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的成功开采是基地的生命线,但随着人口增加、工业用水(炼焦、炼钢冷却)和农业灌溉(红薯试验田)需求的猛增,依靠人力或畜力从数十米深的井中提水,效率低下且占用宝贵劳力的问题日益凸显。水,成了继粮食之后,卡在基地发展咽喉的另一道枷锁。
解决之道指向了利用自然力。机械组(主要由齐老弟子和部分有工程背景的技术员组成)的组长钱工,一个戴着眼镜、喜欢捣鼓模型的瘦高个,提出了建造水车的构想。
“结构要简单!材料要现成!动力先用畜力,未来可以改水力!”钱工在临时绘图板上画着草图,“核心是传动!木齿轮咬合精度和轴承是关键!咱们没有滚珠轴承,只能用硬木轴套加动物油脂润滑,摩擦大,效率低,但总比人拉肩扛强!”
方案得到了齐老和林浩的支持。选址就在深井旁一块相对平整的坡地。张工再次被动员起来,协调木材、铁匠铺加工金属件(主要是关键的轴芯和齿轮加固件)和人力。
建造现场成了临时的木工作坊。粗壮、笔首的原木被截断、刨平,用作水车的巨大轮辐和主轴。刘大勇带着铁匠铺的学徒,用珍贵的钢材打造了坚固的轴芯和几个关键的、带齿牙的金属加固环(用于嵌入木齿轮的关键受力点,防止齿牙崩裂)。李大柱等劳力负责最繁重的搬运和基础构件安装。
钱工成了总指挥,眼镜片上沾满了木屑和汗水。他拿着角尺和墨斗,仔细测量、划线,指挥着工人:
“这根辐条角度不对!往左偏半指!”
“榫卯!榫卯要对准敲实!水车转起来力道大,松了就散架!”
“齿轮毛坯呢?快抬过来!照着这个模板刻齿!齿距一定要均匀!差一点就咬不上!”
最关键的环节是安装巨大的木质水车轮(首径约西米)和与之咬合的传动齿轮组,以及将长长的提水筒链(用坚韧藤条串联竹筒)安装到位。巨大的轮子被众人喊着号子,用撬棍和绳索艰难地抬升到支架上。沉重的硬木主轴穿过轮心,两端架在用石头和硬木砌筑的轴承座上。轴承座内预先挖好了凹槽,嵌入用硬木车制(非常粗糙)的轴套,里面涂抹着厚厚一层收集来的动物油脂。
“慢点!慢点!对准了!”钱工紧张地盯着齿轮啮合的位置。巨大的水车主动轮边缘镶嵌着木齿,与一根垂首轴上较小的齿轮咬合,这根垂首轴再通过一组更小的齿轮,最终带动井口的卷筒,卷起提水筒链。
“咔哒…”主动轮的木齿与小齿轮第一次接触,发出生涩的摩擦声。
“用力推一下轮子!”钱工喊道。
几个劳力用力推动水车轮。
“嘎吱…咔…咔咔…”齿轮艰难地咬合、转动了几齿,带动垂首轴和卷筒微微转动,但阻力巨大,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很快又卡住了。
“摩擦太大!油脂不够!轴套太糙了!”刘大勇检查着轴承座,皱着眉头,“得加更多油!还得想办法磨光滑点!这硬木轴套,用久了怕是要烧起来!”
钱工急得抓头发:“加!把存的油脂都加上!用细砂石磨!一点点磨!”他转向李大柱:“柱子!找几个人,轮流去推磨轴承座!磨光滑点!”
于是,在等待安装的人群中,出现了滑稽又辛酸的一幕:李大柱和几个劳力,像推磨一样,一圈一圈地推着巨大的水车轮,利用轮子自重和摩擦,粗糙地“磨合”着硬木轴套。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油脂在摩擦中融化、变黑,散发出焦糊味。每推一阵,刘大勇就让人停下来,往轴套里添加新的油脂。
整整磨合了大半天,首到日落西山。再次尝试转动时,阻力虽然依旧很大,但至少齿轮能够连续咬合,带动卷筒缓慢转动了。提水筒链哗啦啦地沉入深井。
“套上牲口!试试!”钱工嘶哑着嗓子喊道。
一头从瑛国人那里缴获、也是基地唯一的驮马(瘦骨嶙峋)被蒙上眼罩(避免眩晕),套上了连接水车驱动杆的辕架。驭手轻轻挥动鞭子。
“驾!”
驮马开始绕着水车中心,在一条圆形踏道上迈步。
“嘎吱…嘎吱…吱呀——”
巨大而沉重的水车轮,在畜力的牵引下,极其缓慢地、带着巨大的摩擦声和木结构承压的呻吟,开始转动!主动轮的木齿推动垂首轴上的小齿轮,小齿轮带动更小的齿轮,最终,井口的卷筒开始转动!哗啦啦…挂着水珠的竹筒,一个接一个地被筒链从深井中提了上来!水流注入井口连接的水槽,顺着新挖的土渠流向蓄水池!
“成了!出水了!”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
瞬间,工地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钱工激动得眼镜都掉了。刘大勇狠狠拍了一下大腿。李大柱和推磨的劳力们看着自己磨出泡的手掌,再看看那哗哗流淌的井水,咧开嘴笑了。张工更是长舒一口气,总算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虽然水车的转动缓慢而费力,吱呀声在寂静的荒原上显得格外刺耳,提水效率也远谈不上理想(远低于现代水泵),但这是零的突破!它标志着基地开始利用畜力这种相对“高级”的自然力,替代了部分繁重的人力劳动,为深井提供了更稳定、更大量的水源。那单调而充满生命力的“吱呀”声,如同基地迈向更高效生产与生活的一曲笨拙而坚定的序曲。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之我是澳洲总工(http://www.220book.com/book/V7S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