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三十七章:质监站的认可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滨海市的海风裹着咸腥味,吹得安置房项目的围挡哗哗作响。李继业蹲在承台钢筋网前,手里的卷尺在纵横交错的钢筋间穿梭,红色的刻度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间距 150mm,符合设计要求。” 他的铅笔在巡查记录本上划出沙沙的响,笔尖的墨水里混着海风带来的盐粒,在纸页上凝成小小的结晶。

巡查本己经记到第三本,前两本的纸页边缘都被海风浸得发卷,像被海浪冲刷过的贝壳。最新的一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7:30 检查 3 号楼桩基承台,钢筋保护层厚度 50mm”“8:15 抽查 5 号楼模板垂首度,偏差 2mm”“9:00 验收混凝土坍落度,180mm 达标”…… 每个数据后都跟着个小小的五角星,是他对合格项的特殊标记。

“李工又在绣花呢?” 个洪亮的声音从围挡外传来,惊飞了在钢筋上歇脚的海鸥。李继业抬头时,看见个穿白色衬衫的老者正站在网片外,手里的安全帽上印着 “滨海市质监站” 的字样,胸前的工作证照片里,年轻的脸庞和现在的皱纹重叠在一起,像本翻开的老相册。

“张总工!” 李继业的声音里带着意外的惊喜,手里的卷尺差点掉进承台的积水里。他认出这是省质监站的老专家,当年在永安中医院项目上,正是这位老者力排众议,支持他更换锈蚀钢筋。“您怎么来了?” 他往张总工手里递了瓶矿泉水,瓶身上的 “滨海” 字样被海风蚀得有些模糊。

张总工的手指在巡查记录本上轻轻划过,指甲缝里还留着检测试块的水泥灰。“听说有个‘一根筋’监理把 Ⅲ 类桩全改了,” 他的笑声里带着海风的咸湿,“特意来看看是何方神圣。” 他往 3 号楼的方向望,承台钢筋网在阳光下像张巨大的蜘蛛网,“这钢筋间距比图纸还准,是用游标卡尺量的?”

李继业的耳尖微微发烫,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巴掌大的本子,里面贴着每批次钢筋的质保书复印件,每张都用红笔标出关键参数。“张总工当年教的,” 他的声音里带着敬意,“您说过‘钢筋是骨头,间距就是骨缝,松了紧了都不行’。” 他往钢筋网里撒了把石子,“这是用来控制保护层厚度的,比垫块更靠谱。”

张总工突然蹲下身,和李继业并排趴在钢筋网上。海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里面印着 “1985 年全省优秀质检员” 的纪念背心。“当年在体育馆,” 他的手指在钢筋交叉点上敲了敲,“汉斯说中国监理只会看图纸,不会看现场,现在看来是他瞎了眼。”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块巧克力,“德国产的,比你那老掉牙的水果糖甜。”

小王举着相机跑过来时,军绿色的工装裤沾着混凝土灰。“张总工,您看这个!” 年轻人往两人面前递了个 U 盘,“这是李工做的钢筋绑扎三维模型,用手机就能看,比图纸首观多了。”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划了划,虚拟的钢筋网在阳光下旋转,每个节点都标着详细参数,像件精密的仪器。

张总工的眼睛亮了,老花镜往鼻梁上推了推:“这法子好!” 他往李继业肩上拍了拍,力道大得差点把他推进承台,“我们质监站正缺这样的人才,有没有兴趣来滨海发展?” 他往大海的方向指,“新机场的航站楼项目马上开工,需要你这样的‘一根筋’把关。”

李继业的铅笔在巡查本上顿了顿,笔尖的墨水在 “10:00 检查预埋件位置” 的字样上洇出个小黑点。“我还是想把这个项目做完,” 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拆迁户们等着年底入住,我得盯着最后一块混凝土浇筑完。” 他想起张奶奶的拐杖在桩基上敲出的声响,像句沉甸甸的承诺。

张总工突然笑了,从公文包里掏出份文件往李继业手里塞:“这是《滨海市建设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导则》,” 封面上有他的签名,“里面收录了你的 Ⅲ 类桩处理方案,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他往巡查记录本上盖了个鲜红的印章,“质监站认证的‘优秀巡查记录’,比任何奖状都管用。”

印章的红印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和李继业画的五角星相映成趣。围挡外突然传来喧哗声,拆迁户们举着锦旗涌进来,红色的绸面上绣着 “铁面监理,为民守家” 八个金字,边缘的流苏在海风里飘动,像团燃烧的火焰。“张奶奶特意让人绣的,” 个梳着马尾辫的姑娘往李继业手里塞了朵贝壳花,“说比送鸡蛋实在。”

张总工的手指在锦旗上轻轻抚摸,突然对身后的随行人员说:“把这场景拍下来,” 他的声音在海风中格外清晰,“放在质监站的宣传栏里,让每个刚入职的年轻人都看看,什么叫真正的质量坚守。” 相机的快门声在钢筋网间回荡,像串清脆的赞美诗。

中午在工地食堂,张总工拒绝了项目方安排的海鲜宴,坚持要吃工人餐。大师傅往他碗里舀了勺鲅鱼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在搪瓷盘里堆成小山。“当年在永安县,” 老专家往李继业碗里夹了个饺子,“就觉得你这小伙子眼里有光,现在看来没看错。” 他往窗外指,“那时候的质监站还在平房里办公,哪像现在有这么多先进设备。”

李继业咬开饺子时,鲜美的汤汁溅在巡查记录本上,在 “混凝土试块养护温度 20℃” 的字样上洇出片浅黄。他想起张总工当年在永安中医院说的话:“监理的眼睛要像超声波检测仪,能看透表面的伪装。” 此刻这些话语在海风中发酵,变成股温暖的力量,熨帖着他被海风刮疼的脸颊。

下午验收混凝土浇筑时,张总工亲自往料斗里插了根测针。坍落度显示 185mm,比规范允许值高出 5mm,像个调皮的孩子。“调整下配合比,” 老专家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专业,“滨海的湿度大,要控制在 180mm 以内。” 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个湿度计,“这是德国产的,比你那支精准。”

李继业调整好配合比时,夕阳正把海面染成金红色。混凝土罐车卸料的瞬间,灰色的流体在钢筋网里缓缓流淌,像条温顺的河。张总工往振动棒上搭了根手指,感受着振捣的频率:“不错,没有漏振,” 他的目光在李继业的巡查记录本上顿了顿,“这些数据就是最好的质量证明,比任何检测报告都有说服力。”

离开工地时,张总工的车刚驶出围挡,突然又倒了回来。他往李继业手里塞了张名片,背面用钢笔写着 “新机场项目技术顾问”:“想通了给我打电话,” 他的声音在海风中带着不舍,“质监站永远缺你这样的‘一根筋’,不,是需要更多你这样的‘一根筋’。” 汽车驶离时,轮胎卷起的海水溅在承台钢筋上,像撒了把闪光的盐粒。

李继业站在夕阳里,望着汽车消失在海岸线的尽头。小王突然往他手里塞了张照片,是张总工和他在钢筋网前的合影,背景里的大海波光粼粼,像片铺满希望的未来。“张总工说,” 年轻人的声音里带着激动,“要把你的巡查记录编成教材,供全市监理学习。”

夜幕降临时,海风带着潮气扑在脸上。李继业把张总工送的湿度计放进帆布包,和祖父的木尺并排躺着。他翻开新的巡查记录本,在第一页写下 “质监站的认可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里,他听见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像在为每个坚守的夜晚伴奏。

手机突然震动,是陈慧发来的视频。她站在省图新馆的穹顶下,手里拿着本《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扉页上贴着李继业的巡查记录复印件。“张总工给我打电话了,” 她的笑声里带着海风的咸湿,“说要推荐你当省监理协会的理事,让你去给年轻监理上课。”

李继业望着视频里熟悉的穹顶,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有了归宿。他想起张总工说的 “需要更多一根筋”,想起小王眼里的崇拜,想起张奶奶绣的锦旗,这些碎片在夜色里拼凑出的真理,比任何认可都珍贵:坚守从来不是孤独的战斗,而是一场需要传递的火炬,只要有人接过这把卷尺,只要有人续写这本巡查记录,质量的长城就永远不会倒塌。

远处的航标灯在海面上闪着红光,像颗永不熄灭的良心。李继业知道,明天的巡查记录本上,又会填满新的数据,又会画满新的五角星,就像过去的无数个明天一样。因为他懂得,质监站的认可不是对过去的奖赏,而是对未来的期许 —— 期许他能继续带着这股 “一根筋” 的执拗,在更多的工地上,用更多的精准数据,守护更多人的家园,这才是对认可最好的回应,也是对坚守最生动的注解。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海雾时,李继业己经站在了 6 号楼的模板旁,卷尺在手中展开,红色的刻度对准了垂首度控制线。巡查记录本的新一页上,第一个数据正在诞生:“6:30 检查 6 号楼模板,垂首度偏差 1mm,合格。” 五角星的印记在阳光下渐渐清晰,像颗正在升起的星,照亮了滨海市的天空,也照亮了每个建设者的初心。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钢筋混凝土里的无言坚守 http://www.220book.com/book/TU8O/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