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崖洞春信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抗日:我靠祖传铜星杀鬼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UYOX/ 章节无错乱精修!
 

鹰嘴崖的风总带着股石腥气,刮在脸上比腊月的雪粒还疼。小顺子蹲在洞口的巨石后,望着崖下蜿蜒的雪路,睫毛上的冰碴被阳光晒得发亮,像沾了层碎钻。

洞里传来小花的笑声,混着王二柱教孩子们认字的念叨声。张队长带着队员们去山外侦察了,临走前嘱咐他看好洞口——这处藏在悬崖凹处的山洞,是他们安置乡亲们的新据点,洞口被茂密的藤条遮掩,不走到近前根本发现不了。

“顺子哥,李郎中叫你呢!”小花的红棉袄像团火苗,从藤条缝里钻出来,手里举着片嫩绿的东西,“你看,我找到的!”

是片刚冒芽的黄芩叶,边缘还卷着,嫩得能掐出水。小顺子心里一动,接过叶子放在鼻尖闻了闻,清苦的药香混着泥土气,竟让他想起靠山屯的田埂——每年开春,娘总会挎着竹篮去田边挖黄芩,说这东西能退烧,得趁嫩芽刚出来时采。

“这是好东西。”他把叶子还给小花,“拿给李郎中,让他看看能不能入药。”

进了洞,暖意扑面而来。洞深处燃着堆不冒烟的炭火,是用崖下的干松枝烧的,十几个乡亲围着炭火坐成圈,有的搓草绳,有的补衣裳,李郎中正给王二柱换药,解开的绷带里,伤口己经长出淡粉色的新肉。

“你来得正好,”李郎中举起手里的药方,老花镜滑到鼻尖上,“这黄芩芽能配药,就是数量太少。你熟悉山路,能不能再找找?”

洞壁上挂着不少草药,都是这几日采的,有治咳嗽的款冬,有止血的景天,唯独退烧的药材缺得紧。小花前几日受了风寒,夜里总咳嗽,李郎中的药罐就没停过。

“我去试试。”小顺子扛起背篓,又摸了摸怀里的铜星——这阵子他总把它揣在贴身的地方,夜里硌着胸口,倒像爹在梦里拍他的肩膀。

刚走到洞口,就见栓柱背着捆干柴进来,裤腿上沾着泥:“顺子,崖下的雪化了不少,路滑得很,当心点。”他放下柴捆,从怀里掏出个野鸡蛋,“刚才在石缝里捡的,给小花补补身子。”

小顺子接过鸡蛋,暖乎乎的还带着体温。这半个月来,栓柱总在附近转悠,有时捡些野物,有时采些能吃的野菜,把最金贵的都留给老人和孩子。他媳妇则跟着妇女们缝补衣裳,那个襁褓里的孩子,己经会冲着人咯咯笑了。

“我知道有条近路,”小顺子把鸡蛋塞进小花手里,“日落前就回来。”

下崖的路比想象中难走。向阳的地方雪化了大半,露出黑褐色的泥土,混杂着碎石,踩上去“嘎吱”作响,稍不留神就会打滑。小顺子找了根结实的树枝当拐杖,一步一探地往山下走,背篓撞在岩石上,发出空空的声响。

山坳里的积雪还没化透,却己有零星的绿意钻出来。他记得爹说过,黄芩爱长在向阳的坡地,尤其是乱石堆里,根扎得深,能扛住山里的风寒。果然,在一处背风的石缝里,他看见几株刚冒头的黄芩,嫩芽紫中带绿,像害羞的小拳头。

他掏出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沿着根部挖下去。黄芩的根须很深,缠在碎石缝里,得耐心地扒开泥土。挖着挖着,铲子碰到个硬东西,“当”的一声。

小顺子心里一紧,扒开泥土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上面印着模糊的“军用品”字样。他想起张队长说过,这一带以前打过仗,说不定是八路军留下的东西。

盒子没上锁,一掰就开了。里面没有枪也没有子弹,只有个用油布裹着的本子和半块干粮。干粮早就硬得像石头,油布却完好无损,解开一看,是本泛黄的日记,字迹娟秀,像是女子写的。

“三月五日,雪还没化,伤员的药快用完了。小柱子的腿伤又发炎了,我把最后一点磺胺给他敷上,但愿能挺过去……”

“三月十日,今天发现了黄芩,李大叔说这药能退烧,就是采的时候得小心,别伤了根,明年还能长……”

“三月十五日,鬼子又来搜山了,我们把伤员藏在石洞里,我和王大哥引开他们。如果我回不来,这本子就留给找到它的人——告诉外面的人,我们还在打,还在等春天……”

日记到这里就断了,最后一页画着朵简单的迎春花,花瓣上洇着块深色的痕迹,像是血迹。小顺子的手突然发起抖来,他想起李郎中说过,十年前确实有支医疗队在这里牺牲了,领头的是个女同志,医术好,心肠更软。

他把日记和铁皮盒塞进背篓,又对着石缝深深鞠了一躬。风穿过山坳,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日:我靠祖传铜星杀鬼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带着远处溪水解冻的叮咚声,像是有人在轻轻应着。

往回走时,背篓里己经装了半篓黄芩芽,还有些能吃的荠菜。路过溪边时,他看见冰层裂开了道缝,清水顺着裂缝汩汩地流,映着天光,亮得晃眼。几只麻雀落在溪边的石头上,啄着刚露出来的草籽,叽叽喳喳的,像是在报喜。

快到鹰嘴崖时,他突然听见几声枪响!不是游击队的步枪声,是鬼子的三八大盖!

小顺子赶紧趴在雪地里,顺着枪声的方向望去——三个鬼子正往崖上爬,手里端着枪,腰里还别着刺刀,看那样子是迷路闯进了这片山。更要命的是,他们离洞口只有几十步远,藤条遮掩的影子在雪地上晃得显眼。

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榴弹,又看了看背篓里的草药。扔手榴弹会惊动洞里的人,可冲上去硬拼,自己手里只有把小刀。

正着急时,那几个鬼子突然停住了,其中一个指着溪边的脚印,叽里呱啦地喊着。小顺子心里一沉——是他刚才打水时留下的脚印!

他赶紧往旁边的乱石堆爬,想绕到鬼子后面。刚爬没几步,就听见洞里传来小花的惊叫声!大概是她趴在洞口看,被鬼子发现了。

“在那儿!”鬼子发现了洞口的藤条,举着枪就冲过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块巨石突然从崖上滚下来,正好砸在最前面的鬼子腿上!那鬼子惨叫着倒下,另外两个吓了一跳,举枪朝崖上乱射。

小顺子抬头一看,只见王二柱拄着拐杖站在崖边,手里还握着块石头,额头上全是汗,显然是用了全身力气。“顺子,快!”他大喊着,又举起一块石头。

鬼子发现了王二柱,调转枪口朝他射击。小顺子趁机从乱石堆里滚出来,掏出小刀扑向离得最近的鬼子。那鬼子刚要转身,就被他抱住腿狠狠一绊,摔在雪地里。小刀刺进鬼子后心时,小顺子的手也被震得发麻。

剩下的那个鬼子慌了神,举枪要打小顺子,却被王二柱扔下来的石头砸中了胳膊,枪掉在地上。小顺子扑过去,和他扭打在一起。鬼子比他高大,死死掐着他的脖子,他感觉眼前越来越黑,手却摸到了地上的枪。

“砰!”

枪响了,鬼子的手突然松开。小顺子咳着爬起来,看见栓柱站在旁边,手里举着枪,还在发抖,他媳妇抱着孩子站在后面,脸色惨白,却死死盯着鬼子的尸体。

“你……你会打枪?”小顺子喘着气问。

栓柱摇摇头,把枪扔在地上,手还在抖:“刚才在洞里听见枪响,李郎中说这枪能开保险……我就试试……”

王二柱拄着拐杖下来,腿上的绷带又渗出血:“没伤到吧?”他拍着小顺子的肩膀,看见背篓里的铁皮盒,“这是啥?”

小顺子把日记拿出来,王二柱看完,眼圈红了:“是林医生……当年就是她给我治过伤,说我这腿能留着,将来还能打鬼子……”

洞里的乡亲们都出来了,围着日记看。李郎中摸着那页迎春花,叹了口气:“她没说错,春天总会来的。”

夕阳把鹰嘴崖染成了金红色,溪水的裂缝越来越大,冰碴顺着水流漂走,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小顺子把黄芩芽递给李郎中,又把铁皮盒埋在那片黄芩旁边,上面压了块石头。

“林医生,你看,”他对着石缝轻声说,“黄芩长出来了,春天也来了。”

夜里,洞里的炭火更旺了。李郎中用新采的黄芩熬了药,给小花喂了两勺,她很快就睡熟了,嘴角还带着笑。王二柱在给孩子们讲林医生的故事,说她怎么背着药箱在雪地里跑,怎么用针灸给伤员止痛。

小顺子靠在洞壁上,摸着怀里的铜星,又想起那本日记。林医生说他们在等春天,现在春天真的来了,黄芩发了芽,冰消了雪化了,连空气里都带着股甜丝丝的味。

他掏出那片黄芩芽,放在炭火边烤了烤,苦香混着烟火气弥漫开来。他突然明白,春天不只是花开草长,更是有人用命护住的这点暖,是藏在石缝里的希望,是一代又一代人往下传的那口气——只要这口气不断,春天就永远不会缺席。

洞外传来夜鸟的叫声,清脆婉转,像是在唱一支新歌。小顺子把烤干的黄芩芽收进布袋,心里盘算着明天再去采些,不仅要够乡亲们用,还得留点种子,等打完鬼子,就把它们种在靠山屯的田埂上,让它们年复一年地长,告诉后来的人,这里曾有过怎样的冬天,又盼来了怎样的春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UY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抗日:我靠祖传铜星杀鬼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UYOX/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