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三章 青铜时代的曙光

小说: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作者:东山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章节无错乱精修!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神农火种:永恒之纪最新章节随便看!

夏至的阳光炙烤着联合区的空地,泥土被晒得开裂,却挡不住工坊里传出的沸腾声。神农部落的冶炼匠石熔正将一勺灵脉石粉末撒进熔炉,青绿色的火焰 “腾” 地窜高半尺,将坩埚里的铜矿石烧得通红,像块正在呼吸的赤铁。

“再加半勺!” 姬部落的青铜匠姬金大喊,手里的陶范在阳光下泛着灰白。这组新制的剑范刻着玄鸟缠枝纹,内壁光滑得能照见人影 —— 是他带着徒弟们用姬水陶土反复揉捏烧制的,光校准纹路就耗了整整七日。

两族的工匠们围在熔炉旁,额头上的汗珠滴在滚烫的地面,瞬间蒸发成白雾。青铜冶炼的难题困扰了他们半年:神农部落的灵脉石助熔法能降低熔点,却总烧不出纯净的青铜;姬部落的陶范工艺精湛,可没有足够温度,铜水根本填不满复杂的纹路。

“上次就是灵脉石放多了,铜水里混着绿渣。” 石熔的徒弟小石擦着脸上的汗,手里的青铜勺还留着上次失败的痕迹 —— 凝固的铜块里嵌着星星点点的绿光,像块废铁。

姬金的徒弟姬铜却举着块陶片:“俺们的范也有问题,上次的剑柄处留了气泡,敲一下就裂了。” 少年手里的碎片边缘参差不齐,正是前几日报废的青铜剑残骸。

姜炎和姬轩辕站在工坊外围的高台上,看着熔炉边忙碌的身影。姜炎手里的平板显示着青铜的熔点数据,灵脉石粉末的添加比例被红线标出:“临界点在 3%,多了会脆,少了熔不透。” 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图,“姬部落的陶范能耐 1083 度高温,正好匹配这个比例。”

姬轩辕的目光落在陶范的纹路里:“他们的范能刻出玄鸟的羽毛,这手艺咱们学不来。” 老人想起年轻时见过的部落青铜剑,最多只有简单的首线纹,“得让石熔的人学陶范,姬金的人学配灵脉石粉,少了谁都成不了事。”

正午时分,熔炉的温度终于达标。石熔用长钳夹起坩埚,青绿色的火焰舔着他的手臂,却被灵脉石粉末形成的护罩挡在半寸外。“倒!” 他大吼一声,通红的铜水顺着陶范的浇口注入,像条金色的小蛇,在范腔里游走。

姬金的手按在陶范上,感受着铜水流动的震颤。当最后一滴铜水填满剑柄的凹槽时,他突然将范浸入冷水 ——“滋啦” 一声,白雾冲天而起,陶范裂开的脆响里,隐约传来金属的嗡鸣。

“成了!” 姬铜第一个冲过去,小心翼翼地剥开陶范碎片。一柄青铜剑赫然躺在灰烬里,剑身上的玄鸟纹随着光线流动,绿中带金的光泽比蚩尤的青铜刀更温润,却透着股内敛的锋利。

石熔拿起剑,对着旁边的铁砧劈下 ——“当啷” 一声,铁砧被劈开半寸深的缺口,剑刃却丝毫无损。“灵脉石粉刚好 3%!” 他看着剑身上的光泽,突然红了眼眶,“俺们神农的青铜,终于能劈开铁了!”

姬金抚摸着剑柄的纹路,玄鸟的眼睛处嵌着细小的灵脉石,是铜水冷却时自然凝结的:“这范还能再用三次,以后一天能出五柄剑!” 老人突然想起半年前的争执,那时石熔说陶范不如石范耐用,他说灵脉石粉会污染铜水,此刻却只想给对方递壶凉茶。

技术突破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传遍了三个区域。神农区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跑来,看着青铜剑劈开木头的轻松模样,纷纷打听啥时候能有青铜犁;轩辕区的木匠们围着陶范打转,研究怎么把榫卯结构刻进范里,做出带机关的青铜锁。

姜炎在议事殿召集两族长老,手里捧着新铸的青铜犁。犁头呈三角形,刃口嵌着灵脉石粉末,在灯光下闪着冷光:“从今天起,青铜工坊优先制作农具,其次才是武器。” 他将犁放在案上,“有了粮食,才能养更多人,造更多剑。”

姬轩辕点头,指着平板上的产量预测:“一把青铜犁顶五把木犁,三十把就能让联合耕地的效率提升一半。” 他看向木公和姬金,“你们俩共同管理工坊,木公管原料分配,姬金管技术,每月向议事殿汇报。”

青铜工坊就设在联合区的中心,用灵脉石地基和榫卯屋顶搭建,烟囱比议事殿的飞檐还高,青绿色的烟柱在晴天格外醒目。工坊分三个区域:左侧是神农部落的熔炉区,十二座熔炉按八卦方位排列,每座都连着灵脉石粉输送管;右侧是姬部落的陶范区,晾范的架子像排整齐的蜂巢,上面摆满了各种器型的陶范;中间的空地上,两族的工匠围坐在一起,打磨刚出炉的青铜器。

“这把犁的刃口再磨薄些。” 木公拿着青铜卡尺,量着犁头的厚度。老人的手指在卡尺上滑动,上面的刻度既有华文也有姬符号,“要能切开冻土,又不会太脆。” 姬金的徒弟立刻拿起砂轮,火星溅在他的玄鸟纹围裙上,像撒了把金粉。

开工第一个月,工坊就产出了五十把青铜犁、二十把青铜锄和十柄青铜剑。当第一批青铜犁送到联合耕地时,老禾摸着犁刃的寒光,迟迟不敢下田:“这玩意儿比蚩尤的刀还利,别把田埂劈开了。”

阿木的父亲阿农自告奋勇,牵着牛试耕。青铜犁入土三寸深,轻松地切开板结的土地,翻起的土块细碎均匀,比木犁省了一半力气。“一天能耕三亩!” 阿农兴奋地大喊,牛蹄踏过的田垄笔首如线,“比俺家最壮的牛还顶用!”

消息传开,三个区域的农夫都来申领青铜农具。神农区的石父用青铜锄挖药圃,灵脉石刃口不会沾泥土,效率比木锄高两倍;轩辕区的姬田用青铜镰割稻,稻穗齐刷刷地落下,脱粒时还能顺带斩断杂草。

粮食产量的提升肉眼可见。秋收时,联合耕地的粟米亩产达到前所未有的八石,水稻也突破六石,仓库里的陶罐堆得比人还高。姜炎在议事殿宣布:“今年的粮食盈余,拿出三成奖励青铜工坊,三成投入畜牧业,剩下的储备起来,应对明年可能的灾年。”

盈余的粮食像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社会分工的涟漪。联合区出现了专职的铁匠,他们不再需要耕种,只需专心打造青铜器;神农区有人开始专职养牛羊,用多余的粮食喂养,牲畜的数量比往年翻了一番;轩辕区的木匠们则从农具制作中解放出来,开始打造更精细的家具和战车。

姬铜的弟弟姬铁就是新出现的专职铁匠。少年每天在工坊里敲打青铜坯,手指被火星烫出层层老茧,却笑得比谁都开心:“俺一天能打三把镰刀,换两石粟米,比种地轻松多了!” 他的腰间挂着块青铜牌,刻着 “工坊丙字七号”,是身份的象征。

神农区的牧户石羊则赶着羊群在山坡上放牧,羊群里混着姬部落送来的种羊,皮毛更厚实,产肉也更多。“以前养羊是副业,现在成了正经营生。” 他给羊喂着粟米饼,“年底能多换五张兽皮,给娃做件新衣裳。”

青铜武器的发展也没落下。后羿的弓手队配上了青铜箭头,箭杆缠上灵脉草纤维,射程又增加了二十步。石生的突击队换上了新铸的青铜矛,矛头呈菱形,能穿透三层木盾。“上次演练,俺们用这矛捅穿了蚩尤战车的模型。” 石生拍着矛杆,上面的火焰纹闪着光,“等九黎再来,让他们尝尝厉害。”

工坊的墙上挂着产量表,每月更新一次。青铜犁的数量总在最前面,后面跟着锄、镰、剑、矛,数字旁画着小小的粮仓图标,提醒着每个人:农具是根,武器是叶,根壮才能叶茂。

姜玄伯偶尔会来工坊,用青铜小鼎收集冶炼时的青烟。老人说这烟雾里含着灵脉与青铜的混合灵气,能让《灵气纪要》的纸页更耐用。“你们看,” 他指着鼎底的凝结物,“青中带金,是两族灵气融合的样子。”

冬至那天,工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祭祀。两族的工匠们将第一百把青铜犁摆在祭坛前,石熔撒下灵脉石粉,姬金献上最好的陶范,姜炎与姬轩辕共同点燃祭火。火焰中,青铜犁的影子在墙上拉长,像无数把张开的翅膀,托着永恒皇朝飞向新的时代。

“这只是开始。” 姜炎望着跳动的火光,神农尺的绿光与青铜犁的金光交织,“等我们学会铸造青铜齿轮,就能造出更省力的水车;等我们掌握了青铜焊接,就能做出蚩尤部落没有的战车。”

姬轩辕抚摸着青铜犁上的玄鸟纹,突然想起第一次见到灵脉石的情景。那时他以为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从未想过能与青铜结合,创造出如此神奇的力量。“以前总觉得,木头比石头温柔,” 老人笑了,“现在才知道,温柔的不是材料,是用材料的人。”

工坊的烟囱在夜色中冒着青烟,与议事殿的灯火遥相呼应。青铜的光泽透过窗缝洒在雪地上,像条流淌的金河。石熔和姬金坐在炉边,分享着一壶热酒,讨论着明天要试铸的青铜齿轮。他们的手都布满伤痕,却紧紧握在一起,像两块正在冷却的青铜,在融合中变得更加坚硬。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工坊,新的青铜坯己经入炉。青绿色的火焰中,玄鸟与火焰的图腾在陶范上若隐若现,仿佛在预示着:青铜时代的曙光,不仅带来了更锋利的工具和武器,更带来了两族融合的新可能 —— 在共同的创造中,他们终将锻造出比青铜更坚固的文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神农火种:永恒之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T9YD/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