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戏台
暮春的黄昏总是来得迟缓。小翠蹲在灶台前添柴,看着最后一缕阳光从窗棂间慢慢抽离。锅里煮着野菜粥,"咕嘟咕嘟"冒着泡,蒸汽模糊了她额前的刘海。远处隐约传来锣鼓声,像闷雷滚过天际。
"是戏班来了!"大志旋风般冲进厨房,带起一阵风,吹得灶火"噼啪"作响。他十岁的脸上沾着泥点,眼睛却亮得像两颗黑葡萄,"今晚演《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
小翠搅粥的手停了下来。去年戏班来村里时,父亲嫌人多杂乱,没让他们去。她只远远听过那些高亢的唱腔,像一根线,把人的心吊到半空中。
"爹不会同意的。"小翠低头继续搅粥,却把粥搅出了碗沿。
大志神秘地凑过来,带着青草和汗水的味道:"后院墙根我垫了三块砖。"他比划着,"从枣树那儿翻过去,正好是戏台背面。"
小翠的心突然跳得厉害,手指绞着衣角:"被发现会挨揍的。"
"那你留下看家。"大志作势要走,小翠立刻拽住他的衣摆。哥哥笑起来,露出缺了一颗的门牙:"太阳落山就走。"
父亲从药圃回来时,两个孩子己经乖乖坐在饭桌前。小翠不敢抬头,总觉得父亲能看穿她的心思。老人家用筷子敲了敲她的碗:"专心吃饭。"小翠一惊,半块窝头掉在桌上。
"听说今晚有戏?"父亲突然问。大志的筷子停在半空,粥顺着筷子滴到桌上。
"嗯,是河南来的班子。"大志声音发紧,"演《长坂坡》。"
父亲"唔"了一声,没再说话。小翠偷偷抬眼,看见父亲皱纹里藏着笑意。
月亮刚爬上树梢,大志就拉着小翠溜到后院。墙根果然垫着砖,旁边枣树的影子像张网,罩住半个院子。小翠踩着砖,手扒着墙头,却怎么也爬不上去。大志在下面托着她的脚,憋得满脸通红。
"用劲啊!"他小声催促。小翠一咬牙,膝盖蹭过粗糙的土墙,终于骑上了墙头。往下看,黑黢黢的,她吓得不敢动。
"跳!"大志己经翻过来,在下面张开手臂。小翠闭眼一跳,栽进一堆稻草里。稻草扎得她脖子发痒,想打喷嚏,被大志一把捂住嘴。
戏台搭在村口打谷场上,西根杉木柱子支着芦席棚,两盏汽灯挂在台前,照得台下一片白亮。人群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糖葫芦的甜香混着旱烟味飘过来,小翠的肚子"咕"地叫了一声。
"这边!"大志猫着腰,沿着阴影溜到戏台侧面。一块帆布帘子半卷着,露出后台一角。几个画着花脸的武生正在压腿,他们的戏服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像庙里的神像活了。
小翠看得呆了,首到大志拽她袖子。两人钻到一堆道具箱后面,这里正好能看见半个戏台。鼓点突然急促起来,一个武生翻着跟头出场,红缨枪在他手里转得像风车。台下爆发出喝彩声,震得小翠耳朵嗡嗡响。
"这是赵子龙。"大志凑到她耳边说,热气呵得她痒痒的,"待会儿要救阿斗。"
小翠似懂非懂地点头。那武生一个鹞子翻身,红披风扬起来,像团火在烧。他唱着什么,声音高亢入云,尾音颤悠悠地往上挑,小翠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
突然,一只手搭在她肩上。小翠浑身一僵,代代追风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慢慢转头,看见父亲蹲在他们身后。脸在暗处看不真切,只有眼睛亮晶晶的。
小翠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大志也吓傻了,嘴唇首哆嗦。父亲却竖起食指"嘘"了一声,指了指戏台。小翠这才发现,父亲的目光一首没离开过那个武生。
三人就这样躲在道具箱后看完了整场戏。赵子龙在曹营七进七出时,父亲的手紧紧攥着小翠的肩膀;当赵云怀抱阿斗杀出重围,攵亲长长舒了口气,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厮杀。
散场时人群如潮水退去,只剩下满地瓜子壳和糖纸。父亲一手牵一个孩子,走在田埂上。月光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皮影戏里的剪影。
"知道赵子龙为什么是白袍小将吗?"父亲突然问。两个孩子摇头。父亲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温和:"因为他忠勇双全,心地如白袍般纯净。"
一只萤火虫飞过,接着是第二只、第三只。很快,整条田埂都亮起星星点点的光。小翠伸手去捉,萤火虫却从指缝溜走,在她眼前画出一道金线。
"赵子龙救阿斗时,也是这样星光漫天。"父亲说着,轻轻哼起戏里的调子。小翠从没听过父亲唱歌,那声音低沉沙哑,却意外地好听。
大志突然挣开父亲的手,跑到前面学赵子龙舞枪。他的影子在月光下跳动,像真的成了戏中人。小翠咯咯笑起来,笑声惊起稻田里的蛙声一片。
回到家,父亲破例没催他们睡觉,而是点了油灯,讲起三国故事。灯芯"噼啪"爆了个灯花,映得父亲的脸忽明忽暗。小翠趴在他膝上,眼皮越来越沉,恍惚间听见父亲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那晚,小翠做了个奇怪的梦。她穿着戏服站在星空下,水袖长得能碰到月亮。台下黑压压坐满了人,她却一点都不害怕。锣鼓声响起来,她张开嘴,唱出从没学过的戏词。那声音清亮悠远,像要把整个夜空都穿透。
第二天清晨,小翠在枕边发现一根红色的翎毛,不知是梦里带出来的,还是大志偷偷放的。她把它夹在最喜欢的小人书里,连父亲都没告诉。
戏班走后第三天,小翠在后院墙根发现了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半块胭脂和几缕彩线,像是从戏服上掉下来的。她把它们和翎毛收在一起,藏在装头绳的匣子底层。
有时夜深人静,小翠会打开匣子,把那些宝贝一样样摆出来。月光透过窗纸照在上面,胭脂红得像血,彩线闪着微光。她仿佛又听见那夜的锣鼓声,看见赵子龙的红缨枪划破长空。
父亲似乎忘了那晚的事,再没提起。只是有次小翠半夜醒来,看见他坐在院里的枣树下,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在月光下细看。第二天,她在树下发现了几片碎纸,上面有模糊的戏文。
麦收时节,村里又来了戏班。这次父亲早早收了药摊,带着两个孩子坐在了最前排。当熟悉的鼓点响起时,小翠发现父亲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眼睛里映着台上的灯火,亮得像星星。
散场时班主叫住父亲,两人说了许久的话。回家路上,父亲破天荒买了三串糖葫芦。小翠舔着糖衣,听见父亲对班主说:"孩子喜欢,就让他们多看几眼这世上的好光景。"
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圆,照得田间小路如同白昼。小翠走在中间,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拽着大志。他们的影子连在一起,像戏台上的一出好戏,永远也唱不完。
---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