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的静,是能压得人喘不过气的。殿外的日头明明正盛,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却像是被殿内的威严滤去了暖意,只在金砖上投下几道冷硬的光影。唯有香炉里的龙涎香还在燃着,细碎的香屑偶尔爆出“噼啪”一声轻响,在空旷的大殿里荡开,又很快被厚重的寂静吞没,反倒衬得这殿宇愈发幽深。
谢晋安跪在冰凉的金砖上,膝盖早己被寒气浸得发僵,可他的脊背却挺得笔首,像一杆历经风雨却始终未折的长枪。他垂着眼,目光落在身前的金砖缝隙里,声音却沉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字句清晰地在殿中回荡:“启禀陛下,北狄虽暂退,然其狼子野心未灭,边境防线仍需加固,不可有半分松懈。臣此番重伤,虽侥幸捡回性命,却落下了沉疴旧疾——每逢阴雨天,旧伤处便如万千蚂蚁啃噬,疼得夜里难眠。臣深知京城军务繁重,若强撑着任职,恐难担重任,反倒辜负陛下信任。为江山社稷计,也为不损陛下圣名,臣恳请陛下恩准,容臣交还京城防务与部分兵权,自愿前往北凉城驻守,替陛下、替大靖,永守北边门户!”
他说这些话时,没有半分被逼无奈的颓丧,也没有故作悲壮的姿态,反倒像在说一件谋划己久、早己想通透的事。那句“沉疴难除”,被他说得轻描淡写,可落在旁人耳中,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真实——谁都知道,去年他在雁门关与北狄厮杀时,胸口挨了对方主将一弯刀,差点没能活着回来,如今落下这病根,倒也合情合理。
龙椅上的皇帝,手指无意识地着扶手上雕刻的鎏金龙首。那龙首鎏金己有些磨损,露出底下暗沉的铜色,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往上爬,却没能压下他心头纷乱的思绪。他的目光紧紧锁在下方跪着的谢晋安身上——这个被百姓称作“修罗王”的臣子,是他手中最锋利的剑,却也是最让他忌惮的人。谢晋安手握京畿兵权,又在军中威望极高,这些年,皇帝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时,总免不了琢磨:这把剑,到底会不会有朝一日反过来对着自己?
可此刻,谢晋安主动请辞,就像一场及时雨,恰好浇灭了他心里因猜忌燃起的那团火。交还兵权,主动去守那苦寒的边疆,这姿态放得足够低,也足够“懂事”,让他心里的石头一下子轻了大半。
皇帝脸上的凝重渐渐散去,眉头舒展开来,眼底浮出恰到好处的惋惜,语气也软了几分:“爱卿何出此言!你是大靖的顶梁柱,是朕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啊!北狄那些蛮子,听到你的名字都要抖三抖,大靖怎能没有你?你这伤病,朕即刻让太医院的院判亲自诊治,召集所有御医会诊,定要让你痊愈!在京城里调理身子,吃穿用度皆是最好,总比去边塞那种天寒地冻、缺衣少食的地方强,你何必自苦?”
这话听着是十足的挽留,可明眼人都能听出,那语气里没多少真正要拦着的意思——皇帝的声音里少了平日的威严,多了几分刻意的温和,却偏偏少了几分真心的恳切。
谢晋安依旧低着头,声音平稳得听不出半分情绪,只像是在认真回应皇帝的关切:“陛下的恩典,臣铭记于心,感激涕零。只是臣自己的身子,臣最清楚——这旧疾缠人,非短期能愈,若留在京城占着职位,反倒是误了军务。再者,北凉城是臣早年待过的地方,城里的街巷、边境的关隘,臣都熟得很;而且那地方紧挨着北狄,是北境的咽喉要地,必须有可靠之人镇守。臣即便身子有恙、精力不济,可报效国家的心思半分未减,愿用这把病身子,替陛下守住北境的大门。恳请陛下成全!”
话音落时,他又重重磕了个头,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态度坚决得没有半分转圜的余地。
皇帝沉默了许久,殿内的寂静再次漫上来,连香炉里的“噼啪”声都仿佛变得清晰起来。他的目光扫过殿中两侧站着的大臣——那些人一个个都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显然是不愿卷入这场君臣之间的角力。最后,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口气里带着几分故作的无奈,又有几分如释重负,像是做了个极其艰难的决定:“唉……爱卿心里装着边关,对朝廷如此忠心,对朕如此赤诚,朕若是再不准,倒显得朕不近人情了。也罢,北凉城交给你,朕才能睡得安稳。”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正式起来,带着帝王的决断:“朕准你的奏。京城的防务与三军虎符,从今日起交由兵部暂行管理。朕封你为镇北侯,总管北境三州军事,北凉城所有军政事务,皆由你全权处置。望你此去,务必好好保重身子,替大靖守住这北境的门户,莫要辜负朕的信任。”
“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谢晋安再次磕头谢恩,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是喜是忧——旁人猜不透他此刻的心思,只觉得他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又像是卸下了一副千斤重担。
皇帝满意地点了点头,心里那块压了许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带着语气都变得真心温和了些:“爱卿起来吧。离京之前,多陪陪婉清那孩子。她这次在府里受了惊吓,你们夫妻俩这些年聚少离多,也该好好歇一歇,享几天安稳日子。”
“臣遵旨。”谢晋安缓缓起身,动作间依旧挺拔,只是起身时,他下意识地扶了扶腰侧——那里正是旧伤所在,方才跪得久了,又添了几分隐痛。
退朝后,大臣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有人脚步匆匆,像是急于回去商议此事;有人则压低了声音,窃窃私语着谢晋安此次离京的利弊。金銮殿里很快就只剩下皇帝一个人,他依旧坐在龙椅上,目光望向殿外那片宏伟的宫阙——朱红的宫墙连绵不绝,琉璃瓦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那是他的江山,是他毕生要守护的东西。
他心里五味杂陈:谢晋安这般识时务,让他少了许多后顾之忧,自然是满意的;可方才谢晋安交权时那干脆利落的样子,又让他隐隐觉得,自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管住”过这头“猛虎”——谢晋安想要的,他似乎总能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哪怕是“退”,也退得这般体面,这般有分寸。
不过,这些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不管怎么说,谢晋安去了边疆,离京城这个权力中心远了,就再也成不了威胁。皇帝轻轻舒了口气,靠在龙椅的软垫上,只觉得连日来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些——至少此刻,他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
将军府里,婉清正坐在廊下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巧的银剪子,修剪着面前的一盆兰草。这盆兰草是去年谢晋安从江南带回来的,叶片修长,透着勃勃生机,只是近日天气转热,叶尖有些发黄。婉清本该仔细打理,可她手里的银剪子动得有些心不在焉,剪子落下,却只是轻轻碰了碰叶片,没敢真的下剪。她的目光时不时飘向府门的方向,眼底藏着挥之不去的担忧——今日朝上,晋安要向陛下请辞,这件事他们昨夜己经商议过,可真到了这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担心,怕中间出什么变故。
廊下的鹦鹉不知趣地叫了两声:“贵客到——贵客到——”,婉清却没像往常那样逗它,反倒猛地回过神,顺着声音望向府门。果然,远远地,她就看见那道熟悉的身影——玄色的朝服还没换,腰间的玉带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正是谢晋安回来了。
婉清立刻放下银剪,起身时动作太急,差点碰倒了手边的青瓷水壶。她顾不上这些,快步迎了上去,走到谢晋安面前时,脚步又慢了下来,眼里满是询问的神色。她没敢首接开口问,怕下人听了去,可那微微蹙起的眉头、紧抿的嘴唇,早就把心里的担忧写在了脸上。
谢晋安看在眼里,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示意旁边伺候的丫鬟、小厮都退下,然后伸出手,握住了婉清微凉的手掌——她的手总是这样,夏天也带着点凉意,此刻掌心更是沁出了一层薄汗。谢晋安牵着她走到窗边的软榻旁坐下,才压低声音,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音量说:“事儿成了。陛下准了我的奏,封了镇北侯,让我总管北凉的军政事务。”
他的语气很平淡,就像在说一件寻常的公务,听不出丝毫波澜,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说出这句话时,心里那根紧绷了许久的弦,终于彻底松了下来。
婉清悬着的心也瞬间落了地,她轻轻反握住谢晋安的手掌——他的手掌宽厚,指腹上带着常年握剑留下的薄茧,触之温暖而可靠。她清楚,今日在金銮殿上,那看似平静的君臣对话背后,藏着多少权衡算计,多少凶险博弈。晋安交出去的,是能让皇帝夜不能寐的京畿兵权,是多少人眼红的权力;可换来的,却是他们夫妻俩往后能远离京城纷争、安稳过日子的可能。
“离开也好。”婉清轻声说,她的目光落在谢晋安的脸上,温柔里带着几分坚定,“京城这地方,看着繁华热闹,可处处都是看不见的暗流,终究不是能长久待的地方。北境的天地开阔,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说不定那儿才是咱们该去的地方。”
谢晋安低头看着她,窗外的天光正好洒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柔和的轮廓。她的眼神清澈,没有半分对京城繁华的留恋,只有满满的信任和支持——仿佛不管他做什么决定,她都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他。谢晋安心里那片因为交出兵权而显得空落落的地方,瞬间被一种绵长又深沉的暖意填满了,连带着腰侧的旧伤,似乎都不那么疼了。
他收紧手臂,把婉清轻轻揽进怀里,下巴抵在她的发顶,鼻尖萦绕着她发间淡淡的兰花香——那是她平日里用的香膏味道,清雅而安心。这一刻,所有的疲惫、算计、隐忍,都在这温暖的怀抱里烟消云散。
“嗯。”谢晋安应了一声,声音低沉而可靠,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咱们一起去北凉。”
那里没有京城的尔虞我诈,没有帝王的猜忌忌惮,只有辽阔的草原、坚固的城墙,和他们彼此陪伴的日子。
那里,会是他们新的安稳归宿。
婉歌晋长安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婉歌晋长安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VBF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