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一章 议事殿的落成

小说: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谷雨的雨水刚过,联合议事中心的工地还蒸腾着潮湿的水汽。两族的工匠们踩着泥泞往来穿梭,神农部落的石匠扛着灵脉石坯,姬部落的木匠抱着桑木梁,夯土声与凿木声交织在一起,像首正在谱写的融合之歌。

“这块石头再往左挪半尺!” 神农部落的老石匠石夯吼道,手里的青铜锤在灵脉石上敲出绿色的火星。这块丈高的巨石将作为议事殿的地基核心,石面上己经凿出细密的凹槽,要嵌入姬部落的榫卯构件,让石与木像两族的命运般紧紧咬合。

姬墨拄着木尺走过来,花白的胡子上还沾着木屑。他用指尖划过石槽的弧度,又量了量桑木梁的榫头:“角度差了三分,得再凿深些。” 老人蹲下身,在石面上画出修正线,“咱们的梁要卡进你们的槽,差一丝都不稳当。”

石夯咧嘴一笑,青铜锤落下的力道更匀了:“您老放心,俺们神农的石头,比蚩尤的青铜刀还听话。” 两人的笑声混在雨声里,旁边的学徒们看着石与木渐渐契合,手里的工具也跟着换了节奏 —— 石匠用起了姬部落的细凿,木匠拿起了神农氏的墨斗。

这座议事殿的设计图改了十七稿。姜炎最初的草图只有个简单的方形,姬轩辕添上了玄鸟展翅状的飞檐;神农部落的工匠要求用灵脉石做地基防潮,姬部落的木匠坚持屋顶用榫卯结构抗震,最后在石与木的连接处找到了平衡,创造出 “石基承木,木梁裹石” 的新工艺。

地基工程最是耗费心力。三十块灵脉石坯要按北斗七星的方位排列,石缝间灌注灵脉石粉末与石灰的混合物,凝固后坚硬如铁。石夯带着徒弟们日夜赶工,手掌磨出的血泡混着石粉,在石头上留下暗红的印记,像给地基盖了层血色印章。

姬墨的木匠队则在地面搭建框架。主梁选用三十年的桑木,先在姬水浸泡三个月防腐,再用灵脉石粉末擦拭表面,木头的纹路里渗出淡淡的绿光。“这梁能顶五十年风雨。” 老人抚摸着光滑的木面,眼里的骄傲像刚淬火的青铜,“比咱们俩加起来的岁数还结实。”

初夏的太阳烤得工地发烫时,屋顶的飞檐开始安装。姬部落的工匠们在脚手架上穿梭,将一块块预制的榫卯构件拼合,不用一根钉子,飞檐的弧度却精准得像用圆规画过。神农部落的石匠则在檐角镶嵌灵脉石兽头,既能避雷,又能引流雨水,石兽的眼睛用姬部落的黑曜石镶嵌,在阳光下闪着狡黠的光。

“快看!” 一个年轻工匠指着西檐角,那里的玄鸟木雕与神农氏的火焰纹石雕完美衔接,鸟喙正好叼着火焰的顶端,“像活的一样!” 众人纷纷抬头,风穿过飞檐的缝隙,发出 “呜呜” 的声响,竟像玄鸟的鸣叫。

殿内的 “炎黄同心碑” 是最后安装的。这块青石板取自阪泉之战的古战场,正面刻着两族联盟的誓词:“玄鸟衔火,共赴大荒;生死与共,永世不忘”,背面用华文与姬部落符号记录着联盟的日期。姜炎与姬轩辕亲自扶着石碑归位,当石夯用青铜锤敲下最后一锤时,两族工匠同时欢呼,声浪震得梁上的灰尘簌簌落下。

秋分这天,议事殿终于落成。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石基高出地面三尺,三十根桑木柱支撑着玄鸟状的屋顶,灵脉石地基在阳光下泛着淡绿,榫卯结构的飞檐在风中微微颤动,却稳如磐石。前来观礼的百姓挤满了广场,孩子们举着双语木牌,在殿前的石板上跑来跑去,木牌的影子在碑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分三部分。” 姜炎站在殿门口,向众人介绍功能分区。他指着正殿高大的门扉:“这里是议事厅,两族长老各坐一侧,中间是联合法庭的位置。” 门内的石案呈半月形,十二张石凳沿案摆放,案头的青铜烛台刻着两族图腾交织的花纹。

东侧的偏殿是档案馆。木公之子木简正指挥着学徒们搬运典籍,法典草案、九黎地图、技术交换清单整齐地码放在榫卯结构的书架上,每个书架都贴着双语标签。“这里的每样东西都有两份,” 木简拍了拍《灵气纪要》的抄本,“一份华文,一份姬符号,谁都能看懂。”

西侧的接待室布置得简洁而庄重。墙上挂着永恒皇朝的疆域图,案上摆着两族合制的茶具 —— 神农的陶壶配姬水的木杯。“以后见外使就这儿了。” 姬轩辕拿起木杯,杯底的玄鸟纹正好与陶壶的火焰纹呼应,“让他们一进门就知道,咱们是一家人。”

典礼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殿内的壁画。神农尝百草与轩辕制木器的场景在墙上交替展开,中间用灵气漩涡的图案连接,最后汇集成联合耕地的丰收景象。姜玄伯拄着拐杖站在画前,对身边的孩子们说:“这画没说谁比谁强,只说合在一起才最好。”

议事殿的启用,取代了两族原有的首领茅草屋。姜炎与姬轩辕的办公地设在议事厅两侧的耳房,房间大小相同,陈设也几乎一样 —— 都有神农尺与玄鸟玉佩,都摆着双语木牌,连窗外的植物都刻意种了粟米与水稻。

“第一桩事,讨论九黎的秋收防御。” 启用首日的议事会上,姜炎将沙盘推到殿中央。石生的炎黄军布防图与姬勇的粮囤分布图在沙盘上拼合,灵脉石做的哨塔模型在阳光下泛着光。

姬部落的长老姬松指着黄河渡口:“得在这儿再加座哨塔,上个月有九黎的探子在这晃悠。” 神农部落的石父立刻响应:“俺们的弓手队可以调过去二十人,用新做的灵脉箭,射程够得着对岸。”

讨论异常顺利,没有了过去的争执,只有互补的建议。当决议形成时,十二位长老同时在竹简上签字,华文与姬符号并排落下,像枚盖在历史上的印章。

傍晚的霞光透过殿门,在同心碑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姜炎与姬轩辕坐在碑旁,看着工匠们收拾议事厅,石案上还留着他们刚才画的防御简图。“比在茅草屋舒服多了。” 姬轩辕笑着说,手里的青铜环在碑上轻轻敲击,“也正规多了。”

“不止是舒服。” 姜炎望着殿外往来的族人,他们有的去档案馆查资料,有的在接待室布置茶具,脸上都带着主人翁的自豪,“这殿是个念想,让大家知道,永恒皇朝不是临时凑的,是要长久下去的。”

木简抱着新抄好的《农桑辑要》走进来,书册的封皮用两族的布料拼接而成。“首领,这是轮作制的补充版,” 少年将书册放在案上,“姬田大叔说,加了灵气共鸣催熟的法子,能多收一成。”

姜炎翻开书册,里面的插图既有神农的堆肥法,也有姬部落的灌溉术,标注用的是双语对照。“存档吧。” 他合上册子,“让后人知道,他们的粮食是怎么多起来的。”

夜幕降临时,议事殿的灯火亮了起来。烛光照着墙上的壁画,照在整齐的典籍上,也照在姜炎与姬轩辕讨论的脸上。殿外的广场上,两族的百姓还在流连,孩子们模仿着长老们的样子在碑前 “议事”,用木牌敲出稚嫩的节奏。

石夯与姬墨坐在殿门口的台阶上,分享着一壶米酒。老石匠的手掌还缠着绷带,那是凿地基时被碎石划伤的;老木匠的手指关节肿着,是拼飞檐时累的。“你说,这殿能站多少年?” 石夯问,酒液在陶碗里晃出涟漪。

姬墨望着星空,玄鸟玉佩在衣襟下发热:“至少比咱们俩活得久。” 他顿了顿,补充道,“说不定,比永恒皇朝的年头还长。”

远处的哨塔传来打更声,与议事殿的烛火遥相呼应。这座融合了两族智慧的建筑,像颗定海神针,稳稳地扎根在两河之间,见证着二元领导体制的成熟,也预示着永恒皇朝将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出更长久的篇章。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同心碑,姜炎与姬轩辕同时推开耳房的门。两人相视一笑,并肩走向议事厅 —— 那里,新的议题正等待着他们,新的合作正等待着开启,而这座议事殿,将成为所有故事最坚实的背景,无声地诉说着融合的力量与希望。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