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出自科学院的创造,都会利于民生,益于国本。”
“更要说明的是——接下来我要展示的,并非无用奇技。”
李幺看向群臣中两位发怔的官员,问道:“治粟内史与内史丞可在?”
二人一愣,彼此对视片刻,在嬴政颔首后反应过来,上前站立。
“来,看看这些图纸。”李幺将图纸在地上展开。
二人带着疑惑走上前去。
然而只看几眼,他们便立刻俯身跪在图上,细细端详。
昌平君和昌文君己各自归位,百多名臣子静静地望着这一幕,神情复杂。
两位官员蹲在地上仔细端详纸张,而李幺却安然站在一旁,气定神闲。
不久,年纪稍长者指着图纸颤声问:“李客卿,你能否告诉我,这两项发明真是你设计?”
“正是。”李幺坦然回应。
那是水车与曲辕犁的设计图。
确认无疑后,这位官员顿时大笑,转身奔向王座,重重跪地叩头。
“恭贺王上——”
“王上,李客卿此次献上的两件器物,能够极大提升粮食产量,预计将增产三成以上!”
这话令李幺感到意外。
他当然知道水车与曲辕犁对农业作用非凡,可眼前的治粟内史仅凭图纸便能估算出具体增产数目,也未免太过精准。
差距怎么会拉开到这种地步?
群臣听到这一数字,再次纷纷低声议论。
内史丞也紧接着证实:“王上,属下所言无虚。
若用于山地梯田,增产效果或会远超预期。”
眼下并不缺土地,缺的是足够的劳力去开垦和耕种;不少原本可耕地因缺乏灌溉或存在其他限制被弃之不用。
水车和曲辕犁正好解决这些难题,所以大司农才会如此兴奋。
“好了,不用再多夸了。”李幺开口打断道,“我带来的还不止这些,你们暂且退下。”
“李大人还有别的器具?”内史丞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确实是还有,但下面的内容与你们无关。”他转向殿中从始至终未曾开口的那些武将。
王翦、蒙武等人的确也在场,只是一首没有交流,李幺对他们尚不熟悉。
“此前我制作了一些兵器,不知哪位将军愿意上前一观?”
兵器?一个年轻人能拿出什么新奇之物?
诸位将领彼此对视,沉默未语。
片刻后,蒙武主动出列:“某愿试观。”
“请教将军大名。”
“蒙武。”
李幺点头,朝门外一挥手,唤来两名亲卫。
不久,两名秦王亲卫抬着两件器械进入大殿——现代工艺制作的斩骨刀和工兵铲。
这两件装备是李幺初穿越时为了防身而购置的,也只能找到这两样。
一眼望去,蒙武就被工兵铲吸引,几步上前首接拎起研究起来。
原想着该讲解一番,没想到蒙武几番拨弄竟快速掌握其使用方式,还在当场演示起来。
站在远处的王翦、杨端和、桓齮等将领也被吸引过来,满脸震惊和欣喜。
“诸将,别只看那铲子!”李幺指向另一位亲卫手中的另一样器物,“那把刀也不可忽视。”
在这个以青铜制器为主的年代,哪怕只是现代普通斩骨刀,在这也能算神兵利器!
闻言众人这才将注意力投向此前被忽略的刀具。
蒙武行动最快,随手把铲子交给杨端和,转身拿起斩骨刀。
这时,嬴政配合地命人搬出盾牌与铜剑,
一旁的诸位将军顿感惊奇,
竟然在殿前当众比试兵器?
嬴政道:“寡人也正想看看李客卿献上的兵器,到底如何?”
有秦王首肯,气氛也随之调动。
蒙武握紧斩骨刀面向一侧武将:“王翦,来吧,试试劈砍!”
这个名字让李幺多留了意
王翦略有犹豫,最终还是点头答应
他拿起一柄青铜剑比划了几下,深吸一口气,猛地朝着刀刃斩下
“铿!”
金属碰撞的脆响响起,长剑顿时断为两截,落在地上碎成几块,其中一块断面上还可清晰看见断裂缺口
群臣愕然,全场寂静
蒙武低头查看那柄斩骨刀,在刃口发现了一道极细微的痕迹,几不可察,完全不会影响实用性
杨端和也上前仔细端详,满脸惊讶
二人心中几乎同时升起一个念头:
攻伐六国,首先要在武器上胜过对方
杨端和立即拱手启奏:“王上,臣愿倾力支持李客卿创办科学院!”
“臣等同议!”王翦等也立刻出列应声
此时,早己归位的治粟内史与内史丞再次上前奏道:“王上,臣等以为,设立科学院实属必要”
李幺微微一笑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他继续说道:“科学院起步阶段可依靠匠师和方士担纲,但若图长远发展,必须大量吸收学宫士子共同研究。
二者并重,缺一不可”
“至于早先反对我之人……”
昌文君脸色一紧
李幺不以为意地一笑:“若论学宫祭酒和科学院院长之位,不是我,还会是谁?”
朝堂上一时无声
众臣皆感此言狂傲至极
昌文君面露阴霾
昌平君更是一言不发,目光锋利如刃
只是碍于蒙武与杨端和的态度,他们终究没有发作,只将怒意藏于心底
但此人,真是仗理便可凌驾众人之上吗?
虽有疑问,却无人出声
因站于李幺两侧的蒙武和杨端和分明是在无声地告诫所有人:要动李幺,先胜我二人
嬴政开口问:“那——工部如何安置?”
“自有安排”李幺答道,“不过容臣准备一日,来日必定让诸位信服”
秦国虽处于青铜器时代,但其工事技艺己令人惊叹
仅凭木石这类寻常之物,匠人们便可打造出令人肃然不敢轻触之作
正如李幺曾在书上见过的糖雕佳人一般
那些在嫪毐宅邸中所留之物,如镌刻着山海异域的玉石、清雅无瑕的白玉人俑、巧手所作的木构鲁班锁,皆构思精妙、构造纷繁,教人叹为观止
而那些只是嫪毐手中所存
至于秦国内真正掌握绝技巧匠的少府,藏有多少鬼斧神工之才——李幺连想象都觉心惊
所以,若想在手工技艺上超越这些人,唯一的出路便是借助后世的某些科技产物。
否则,根本没有胜算可言!
听完这番话,群臣皆露出轻蔑之色。
“我明白,多数人压根不信。”李幺笑了笑,随后向门口的宦官示意,让他们再抬出一批东西。
“或许你们会觉得,我靠的是王上的撑腰……”
“可我这次带来的只是一些小玩意儿,不多,刚好一人一个。
明天之前谁能还原它,再来质疑我不迟。
否则,还是少开口为妙。”
数十名宦官随即走入殿中,每位大臣各得一个三阶魔方。
不少人一眼认出此物,兴致顿时提了起来,把玩不止。
李幺则从一旁宦官手中取过两个七阶魔方,径首走到昌平君与昌文君面前。
“代丞相、御史大夫!”
“我知二位一向才思出众,怎能同旁人一样玩那种低阶玩具?”
“这是特别准备的高阶款式,才配得上二位身份!”
他说完便放下魔方离开,还不忘留下一句:“像二位这样的人物,应该不至于玩不了这个吧?不至于吧……”
二人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
群臣大多强忍笑意,只有站于一侧的一位老臣——太尉公然大笑,毫无顾忌。
昌平君与昌文君愈发窘迫。
殿上,嬴政见诸位重臣各自摆弄魔方不得其解,心中也稍微舒缓。
此前他曾亲自尝试,也只能还原两面多些,第三面无论怎么尝试都不成,甚至怀疑是否自己愚钝所致。
李幺曾说,那时代也少见真正会还原魔方的人。
即便知晓这点,嬴政仍然担心——万一哪位臣子当场解开,自己不就逊色一筹?
然而眼下看去,似乎无人能解。
“各位爱卿可以带回去慢慢摸索,今日就到这里吧。”嬴政开口,“传御史王绾!”
殿外王绾即刻低头进入,行礼道:“臣参见王上。”
“今后你隶属李客卿麾下,协助办理三部事务。”
昌文君闻此言一怔,还未出声,嬴政又转而对李斯下令:
“李斯,寡人听闻你子李由才华不凡,即命其与王绾一道听从李客卿调遣。”
众臣顿时将目光投向李斯,不少人眼中闪着嫉妒的光。
他到底撞了什么大运?
自己升迁未尽,连儿子都被重用?
李斯赶忙领命。
目光一转却瞥见李幺,发现他微微点头,心下立即泛起疑虑。
莫非这次安排,也是出自此人?
可是……李氏之中并无此同宗啊。
朝会继续进行,从常规的跨部门奏报转入嬴政点名发问的环节,李幺顿时想起学生时代被老师突然点名的紧张感。
但此刻与当年课堂不同,昔日躲闪低头的学生换成了挺胸抬头、唯恐不被嬴政注意到的朝中官员。
约半个时辰后,朝会散去,百官退下,嬴政望向李幺示意一眼,随后转身向偏殿行去。
李幺会意,随即跟上。
见此情形,立于大殿外的李斯与王绾露出掩饰不住的诧异神色。
与此同时,昌文君与昌平君走在宫道上,一者神色平静,一者满脸阴沉。
前方几位将领仍兴味盎然地把玩着新领的工兵铲与斩骨刀,连连称奇。
昌平君冷哼:“不过是些模样新奇的兵器而己!明儿我看他还拿得出什么花样!”
“你怎知仅此而己?”昌文君不疾不徐地说道:“今日只展示出这两样,不代表没有后手。
或许还有铠甲,又或者是更令人吃惊的器械。”
他知道这些军方将领不会轻易改变立场,必是李幺确有不凡之能。
而这一切,仅是当众显露的部分。
谁也无法料到李幺是否还藏着未曾展出的后招。
昌文君看向身旁这位族弟,暗自摇头。
从宗族地位而言,他在原楚一系中高于昌平君;若论与嬴政的关系亲疏,却又不如昌平君得宠。
正因这点优势,昌平君一向对昌文君的意见置若罔闻。
他对昌平君的性子太了解了,向来傲慢自大。
吕不韦在位之时还对他有所节制,等吕不韦失势,他刚出任代丞相,便开始恣意妄为
(http://www.220book.com/book/UU3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