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王工带来的那块灰白色结晶石块,在管委会核心成员的掌心传递,每一次触碰都带来一丝微弱的希望。舌尖残留的浓烈咸涩感,如同在干涸的心田注入一股清泉,暂时压下了配给风波留下的焦躁。
“盐矿!还有伴生的石灰岩!品位也高了不少!”王工的声音带着风尘仆仆的沙哑,但难掩兴奋,他指着简易地图上刚标注的一个点,“就在西北边,离我们打井的那片山崖不远,叫‘红石坡’。露头明显,风化层下面就是赤铁矿,夹杂着这个!储量比我们之前挖的那个小矿坑强多了!”
林浩着那块盐矿石,目光锐利地看向张工和李工:“张工,立刻组织人手,优先保障勘探队!水、干粮,按最高标准配给!李工,后勤组马上清点工具,准备开采!赵队长,抽调一个武装小组,随队警戒!”
“明白!”张工和李工齐声应道。盐的发现意义重大,不仅关乎食物调味,更是未来化工(如制碱)的起点,没人敢怠慢。赵刚点点头,转身就去安排人手。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基地传开。当李大柱和几个同样满身红土的劳力,看到后勤组的人把铁镐、钢钎、大锤和更多的独轮车集中起来时,疲惫的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振奋。
“听见没?盐!新矿!品位高!”一个年轻劳力用胳膊肘捅了捅李大柱,“柱子哥,这下有的干了!”
李大柱正用一块破布擦拭着胳膊上的擦伤,闻言哼了一声:“有的干?老子就怕没得干!就怕累活换不来一口饱饭!”话虽这么说,他手上的动作却利索起来,抓起一把新领到的、闪着冷光的钢钎掂了掂,“走!看看去!要是真能挖出好矿,换积分也硬气!”
红石坡距离基地步行约一个半小时。说是“坡”,其实更像一片被风蚀雨淋得沟壑纵横的赤红色山崖。的岩层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褐色,夹杂着灰白和浅黄的条带,在毒辣的日头下显得格外刺眼。王工带着几个技术员,正用地质锤叮叮当当地敲打着岩壁,指给赶来的开采队看。
“看这里!赤铁矿,磁性强,品位估计能有40%左右!比我们之前那个强多了!”王工指着一片颜色深沉的岩层,“旁边这些灰白色的,就是石灰岩!还有这个,”他敲下一块带结晶的灰白石头,“盐!初步判断是岩盐矿脉的边缘露头!好东西啊!”
“开工!”负责现场指挥的李工一声令下。
沉闷的敲击声和钢钎撬动岩石的摩擦声瞬间取代了风声,成为这片死寂山崖的主旋律。几十个汉子,包括李大柱和他的小队,光着膀子,只穿着破烂的裤子或围着块布,挥动着沉重的铁镐和大锤。汗水刚渗出毛孔,就被炽热的阳光和飞扬的红尘吸干,只在古铜色的皮肤上留下一道道泥泞的汗渍。红褐色的粉尘像有生命般钻进他们的鼻孔、耳朵、嘴巴,甚至糊满了眼睫毛,每个人都成了“红土人”,只有眼白和偶尔咧开嘴露出的牙齿还保留着原本的颜色。
“嘿哟!加把劲啊!”
“这块硬!柱子,过来搭把手!”
“小心撬!别塌了!”
粗粝的号子声和简短的呼喝声在崖壁间回荡。没有机械,全靠人力。先用大锤和钢钎在矿脉上凿出裂缝,再用撬棍一点点撬开大块的矿石。破碎的矿石被装入藤条筐或首接用手搬到停在稍远处的几辆独轮车上。
“铁牛”巨大的身影也出现在这里。它粗犷的引擎轰鸣着,履带碾过松软的红土,拖曳着特制的、用厚木板和少量钢板加固的矿石拖斗。赵刚派来的武装小组警惕地散开在西周的高点,目光扫视着荒原深处,手中的燧发枪在阳光下闪着幽光。
“快!装车!‘铁牛’等着呢!”李工大声催促着。独轮车小队将矿石运到拖斗旁,再由几个人合力抬起沉重的筐子,将矿石倒进拖斗。每一次抬起,都伴随着低沉的吼声和肌肉的颤抖。倒完一车,立刻推着空车返回矿坑,周而复始。
“‘铁牛’是好东西,可太少了!”李大柱喘着粗气,抹了一把脸上的红泥,看着装满一拖斗的矿石被“铁牛”轰鸣着拖走,“一趟来回就得大半天!我们挖的这点,还不够它塞牙缝的!”他看着矿坑边迅速堆积起来的矿石小山,再看看远处基地方向隐约可见的炼钢炉烟柱,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运输,成了勒在新矿脉脖子上的一根绳索。
齐振邦在几个技术员的陪同下也来到了现场。他戴着林浩特批给他的一副防风沙眼镜(镜片是打磨过的穿梭舱舷窗碎片),仔细察看着刚开采出来的矿石样本。他用小锤敲打,用放大镜观察断口,又拿出简易的磁铁测试磁性。
“嗯…赤铁矿为主,含硅量还是偏高,杂质不少。”齐老的声音透过风沙传来,冷静而务实,“石灰岩品质尚可,烧石灰问题不大。这岩盐…”他捻了一点粉末尝了尝,“氯化钠含量不错,杂质主要是钙镁,初步提纯食用没问题,工业用还得精炼。”他抬头看了看挥汗如雨的开采队伍和远处轰鸣的“铁牛”,眉头微蹙:“矿是好矿,但开采效率太低,运输更是大问题。靠人力和这一台‘铁牛’,杯水车薪啊。得想办法,得想办法…”他喃喃自语,目光投向更远的荒原,似乎在寻找着某种机械化的可能。
夕阳西下,将红石坡染得更加血红。疲惫不堪的开采队开始收工。每个人的脸上都覆盖着厚厚的红泥,汗水在泥壳下冲出一道道沟壑,露出底下被晒得通红的皮肤。独轮车吱吱呀呀地推着最后一批矿石。李大柱感觉自己的双臂像灌了铅,肩膀火辣辣地疼,但看着矿坑边堆起的成果,又有一丝微弱的成就感。他瞥见技术员们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各种矿石样本,小心地装进帆布袋,心里嘀咕:“就这点石头,比我们搬一车还金贵?”
“铁牛”拖着沉重的拖斗,在夕阳下缓慢地驶向基地,像一个移动的红色小山。它的引擎声在空旷的荒原上显得格外孤独,也清晰地昭示着:资源有了,但将它们转化为力量的路径,依旧漫长而艰辛。对更强大运输工具、对机械化开采的渴望,如同这红土上的尘埃,无声地弥漫在每个人的心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V7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