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翠娘的心病**
**深山古庙**
游击队的新驻地在二十里外的破败山神庙。
小翠跟在担架后面,看着两个游击队员小心翼翼地把爹抬进庙里。屋檐下的蜘蛛网被惊动,细碎的灰尘在阳光里漂浮。她抬头看了看褪色的门神像——关公的红脸己经被雨水冲刷得发白,只剩下一双怒目圆睁的眼睛,仿佛仍在注视着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土地。
"翠儿!"
一个熟悉的声音让她浑身一颤。庙堂角落的草堆旁,娘正挣扎着要站起来。小翠飞奔过去,一头扎进娘怀里,这才发现娘瘦得吓人,肩膀的骨头硌得她脸颊生疼。
"娘,你怎么在这儿?"
"村里烧了后,王婶带我来的。"娘的声音沙哑得不像话,"你爹他……"
小翠回头看了眼昏迷的爹,喉咙发紧:"爹会好的。"
娘没说话,只是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咳得整个人都在发抖。小翠这才注意到,娘的嘴唇泛着不正常的青紫色。
**夜半咳声**
第一晚,小翠睡在娘和爹中间。
爹的高烧退了些,但肩膀的伤口开始化脓,在睡梦中发出痛苦的呻吟。娘的情况更怪——她总在睡熟后突然惊醒,然后捂着胸口大口喘气,像是被什么掐住了脖子。
"娘?"第三次被惊醒时,小翠小声问,"做噩梦了?"
月光从破窗棂照进来,映得娘的脸色惨白。她死死攥着胸前的一个小布包,布包上绣着歪歪扭扭的八卦图案。
"没事……"娘的声音飘忽,"睡吧。"
可小翠分明看见,娘的手指在不停地颤抖。
**老郎中的诊断**
第二天晌午,游击队的老郎中来给爹换药。
这位姓孙的老头是前清太医的后人,胡子花白,指甲缝里总带着草药渣。他检查爹的伤口时,娘又开始咳嗽,咳得首不起腰。
"这位娘子,"孙郎中突然转向娘,"伸手给我瞧瞧。"
娘下意识地把手往背后藏:"不用……"
"伸出来!"老郎中突然厉喝,吓得小翠一哆嗦。
娘颤抖着伸出手腕。孙郎中搭上三根手指,眉头越皱越紧。
"惊惧伤肝,忧思损脾。"他收回手,"你这病不在肺,在心。"
小翠听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话,但她看见孙郎中从药箱底层取出个青瓷瓶,倒出三粒朱红色的小药丸。
"安神丹,睡前服。"他严肃地说,"再这么下去,要疯。"
**布包的秘密**
小翠开始负责煎药。
爹的伤药要武火急煎,娘的心药得文火慢熬。她蹲在庙后的土灶前,看着两个药罐里冒出不同的白烟——爹的药烟首首往上冲,娘的药烟却总是散乱地飘。
就像他们俩,一个伤在身,一个病在心。
那天傍晚,小翠去溪边洗药罐,回来时看见娘独自跪在残缺的神像前,手里攥着那个八卦布包低声念叨什么。她蹑手蹑脚靠近,听见娘反复说着:"……保佑我儿平安……恶鬼不近身……"
布包突然散开,露出里面一撮灰白色的粉末。
"娘!"小翠忍不住叫出声,"这是什么?"
娘吓得差点打翻布包,慌忙重新系紧:"没、没什么……"
可小翠己经闻出来了——是香灰,混着某种刺鼻的草药味。
**疯妇的预言**
夜里,小翠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
娘不见了。
她摸黑走出庙门,看见娘披头散发地站在月光下,正把香灰往自己额头和肩膀上抹。
"天灵灵……地灵灵……"娘的声音完全变了调,"西方鬼神听我令……"
小翠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她刚要上前,突然被人从后面捂住嘴。
"别过去。"是周队长,他的声音压得极低,"你娘在驱邪。"
"驱什么邪?"小翠挣开他。
周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上个月鬼子扫荡西村,把孕妇的肚子……"他没说完,但小翠懂了。
她看着月光下的娘,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雨夜——娘把她塞进地窖时,自己却被两个日本兵拖进了堂屋。虽然爹后来拼命救出了娘,但从那以后,娘再也没提过那晚的事。
**一碗安神汤**
第二天,小翠偷偷去找孙郎中。
"我娘的病,能治好吗?"
老郎中正在碾药,头也不抬:"心药还须心药医。"
"什么是心药?"
"有人需要仇人的血,有人需要亲人的命。"他抬眼看了看小翠,"你娘需要的,大概是你的平安。"
小翠似懂非懂。回去的路上,她绕道去了山崖边,采回一捧淡紫色的小花——娘从前最爱用这种野菊泡茶。
煎药时,她偷偷在娘的安神汤里加了一朵野菊。
"翠儿,"娘突然开口,"你恨日本鬼子吗?"
小翠搅药的手停住了:"恨。"
"娘更恨。"娘的声音轻得像羽毛,"恨到……有时候想放把火,把他们都烧死。"
药罐咕嘟咕嘟冒着泡。小翠看着娘凹陷的眼睛,突然明白了一件事——娘的心病不是恐惧,是压得太深的仇恨。
"娘,"她盛出药汤,"等爹好了,我们一起去报仇。"
娘接过碗的手突然不抖了。她慢慢喝光药汤,嘴角沾着一点紫色的花瓣。
"好。"
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37年,外婆的乡村童年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SZQG/)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