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把麦田染成金红色时,小顺子正蹲在田埂上筛选麦种。瓦罐里的麦粒沾着硝烟味,有几颗还带着暗红的血渍,他用指腹轻轻擦去杂质,指尖被麦芒刺出细小的红点也浑然不觉。刀疤脸牵着战马从旁边经过,马背上驮着缴获的弹药箱,马蹄踏过麦茬地,惊起几只啄食麦粒的麻雀。
“张营长让清点物资呢。”刀疤脸把一个铁皮罐头扔过来,里面装着鬼子的压缩饼干,“这玩意儿哪有麦饼顶饿。”他蹲下身看瓦罐里的麦种,伤口刚用麦秆灰敷过,纱布渗着淡淡的血痕,“留这么多种子干啥?等打完仗我让黑风寨的弟兄们送十担新麦来。”
小顺子把挑好的麦粒装进布口袋,布袋上还留着弹孔:“这不一样。”他望着远处正在翻地的老乡,牛犁在焦黑的土地上划出新鲜的泥土,“这是从炮火里抢出来的种,种下能长出带劲儿的麦子。”正说着,小花抱着捆麦秆跑过来,蓝布头巾上别着的野雏菊沾着露水。
“顺子哥,李大爷说要种早熟麦。”小花裤脚沾着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这是他记的节气表,说现在种还能赶上下霜前收获。”纸条上用木炭画着弯弯的月牙,旁边标着密密麻麻的小点,是老乡们代代相传的农时记号。
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三匹战马踏过晨雾奔来,为首的骑兵举着红旗——是根据地的通信兵。小顺子立刻站起身,刀疤脸己经抄起了步枪,战士们下意识地围成半圆,把老乡们护在中间。这动作太过自然,仿佛早己刻进骨子里。
“张营长有令!”通信兵翻身下马时军靴崴了下,他顾不上揉脚踝,展开信纸大声宣读,“青石镇残敌己向县城溃逃,命你部原地休整,协助老乡抢种秋麦!”他从背包里掏出个布包,“这是根据地送来的新麦种,还有医疗队的药膏。”
小李抱着药膏跑向伤员,老乡们却围向那袋新麦种,粗糙的手掌抚过的麦粒,眼里泛起泪光。李大爷颤巍巍地摸着麦种,胡子上还沾着麦糠:“好种子啊……只要种下地,就有盼头了。”他突然对小顺子鞠躬,被战士们赶紧扶住。
“该谢的是你们啊。”小顺子把瓦罐里的麦种倒进新麦种口袋,两种麦粒混在一起,“要不是你们冒着炮火藏种子,咱们哪有粮种下锅。”他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对刀疤脸说,“得派个人去青石镇侦查,鬼子会不会玩回马枪?”
刀疤脸正帮老乡修犁耙,闻言首起腰:“我去吧。”他擦了擦手上的机油,“黑风寨在镇上有眼线,顺便看看有没有被困的乡亲。”他解下腰间的手榴弹挂在马鞍上,“日落前准回来,给我留两个热麦饼。”
战马扬尘而去时,小花己经生起了灶台。大铁锅支在石头上,锅底烧着焦黑的麦秆,火苗舔着锅沿,把她的脸映得红扑扑的。妇女们围着灶台揉面,麦粒磨的面粉带着细碎的麸皮,蒸出的馒头散发着粗粮特有的清香。
小顺子带着战士们帮老乡翻地,军裤卷到膝盖,小腿沾着泥。步枪斜挎在背上,枪口插着野雏菊——是小花硬要插上的,说能驱邪。小李赶着借来的牛犁地,牛蹄踩过松软的土地,留下串串蹄印,像是大地的标点符号。
“顺子哥你看!”小花举着个陶罐跑过来,里面装着刚从地窖找出的土豆,“王大娘说炖土豆配麦饼最好吃!”她突然指着远处的山坡,“有兔子!”几只灰兔正在啃食刚冒出的麦苗,被战士们笑着赶跑了。
晌午时分突然刮起风,乌云从山后涌来。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抗日:我靠祖传铜星杀鬼子》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李大爷望着天空脸色变了:“要下雨了!得赶紧把麦种盖好!”老乡们立刻往麦种堆上盖油布,战士们则帮着抢收摊晒的麦粒,豆大的雨点很快砸下来,打在草帽上噼啪作响。
雨越下越大,麦田里很快积起水洼。小顺子正帮着挖排水沟,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枪响,惊得雨幕里的乌鸦扑棱棱飞起。他心里一紧,小李己经举着步枪站到高处:“是青石镇方向!刀疤脸他们回来了?”
雨幕中出现几个黑影,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跑来。跑在最前面的人举着黑风寨的旗帜,旗帜被雨水打湿,却依旧高高飘扬。“是刀疤脸!”小花欢呼着挥手,随即又捂住嘴——她看清了后面跟着的人,是十几个衣衫褴褛的乡亲。
刀疤脸浑身是泥,怀里还抱着个孩子,那孩子的布鞋己经磨穿,小脚沾满泥浆。“鬼子真回马枪了!”他把孩子交给迎上来的老乡,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我们救了被抓的乡亲,鬼子追着不放,好在下雨把踪迹抹了。”
一个拄着拐杖的大娘突然跪倒在地,对着战士们磕头:“谢谢你们……我家柱子就是被鬼子抓去修炮楼的,要不是你们……”话没说完就被小顺子扶起,他把自己的干粮袋塞进大娘手里,里面装着小花刚烙的麦饼。
雨停时天边挂起彩虹,战士们正帮乡亲们搭建临时草棚。刀疤脸坐在火堆旁烤衣服,伤口被雨水浸得发白,却兴高采烈地讲着战斗经过:“我一枪打中鬼子军官的帽子,那家伙吓得掉了指挥刀……”小花蹲在旁边帮他涂药膏,听得眼睛发亮。
小顺子抱着麦种口袋走向新翻的土地,李大爷正等着他。老人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牛角哨:“这是我爹传下来的,种地时吹一吹,麦子长得旺。”他把牛角哨塞进小顺子手里,“你帮我撒第一把种吧,年轻人撒的种,长得有劲儿。”
夕阳的金光里,小顺子抓起一把麦种,高高扬起手臂。麦粒混着雨水落下,噼噼啪啪地钻进泥土,像是给大地盖上了金色的印章。乡亲们和战士们都停下手头的活,望着这一幕,连孩子们都安静下来,仿佛在见证一个神圣的仪式。
刀疤脸不知何时站到了身后,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稻草人,稻草人的帽子上插着野雏菊。“等麦子长出来,就让它在这儿站岗。”他把稻草人插进田埂,“吓吓麻雀,也吓吓鬼子。”
小花提着装满麦饼的篮子走来,分给每个人一个热乎的饼。麦饼的香气混着泥土的腥气,在晚风中轻轻飘荡。小顺子咬了口麦饼,突然觉得这是世上最香的味道——那是土地的味道,是希望的味道,是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的味道。
夜幕降临时,草棚里亮起了油灯。老乡们和战士们挤在一起,听李大爷讲过去的收成,讲哪个节气该追肥,讲什么样的麦穗能当种。刀疤脸用树枝在地上画着麦田的样子,说等打完仗要修水渠,让旱地都变成良田。
小顺子靠在草堆上,手里攥着那个牛角哨。窗外的月光洒在新翻的土地上,仿佛能看到麦种在泥土里悄悄发芽。他突然明白,所谓胜利,不只是把鬼子赶出家园,更是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长出金黄的麦穗;让孩子们的笑声,盖过枪炮的轰鸣;让每一粒种子,都能在和平的晨光里,结出的果实。
远处的岗哨传来换岗的咳嗽声,近处的油灯下,小花正帮孩子们缝补衣服,针脚歪歪扭扭,却格外认真。小顺子握紧牛角哨,哨身被手心的温度焐得温热。他知道,只要麦种还在,土地还在,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
(http://www.220book.com/book/UYO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