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轻舟飞过万重山 第128集 官仓新米

小说: 轻舟飞过万重山   作者:爱德华18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轻舟飞过万重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VGZ3/ 章节无错乱精修!
 

巡抚的批文贴在县衙外墙的告示栏上时,万川的秋阳正烈。红底黑字的纸被风掀得哗哗响,围看的百姓里三层外三层,识字的念得声如洪钟,不识字的踮着脚往前挤,攒动的人头像青溪河汛期时的浪头。

"河边豚暂代知县了!"

"还拨了五百两赈灾银呢!"

"听说要清查官仓,给咱们发新米!"

议论声里混着孩子的哭闹、货郎的吆喝,还有人往地上啐了口唾沫,骂着周显和赵奎的名字。河边豚站在衙门台阶上,看着人群里张老栓家那个啃树皮的孩子,此刻正被个妇人抱在怀里,手里攥着块糠饼,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告示栏——是李老西家的媳妇,今早特意把孩子接去照看的。

"河大人,官仓的账册都搬来了。"徐方贵抱着个沉甸甸的木盒,额角渗着汗,"前几任的账乱得像团麻,有的用毛笔写,有的用炭笔涂,还有的记在烟盒纸上......"

官仓在县城东头,青砖砌的墙,高得能挡住窥探的目光。推开厚重的木门时,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呛得人首咳嗽。仓库分东西两排,东仓堆着些麻袋,西仓却空荡荡的,地面上留着长方形的印记,显然是长期堆货的地方。

"东仓是现在的存货,西仓......"徐方贵叹了口气,指着墙角的蛛网,"以前存的都是好粮,被赵奎他们偷偷运走,就空了。"

河边豚走到东仓,解开最上面的麻袋绳,抓出把粮食——大半是沙子和土块,混着几粒发了霉的糙米,捏在手里硌得慌。"这就是发给百姓的'官粮'?"

"是。"管仓的老吏缩着脖子,声音发颤,"赵奎让人把好粮筛出来,剩下的掺上沙,就......就成了赈灾粮。小的不敢说,说了会被打断腿......"

"把所有麻袋都拆开,好粮、坏粮、掺沙的,分开堆。"河边豚往掌心吐了口唾沫,"徐先生,您带些人去各家粮铺看看,谁家有私藏的官粮,按市价收购,钱从赈灾银里出。"

百姓们听说要筛粮,来了十几个汉子,有贫民窟的,有码头的纤夫,还有李老西带着几个以前在官仓当差的弟兄。大家光着膀子,围着麻袋蹲成圈,手里拿着竹筛,动作麻利地晃动着。沙粒落在地上,发出"沙沙"的响,像春蚕在啃桑叶。

"河大人,您看这个!"个纤夫举着块麻布,上面印着个"官"字,"在麻袋夹层里找着的,像是......像是真官粮的包装。"

河边豚接过麻布,摸着上面细密的纹路——是青溪河沿岸特有的麻布,结实防潮,水上胭家就织这种布。"这布是青溪河那边产的,"他忽然想起什么,"赵奎他们运走的好粮,会不会藏在青溪河沿岸?"

徐方贵眼睛一亮:"有可能!那边有不少废弃的渡口,以前运粮都从那儿过......"

正说着,李老西扛着袋粮食进来,麻袋上沾着些泥:"河大人,这是从城西张记粮铺搜出来的,掌柜的说漏嘴,说是赵奎让他代存的,给了他三成利。"

拆开麻袋,里面是的糙米,米粒圆润,带着淡淡的米香。孩子的娘突然从人群里挤进来,抓起把米凑到鼻尖闻,眼泪"唰"地掉下来:"这才是正经的米啊......俺们要是早能吃上这个,栓子他们......"

筛到日头偏西,好粮堆了不大一小堆,也就十几石,够百十来户吃几天。掺沙的和霉粮却堆成了小山,看着让人心沉。

"这些坏粮怎么办?"有人问。

"烧了。"河边豚望着那堆霉粮,"不能再让它害人。"

火盆在官仓院子里架起来,汉子们把霉粮抱过去,火苗"腾"地窜起来,舔着发黑的米粒,冒出呛人的黑烟。百姓们围着火堆站成圈,没人说话,只有火苗"噼啪"的响,像在烧那些憋屈的日子。

"河大人,码头那边传来消息,说有艘粮船停在渡口,船上的粮看着像官粮。"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进来。

河边豚带着人赶到码头时,夕阳正把江面染成金红色。艘乌篷船泊在岸边,船老大正慌慌张张地解缆绳,被李老西带着几个纤夫按住了。

"打开舱板。"河边豚的手按在腰间的玉佩上。

舱板掀开,露出里面的麻袋,和官仓东仓的麻袋一模一样,却沉甸甸的。解开一看,全是雪白的大米,米粒上还带着光泽。

"这是......"徐方贵愣住了。

"是青溪河那边的粮。"船老大瘫在地上,"赵奎让人把官粮运到鹰嘴崖,再装船往江南运,能卖高价......小的就跑了这一趟,真的!"

鹰嘴崖的石洞!河边豚突然想起王三的布卷,那里不仅藏着账,还藏着被偷运的好粮!

"李老西,带些人守着船。"他翻身上马,"徐先生,咱们去鹰嘴崖!"

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哒哒"的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路过贫民窟时,看见张老栓家的妇人站在门口,正望着官仓的方向,手里攥着块干净的布——大概是想等领到新米,给孩子做件新衣裳。

鹰嘴崖的石洞比上次来更暗,火把的光只能照亮眼前的方寸地。走到底时,果然看见角落里堆着十几个麻袋,上面盖着些干草,显然是特意藏的。拆开麻袋,里面的大米比船上的更,还带着股清香味。

"先师说得对,"河边豚的指尖抚过麻袋上的"官"字,"这些人再狡猾,也藏不住黑心。"

把粮运回甘溪时,天己经黑透了。官仓院子里点起了火把,百姓们还没走,都坐在地上等着,见他们运粮回来,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声。那个啃树皮的孩子挤到马前,仰着小脸,把手里啃剩的糠饼递过来:"大人,给你吃。"

河边豚蹲下身,把孩子抱起来,在他脸上亲了口:"叔叔不吃,叔叔给你带了新米,明天让你娘给你熬白米粥。"

连夜赶制的粮票发了下去,用的是县衙的废纸,裁成小张,上面盖着河边豚的私章——是今早让刻章匠赶制的,章上刻着"万川河"三个字。领到粮票的百姓揣在怀里,像揣着块暖玉,有的还对着火把照了又照,生怕是假的。

第二天一早,官仓门口排起了长队。张老栓家的妇人扶着墙,慢慢往前走,手里攥着粮票,脸上带着点红。李老西扛着扁担,帮着年老的人挑米。轮到那个孩子时,他踮着脚把粮票递过去,接过沉甸甸的米袋,高兴得蹦起来,差点摔倒。

河边豚站在粮仓门口,看着百姓们领完米,三三两两地往家走,脚步都比来时轻快。徐方贵凑过来说:"巡抚派的人后天就到,说是来查周显的案子,顺便看看赈灾的事。"

"让他们看。"河边豚望着青溪河的方向,水面上泛着晨光,像铺了层碎银,"让他们看看万川的百姓,不是只会哭和骂,只要给点实在的,就能把日子过起来。"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是贫民窟的几个孩子,正追着一只芦花鸡跑,手里拿着刚领到的米,大概是想回家让娘快点熬粥。河边豚摸了摸腰间的玉佩,水上飞刻的"守正"二字,此刻像活了过来,在心里沉甸甸地落了地。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官仓的粮吃完了,还得想法子让土地长出新粮;贫民窟的房子修好了,还得让百姓有活干能挣钱。但至少现在,那个啃树皮的孩子能喝上白米粥了,张老栓家的妇人眼里有了点光,李老西不再对着草人喂窝头——这些微小的变化,像青溪河里的浪花,一点一点,总能汇成大河。

夕阳西下时,河边豚往贫民窟走,手里提着袋新米。张老栓家的妇人正坐在门槛上,缝补着件小衣裳,看见他来,赶紧站起来,眼里含着泪:"大人,谢谢您......"

屋里飘出米粥的香味,那个孩子正坐在草堆上,捧着个粗瓷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嘴角沾着米糊糊。河边豚摸了摸他的头,孩子抬起头,露出个腼腆的笑,把碗往他面前递了递:"大人,你也喝。"

暮色漫进屋里,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幅温暖的画。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却不再让人觉得冷——因为屋里有热粥,有孩子的笑,还有颗正在慢慢暖起来的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轻舟飞过万重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VGZ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轻舟飞过万重山 http://www.220book.com/book/VGZ3/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