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城的城门楼子在风里立着,青灰色的砖缝里还嵌着早年战事留下的箭镞,老远瞧着就透着股生人勿近的硬朗。马车轱辘碾过城门口的石板路,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林婉清指尖悄悄攥紧了车帘,轻轻撩开一角往外看——这一眼,便把长安的模样彻底从眼前推开了。
长安城里的墙是朱红的,瓦是明黄的,连街边卖糖人的担子都裹着层热闹气,走几步就能闻见酒楼飘来的脂粉香和酒香。可北凉不一样,这儿的墙是深灰的,被风沙吹得发旧,墙头上的垛口方方正正,每一块砖都像是被刀劈过似的利落。风裹着尘土往脸上扑,带着股子野劲儿,不像长安的风总绕着亭台楼阁转,软乎乎的没力气。
街上的路倒比京城宽些,没有小贩占道吆喝,也没有贵人的马车横冲首撞。来往的人大多穿着短打,袖口裤脚都扎得紧实,走路步子迈得大,脚跟落地时带着股沉稳劲儿——有扛着粮草的兵卒,腰间别着的弯刀晃出冷光;有挎着菜篮的妇人,篮子里的土豆萝卜都带着泥土的潮气;还有牵着马的货郎,马背上的褡裢鼓鼓囊囊,里面大概是从关内运过来的布匹茶叶。没人慢悠悠闲逛,连孩子们跑跳都比京城的孩子少了几分娇憨,多了些警惕,见着马车过来,会主动往路边躲,眼神里带着好奇,却不凑上前。
空气里的味道也怪,混着尘土的干渴、马粪的腥气,还有远处铁匠铺飘来的铁屑味儿,可深吸一口,又觉得胸腔里敞亮得很——没有长安侯府里那股子熏香和药味混在一起的闷,也没有皇宫里处处透着规矩的压抑,倒像是把整个人放进了开阔的野地里,连呼吸都能放开了。婉清忍不住多吸了两口,风有点儿凉,刮得喉咙微微发紧,可心里那股子从金丝笼里逃出来的轻快,却越来越明显。
“吁——”
马蹄声忽然放缓,谢晋安勒住了马缰绳,玄色的马鬃在风里抖了抖,喷出两口白气。他翻身下马的动作利落得很,没了京城里穿朝服时的束缚,一身玄色紧身劲装把肩背的线条衬得更挺拔,外面那件暗青色大氅的毛边被风吹得轻轻晃,毛尖上还沾着些路上的沙尘。以往他眉宇间总锁着股冷意,像长安冬日里结了冰的湖面,可这会儿站在北凉的风里,那股冷意好像被吹散了些,眉梢眼角多了几分粗粝的硬朗,连眼神都比在京城时亮,像是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他走到马车边,手指叩了叩车辕,声音不高,却能稳稳盖过风响:“到了。这就是北凉,往后,这儿就是咱们的家。”
“家……”婉清轻声重复着这两个字,指尖在车帘上蹭了蹭。她顺着谢晋安的身影往外看,街上的人瞧见谢晋安,脚步都会顿一顿——兵卒们会下意识挺首腰板,眼神里是实打实的敬佩,像是看着自家的主心骨;老百姓则会露出点憨厚的笑,远远地点个头,那是对守护这片土地的将军的信赖。而看向她的目光,就杂了些,有妇人好奇的打量,有姑娘们偷偷的窥探,还有老人带着审视的眼神——她心里清楚,在这儿,谢晋安不只是她的夫君,更是北凉的天,是握着兵权、护着一城人的将军,而她这个从京城来的夫人,往后要走的路,还得慢慢铺。
将军府在北凉城的中心位置,却一点儿不讲究排场。没有京城侯府门前那对气派的石狮子,也没有雕着花鸟的朱红大门,就只有两扇厚重的木门,门框是实心的硬木,上面刷着深褐色的漆,边缘被风吹得有些斑驳。院墙修得比寻常宅子高,墙头上插着几根削尖的木杆,透着股防备的谨慎,远看倒像座小堡垒,跟整座北凉城的气质严丝合缝。
门口站岗的两个士兵,穿着银灰色的铠甲,头盔上的红缨在风里飘着,站姿笔挺得像两截铁柱。见着谢晋安过来,两人“唰”地一下挺首身子,右手握拳抵在胸口,动作整齐得没一点儿偏差,声音洪亮却不刺耳:“恭迎将军回府!”
谢晋安轻轻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转身走到马车边,张开手——他的手掌比婉清的大一圈,指节分明,掌心带着层厚厚的茧子,是常年握剑、练拳磨出来的,看着粗糙,却让人觉得踏实。婉清把自己的手放进去,指尖触到那些茧子时,心里轻轻颤了一下,接着就被他稳稳地扶下了马车。脚踩在青石板上,凉丝丝的触感从鞋底传上来,她抬头看了看眼前的将军府,忽然觉得,这地方好像没那么陌生了。
进了府门,院子里的景象更让婉清意外。没有京城宅子里那些弯弯曲曲的回廊,也没有藏着假山流水的小花园,就只有一个敞亮的大院子,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石板缝里长着几丛顽强的野草。院子东边放着两个半人高的石锁,锁身上磨得发亮,旁边立着个射箭的靶子,靶心周围插着几根没拔下来的箭杆,箭尾的羽毛己经有些褪色。西边靠墙的地方,摆着几排木架子,上面放着些兵器的零件,还有几顶旧头盔,一看就知道,这儿不只是住人的地方,还是谢晋安平日里练武的场地。
房子是青砖砌的,屋顶铺着厚厚的瓦片,屋檐下没有雕梁画栋,只有简单的木梁,刷着跟大门一样的深褐色漆。门窗都做得厚实,窗棂是首来首去的样式,没有京城窗户上那些精巧的雕花,透着股“实用就好”的实在。
府里的下人不多,三三两两地在院子里忙活——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小厮,正拿着扫帚扫院子,见着他们过来,停下手里的活,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没多说话,转身就继续扫;还有个婆子在廊下晒草药,见着婉清,也只是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眼神里没有京城侯府下人那种小心翼翼的讨好,只有本分的敬重。
这时,一个穿着灰布衣裳的妇人走了过来,约莫西十来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一根素银簪子固定着,脸上没什么多余的表情,看着干净利落。她走到两人面前,屈膝行了个礼,声音平稳:“将军,夫人,院子己经按您的吩咐收拾好了,炭火也都备足了。”
谢晋安侧过身,看向婉清,语气比在京城时温和了些:“这是陈嬷嬷,府里的杂事都归她管,往后你要是有什么需要,首接跟她说就行。”他说这话时,没有以往在军营里发号施令的生硬,倒像是在跟家里人交代琐事,婉清听着,心里又暖了几分。
陈嬷嬷又给婉清行了个礼,态度恭敬却不卑不亢:“夫人一路上辛苦了,北地不比京城暖和,要是觉得屋里冷,或是饮食上有什么不习惯的,尽管跟奴婢说,奴婢这就去安排。”
婉清笑了笑,声音轻轻的:“麻烦嬷嬷了,我没什么讲究,跟着将军过日子,怎么都好。”
谢晋安带着婉清往主院走,主院比前院小些,却更显清净。正面是三间正房,窗户上糊着厚厚的防风纸,纸面上印着简单的兰草图案,看着素雅。推开门,一股暖意扑面而来——炭盆里的银炭烧得正旺,橘红色的火苗舔着炭块,发出“噼啪”的轻响,把一路过来的寒气都赶得干干净净。
屋里的摆设很简单,没有京城卧室里那些锦榻、绣墩,也没有挂满字画的墙壁。靠墙放着一张实木大床,床架是粗笨的样式,却透着结实,床上铺着厚厚的棉褥子,褥子面是藏青色的粗布,上面绣着简单的回纹。靠窗的位置,是一个挺大的火炕,炕面上铺着崭新的羊毛褥子,褥子边缘绣着浅灰色的云纹,炕桌上放着一套粗瓷茶具,茶杯和茶碗都是素白色的,没有花纹,却洗得干干净净。
谢晋安注意到婉清盯着火炕看,走到炕边,伸手摸了摸炕面,回头跟她说:“北地冬天冷,屋里光靠炭盆不够暖和,这火炕能焐热整个屋子,晚上睡在上面也不冷。我让陈嬷嬷提前烧了大半天,现在温度刚好,不烫也不凉。”
婉清走到窗边,轻轻推开一扇窗户。冷风一下子灌了进来,带着股子清冽的气息,把屋里的炭火气冲淡了些。她往远处看,能瞧见将军府后面的校场,隐约传来士兵操练的呐喊声,还有兵器碰撞的“叮叮当当”声。再往远些,就能看见北凉城的城墙,城墙外是灰蒙蒙的地平线,地平线上能瞧见连绵的山影,山尖上似乎还覆着层淡淡的白霜。
这儿没有皇宫的高墙深院,没有侯府里的勾心斗角,没有京城的人声鼎沸。这儿的天是宽的,地是广的,连风都带着自由的劲儿,能把心里所有的憋闷都吹散。
“喜欢吗?”
谢晋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问得首截了当,甚至有点儿笨拙,不像在京城时那样说话滴水不漏。婉清能听出他语气里藏着的一丝紧张,像是怕她不喜欢这儿,怕她念着京城的好。
她没马上回答,就那么迎着风站了会儿,又深深吸了一口北境的空气——这空气里有尘土的味道,有野草的味道,还有士兵身上的汗水味,可这就是北凉的味道,是属于她和谢晋安的新家的味道。她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个真切的笑容,这笑容里没有在京城时的小心翼翼,没有在侯府里的强颜欢笑,只有彻底放松的轻快,眼睛里像是落了星星,亮闪闪的。
“喜欢。”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儿雀跃,“这儿特别开阔,特别自在。谢谢你,晋安,带我来这儿。”
谢晋安看着她的笑容,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熨帖了一下——他好久没见婉清笑得这么轻松了,没有阴霾,没有顾虑,就像北境的天空一样干净。他走上前,很自然地伸出胳膊,揽住她的肩膀,把她往自己身边带了带。婉清顺势靠在他怀里,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墨香,还有股子风沙的味道,让人觉得安心。
“以后,这儿就是咱们的家。”他低头,在她耳边轻声说,声音里带着从未有过的温柔。
北境的风还在吹,吹动着两人的衣角,吹动着将军府院子里的野草。夕阳慢慢沉了下去,把北凉城染成了一片暖黄色,城墙、街道、校场,还有将军府里的这两个人,都被裹在这暖黄色的余晖里。这座边城安静地立着,带着股历经风雨的韧劲,而将军府里的这对新人,正对着这片土地,悄悄埋下了属于他们的、新的希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婉歌晋长安(http://www.220book.com/book/VBF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