睡。

"困了就去睡会儿。"父亲温和地说,手上的动作不停。

小翠摇摇头,强撑着眼皮:"爹,这是什么药?"

"这是苍术,能祛湿气。"父亲捏起一点褐色粉末给她看,"夏天快到了,湿气重,得多备些。"

正说着,老李头扶着腰一瘸一拐地走进来:"陈大夫,我这老腰又不行了,您给瞧瞧?"

父亲立刻放下药碾子,洗了手去扶老李头。小翠懂事地搬来凳子,又去倒茶。她看着父亲熟练地给老李头检查、推拿,最后"咔"的一声轻响,老李头哎哟一声,随即舒展了眉头。

"神了!不疼了!"老李头活动着腰,满脸惊喜。

父亲笑着写了个方子:"回去按这个抓药,三碗水煎成一碗,喝三天。"

老李头掏钱,父亲却摆摆手:"乡里乡亲的,推拿不算诊病,不要钱。"

小翠注意到,每次父亲这样给人免费看病后,总会有村民悄悄送来些蔬菜瓜果。昨天张婶就塞给她两根顶花带刺的黄瓜,说是给陈大夫下酒用。

傍晚时分,乌云突然从西边压过来,远处传来闷雷声。大志匆匆从铁匠铺跑回来,手里拿着个新打的小铁环。

"王叔给的。"他把铁环递给小翠,"说给你玩。"

小翠把铁环套在手腕上,大小正合适,在夕阳下泛着金属特有的冷光。她刚要说谢谢,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一家人赶紧收摊,把门板一块块装回去。雨越下越大,转眼间就变成了瓢泼大雨。

"这雨不对劲。"父亲望着黑沉沉的天色皱眉,"像是要发大水。"

半夜里,小翠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她揉着眼睛爬起来,看见父亲己经点亮了油灯,母亲正在开门。门外站着浑身湿透的村长,脸色凝重。

"陈大夫,河水涨得厉害,下游几户己经进水了。您家地势高,能不能腾出地方安置几户人家?"

父亲二话不说就点头:"大志,去把西厢房收拾出来。秀兰,准备些干衣服和吃的。"

小翠跟着母亲忙前忙后,抱被子、烧热水。大志则跟着父亲冒雨去帮忙转移村民。雷声轰鸣中,小翠听见远处传来嘈杂的人声和哭喊,她的心揪了起来。

天亮时,雨势稍缓,但村里己经乱成一团。小翠家收留了五口人,堂屋里挤满了湿漉漉的大人和受惊的孩子。母亲熬了一大锅姜汤,小翠一碗碗端给大家。

"哥呢?"她突然发现大志不见了。

"跟王铁匠去查看河堤了。"父亲满眼血丝,正在给一个被瓦片划伤的孩子包扎。

首到中午,大志才回来,浑身是泥,裤腿被撕开一道口子。小翠惊叫一声跑过去,却见哥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

"我们加固了下游的堤坝,应该能撑过去!"大志对父亲说,"王叔说要是再有麻袋就更好了。"

父亲点点头:"地窖里还有些,都拿去用。"

大志匆匆扒了几口饭又要走,小翠拉住他,塞给他一个小布包:"带着路上吃。"

大志打开一看,是几块烙饼和那颗绿色的水果糖。他笑了笑,把糖塞回妹妹手里:"你留着,哥不爱吃甜的。"

洪水在第三天终于退去。村里损失不小,但好在没人伤亡。小翠家的铺子因为地势高,货物都没受损。重新开张那天,村民们纷纷来买东西,不少人故意多给几个铜板,说是感谢陈家收留之恩。

母亲照例不肯多收,只是在秤上多给些分量,或者悄悄往篮子里塞点别的东西。小翠发现,玻璃罐里的水果糖下去得特别快,但母亲却从没说过什么。

这天傍晚,小翠坐在南瓜藤下,看着手腕上的铁环发呆。大志走过来,挨着她坐下,手里拿着个新做的小铁盒。

"给你的。"他有些不好意思,"王叔教我打的,不太好看..."

小翠接过铁盒,虽然边角有些歪斜,但盒盖开合很顺畅。她惊喜地发现,盒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五颗水果糖,每一颗糖纸都抚得平平整整。

"我攒的。"大志挠挠头,"以后你可以把喜欢的小东西放里面。"

小翠突然扑上去抱住哥哥,把脸埋在他带着铁锈味的衣襟里。大志愣了一下,轻轻拍了拍妹妹的背。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南瓜藤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铺的门板还敞开着,传出母亲拨弄算盘的清脆声响,和父亲研磨药材的沉闷节奏,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永远听不腻的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