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看着高柏龙的入职培训记录,“保密规章笔试,满分。”
站在我办公桌对面的年轻人,嘴角有丝压不住的得意。“孙主任,这些规章手册我反复看了很多遍,都背熟了。”
我合上文档夹,抬头向看他。这张脸还带着校园里的青涩,眼神里有种属于顶尖学府的自信,哈军工的博士,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但在这里,光有文凭远远不够。
“背熟。”我重复着他的话,语气刻意严肃起来,“不等于做到。”
高柏龙脸上的得意淡了些,似乎有些不解。“主任,您的意思是?”
“安全,保密。”我站起身,拿起桌角的内部通行证,“在这里,不是书本上的条条框框。”
“它是肌肉记忆,是刻进骨子里的习惯,是哪怕你半夜被叫醒,下意识反应也不会出错的本能。”
他愣了一下,“肌肉记忆?”
“对。”我绕过桌子,走到他面前,“理论考满分,只代表你进了门。”
“真正的考场,在车间,在机房,在每一次和外协单位打电话的细节里。”
我指指门口,“从今天起,别泡在办公室看资料了。跟我落车间,看现场。”
高柏龙立刻跟上我的脚步,语气带着点急于证明自己的迫切。
“主任,我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在校期间我们也参与过涉密项目,流程我都清楚”
我打断他,“学校的项目,和这里不一样。这里每一张图纸,一组数据,甚至一个零部件的供应商信息,都可能被盯上。”
我侧头看他,“你导师没告诉你,出了校门,就得把学校里的那套‘清楚’先放一放?”
他没立刻接话,跟在我身边走进电梯。
“主任,”他声音放低了些,“我只是想尽快熟悉业务,投入工作。”
“想尽快投入工作是好事。”我看着楼层数字跳动。
“但方向不能错。北峰不是让你来炫技的地方,是让你来成为一颗可靠螺丝钉的地方。”
“先确保自己这颗螺丝不会松,不会生锈,不会被人轻易拧走,再说其他的。”
走入车间,数控机床轰鸣着,旁边是师傅们忙碌的身影。
我领着他穿过安全信道,在一台正在装配的设备前停下。三车间主任周平原正皱着眉头,对着手里的装配清单核对。
“周主任。”我打招呼。
老周抬头,看到我,又瞥了眼我身边的高柏龙,点了点头:“孙主任。”
他语气一如既往的直来直去,“新来的高材生?”
“高柏龙,新分到我们中心的博士。”我介绍着,“带他来现场看看。”
高柏龙赶紧上前一步:“周主任您好。”
老周“恩”了一声,注意力又放回清单上,手指点着一处。
“这个力矩参数,记录的人笔迹有点潦草,差点看错。这要是拧上去,差一点都是大事。”
我凑过去看,果然,数字写得有些连笔。“哪个环节记录的?”
“三组小张。年轻人,毛手毛脚。”老周抱怨了一句,随即拿出笔,工工整整地在旁边重新标注清楚,“回头得再说说他。”
我看向高柏龙:“看到没?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笔误,如果在最后校验环节没被发现,可能导致整个部件安装不到位。”
“轻则影响性能,重则留下安全隐患。而这,还只是最表层的问题。”
高柏龙神情认真了许多,盯着老周手里那张被反复核对的纸:“如果”
“如果这个错误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流传出去”
“对。”我点头,“敌人不会只盯着内核。他们更乐意从这些看似边缘的环节入手,一个错误的参数,一段不规范的记录,都可能成为他们攻击或质疑我们整体技术水平的突破口。”
“安全链条,没有哪一环是次要的。”
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物料暂存区。
我随手拿起一个待装配的小零件,标签上清淅印着批量号和供应商代码。
“黄河电子,我们的老伙伴了。”我指着代码对高柏龙说,“但即便是他们,每一次送货,从资质文档到实物验收,都有严格流程。”
“任何一次跳过流程,都可能给别有用心的人留下空隙。”
“别有用心的人?”高柏龙低声问。
“一个代称,代表所有对我们虎视眈眈的力量。”我没有深入解释。
“你要记住,在这个厂区里,看不见的较量每天都在发生。你的每一个操作,每一次记录,每一次沟通,都是在为这条防线添砖加瓦。”
他沉默地跟着,目光扫过车间里每一个工位,每一次交接,每一次签字确认。
之前的轻松自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严肃的审视。
回到办公楼走廊,午后的阳光通过窗户洒进来。
chapter_();
我停下脚步,看着他:“感觉怎么样?”
高柏龙深吸一口气,眼神比刚来时凝重了许多:“主任,我好象有点明白您说的‘肌肉记忆’了。”
“确实,光背条款不行,得把这些要求变成像呼吸一样的本能。”
“明白就好。作为博士,北峰需要你的专业知识,但更需要你成为一个让我们放心的人。”
“但你要把那份聪明劲儿,用在打磨这些‘本能’上。接下来一个月,你的主要任务就是跟着各岗位的老师傅,看、听、学,少说多做。什么时候他们觉得你‘上道’了,你再回来跟我谈业务。”
他很郑重地回答:“是,主任!我一定尽快形成本能。”
第二天一早,高柏龙准时出现在车间。老周正带着几个工人调试新设备,看到他来,指了指旁边的工具箱。
“来得正好,帮我把那套内六角扳手递过来。”
高柏龙连忙过去,打开工具箱,里面整齐排列着各种规格的工具。他尤豫了一下,拿起一套:“周主任,是这套吗?”
老周头也没回:“不是,标签上写着呢。”
高柏龙脸一红,赶紧换了一套。
老周接过扳手,一边操作一边说:“咱们这的设备,有进口的,有国产的,标准不一样。”
“干活的家伙事也不能搞混。这些基础东西,学校里不教吧?”
“恩”高柏龙有些不好意思,“学校实验室都是统一标准。”
“正常。”老周调试完设备,直起腰,“我徒弟刚来时也分不清。在这干久了,闭着眼睛摸都能摸出来。”
他拍拍设备外壳,“就象这老伙计,哪里有点不对劲,听声音我就知道。”
中午在食堂吃饭,高柏龙端着餐盘坐到我对面。“孙主任,今天上午跟着周主任,感觉以前学的理论和实际差距挺大的。”
我点点头:“理论是骨架,实践是血肉。光有骨架不行,光有血肉也立不住。”
“我明白。”他扒了口饭,“下午我去检测中心,跟着李工学材料分析。”
“李工是老师傅了,经验丰富。多听多看,不懂就问,但别显摆你那套理论。”
“我知道。”高柏龙笑了,“早上就吃够教训了。”
下午我去检测中心时,看见高柏龙正站在李工身后,看老师傅操作光谱仪。
李工一边调整参数一边讲解:“这种合金材料,关键看微量元素波动。超差一点,性能差一大截。”
高柏龙认真记着笔记:“李工,这个峰值波动范围,行业标准是千分之三,咱们为什么控制在千分之一?”
“问得好。”李工赞许地看他一眼,“咱们的产品要上天,标准自然要比地面设备高。”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话在咱们这行是实实在在的。”
几天后,高柏龙开始跟着参与具体工作。我在走廊遇见他时,他正抱着一沓资料往文档室跑。
“这么急?”
“质检报告要归档,王师傅说必须在下午四点前录入系统。”他脚步不停,“晚了就赶不上今天的数据备份了。”
我看看表,三点五十。“快去吧。”
又过了一周,高柏龙来找我汇报学习情况。
“主任,这是我整理的跟岗学习总结。”他把一份报告放在我桌上。
“我发现咱们的工艺文档中,有几个参数标注方式可以优化,更容易避免误解。”
我翻开报告,里面用图表对比了现行标注方式和他建议的优化方案,还附上了几个实际案例。
“有点意思。”我点点头,“不过改动工艺文档是大事,需要充分论证。你先做个详细方案,请周主任、李工他们把关。”
“好!”高柏龙眼睛一亮,“我这就去准备。”
他走到门口,又转身:“主任,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这一个月,比我在学校学几年收获都大。”
“是你自己肯学。”我说,“继续保持。”
月底考核时,各部门的反馈都来了。周主任在评价表上写:“小伙子踏实,肯钻,是个好苗子。”李工的评价是:“理论扎实,能结合实际,有潜力。”
我把高柏龙叫到办公室,把评价表推到他面前。
“恭喜你,第一阶段考核通过了。”
高柏龙看着评价表,眼圈有点红:“主任,我”
“打住。”我抬手,“这才刚开始。下一步,你跟着楚星河参与项目的技术支持工作。记住,理论结合实际,多听多看少说话。”
“是!”高柏龙挺直腰板,“我一定不姑负您的期望。”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想起多年前陈主任也是这样把我领进车间。
传帮带,就象接力赛,一棒一棒传下去。每个新人都要经历从理论到实践的锤炼,才能真正成长为守护这片天空的合格一员。
而我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引路人,让这些好苗子在北峰的土壤里扎下根,长出担当的枝干。
这份事业,正是因为有一代代人的坚守和传承,才始终充满希望。
(http://www.220book.com/book/TYO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