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风带了点凉意,傍晚的夕阳不再像伏天那样灼人,反倒像块温吞的金子,懒洋洋地洒在小食铺的凉棚上。街坊们摇着蒲扇唠嗑的时间更长了,话题也从"这天啥时候能凉"变成了"地里的玉米该收了"。
"小姐,您看张大爷送的玉米!"春桃抱着个竹筐进来,里面的玉米棒子黄澄澄的,颗粒得快要炸开,"说是今年雨水好,玉米甜得能当糖啃,让您做些新吃食。"
我拿起一根玉米,剥下几粒放进嘴里,脆生生的带着清甜,果然比往年的更合口。"做玉米饼吧。"我眼睛一亮,"磨成玉米糊,加些鸡蛋和葱花,煎得外酥里嫩,配南瓜粥正好——李婆婆昨天送来的老南瓜,面得很呢。"
说干就干。把玉米粒剥下来,用石磨磨成细腻的糊糊,加少许面粉增加黏性,磕两个鸡蛋搅匀,再撒上切碎的葱花和少许盐,闻着就香喷喷的。
刚把平底锅烧热,靖王就来了。他穿着件青布常服,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些红彤彤的山楂干。"前几日去山里,见山楂熟了,晒了些。"他笑着递给我,"你说玉米饼偏甜,加些山楂碎,酸甜口的孩子该喜欢。"
我心里一暖。他总是记着我随口说的话,连山里的山楂都想着给我带来。"正好!"我拿起几片山楂干,用擀面杖碾成碎末,"加进去肯定开胃,那些不爱吃饭的小娃娃,保准能多吃两块。"
他挽起袖子,拿起勺子舀起玉米糊,小心翼翼地倒进热油里。金黄的糊糊在锅里慢慢鼓起,边缘变得酥脆,山楂碎在表面若隐隐现,甜香混着果香,引得春桃首咽口水。
"殿下这手艺,快赶上王厨头了。"我打趣道,翻着锅里的玉米饼,"就是火候大了点,边缘焦了。"
他看着自己煎的"焦边饼",无奈地笑了:"还是你来吧,我负责添柴。"
灶膛里的火烧得旺,Ann正在减肥吧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玉米饼的香气飘出小食铺,引来了不少街坊。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进来,愁眉苦脸地说:"王妃娘娘,我家娃这几日不爱吃饭,就想着来您这儿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合口的。"
我赶紧递上刚煎好的山楂玉米饼:"尝尝这个,酸甜口的,开胃。"
妇人把饼掰碎了喂给孩子,小家伙嚼了两口,眼睛顿时亮了,伸手还要。妇人笑得眉眼弯弯:"真稀奇!在家连粥都不喝,在您这儿倒能吃半块饼!"
周围的街坊都笑起来,有孩子的人家纷纷要了山楂玉米饼,不一会儿,蒸笼里的南瓜粥也卖光了——南瓜粥熬得稠稠的,上面浮着层米油,撒了点桂花,甜得温润,配着酥脆的玉米饼,舒坦得很。
那个拉车的汉子今天没出车,带着他老娘来吃粥,老太太牙口不好,玉米饼泡在粥里吃,边吃边夸:"比城里点心铺的桃酥还软和,我这没牙的老婆子都能嚼动。"
我笑着又给她盛了碗粥:"婆婆爱吃,下次让汉子早点来,我多留些软和的。"
忙到日头偏西,凉棚下的人渐渐散了。我和靖王坐在灶台边,分食最后一块玉米饼,山楂的酸混着玉米的甜,在舌尖散开,清爽又开胃。
"明天做玉米碴子粥吧?"我抬头看他,眼里闪着光,"把玉米粒压成碴子,加些红薯块,熬得稠稠的,暖乎乎的适合早晚喝。"
"好。"他点头,伸手拂去我发间的玉米碎,"我去库房看看有没有陈玉米,压碴子更出味。"
晚风带着玉米的清香吹过,凉棚上的灯笼轻轻晃,映得他眼里的笑意像夏末的月光,温柔得恰到好处。我看着锅里剩下的玉米糊,突然觉得,这夏末的日子,就像这玉米饼,不花哨,却带着实实在在的暖。
街坊们的笑脸,孩子的欢闹,他掌心的温度,都混在这玉米香里,成了最珍贵的滋味。
嗯,明天的红薯要选黄心的,面甜面甜的,煮在粥里才够味。
这样想着,手里的玉米饼,又添了几分踏实的香。
(http://www.220book.com/book/V75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