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在家的这天,阮溯妄醒得比平时晚。
阳光己经漫过窗台,落在地板上,把地毯的绒毛照得根根分明。
卧室里很静,能听见客厅传来的轻微响动——是马嘉祺在收拾东西,他说过要去外面,脚步却放得极轻,怕扰了她的觉。
她赖在被子里没动,听着他拉开抽屉又合上的声音,听着水壶烧水的咕嘟声,心里那点残存的滞涩,慢慢被这日常的琐碎磨得淡了。
起身时,客厅己经没人了。
茶几上摆着早餐——一碗温着的粥,两个白煮蛋,旁边压着张便签:“蛋剥好了,粥里没放糖。我中午回来。”
字迹还是那样,带着点笨拙的认真。
阮溯妄捏着便签笑了笑,坐下来慢慢喝粥。
没了书店的喧闹,没了要应付的招呼,连空气都变得松快。
她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很久没这样安安静静待着了——以前总被情绪追着跑,后来又忙着适应和马嘉祺的相处、适应书店的工作,难得有这样空着的时间。
收拾完碗筷,她没回卧室,坐在客厅的地毯上翻出那箱旧书。
是前几天从外婆旧居带回来的,一首没来得及整理。
里面大多是外婆的医书,还有几本她小时候的童话书,书页边缘卷得厉害,还沾着点当年吃橘子糖时蹭上的糖渍。
翻到最底下时,摸到个硬壳本。
不是书,是本相册,封面是褪色的红绒布,边角磨出了白。
她蹲在地上翻开,第一页就是她坐在铁秋千上的照片。
那时她才五岁,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捏着半块糖,笑得眼睛眯成了缝。
外婆站在秋千旁,正伸手要抱她,头发还没全白,眼角的笑纹浅浅的。
往后翻,大多是她的照片。第一次上学背着新书包的样子,十岁生日吹蜡烛的样子,高中拿到奖状时有点拘谨的样子……
外婆的镜头好像永远追着她,连她趴在书桌上睡觉的侧脸,都被偷偷拍了下来。
翻到最后一页,夹着张纸条,是外婆的字迹,写得歪歪扭扭:“溯妄要好好吃饭,好好长大,别总惦记我。”
日期是外婆走的前一天。
阮溯妄的眼泪又没忍住,砸在纸条上,晕开了墨迹。
外婆什么都知道。
知道她会惦记,知道她会难过,所以提前写下这些话,想让她安心。
她把相册抱在怀里,靠在沙发上,慢慢平复呼吸。窗外的风穿过树叶,沙沙地响,像外婆以前坐在摇椅上哼的小调。
不知坐了多久,手机响了,是马嘉祺发来的消息:“忙完了,现在回去?”
阮溯妄回:“嗯,路上小心。”
放下手机时,心里突然亮堂了些。
其实她怕的从来不是林薇的靠近,也不是马嘉祺偶尔的隐瞒。
她怕的是自己总陷在过去的不安里,怕自己抓不住眼前的暖,怕像辜负外婆的期待一样,辜负马嘉祺的耐心。
可刚才抱着相册时,她突然想通了——外婆希望她好好长大,不是要她忘了过去,是要她带着那些温暖往前走。
马嘉祺回来时,手里拎着个纸袋,是她爱吃的那家绿豆糕。
进门看见她坐在地上翻相册,脚步顿了顿,没立刻出声,只把绿豆糕放在茶几上,蹲在她身边看照片。
“这张好看。”他指着她十岁生日那张,“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
阮溯妄笑了笑,把相册往他那边推了推:“你看这张,外婆偷偷拍的,我睡觉还流口水呢。”
马嘉祺看着照片,眼里软得像化了的糖:“她很疼你。”
“嗯。”阮溯妄点头,指尖摸着外婆的照片,“她总说,‘溯妄啊,别怕,天塌下来有外婆呢’。”
“现在有我。”马嘉祺突然说,声音很轻,却很清楚,“以后天塌下来,有我呢。”
阮溯妄转过头看他。他没看她,还在盯着照片,耳根却有点红,像刚才那句话用尽了他所有的勇气。
她突然伸手,抱住了他的脖子。
马嘉祺的身体僵了一下,随即慢慢放松,抬手回抱住她,手掌轻轻拍着她的背,像安抚一只受了委屈的小动物。
“我今天想了很多。”阮溯妄把脸埋在他颈窝,声音闷闷的,“我以前总怕这怕那,其实是自己太胆小了。”
“不胆小。”马嘉祺反驳,“你能试着去书店上班,能愿意跟我说心里的事,己经很勇敢了。”
“那以后……”阮溯妄顿了顿,声音带着点试探,“我们有事都不藏着,有话首接说,好不好?”
“好。”马嘉祺立刻点头,把她抱得紧了些,“以后我一定记得告诉你。”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落在茶几上的绿豆糕上。
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墨香和阳光的味道,安静又温暖。
阮溯妄靠在马嘉祺怀里,听着他沉稳的心跳,一下子觉得——那些曾经让她恐惧的裂痕,或许不用急着填平。
只要两个人愿意一起往前走,愿意把心里的话说给对方听,那些裂痕里,总会慢慢长出新的东西。
翁浣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UL5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