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带着一丝温柔的暖意,透过实验室的玻璃窗,洒在申灿专注的侧脸上。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复杂的星图,闪烁的光标映在他眼底,仿佛藏着一片深邃的星空。
“星轨计划”的突破性进展,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午后。
经过团队近三个月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成功破解了困扰己久的深空探测数据处理难题,首次实现了对遥远星系中超新星爆发遗迹的高精度三维建模。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更在国际天文学界引起了轰动。
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研究所都沸腾了。
小王抱着申灿,激动得语无伦次:“申博!我们做到了!我们真的做到了!”
团队里的其他人也围过来,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和自豪。之前因舆论风波带来的压抑和阴霾,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申灿看着屏幕上那片绚丽的、由数据构建的虚拟星云,眼眶有些发热。他用力拍了拍小王的肩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我们,做到了。”
是啊,是“我们”。
这个成果,凝聚了团队每个人的心血,也承载了太多的不易。从最初的经费短缺,到中途的舆论冲击,再到技术瓶颈带来的绝望……他们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互相扶持着,终于走到了今天。
“申博,”小王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笑着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刚才发来了邮件,邀请我们去参加下个月在巴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做主题报告!”
“真的?”申灿的眼睛亮了起来。
“真的!”小王把手机递给他看,“你看!”
申灿接过手机,看着邮件里的内容,嘴角忍不住扬起一个灿烂的笑容。这不仅是对他们研究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团队,对他个人的一种正名。
那些曾经的质疑和非议,在实实在在的成果面前,终于显得苍白无力。
“太好了!”申灿由衷地说。
“还有啊,”另一个同事笑着说,“之前犹豫的那几家合作企业,刚才也打电话来了,说要重新洽谈合作事宜,还说愿意追加投资!”
大家都笑了起来,笑声里充满了释然和喜悦。
申灿看着眼前这群年轻而充满活力的面孔,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信任和坚持,这个项目,可能早就夭折了。
“好了,”申灿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先别高兴得太早。研讨会的报告要好好准备,合作的事情也要谨慎对待。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是!申博!”大家齐声应道。
傍晚,申灿拖着疲惫却兴奋的身体回到家时,柳彦钧己经做好了晚饭,正坐在沙发上看书等他。
听到开门声,柳彦钧立刻放下书,站起身迎了上去:“回来了?今天看起来很高兴?”
申灿把外套递给柳彦钧,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嗯,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柳彦钧好奇地问,一边帮他接过背包。
“我们的‘星轨计划’,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申灿的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们成功构建了超新星遗迹的三维模型,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邀请我们去巴黎做报告!还有,之前那些犹豫的合作方,也都表示要重新合作了!”
柳彦钧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真的?太好了!灿灿,恭喜你!”
他走上前,给了申灿一个用力的拥抱,仿佛要将自己的力量和喜悦,都传递给他。
“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柳彦钧的声音里充满了骄傲。
申灿靠在他的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安心的味道,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他笑着说:“也谢谢你,一首支持我。”
“傻瓜,跟我说什么谢谢。”柳彦钧松开他,牵着他的手走到餐桌旁,“快吃饭吧,菜都快凉了。”
饭桌上,申灿兴奋地跟柳彦钧讲述着项目的进展,那些复杂的天文术语,在他口中仿佛变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柳彦钧静静地听着,眼神温柔,时不时地给申灿夹菜,提醒他慢点吃。
等申灿说得差不多了,柳彦钧才笑着说:“看来,我们的瑞士之行,又要推迟了?”
申灿愣了一下,才想起之前约定的春天去瑞士的计划。因为项目的事,恐怕又要泡汤了。
“对不起……”申灿有些愧疚。
“没关系。”柳彦钧摇摇头,语气很理解,“工作重要。等你忙完这次研讨会,我们再安排也不迟。反正,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嗯。”申灿点点头,心里暖暖的。
“对了,”柳彦钧像是想起了什么,“我也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什么消息?”申灿好奇地问。
“我收到了一个邀请。”柳彦钧的语气带着一丝期待,“国际医疗援助组织的,邀请我参加一个为期半年的医疗援助项目,去非洲。”
申灿愣住了:“非洲?去那么久?”
“嗯。”柳彦钧点头,“那边医疗条件很差,尤其是心脏外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希望我能过去,帮助建立一些基础的心脏外科诊疗规范,培训当地的医生。”
申灿看着柳彦钧,眼神复杂。他知道,这个项目对柳彦钧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是一个展现他医术的机会,更是一个实现他“救死扶伤”理想的平台。没有了国内的舆论压力,没有了那些世俗的偏见,纯粹地为了医学,为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比那个因为偏见而失去的晋升机会,更有意义,也更符合柳彦钧的初心。
“这是好事啊。作者“爱吃茄子卷的黛妮”推荐阅读《星轨偏移时:灿钧》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申灿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舍,但更多的是支持,“很有意义。”
“你支持我去?”柳彦钧有些意外,又有些欣慰。
“当然支持。”申灿点头,眼神认真,“这才是你想做的,不是吗?”
柳彦钧笑了,伸手握住申灿的手:“嗯。我想了很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而且,医院也很支持我,说等我回来,会给我一个更重要的研究职位。”
“那太好了!”申灿由衷地为他高兴。
他知道,柳彦钧失去的那个晋升机会,一首是他心里的一根刺。虽然柳彦钧嘴上不说,但申灿能感觉到。现在,这个新的机会,不仅能让柳彦钧施展才华,还能弥补之前的遗憾,真是再好不过了。
“只是……”申灿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不舍,“要去那么久,还那么远……”
非洲的医疗条件艰苦,治安也不好,申灿难免有些担心。
柳彦钧感受到了他的担忧,反手握紧他的手,眼神温柔而坚定:“我会照顾好自己的。而且,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可以随时给我视频,我也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
“嗯。”申灿点点头,努力压下心里的不舍,“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好。”柳彦钧笑着答应。
那个晚上,他们聊了很多。聊申灿的巴黎之行,聊柳彦钧的非洲计划,聊他们各自的憧憬和担忧。
虽然即将面临分离,但他们的心里,都充满了希望。
他们都在经历一场新的征程。
申灿的征程,在遥远的星空,用数据和模型,探索宇宙的奥秘,证明自己的价值。
柳彦钧的征程,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用手术刀和知识,挽救生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似不同的方向,却有着相同的内核——坚守初心,追求梦想。
而支撑他们走下去的,是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是那份跨越距离的爱与信任。
几天后,申灿带着团队,启程前往巴黎参加学术研讨会。
站在巴黎天文台的演讲台上,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天文学家,申灿从容自信地介绍着“星轨计划”的成果。当他展示出那组清晰的超新星遗迹三维模型时,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一刻,申灿的心里,充满了自豪。不仅是为了自己,为了团队,更为了那些默默支持他的人。
他仿佛看到了柳彦钧温柔的笑容,看到了张教授欣慰的眼神,看到了团队成员们兴奋的面孔。
演讲结束后,很多国际同行都过来和申灿交流,表达了合作的意向。其中不乏一些之前对中国航天研究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此刻也对“星轨计划”赞不绝口。
“申博士,你们的研究,太令人震撼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握着申灿的手,由衷地说,“这是近年来,我看到的最有价值的深空探测成果之一!”
申灿笑着说:“谢谢您的认可。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巴黎的日子,申灿除了参加研讨会,还利用空余时间,参观了当地的天文台和博物馆。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拍下照片,发给柳彦钧。
柳彦钧的回复总是很及时,有时候是一个点赞的表情,有时候是一句简单的“真美”,有时候会提醒他注意休息,按时吃饭。
虽然隔着遥远的距离,但那份牵挂,却从未中断。
一个月后,申灿回国,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星轨计划”获得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认可,后续的经费和合作都得到了保障。
而柳彦钧,也在准备着他的非洲之行。
出发前的那个晚上,两人依偎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星空。
“你说,我们是不是很像两颗不断移动的星星?”申灿的声音很轻,“你要去非洲,我要忙着项目,总是聚少离多。”
柳彦钧收紧手臂,将申灿搂得更紧了一些:“就算距离再远,我们的轨道,也始终是围绕着彼此的。就像那些相互吸引的双星系统,无论相隔多远,引力总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申灿笑了,靠在柳彦钧的怀里,听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声,心里一片安宁。
“等你回来,我们一定要去一次瑞士。”申灿说。
“好。”柳彦钧点头,“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几天后,申灿去机场送柳彦钧。
安检口前,两人依依不舍。
“到了那边,记得给我报平安。”申灿叮嘱道,眼眶有些发红。
“嗯。”柳彦钧点头,伸手替他理了理头发,“你也要照顾好自己,按时吃饭,别总熬夜。心脏不舒服一定要去看医生,别忘了复查。”
“我知道了,啰嗦。”申灿笑着说,眼泪却忍不住掉了下来。
柳彦钧伸出手,轻轻擦去他的眼泪,然后用力抱了抱他:“等我回来。”
“嗯。”申灿在他怀里用力点头,“我等你。”
看着柳彦钧的身影消失在安检口,申灿站了很久,心里空落落的,却又充满了希望。
他们都踏上了新的征程。
前方或许依旧会有风雨,会有挑战,但他们知道,无论相隔多远,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们的心,始终紧紧依偎在一起。
就像那些在宇宙中不断移动的星星,即使暂时分离,也终会因为彼此的引力,再次相遇,缠绕,形成新的、更美丽的星轨。
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们的星轨,也在以新的方式,交织、延伸,奔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而这一次,他们不再害怕偏离既定的轨道,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彼此还在,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家的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T3K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