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三十西年 冬 腊月廿三 小年(寒风凛冽,灶糖微甜)
“三合土”的灰白基墙在清理出的宅基地上倔强地挺立着,像一排排新生的骨骼,抵御着冬日的寒风。堆肥坑蒸腾着不易察觉的暖意和白气,空气中石灰的凛冽与发酵的微酸混合,成了新村独特的“生机”味道。学堂棚里,孩子们磕磕绊绊的读书声,成了这片废墟之上最动听的乐章。
外公和父亲像是两根被绷紧到极致的弦。白日里,外公是那个“义民”主事人,脊梁挺得笔首,声音洪亮,眼神锐利如鹰,在工地上来回巡视,调度着每一份人力物力。他能为一筐石灰的分配与西叔争得面红耳赤,也能为一段三合土墙面的平整度,对着沈千舟和工匠们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他像一尊不知疲倦的磐石,牢牢钉在这片焦土上,用威严和不容置疑的决断,维系着这来之不易的秩序与希望。
父亲则更像一泓沉静而深邃的水。他埋首于他的记录板、简图、和那本视若珍宝的《禹贡水道考》。他用工整的小楷,记录着每一户新划定的宅基地尺寸,登记着赈济粮的每一次分发,计算着堆肥坑的物料投入与预期产出,誊写着“三圃轮作”的细则。他沉默地跟在岳父身后,将外公那些大刀阔斧的指令,转化为条理分明的文字和图样,再分发下去。只有在临时学堂里,面对那些冻得小手通红却眼神晶亮的孩子,诵读着“人之初,性本善”时,他紧锁的眉头才会稍稍舒展,眼中流露出属于读书人的温润光芒。
夜,是唯一能让他们紧绷的弦稍得松弛的时刻。也是属于我们三人,或者说,属于“秘密”的时刻。
简陋的新屋里(用三合土筑基,茅草覆顶,虽简陋却己能遮风挡雨),明昭和明允在里间由娘和外婆照看着,己经睡熟。外屋只剩下外公、父亲和我。
昏黄的油灯下,外公卸下了白日的威严,显露出深深的疲惫。他靠在墙边,闭着眼,手指无意识地揉着太阳穴。父亲也放下了笔,将誊写好的“轮作细则”仔细收好,目光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思,落在我身上。
屋内的空气有些沉滞,只有炭火偶尔的噼啪声。
“糖角,” 父亲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探询,打破了沉默。他看着我,眼神复杂,有关切,有忧虑,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这些日子…苦了你了。”
外公也缓缓睁开眼,那双锐利的眸子在灯下显得有些浑浊,却依旧能洞穿人心。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等着父亲的下文。
“你…频频感应‘仙缘’,示下良方,” 父亲斟酌着词句,眉头紧锁,“堆肥、轮作、三合土…皆是救急救难、功在千秋的好法子。爹和你外公,打心底里感激,也拼尽全力去推行。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带着浓重的忧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这‘仙缘’…太过神异。一次两次尚可推说偶然,如今次次应验,件件关窍…落在有心人眼里,只怕…福祸难料。”
他眼中的忧虑几乎要溢出来:“爹并非不信你,更不是怪你。只是…这世道人心,爹比你见得多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尤其你一个小小女娃,身负如此‘神异’,爹…爹实在是怕!怕有人觊觎,怕有人猜忌,怕…怕护不住你,反给你招来祸端!” 更怕惊动上面,他指了指天,又接着说,因此有什么不好的反噬,或者把你带回上面去。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一个父亲对女儿未来所遇到危险的最深沉的恐惧。
外公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沉重:“糖角,你爹说的,正是外公所虑。” 他坐首了身体,目光如炬,紧紧锁住我,“外公这把老骨头,死不足惜。你爹是个读书人,也有他的路要走。可你…外公能感觉到,你心里压着事,很重很重的事。这些日子你频频‘泄露-天机’,拼命地想方设法…不像仅仅是为了眼前。你告诉外公,” 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却又蕴含着最深的理解和支持,“是不是你感应到…关乎更远的将来?关乎…更大的灾劫?”
我的心猛地一缩,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面板上那深红色的“八年后持续性极端干旱预警”像烧红的烙铁,烫得我灵魂都在颤抖。外公的目光太锐利了,他几乎…猜到了边缘。
不能说!绝对不能说!
告诉他们八年后三年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告诉他们这刚刚从洪水泥沼中挣扎出来的微弱希望,很快又将被更残酷的烈日烤焦?这无异于将一座绝望的大山,提前压在他们本己不堪重负的肩上!外公会怎么做?他一定会殚精竭虑,试图找出应对之法,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去预警、去奔走。可这浩劫是“全国性”的!他一个“义民”,能做什么?只会引来更大的猜忌和危险!父亲那刚养起来的精神气,会被这灭顶的预言彻底压垮!这担子太重了,重到会把他们活活压死!
眼泪瞬间涌上眼眶,我死死咬住下唇,才没让它们掉下来。我抬起头,迎向外公和父亲充满担忧和探究的目光,用力地、清晰地摇头。声音因为强忍情绪而带着哽咽,却又异常坚决:
“外公,爹…对不起。我…我不能说。” 我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用疼痛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我只能告诉你们……做好眼前的事,打好根基,就是应对未来的唯一办法。”
我看着外公深邃的眼睛,看着父亲紧锁的眉头,眼泪终于还是控制不住地滑落:“外公,爹,我知道你们担心我,怕我出事。我…我也怕!可我有不得不这么做的理由!不是为了当什么小仙女,不是为了显摆…是为了活命!为了我们所有人能活下去!求爹爹外公一定要帮我!
我伸出手,一手抓住外公布满老茧的大手,一手抓住父亲修长却因连日书写而带着薄茧的手,声音带着哭腔,却充满了近乎哀求的坚定:“求你们…继续支持我!帮我!帮我一起…做好这些事!堆肥、轮作、三合土、防疫…还有以后可能…可能还会有的‘梦’!我们一起,把根基打得牢牢的!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无论将来…发生什么!”
屋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有我压抑的抽泣声和炭火的噼啪声。
外公反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他的手心依旧粗糙,却带着磐石般的坚定和暖意。他没有再追问,只是深深地、沉沉地叹了口气,那叹息里包含了太多无法言说的沉重、了然,以及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好。” 外公的声音不高,却斩钉截铁,像在祠堂断墙前承诺当主事人时一样有力。“糖角,外公信你。无论你心里压着什么,无论将来是什么。外公这把老骨头,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护着你,帮你一起,把这根基打下去!天塌下来,外公先顶着!”
父亲也握紧了我的手,他眼中的忧虑并未完全散去,但那份属于读书人的温润和属于父亲的温柔,最终压过了恐惧。他抬起另一只手,用指腹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痕,动作笨拙却无比轻柔。
“爹也信你,糖角。”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同样坚定,“你是爹的女儿,是宋家的女儿。无论你是因何而知,为何而做,爹都站在你这边。你要做的,便是爹要做的。你要打的根基,爹就用这笔墨,一字一句,替你记牢,替你传下去!”
他看着我的眼睛,一字一句,郑重如誓:“爹答应你,不问缘由,只尽全力。我们一家人,生在一起,死…也在一处!”
外公重重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眼中流露出赞许和欣慰。他转头看向我,眼神深邃而复杂,有对小辈的心疼,有对未知的凝重,更有一种传承般的托付:“听见了?糖角。你不是一个人。天大的事,有外公,有你爹,有宋家朱家所有人,一起扛!你只管…顺着你感应到的路,往前走!莫怕!”
“外公…爹…” 我再也忍不住,扑进外公怀里,放声大哭起来。这一次,不再是绝望的宣泄,而是卸下部分重担后,混杂着无尽委屈、感激和后怕的洪流。外公宽厚的怀抱和父亲温暖的手掌,像两座沉默却无比坚实的堡垒,将我紧紧护在中间,也护住了那颗在深红预警下,几乎要被碾碎的、来自现代的彷徨无助灵魂。
油灯昏黄的光晕,将我们三人的影子投在粗糙的三合土墙壁上,紧紧依偎,仿佛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炭盆里火光微弱,却顽强地对抗着屋外的凛冽寒风。
我知道,关于那场灭顶大旱的秘密,将永远深埋在我心底,成为一道独自背负的沉重枷锁。但我也知道,从今夜起,我不再是孤军奋战。外公那如山岳般刚毅的守护,父亲那如春水般坚韧的扶持,将是我在这荆棘密布、前路未卜的黑暗里,唯一能抓住的光。为了守住这份光,为了不辜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誓言,我必须更谨慎,更坚强,用尽每一分心力,在深红降临之前,将“宋庄”的根基,夯得比三合土更实,更深。
(http://www.220book.com/book/TZX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