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剧本之外的标点

小说: 剧本的人生   作者:星落蕴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剧本的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THF8/ 章节无错乱精修!
 

清晨的雾还没散时,他们在老邮局门口遇见了守邮筒的阿婆。木格窗棂爬满牵牛花,邮筒的铁皮被岁月啃出斑斑锈迹,投信口的边缘卷着圈氧化的铜色,像枚褪色的书签。

“这邮筒比我孙子的爷爷岁数还大,”阿婆用围裙擦着老花镜,镜片后的眼睛眯成两道月牙,“早年跑船的人都往家里寄贝壳,说海浪会把思念磨成珍珠色。”林夏摸出苇叶包着的贝壳,阿婆忽然指着壳内侧的虹彩笑:“看这光,像不像三十年前阿忠寄给阿娟的那枚?他说等收信人摸到这道蓝,就知道船过了台湾海峡。”

陈铎的相机对准邮筒底座,砖缝里卡着半张泛黄的邮票,图案是跃出海面的海豚。“剧本里的物件总在传接力棒,”他忽然按下快门,“就像树洞的纸条传给礁石的贝壳,现在轮到贝壳跳进邮筒。”林夏把苇叶塞进信封,上面的字迹被海风浸得发皱,写着“贝壳记得潮声,就像麦穗记得风”。

离开邮局时,阿婆塞给他们两本牛皮笔记本,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扉页盖着褪色的邮戳。“前两年整理旧信件发现的,”阿婆望着远处的码头,“好像是七十年代剧团住这儿写的,里面夹着张海浪的乐谱。”翻开本子,钢笔字洇着水渍,某页画着礁石的简笔画,旁边标着“浪的节拍:强弱弱——对应麦田的风声”。

下午去山涧时,林夏把笔记本垫在石头上抄乐谱,音符像群透明的鱼,从纸面游进溪水里。陈铎在拍涧底的鹅卵石,石面的水洼映着云影,忽然有片枫叶落进来,涟漪把云撕成细碎的棉絮。“你看这石头上的坑,”林夏指着块被水流磨出的凹痕,“像不像邮戳盖在信纸上的印?说不定山涧也在给大地寄信。”

傍晚在山腰的老戏台落脚,木板地面踩上去咯吱响,后台的镜柜蒙着层灰,镜框里还能看见模糊的油彩痕迹。陈铎发现墙缝里卡着张戏票,日期是十年前的今天,座位号旁边写着“第三幕海浪穿红绸”。林夏忽然扯开帆布包,海螺项链掉进空木箱,发出的声响竟和乐谱上的休止符重合。

“原来每个地方都在写自己的剧本,”她把戏票夹进笔记本,刚好和剧团的乐谱页对齐,“邮局的邮戳是逗号,山涧的石头是分号,戏台的木板是省略号——等着谁来填上未完的台词。”陈铎正拍戏台顶的蛛网,月光从破洞漏下来,在地面织出银色的网:“而我们是串词的人,把贝壳的故事讲给邮筒,把乐谱的声音传给山涧。”

深夜的山风带着松针的味道,林夏把剧团的笔记本摊在膝盖上,忽然发现某页的空白处有行铅笔字,被岁月晕成浅灰:“当观众开始续写剧本,他们就成了自己的导演。”远处传来海浪拍岸的声,和山涧的溪流声叠在一起,像段没有指挥的合唱。

陈铎的相机对准星空,银河在镜头里铺成闪光的绸带。“你说剧团的人会不会也看过这片海?”林夏把脸颊贴在笔记本上,纸页的粗糙感像礁石的皮肤,“他们写的海浪红绸,说不定就是我们昨天看见的晚霞。”快门声在山谷里荡开回音,陈铎忽然笑:“现在我们的笔记本里,也有了海螺的叮当和邮筒的锈迹——这才是剧本最妙的地方,每个人都在给前人的故事,加个属于自己的标点。”

晨光漫上山脊时,他们把两本笔记本留在戏台的木箱里,一本夹着贝壳寄走的信封存根,一本贴着山涧捡的枫叶。下山的路上,林夏摸出帆布包里的蓝弹珠,对着太阳举起,光在珠体里折射出细碎的彩虹,像把所有遇见的风景都压缩成了透明的诗。

“其实根本没有隐形观众,”她忽然停下脚步,弹珠在掌心滚出清脆的响,“我们每个人都是剧本的作者,也是别人故事里的彩蛋。”陈铎回头时,镜头刚好接住她眼里的光,远处的海正在晨光里舒展,浪尖的碎银比那天清晨更亮,像无数个未完待续的逗号,正轻轻敲着大地的门。

星落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THF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剧本的人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THF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