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作监的铁匠铺添了十座新炉,火光映得半边天都红了。老王头的徒弟们轮着班抡锤,胳膊甩得像风车,铁砧上的火星子溅在青砖地上,积了厚厚一层,踩上去咯吱响。
“王师傅,这是今日的数。” 马周捧着账册进来,纸页被汗水浸得发皱,“五百三十片,个个都验过了,弧度差不离。”
老王头首起腰,捶了捶发酸的后背,铁钳上还夹着片刚成型的铁掌。“幽州那边又催了,说是要给新到的战马全换上。” 他往炉膛里添了块煤,火苗 “腾” 地窜起来,“太子殿下说了,这批得赶在秋雨前送到,不然路难走。”
正说着,赵德推着李承乾进来,轮椅碾过地上的铁屑,留下两道浅痕。“都歇会儿,喝点绿豆汤。” 李承乾示意身后的小宦官分发汤碗,“昨日看你们熬了通宵,今日早些收工。”
徒弟们欢呼着接碗,老王头却盯着李承乾的腿看:“殿下的拐杖好像换了?”
“嗯,父皇让人做的。” 李承乾扶着新拐杖站起来,试着走了两步,木杖底端包着铁皮,落在地上笃笃响,“比先前稳当些。”
马周喝着汤,忽然想起什么:“殿下,崔浩被革职后,他那几个跟班还在将作监晃悠,要不要……”
“不用。” 李承乾打断他,目光扫过角落里几个缩头缩脑的工匠,“让他们看着,看看这铁掌是怎么一片一片打出来的。”
傍晚时分,李承乾刚回东宫,就见太监来传旨,让他去太极宫用晚膳。赵德推着他穿过回廊,见李世民正站在廊下看那株老槐树,手里捏着片刚落的叶子。
“承乾来了。” 李世民转过身,把叶子往石桌上一放,“今日幽州又有军报,说铁掌好用得很,连老将军李绩都夸你心思细。”
“能帮上忙就好。” 李承乾的轮椅停在石桌旁,桌上摆着两副碗筷,青瓷碗里盛着小米粥,还有碟腌黄瓜,玩里漉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跟东宫的吃食差不多。
李世民舀了勺粥,忽然道:“崔浩虽有错,却是长孙无忌的远房表侄。你把他革了职,不怕长孙家有怨言?”
“规矩面前,不分亲疏。” 李承乾拿起筷子,“若是因他是长孙家的人就纵容,那以后谁还会把铁掌的质量当回事?”
李世民笑了笑,往他碗里夹了块腌黄瓜:“你说得对。这天下的规矩,就得像你打的铁掌,得硬气,还得合脚。” 他忽然话锋一转,“明日陪朕去看看羽林军的新马,听说都钉了你打的铁掌。”
“好。” 李承乾应着,忽然发现父亲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像落了层霜。
次日清晨,羽林卫的校场上,几十匹新马正在奔跑,铁掌踏在地上,发出整齐的嗒嗒声。李世民牵着一匹枣红马,手指抚过马蹄上的铁掌:“这弧度比先前的更顺了。”
“是马周让人按不同的马蹄形打的。” 李承乾站在旁边,扶着拐杖的手微微用力,“大的马用宽些的,小的用窄些的,这样更合脚。”
一个年轻骑兵翻身上马,在场上跑了个来回,勒住马时,铁掌在地上划出几道浅痕。“陛下,太子殿下,这铁掌是真好用!昨儿在石子路上跑了二十里,马蹄一点事没有!”
李世民仰头大笑,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好小子,没让朕失望。” 他的手掌宽厚,带着常年握弓的老茧,落在肩上沉甸甸的,却很暖。
回东宫的路上,赵德忍不住道:“陛下今日好像格外高兴。”
李承乾望着远处的宫墙,阳光正从角楼的飞檐上滑过,留下长长的影子。“或许吧。” 他轻轻敲了敲拐杖,“父皇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太子。”
风卷着槐树叶落在轮椅上,李承乾伸手捡起,叶子边缘己经泛黄,却还带着股清香气。就像这天下的事,看着难,只要用心,总有顺的时候。
(http://www.220book.com/book/UZA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