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的雨刚过,联合议事厅的石地上还留着潮湿的水痕。两族的六位长老围坐在巨大的青石案旁,案上摊着一卷三尺宽的兽皮,上面用朱砂和墨交替写着密密麻麻的条文,边缘处还沾着几处涂改的痕迹 —— 这是永恒皇朝首部《法典》的草案,己经争论了整整七日。
“杀人者偿命,天经地义!” 神农部落的老猎手石父猛地一拍案,青铜烟杆在石案上磕出清脆的响声。老人的左臂缺了半条袖子,露出战时留下的狰狞伤疤,“俺们神农氏的规矩,杀了人就得拿命来抵,不然血亲复仇没完没了,去年阪泉边的械斗就是例子!”
姬部落的大巫姬婆婆用拐杖轻轻敲击地面,青铜杖头的玄鸟纹在火光下泛着冷光:“话不能这么说。” 老太太的声音苍老却有力,“前年姬水有个少年失手打死了人,按旧俗赔了三十石粟米、五张兽皮,两家后来还结了亲家。非要偿命,只会结下更深的仇怨。”
议事厅里陷入沉默,只有案上的油灯噼啪作响。姜炎坐在主位,指尖着神农尺的灵脉石,绿光透过指缝落在兽皮上,照亮了 “杀人” 二字旁边的墨团 —— 这己经是第七次修改这一条款了。姬轩辕坐在他身侧,手里转着枚青铜环,环上刻着两族图腾交织的花纹,那是上个月两族匠人合铸的信物。
“石父叔说的是血亲复仇的危害,姬婆婆讲的是化解恩怨的可能。” 姜炎的声音打破了僵局,他拿起案上的骨笔,在兽皮边缘写下 “偿命或为奴十年”,“两种办法都写上:死者家属若愿意接受赔偿,可罚凶手为奴十年,期满后恢复自由;若坚持复仇,则依法处死凶手,但禁止牵连家人。”
石父刚要反驳,姬轩辕抢先开口:“去年阪泉械斗,神农部落死了三人,姬部落亡了五人,最后结仇的家族超过二十户。” 他用青铜环指着案上的伤亡记录,“若当时有这条规矩,至少能少流一半血。”
石父的怒气渐渐平息。他想起自己牺牲的侄子,若凶手能为奴十年,至少能替侄子照顾年迈的父母,总好过两败俱伤。“俺同意。” 老人最终点头,烟杆在石案上划出半圈,“但为奴期间必须戴刑具,不得逃跑,不然加倍处罚。”
姬婆婆也松了口气,让身边的助手在条款旁加注:“为奴者由死者家属监管,每日劳作不得超过一个时辰,需保证饮食。” 这个补充让两族长老都点了头 —— 既维护了受害者的权益,又留了人道主义的余地。
接下来的 “偷窃” 条款争论相对缓和。神农部落主张 “断指”,姬部落坚持 “赔偿”,最终折衷为 “双倍赔偿 + 修补栅栏三日”。“修补栅栏能让他记住教训,” 姬部落的木匠姬墨解释道,“俺们姬水有个惯偷,去年罚他修补了半月粮仓,现在见了谁都脸红,再没偷过东西。”
最棘手的是跨族纠纷的裁决权。石父坚持 “谁占理听谁的”,姬婆婆则主张 “由大首领定夺”,争执到午时,才定下 “联合法庭” 制度 —— 两族各出三名长老组成法庭,判决需西票以上通过,若遇僵局,由姜炎做最终裁决。
“这法子公道。” 神农部落的农匠老禾摸着案上的条文,“上次联合耕地的水纠纷,就是两族各说各理,最后还是姜炎首领分的水,双方都服气。” 姬部落的渔夫姬河点头附和:“联合法庭里有俺们的人,不怕偏听偏信。”
午后的讨论转向文化习俗。当姬婆婆提出要将 “玄鸟图腾崇拜” 写入法典时,石父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崇拜鸟儿有啥用?不如灵脉石能治病、能增产,写这玩意儿纯属浪费兽皮!”
“灵脉祭祀也没啥了不起!” 姬部落的年轻长老姬昊忍不住反驳,“去年你们祭灵脉石时杀了三头牛,要是用来耕地,至少能多打五石粟米!”
眼看争执又要升级,姜炎突然站起身,将神农尺与姬轩辕的青铜剑并放在案上:“灵脉石能护佑丰收,玄鸟图腾能凝聚人心,本就不是一回事。” 他让助手在兽皮末端开辟新的篇章,“单设‘习俗篇’,神农的灵脉祭祀、姬部落的玄鸟崇拜,只要不伤人、不害物,都允许保留,谁也不准干涉。”
他特意加上一条:“因习俗差异引发冲突者,罚修驰道五日,重者交由联合法庭裁决。” 姬婆婆满意地笑了,从怀里掏出个玄鸟木雕放在案上:“有这条在,以后清明祭祖时,就不怕神农的人说俺们搞迷信了。” 石父也缓和了脸色,让助手添上 “灵脉祭祀需提前报备,不得占用耕地” 的补充条款。
法典的框架渐渐清晰。除了核心的刑罚与纠纷条款,还加入了 “婚姻篇”“农事篇”“商贸篇”—— 婚姻篇重申跨族婚姻免赋税的规定;作者“东山郎”推荐阅读《神农火种:永恒之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农事篇明确联合耕地的分配原则;商贸篇则规范了统一货币的使用,严禁私铸钱币。
“还有一条!” 姬轩辕突然想起什么,拿起骨笔写下,“两族孩童需共同入学,学习新文字与农工技艺,年满十二岁者需参与联合防御训练。” 这条补充得到一致赞同,老禾感慨道:“娃娃们从小混在一起,就不会像咱们这样各执一词了。”
第七日傍晚,《法典》草案终于定稿。兽皮上的条文密密麻麻写了十二篇,共计三百七十六条,朱砂写的是神农部落的主张,墨字则是姬部落的意见,交界处用灵脉石粉末画着小小的火焰与玄鸟,像无数个和解的印记。
“该让百姓们知道了。” 姜炎将兽皮卷起来,递给身边的阿木,“明天起,你带着长老们去集市、耕地、哨塔宣读,先用神农语,再用姬语,确保每个人都能听懂。” 少年捧着沉甸甸的兽皮卷,手指不小心蹭到朱砂字,在指尖留下一点红痕,像颗凝固的血珠。
推广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集市上的老人们听完 “杀人可不为奴” 的条款,立刻炸开了锅。神农部落的一个老婆婆抹着眼泪:“俺儿子死在姬部落的人手里,就该让凶手偿命!凭啥能当奴隶?” 姬部落的一个壮汉也嚷嚷:“修补栅栏哪够?偷了俺家的牛,就得打断他的腿!”
石父和姬婆婆耐心地解释。老人带着百姓们去看去年械斗留下的坟冢,指着那些无人照料的孤儿寡母:“血亲复仇杀来杀去,最后受苦的还是自己人。” 姬婆婆则让那个改过自新的惯偷现身说法,汉子摸着修补栅栏时磨出的茧子:“罚俺修补粮仓时,才知道人家种粮多不容易,现在见了谁都想帮把手。”
在联合耕地,老禾和姬田将《法典》里的农事条款写在木牌上,插在田埂边。“你看这条,” 老禾指着 “轮作增产者奖五石粟米”,“这都是咱们试过的好法子,写进法典,就没人敢偷懒了。” 姬田则给农夫们算细账:“统一度量后,借粮还粮都按标准来,再也不会因为斗的大小吵架。”
最隆重的是法典碑的树立。木公带着两族的石匠,在联合议事厅前开凿出一块丈高的青石,将《法典》核心条款刻在上面 —— 正面是神农语,背面是姬语,顶端雕刻着玄鸟衔火的图腾,边缘处还留着十二处空白,姜炎说要留给后人添加新的条款。
雕刻那天,两族的百姓都来看热闹。石匠们轮流上阵,神农石匠凿刻朱砂字,姬部落石匠打磨墨字,凿子碰撞石头的 “叮叮” 声在广场上回荡,像在敲打一曲新的秩序之歌。阿木站在碑前,用两种语言交替朗读条款,孩子们围着他,跟着念 “偷窃者双倍赔偿”,声音稚嫩却认真。
半个月后,首例跨族纠纷案件送到了联合法庭。神农部落的陶匠阿陶指控姬部落的织工姬娘用劣质丝线换了他的青铜镜,姬娘则辩称丝线是被雨水打湿才变脆的。六位长老围着证据讨论,石父用神农尺量丝线的粗细,姬婆婆检查青铜镜的纹路,最终裁定姬娘赔偿半块灵脉石,阿陶则赠送一面新陶镜 —— 既按条款赔偿,又留了几分人情。
案件的处理结果在两族传开,百姓们渐渐接受了《法典》的存在。有次神农部落的孩子偷了姬部落的稻种,家长主动带着孩子去修补对方的粮仓,还赔了双倍的粟米;姬部落的猎人误射了神农的耕牛,不仅赔偿了牛价,还帮着耕种了三天地。
姬婆婆在玄鸟祭祀时,特意邀请了神农部落的巫妪。老太太用灵脉石粉末混合香灰撒向祭坛,巫妪则唱起神农氏的祈福歌,玄鸟图腾下,两种信仰的香火交织在一起,竟有种奇异的和谐。石父看得首点头,对身边的姬昊说:“以前觉得你们的鸟图腾怪得很,现在看,倒也挺顺眼。”
秋收时节,法典碑前摆满了两族的贡品 —— 神农的粟米堆成小山,姬部落的稻穗编成花环,孩子们在碑下追逐打闹,手里举着刻有条款的小木牌。姜炎和姬轩辕站在碑前,看着这一幕,手里的青铜环与神农尺轻轻碰撞。
“这石碑可比刀剑管用。” 姬轩辕的目光扫过广场上和睦相处的两族百姓,“刀剑能打赢战争,却治不了人心,这《法典》能。” 姜炎点头,绿光在掌心流动:“它就像联合耕地的田埂,既分开了地块,又连在一起,守着规矩,才能长得好。”
傍晚的霞光落在法典碑上,将图腾染成金红色。阿木带着孩子们在碑前宣誓,用两种语言念着 “炎黄共守,法典为凭”,声音在暮色中传得很远。远处的哨塔升起炊烟,炎黄军的旗帜在风中舒展,法典碑上的条文在余晖中闪着光,像无数双眼睛,守护着这片正在走向秩序与和谐的土地。
姜炎知道,首部《法典》的诞生,不是结束而是开始。随着永恒皇朝的发展,还会有新的纠纷、新的问题,但只要两族能守住这份以规则为基、以尊重为本的默契,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写下比任何法典都更长久的和平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