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明元年,九月二十五日晴
又行了三日,傍晚,疲惫的队伍终于寻到了一个可以歇脚的地方——一个坐落在山脚下、只有几十户人家,看起来同样贫瘠的小山村。村口歪斜的木牌上,模糊刻着“石头村”三个字。村中房屋低矮破旧,村民面黄肌瘦,眼神中带着乱世特有的惊惶与戒备。
当朱宋村负责交涉的人西叔(最能说善于与人打交道)上前,小心翼翼地向在村口打水的村民讨些水喝,并自称是“清溪府朱宋村逃难来的”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打水的村民先是一愣,随即猛地睁大了眼睛,手中的水瓢“哐当”一声掉在地上!他像见了鬼似的,转身就往村里跑,一边跑一边扯着嗓子狂喊:
“村长!村长!快!快出来!神女!是神女娘娘的村子!朱宋村的人来了!神女娘娘来了——!”
这石破天惊的呼喊如同投入滚油的冷水,瞬间让整个死气沉沉的小山村沸腾了!破败的屋门纷纷打开,男女老少涌了出来,脸上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和近乎狂热的敬畏!
须发皆白、拄着拐杖的老村长在一群人的簇拥下,颤巍巍地快步迎了出来。他浑浊的老眼扫过朱宋村风尘仆仆、疲惫不堪的队伍,最终落在被众人下意识护在中间的明姝身上(尽管她穿着最普通的粗布衣裳,但那沉静的气质在人群中如同明珠,和供奉的那尊泥塑雕像一样)。
“扑通!” 老村长竟不顾年迈,首接朝着明姝的方向跪了下去,身后呼啦啦跪倒一片!
“神女娘娘!真的是神女娘娘显灵了!” 老村长声音哽咽,老泪纵横,“石头村穷山恶水,十年九旱,往年青黄不接,不知饿死多少人!今年…今年托神女娘娘的洪福!种了您赐下的金薯!虽然地薄,收成比不上肥地,可…可全村老少,总算…总算都活下来了啊!没饿死一个娃!神女娘娘…您是我们石头村的大恩人!活菩萨啊!”
村民们也纷纷叩头,七嘴八舌地诉说着金薯带来的活命之恩,眼中是发自肺腑的感激。内个阳光彩虹小白马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们执意要将朱宋村众人请进村里最好的屋子(也不过是几间稍大、稍完整的土坯房),要拿出村里仅存的一点粮食——多半是掺了麸皮的黑面和一些晒干的薯干——来款待恩人。
外公看着这些同样挣扎在生死线上的贫苦村民,看着他们眼中那点珍贵的、赖以活命的粮食,心中酸楚。他连忙上前,用力扶起老村长,声音温和却坚定:
“老哥!快请起!乡亲们都请起!这大礼,我们受不起!活命之恩?是老天爷开眼,是金薯的造化!我们朱宋村,也是逃难之人,路过贵宝地,讨碗水喝,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歇歇脚,己是感激不尽!粮食,万万不能收!你们留着,活命要紧!”
好说歹说,才劝住了热情到几乎惶恐的村民。最后,石头村的乡亲们腾出了村祠堂和几间还算完整的空屋,又送来几大桶干净的井水和一些柴禾。朱宋村众人得以在相对安全的屋檐下,围着篝火,喝上一口热水,啃着自带的干粮,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片刻的舒缓。
翌日清晨,当朱宋村准备启程时,感人的一幕发生了。
石头村的村民们,默默地、自发地聚集在村口。他们没有再强塞珍贵的粮食,而是拿出了他们所能给予的最朴素的、带着体温的心意: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婆婆,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两个还带着余温的鸡蛋,不由分说塞进抱着明允的娘怀里:“给娃儿…补补…”
一个瘦小的男孩,捧着一把刚挖出来、还带着新鲜泥土的野菜,跑到沈千舟面前,仰着脸,怯生生地说:“给…给恩人们…煮汤…”
一个汉子,扛着一小捆干燥的柴禾,默默放在朱宋村的牛车旁…
你一把晒干的蘑菇,他几颗珍藏的野果…东西不多,甚至寒酸,却重若千钧。这是贫瘠土地上最赤诚的感恩,是乱世之中人性未泯的微光。朱宋村的汉子们喉头哽咽,妇人们悄悄抹泪。外公和爹郑重地向石头村的老村长和乡亲们深深作揖。明姝看着这一切,小小的拳头在袖中攥紧,心头涌动着暖流,也沉甸甸地压着那份“神女”的责任。
(http://www.220book.com/book/TZX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