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三月初六越来越近,王府里的红绸挂得越发稠密,廊下的红灯笼昼夜不熄,连空气里都飘着胭脂与蜜糖混合的甜香。我坐在窗前,手里拿着块红绒布,正细细绣着喜服的袖口——按规矩,新娘得亲手绣点东西,我选了对交颈的凤凰,针脚虽不算顶尖,却也绣得有模有样。
"小姐,您看王厨头送来的新莲子!"春桃捧着个青瓷碗进来,碗里的莲子莹白,还带着露水,"说是刚从荷塘采的嫩莲子,让您做龙凤喜糕用,说这莲子'连心',讨个永结同心的彩头!"
龙凤喜糕是婚礼当天要摆在喜桌上的,取"龙凤呈祥"之意。我早想好了做法:用紫薯泥做"龙",南瓜泥做"凤",中间夹着莲蓉馅,糕体上撒些碎金箔,既喜庆又雅致,还带着莲子的清香。
"正好!"我放下绣绷,接过莲子,"紫薯和南瓜都泡好了吗?得蒸得烂烂的,碾成泥才够细腻。"
"早就备着呢!"春桃笑着指了指厨房的方向,"王厨头说,蒸的时候加了点桂花露,碾出来的泥自带香味,省得再加糖了。"
我笑着点头,往厨房走去。刚到门口,就见靖王站在灶台边,正对着一盆紫薯泥发愁——他手里拿着个木质的龙形模具,想把紫薯泥填进去,却总也弄不平整,边角的泥挤得歪歪扭扭,像条刚睡醒的小龙。
"殿下这是......在给龙'塑形'?"我忍不住笑,走上前帮他把溢出的紫薯泥刮掉,"得先把泥压实,模具边缘才不会漏。"
他转过头,鼻尖沾了点紫薯的紫,像只偷吃东西的小兽,眼里带着点无奈:"这比画兵阵图难。"
"那是自然,"我拿起模具示范,"这得有耐心,您看......"我把紫薯泥慢慢填进模具,用小勺压实,轻轻一扣,一条栩栩如生的紫龙就落在了盘中,鳞片分明,龙须飘逸。
他看着我手里的龙形糕坯,眼睛亮了亮:"还是你巧。"
"您多练练就会了。"我把模具递给他,"来,试试做凤凰?南瓜泥软些,更好塑形。"
他接过模具,学着我的样子填南瓜泥,动作虽慢,却格外认真。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棂落在他手上,南瓜泥的金黄沾在他指尖,像落了点碎金,暖得人心里发颤。我站在一旁,帮他调整边角,偶尔指尖相触,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脸颊却烫得更厉害。
正忙得热闹,太后派来的刘嬷嬷到了,手里捧着个锦盒:"苏小姐,太后娘娘听说您在做龙凤糕,特意让老奴送些东西来。"
打开锦盒一看,里面是两小块赤金箔,还有一小瓶玫瑰露:"太后说,这金箔是宫里新制的,碎得细,撒在糕上好看;玫瑰露调在莲蓉里,香得能绕梁三日呢。"
我心里一暖,赶紧道谢:"替我谢过太后娘娘,等糕做好了,我亲自给她送去尝尝。"
刘嬷嬷笑着点头,目光在我和靖王身上转了转,眼里带着促狭:"殿下和小姐真是般配,连做糕都这么默契。太后说了,这桩婚事她最满意,还让老奴叮嘱殿下,成亲后可得好好待小姐,别委屈了这双巧手。"
靖王脸上微红,却认真点头:"请太后放心,本王定会护她一生周全。"
刘嬷嬷走后,我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心里甜得像刚调的莲蓉馅。他拿起一块做好的凤形糕坯,轻轻放在龙形旁边,龙凤交缠,竟真有几分"呈祥"的意趣。
"等蒸好了,撒上金箔,浇点玫瑰露,定好看。"他看着糕坯,语气里带着期待,"到时候摆在喜桌上,定是最惹眼的。"
"那是自然,"我得意地扬起下巴,"也不看是谁做的。"
他低笑一声,突然从怀里掏出个小巧的木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支玉簪,簪头雕着朵并蒂莲,莲子上还嵌着细小的珍珠:"这是我让人打的,成亲那天,配你的喜服。"
我拿起玉簪,触手温润,莲子上的珍珠蹭着指尖,凉丝丝的,心里却暖得快要化开:"谢谢殿下。"
"该叫夫君了。"他凑近我,声音低沉带着笑意,温热的气息拂过耳畔。
我脸颊一烫,把脸埋进他怀里,闷闷地叫了声:"夫君。"
他低低地应了,把我抱得更紧,灶台上的紫薯泥和南瓜泥还冒着热气,莲蓉的甜香混着玫瑰露的芬芳,在暖融融的空气里散开,像首无声的情歌。
龙凤喜糕蒸好时,己是傍晚。紫薯龙紫得发亮,南瓜凤黄得剔透,中间的莲蓉馅透着淡淡的玫瑰香,撒上碎金箔后,在烛火下闪着微光,真像用宝石雕成的。
"真好看。"靖王拿起一块,却舍不得下嘴,"像件艺术品。"
"就是用来吃的呀。"我掰了一小块龙尾递给他,"尝尝?紫薯的甜混着莲蓉的香,肯定合口。"
他接过去,慢慢嚼着,眼里的笑意像红烛的光,暖得化不开:"比御膳房的任何点心都好吃。"
我知道,他赞的不是糕,是这份一起捏泥、一起盼嫁的心意。
窗外的红烛越燃越亮,映得喜服上的凤凰仿佛活了过来。我靠在他肩上,闻着龙凤糕的香,心里像揣了团火,暖得安稳。
还有三日,就是我们的好日子了。
到那时,红烛高照,龙凤呈祥,他会牵着我的手,穿过满院的红绸与花香,把"吃货王妃"的故事,写成最圆满的模样。
嗯,成亲那天的合卺酒,得配着这龙凤糕喝才好。
甜酒配甜糕,日子定能甜到老。
这样想着,嘴角忍不住又扬起,连烛火的影子,都带着甜意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V75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