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荡的私塾**
清晨的露水还没干,小翠就抱着识字本往私塾跑。门楣上"耕读传家"的匾额斜挂着,门槛缝隙里夹着片没烧完的纸,边缘焦黑卷曲。
"刘先生?"小翠的布鞋踩在散落的《千字文》上,墨汁在宣纸上洇出黑色的花。讲台上的戒尺断成两截,砚台里的墨冻成了冰——先生至少三天没回来了。
墙角书架倒了一半,小翠突然看见《论语》后面露出个熟悉的蓝布角。她扒开倒下的书堆,找到那本被撕剩半册的《三国演义》,封皮上还留着先生批注的朱砂印。
** 书中的秘密**
小翠把书揣进怀里往家跑,后腰被硬皮书脊硌得生疼。路过王婶家废墟时,她鬼使神差地拐进去,从焦黑的灶膛里扒出半截炭条。
柴房里,小翠翻开残破的书页。第西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被撕得只剩标题,但夹页里有道淡淡的铅笔印。她用炭条在纸上轻轻涂抹,渐渐显出几行字:
"西沟石洞向东三十步,老槐树有洞。七日后的丑时。"
炭灰簌簌落在炕席上,小翠突然听见娘在院里喊:"翠儿!保长来了!"
**保长的试探**
保长的瓜皮帽油光发亮,手里转着两个核桃,眼睛却往屋里瞟:"听说刘先生借过你家驴?"
"早还了。"娘挡在门口,围裙上沾着猪油,"那驴去年就卖给张屠户了。"
保长突然弯腰,从鸡窝里捡起片碎纸——是《三国演义》的残页!小翠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却见保长嗤笑着把纸片扔了:"破书也当宝贝。"
他走时故意踩过菜畦,鞋底沾着的新鲜马粪里,混着半截日本卷烟的金色滤嘴。
**夜半读书**
煤油灯捻到最暗,小翠趴在炕上研究那半本书。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的页脚被折了三折,空白处画着个古怪的符号,像口倒扣的锅。
窗外传来猫头鹰的叫声,小翠突然想起先生教过的"格物致知"。她轻轻抚摸那个符号,指腹感受到纸张背面细微的凸起——是针尖扎出的小孔!
颤抖的手举起书页对着灯光,孔洞在墙上投下模糊的图案。小翠调整着角度,当第七个光点出现时,她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北斗七星的形状,勺柄正指向后山乱葬岗。
**危险的求证**
第二天拾柴时,小翠故意绕到乱葬岗。老槐树上的红布条己经褪色,树洞里的干粮早被老鼠啃光。她数着步子往东走,第三十步处是座无碑荒坟,坟头草里露出截生锈的铁管。
"找什么呢?"放羊的老杨头突然出现在背后。小翠差点叫出声,却见老人用羊鞭指了指西边:"鬼子晌午往那边去了。"他弯腰系草鞋时,用气声加了句:"坟是假的,底下有东西。"
**七日期限**
第六天夜里,小翠梦见刘先生站在银河里,长衫上全是血洞,每滴血都化成颗星星。她惊醒时,发现爹正在院角磨那把许久不用的杀猪刀。
"明日我去趟县城。"爹的声音比刀锋还冷,"你看好娘。"
小翠突然抓住爹的手腕:"丑时要去老槐树!"她急得忘了隐瞒,掏出那本《三国演义》。爹翻到北斗七星那页时,磨刀的手顿住了。
**生死交接**
子夜刚过,小翠就蹲在了槐树杈上。树影里传来"沙沙"声,不是风,是某种有规律的摩擦。一个黑影出现在荒坟边,身形不像刘先生,倒像...
"张先生?"小翠险些从树上栽下来。黑影猛地抬头,金丝眼镜反射着月光——果然是失踪多日的张先生!他的左臂用布条吊着,右手提着个沾满泥土的铁盒。
"下来。"张先生的声音哑得厉害,"拿着这个。"铁盒沉甸甸的,散发着血腥味和铁锈味。小翠刚要问,远处突然传来狼狗的吠叫。
"跑!"张先生推了她一把,"告诉李大山,密码在《三国》第七十二回!"
**血染的书页**
小翠抱着铁盒狂奔,耳边全是自己雷鸣般的心跳。她没敢首接回家,而是钻进了废弃的砖窑。铁盒锁扣己经锈死,她用石块砸开时,里面迸出几张泛黄的地图,边角染着褐色的血迹。
最上面那张画着县城布防图,鬼子炮楼的位置用红圈标注,旁边是蝇头小楷写的换岗时间。地图背面粘着片残页,正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的片段,文中所有"火"字都被朱砂圈了出来。
**迟来的领悟**
晨光中,小翠把地图藏进贴身的暗袋。那本残破的《三国演义》就压在灶台砖下,书页间还夹着刘先生常用的那支毛笔——笔杆末端有道新鲜的裂痕,轻轻一拧就能打开,里面藏着卷微型密码本。
娘在院里晒被子的声音传来,小翠突然想起刘先生最后那堂课讲的是"草船借箭"。当时先生在"借"字上重重画了个圈,现在想来,那分明是个密码标记。
(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