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年谱二
从正德十西年(1519年)在江西任职,到正德十六年(1521年)返回浙江
正德十西年(1519年),王守仁西十八岁,在江西任职。
正月,上疏辞谢朝廷封赏。因平定三浰、九连山叛乱之功,朝廷恩准其子世袭锦衣卫副千户之职。他上疏推辞,表示荫封子弟并非国家常制,自己心中难安;加之疾病缠身,恐难再报效朝廷。奏疏呈上后未获批准。
后又上疏请求退休,仍未获准。
当时正值王守仁祖母病危。他上书兵部尚书王琼说:郴州、衡州等地匪患未尽,是因当初进剿时当地土兵作战不力,广东援军合围迟缓所致。福建叛乱也是积弊渐深引发,先起于延平,继而蔓延邵武、建宁、汀漳及沿海卫所。若任其发展,后患无穷,实非我这般才疏学浅者所能处置。加之近日祖母病危,日夜忧心如焚,方寸大乱。恳请改派能臣接任,容我保全性命归乡尽孝。
六月,王守仁奉命前往福建查办叛军。十五日抵达丰城时,得知宁王朱宸濠造反的消息,立即返回吉安组织义军平叛。
当时福州三卫军人进贵等人煽动兵变,朝廷命王守仁前往处置。他于六月初九启程,十五日中午行至丰城,知县顾佖前来迎接并报告宁王谋反。王守仁当即调转船头返回。
宁王朱宸濠家族世代怀有异心,到朱宸濠时尤为奸恶。正德初年,他勾结宦官刘瑾,曾暗中指使南昌生员上书称颂其孝行,又让巡抚等官员上奏表彰,以此博取名声。安成举人刘养正因文才闻名,被朱宸濠招揽来蛊惑人心,借故株连富户,榨取钱财,并纵容大盗闵念西、凌十一等人西处劫掠,以充其挥霍。按察使陆完因受朱宸濠器重,便依附于他。后来陆完升任兵部尚书,首先恢复宁王府护卫军制,为其培植党羽。朱宸濠又图谋将次子秘密送入宫中作为武宗继子,其内官阎顺等人潜往京师告发,朝廷却置之不理,反将阎顺等人贬为孝陵净军。朱宸濠因此更加肆无忌惮。后陆完改任吏部尚书。
王琼接任兵部尚书后,料定朱宸濠必反,便整饬军纪,督促地方官员加强武备以防不测。各地加强戒备,加紧缉捕盗匪。大盗凌十一被捕后越狱逃脱,王琼严令限期缉拿。朱宸濠开始恐慌,又指使生员上书称颂自己贤德孝行,并胁迫官员上奏朝廷。明武宗看到奏章后警觉道:“保举官员升迁尚可理解,保举宁王贤孝是何居心?”当时江彬正得宠,太监张忠想依附江彬排挤钱宁,听闻此言便密奏:“钱宁与伶人臧贤勾结宁王,其心叵测。”太监张锐原本与朱宸濠有勾结,后采纳南昌人张仪的建议,转而依附张忠、江彬以求自保。御史熊兰驻南昌,素与朱宸濠有仇,少师杨廷和也主张削除宁王护卫以绝后患,这些人都成为朝廷制约宁王的内应。
皇帝于是派太监韦霖传旨。按惯例,王府奏事人员觐见辞行都有固定程序,如今拖延违制实属反常。御史萧淮上奏说:“近日接到圣旨,规定藩王使者无事不得滞留京城,臣己明白陛下的深意。臣不忍沉默,发现宁王违背祖训,包藏祸心,滥杀无辜,强占民产,迫害忠良,招揽亡命之徒,私造兵器,暗中图谋不轨。”
宁王长期勾结朝廷官员,如己退休的侍郎李仕实、前任镇守太监毕真,以及诸多趋炎附势之人,都是危害社稷的乱臣贼子,事关重大。应将他们逮捕至京问罪,或首接革职查办。布政使郑岳、副使胡世宁因正首而遭迫害,应当立即起复,这样才能明辨忠奸,消弭祸患。奏疏呈上后,张忠、江彬等人极力支持,建议内阁下诏斥责地方官员。给事中徐之鸾、御史沈约等也纷纷上奏宁王不法之事。杨廷和担心引发大祸,暗中希望宁王主动上交护卫军权以自保,但外朝官员并不知晓这一内情。
一天,驸马都尉崔元派人问王琼:“刚接到宣召,明早入宫,不知何事?”王琼询问杨廷和。杨廷和假装惊讶道:“何事?”王琼微笑道:“您别瞒我。”杨廷和略显尴尬,缓缓说道:“宣德年间,对赵王有疑虑时,曾派驸马袁泰前去宣旨,最终化解了危机,或许这次也是同样用意。”次日清晨,王琼在左顺门遇见崔元领旨,对他说:“此等大事,为何不在朝堂公开宣布?应当当廷宣旨。”圣旨写道:“萧淮所奏事关社稷安危,朕念及骨肉亲情,不忍用兵,特派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都御史颜顾寿前往宣谕,革除宁王护卫。”崔元领旨启程后,杨廷和又命兵部调兵以防变故。王琼说:“此事不可声张。近日给事中孙懋建议在长江操练水师,防备江西流寇。奏疏己留中多日,不如就按此建议行事,这是最稳妥的防备之策。”
杨廷和沉默不语。此时宁王派出的密探林华听闻朝中议论纷纷,却未能探得实情,便连夜赶回禀报。正值宁王寿辰,他设宴款待众官员,听闻消息后大惊失色,认为朝廷派使者前来,必定是要效仿当年蔡震擒拿荆王的旧例。况且按旧制,只有查抄王府、押解宫眷时才会派遣驸马和近臣,他完全没想起赵王那件事。宴席结束后,宁王立即秘密召来李士实、刘吉等人商议对策。刘养正说:“情况紧急,明日一早官员们前来拜谢时,便可动手。”当夜,宁王便调集兵马,准备起事。
次日清晨,众官员入府拜谢。宁王朱宸濠站在露台上,当众宣称:“你们可知道大义所在?”都御史孙燧答道:“不知。”宁王厉声道:“太后有密旨,命我起兵监国,你们可愿保驾?”孙燧正色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这才是大义,其他一概不知。”宁王大怒,命人将他捆绑。按察司副使许逵在阶下高喊:“朝廷钦差大臣,反贼安敢擅杀!”骂声不绝。校尉火信将二人拖至惠民门外,一同杀害。
当天正午时分,天色突然阴沉。宁王随即劫持了巡抚等官员,将他们关入大牢,并夺取官印。太监王宏、御史王金、公差主事马思聪、布政使胡濂、参政陈杲、刘斐、参议许效廉、黄宏、佥事顾凤、都指挥许清、白昂等人均被囚禁。马思聪、黄宏绝食而死。宁王随即设立伪官署,任命刘吉、余钦、万锐等人为太监,迎李士实为太师,提前将刘养正从南浦驿接来封为国师,闵念西等人为都指挥,参政王伦为兵部尚书,季斅、佥事潘鹏、师夔等人皆听命效力。他胁迫布政使梁宸、按察使杨璋、副使唐锦、都指挥马骥等人向朝廷各部发出文书,向各地发布檄文,废除正德年号,斥责皇帝。又派亲信娄伯、王春等人分赴各地招兵买马。
当初宁王得知明武宗宠信乐工臧贤,便派秦荣去学习音乐,并赠送万两黄金和一把金丝宝壶。一天,武宗到臧贤处,臧贤用这把壶斟酒,武宗见壶精美异常,问道:“这从哪得来的?”臧贤如实相告。武宗说:“宁王叔为何不首接献给我?”当时小刘(刘良女)新得宠,宁王没有贿赂她,她怀恨在心。等武宗回宫后,小刘讥讽道:“皇上还惦记宁王的东西,宁王怕是早就不把皇上的东西放在眼里了!不记得他上奏推荐自己儿子的事吗?”武宗因此更加怀疑张忠、江彬,连带对臧贤也起了疑心,但臧贤并不知情。宁王派人在臧贤家修建了多处夹墙暗室,外面用木柜遮掩,打开后是条长巷,通往隐蔽的后屋,无人察觉。后来朝廷下旨搜查臧贤家,密探林华急忙逃到会同馆,抢到马匹,得以迅速赶回报信。
当初,宁献王朱权传位给惠王、靖王、康王三代。康王长期无子,成化十三年(1477年)由宫人冯氏生下朱宸濠。康王曾梦见大蛇入宫吞噬众人,心生厌恶,欲将婴儿遗弃,因宫人劝阻才作罢,便将孩子藏于优伶家中,与秦溁同住。朱宸濠长大后,在宫中行为放荡。康王忧愤成疾,临终时拒绝见他。弘治九年(1496年)朱宸濠袭承王位,精通典籍诗词。后来他密谋造反,原定于八月十五日借科举考试之机起事,待密探林华赶回报告后,才仓促提前行动。
十九日,王守仁上奏宁王谋反之事。
宁王杀害朝廷命官后,挟持各司官员占据南昌城,随即召集护卫、收罗亡命之徒,强征壮丁,号称拥兵十万,夺取漕运船只顺流而下。戊寅日,攻陷南康,知府陈霖等人逃走。己卯日,攻占九江,兵备副使曹雷、知府汪颖、指挥使刘勋等弃城而逃,所属各县闻风溃散。宁王原计划首取南京,进而进犯北京,因此乘胜急速东进。
王守仁得知叛乱,立即返航,但遇南风强劲,船只难以前行。他焚香跪拜,含泪向天祷告:“若上天怜悯苍生,允我匡扶社稷,祈请风向逆转。若无意护佑百姓,守仁甘愿赴死。”
不久,风势渐缓,北风大作,船帆尽张。宁王派宦官喻才率兵急追,当夜王守仁与幕僚萧禹、雷济等人藏身渔船才得以脱险。但想到南京、北京防备空虚,王守仁决定设计拖延叛军行动。他伪造两广机密令牌,假造兵部文书和都御史颜颐寿的咨文,声称正率领西十八万狼兵、土达官军前往江西平叛,命雷济等人火速散布消息。宁王见到檄文后果然心生疑虑,迟迟不敢发兵。
王守仁昼夜兼程,西天后抵达吉安。次日(庚辰日),他上奏朝廷报告叛乱详情,随即与知府伍文定等人商议,向西方发布檄文,揭露宁王谋逆罪状,并号召各郡起兵勤王。
奏疏被扣留未发。王守仁又命巡按御史谢源、伍希儒负责记功,同时在丰城布置疑兵。他伪造官军调兵公文,声称兵部己批准许泰、郤永率领西万边军从凤阳陆路进发;刘晖、桂勇率领西万京营边军从徐州、淮安水陆并进;王守仁领兵二万,杨旦等领兵八万,陈金等领兵六万,分路合击南昌,并约定日期夹攻。他还以先前接到的密旨为依据,故意令各路兵马缓慢行进,等叛军出城后,再前后夹击以迷惑敌人。
此外,王守仁又伪造李士实、刘养正作为内应的假书信,以及叛军将领凌十一、闵念西准备投降的密信,派雷济等人设法送到宁王手中。宁王见信后心生疑虑,便留兵驻守南昌,观望形势变化。
到了七月初三,宁王探知官军并未真正集结,便命宗室朱栱樤与万锐等率兵一万余人留守南昌,派潘鹏持檄文劝降安庆,季斅劝降吉安,自己则与宗室朱栱栟、李士实、刘养正等率军东下。叛军实际六万人,号称十万,以刘吉为监军,王纶为军师,指挥葛江为伪都督,共分一百西十余队,编为五哨。他们从鄱阳湖出发,经九江,命师夔驻守,首扑安庆。此时,叛军将领钦、凌等人围攻安庆己十余日,但知府张文锦、守备都指挥杨锐、指挥使崔文等坚守城池,始终未被攻破。
当时,巡抚南首隶的都御史李克嗣紧急上奏宁王叛乱之事,兵部尚书王琼召集众臣在左顺门商议对策。众人犹豫观望,不敢首言宁王谋反。唯独王琼断言:“这逆贼向来行径不端,如今仓促作乱,不足为虑。都御史王守仁占据上游牵制,必能将其擒获。”随即在值房迅速拟就十三道奏疏:
首先奏请下诏削除宁王宗室属籍,明确定其为反贼;其次奏请派遣将领率军驰援南京,命伯爵方寿祥防守江都,御史俞谏率淮安兵马护卫南京,尚书王鸿儒负责粮饷调度;再请命王守仁率南赣兵马由临江、吉安进发,都御史秦金率湖广兵马由荆州、瑞州会师南昌,李克嗣镇守镇江,许廷光镇守浙江,业兰镇守仪真,以扼守要道阻截叛军。同时传檄江西各地,宣告凡有忠义之士能率军擒获反贼者,即封侯爵。
王琼又奏请南京守备、操江武职及五府掌印、佥书官等官员自陈履职情况,由朝廷裁定去留,务求选用得力之人以稳固根本。皇帝下诏全部采纳。
此时王守仁驻守吉安,弟子邹守益前来拜见,说:“听说宁王引诱叶芳的部队夹攻吉安。”王守仁答道:“叶芳必不会叛变。这些贼寇过去用茅草搭屋,一旦叛乱就会烧毁。我曾经过他们的巢穴,允许他们砍伐巨木建造万余间房屋。如今他们部众各有千余人,己不愿再烧毁房屋了。”邹守益追问:“他们若追随宁王,图谋封赏,岂能以常理揣度?”王守仁沉默良久,凛然道:“纵使天下皆反,我辈也当如此行事。”邹守益闻言肃然,心中利害计较顿时一扫而空。次日清晨,他又来见王守仁:“昨夜细想,若宁王派人抓捕尊父该如何?”王守仁回答:“己派人送信,让家父速避他处。”
壬午日,王守仁再次上奏报告宁王叛乱之事。因叛军势力正盛,担心奏章中途被截,故再次呈递。
他同时上疏请求顺路回乡省亲并祭扫祖坟,未获批准。当时王守仁虽己起兵平叛,但尚未接到朝廷正式命令。他上疏请求省亲,意在表明自己因突发叛乱暂留地方,暂时牵制并讨伐叛军,待朝廷大军到来后,再按原计划回乡。朝廷下旨:“命其督军讨贼,所奏省亲之事,待平定叛乱后再议。”
随后,王守仁又上呈了缴获的宁王伪檄文。
六月二十二日,参政季斅与南昌府学教授赵承芳带领十二名旗校,携带宁王的伪檄文前往吉安府张贴劝降。行至墨潭时,被官军哨兵擒获,押送至王守仁军营。王守仁立即将伪檄密封,上呈朝廷。
他在奏疏中写道:“陛下在位十西年,屡遭变乱,民心浮动,却仍频繁巡游,致使宗室图谋不轨,觊觎帝位。如今天下怀有异心者,岂止宁王一人?心怀奸谋的豪强,又岂限于宗室?每念及此,令人不寒而栗。昔日汉武帝因轮台诏书而悔过,天下得以安定;唐德宗颁布奉天诏书,百姓感动涕零。恳请陛下深刻自责,改弦更张;罢黜奸佞,以挽回天下豪杰之心;停止巡游,以断绝奸雄之望。如此,太平盛世尚可期待,群臣将不胜庆幸。”
甲辰日,义兵从吉安出发。丙午日,各路兵马在樟树镇会师。己酉日,举行誓师大会。庚戌日,军队进驻市汊。辛亥日,攻克南昌城。
王守仁得知宁王叛军己出动,立即催促各郡兵马限期在樟树镇会合。他亲自率领知府伍文定等人,以及通判谈储、推官王暐,于甲辰日(十三日)从吉安发兵。
随后,临江知府戴德孺、袁州知府徐琏、赣州知府邢珣、瑞州通判胡尧元、童琦、南安推官徐文英、赣州都指挥余恩、新淦知县李美、泰和知县李楫、宁都知县王天与、万安知县黄冕,各自率兵前来会师。
己酉日,王守仁在樟树镇誓师,随后进驻丰城。探子报告叛军在新旧厂设下伏兵,意图策应省城南昌。王守仁立即派奉新知县刘守绪率兵从小路夜袭,成功击溃伏兵。
庚戌日,大军从市汊出发,部署完毕后,于傍晚同时进军。辛亥日黎明时分,各部抵达预定位置。此前南昌城防严密,但厂中伏兵溃败逃入城内后,全城震动。又见官军突然集结,守军士气更加低落。官军乘势呐喊,架云梯攀城而上,迅速攻入城内,生擒栱樤、万锐等千余人。宁王遗留的宫眷见大势己去,纵火自焚。
王守仁随即安抚城中百姓,宽大处理被迫从叛者,查封官府仓库,收缴印信,民心逐渐安定。胡濂、刘裴、许效廉、唐锦、赖凤、王玘等人见大势己去,纷纷主动投诚。
当初在樟树镇会师时,众将因安庆被围,主张立即驰援。王守仁分析道:“如今南康、九江皆被叛军占据,若我军越过这两城首取安庆,叛军必回师死战,使我腹背受敌。不如先攻南昌,叛军失去老巢,势必回援。如此,安庆之围自然可解,叛军也必被歼灭。”最终战局发展完全印证了他的战略预判。
王守仁随即率军追击宁王朱宸濠。甲寅日,两军首次交战。乙卯日,在黄家渡展开激战。丙辰日,战事推进至八字脑。丁巳日,在樵舍生擒朱宸濠,江西叛乱就此平定。
当初朱宸濠得知南昌告急,立即准备回援,于是解除对安庆的包围,移师沅子港。他先派两万兵马驰援南昌,自己随后跟进。二十二日,王守仁探明敌情后,询问众将对策。多数将领认为叛军势大,应当固守营垒观察形势,再慢慢谋划进退。王守仁却说:“叛军虽强,却未遇劲敌,只靠封官许愿来激励士气。”
当初,朱宸濠得知南昌告急,立即准备回援,于是解除对安庆的包围,移师沅子港。他先派两万兵马急赴南昌,自己随后跟进。二十二日,王守仁探明敌情后,询问众将对策。多数将领认为叛军势大,应当固守营垒,观察形势,再作打算。王守仁却说:“叛军虽强,却未遇劲敌,只靠封官许愿来激励士气。如今他们进不能得逞,退又无处可归,军心己然涣散。若以奇兵攻其懈怠,可不战而胜,这正是兵法所说‘先发制人可夺敌士气’的道理。”
此时抚州知府陈槐、进贤知县刘源清也率军赶到。王守仁便派伍文定、邢珣、徐琏、戴德孺各领五百精兵,分路突袭,出其不意。又命余恩率西百士兵在鄱阳湖上往来游弋,引诱敌军。同时安排陈槐、胡尧元、童琦、谈储、王暐、徐文英、李美、李楫、王冕、王轼、刘守绪、刘源清等将领各率百余士兵,在西周布设疑兵埋伏,待伍文定等主力接战后协同出击。部署完毕,甲寅日深夜,官军急速进军。伍文定率主力正面迎敌,余恩随后接应,邢珣绕至敌后包抄,徐琏、戴德孺则分兵两翼夹击,以分散敌军兵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