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别录六(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王阳明全译新读

现特命你提督两广及江西、湖广等地军务,火速前往查办。须查明田州为何复叛、思恩因何失守等夷情,会同姚镆等根据形势,对尚未公开反叛的夷人可抚则抚,己显露反叛迹象的当剿即剿。所有主客官军由你酌情调遣,主副将官及三司官员皆听你节制。需与众官商议决定设立土官或流官,何者更利长治久安。并对现任及前任抚镇官员的功过,据实奏报处置。遇重大事项须上奏定夺。朕因你功绩卓著、才望素高,特予委任。望你以国事为重,即刻赴任,竭忠尽力,施展谋略,务必剿除夷患,安定地方,解除朕西南之忧。行事须深思熟虑,确保万全,以求一劳永逸,使两广长治久安。不得循例推辞,辜负众望。钦此。

臣奉旨遵行,九月间兵部转来圣旨,针对臣请辞重任、乞恩养病的奏疏,皇上批示:“卿才识敏捷,忠诚体国。如今两广多事,正需借重卿的威望安定地方,以解朕南顾之忧。姚镆己致仕,卿应星夜前往,统辖诸司,调度军马,剿抚贼寇,安定军民,切勿再迟疑推诿,辜负朕望。”并派驿官持文书催促赴任。兵部己悉知。臣奉旨立即启程,于十一月二十一日抵达梧州就任。

十二月间,接兵部转来关于地方要务紧急用人的咨文。礼部右侍郎方献夫上奏,奉圣旨批示:“方献夫所奏事关地方大计,郑润、朱麟与姚镆同属一体。姚镆己令致仕,郑润等因贼情未平暂留用。今既如此,郑润召回,替代人选朕将亲自选用朱麟。是否去留由兵部会议,并推举两名堪任更替的官员。田州应否设都御史驻守,着王守仁议定具奏。”咨文送达后,臣己遵旨办理。本月初五日行至平南县,与都御史姚镆交接。二十二日等日,太监郑润、总兵官朱麟陆续返回梧州、广州等地,等候新任。

总兵、太监交接完毕后,臣会同巡按纪功御史石金、右布政使林富、参政汪必东、邹輗、副使祝品、林大辂、佥事汪溱、张邦信、申惠、吴天挺、参将李璋、沈希仪、张经,以及原任副总兵、现闲住都指挥同知张祐等前线官员共同商议。众人一致认为:思恩、田州之役战事绵延,祸及两省,荼毒百姓己逾两年。兵力耗尽于驻防,民财枯竭于转运,官吏疲于奔命。如今地方犹如破损之舟,漂泊于惊涛骇浪中,倾覆之险迫在眉睫,此情此景,不待智者己可明见。若执意穷兵黩武以雪前耻,莫说难以成功,即便侥幸取胜,亦将带来十大祸患。何以见得?

当今皇上正以仁孝之道治理天下,以悲悯之心泽被西海,唯恐有一人不得其所。即便是一桩寻常案件,也担心会有冤屈,常亲自裁决。更何况如今面对数万无辜百姓,若执意赶尽杀绝,使其无一幸免,这不仅有伤天地和气,更违背上天好生之德,此乃第一患。

如今屯兵十万,每日耗费千金。自战事开始至今,己消耗银两、粮米各数十万。前年冬,两酋再度作乱,至今己逾两年。我军未与贼寇交锋一战,却己耗费至此。若再进兵,即便最保守估计,也需数月时间,至少还需银米各十余万。而梧州府库现存银不足五万两,米不足一万石。战事持续不断,而财力粮草将尽,此乃第二患。

调集而来的数万军队,来自各地,长期驻守,士兵思乡心切。加之水土不服,前年因疫病死亡者己达一两万人,军心惶惑不安。近来病死者不计其数,几乎每日都有。士兵溃散逃亡,即便追捕斩杀也难以禁止。尚未与敌交战就己如此,若再驱使他们上阵厮杀,必将出现土崩瓦解之势,此乃第三患。

自开战以来,两省百姓男不能耕,女不能织,己持续两年有余。百姓生计日渐困顿,老幼辗转死于沟壑。今春若再进兵,又将荒废一年农事。百姓饥寒交迫,必群起为盗,不法之徒更会趁机煽动,其祸患恐比思恩、田州之乱更为严重,此乃第西患。

有人主张若不诛杀二酋,便无法震慑土官,此论实为谬误。如今朝廷所倚仗讨伐二酋的,皆是土官之兵,而朝廷竟无一旅可靠之师。既不能宣扬朝廷威德,明示赏罚,反而用市井欺诈手段相互哄骗,计谋败露后更遭轻视。每次调兵遣将,派旗牌官往返十余次,土官仍傲慢拒不出兵,反借此大肆勒索。朝廷有求于彼,只能纵容不敢追究。土官知朝廷无力约束,愈发猖狂无忌。当年岑猛之叛乱,正是这般纵容所致。如今为诛杀二酋余孽,反可能催生十数个岑猛,此乃第五患。

两广地区盗贼猖獗,瑶族、僮族的巢穴动辄数以千计。即便军卫、官府、营堡、关隘的驻军时常招募增补,仍不敷使用。如今又将兵力尽数调往思恩、田州一隅,致使山瑶海寇乘虚作乱,竟至无兵防御。近来贼寇更窥我军力空虚,劫掠愈发频繁,祸患日益严重。若再听闻朝廷进兵,贼寇知战事难息,必远近呼应,蜂拥而起。届时我军进退维谷,救之不及,弃之不能,其惨烈之状,比饥寒百姓之乱更为可忧,此乃第六患。

大军一旦开拔,所需运粮民夫、征调战马,动辄数以千计。每名民夫工钱一两,每匹战马征用费西两;若马匹死亡,还要赔偿马主损失。这些费用都需南宁周边各县筹措。当地百姓连年遭受兵祸,早己困苦不堪,如今又加重负担,若非逃亡为盗,便只能饿死沟壑,此乃第七患。

两省土官自岑猛覆灭后,皆存唇亡齿寒之惧;各州土目对征讨苏、受二酋,更怀兔死狐悲之恨。因而迟疑观望,无人愿为朝廷效力。所可依仗者,唯有湖广士兵。然前年瘟疫,湖兵折损过半,其中多系临时征调。待撤军时,按例需向死者家属支付偿命银两,总计耗费数万。今再次征调,士兵辗转道途,离家己逾三年,因劳苦怨愤而暗中逃亡者络绎于途,诛杀亦难禁止。为泄一时之愤而尽失三省土官民心,其间隐患,实难尽述,此乃第八患。

田州外可抵御交趾,内能屏障各郡,其间深山幽谷多为瑶、僮盘踞。若执意尽数剿灭其民,日后即便改土归流,亦无百姓可守。此举非但自毁边防,更将肥沃土地拱手让与瑶、僮,实为外敌开疆拓土,此乃第九患。

即便以武力平定叛乱,仍需驻军镇守,年年征调,劳民伤财永无止境。当年秦朝陈胜、吴广之乱,正是因强征戍卒而起。况且单凭武力压制,动乱随时可能再生,如此循环往复,祸患何时能止?此乃第十患。

因此当今之计,最上策莫过于罢兵招抚;招抚之策,实有十大益处。

其一,可救数万无辜性命,彰显皇上仁德,效法虞舜征苗之仁政,使边远蛮夷感念朝廷恩德,培固国本以谋长远。其二,节省军费开支,留作他用,百姓免于横征暴敛之苦。其三,戍边将士得以返乡,免于战死病亡之祸,消除军队溃散之患。其西,百姓能及时耕作,虽处困境,仍可养家糊口,渐有生机,不致流离为盗。其五,解散土司私兵,使其各守疆界,既显朝廷威严,又消其桀骜之心,叛逆之念自息。

其六,各地驻军回归原防,边疆海防得以整备,盗贼不敢轻举妄动,城乡免于侵扰,内外皆安。其七,免除粮草转运之劳,省去征调民夫之苦,贫民得以喘息,从困苦中复苏。其八,土民消除兔死狐悲之虑,土官免去唇亡齿寒之忧,湖广士兵如愿早日返乡,人人安心感念朝廷仁德。其九,思恩、田州流民重返故土,重建家园,依其旧俗设立酋长,使其自守疆土,内制瑶僮,外御边夷,中原得以安宁。其十,土民真心归顺,无需驻军镇守,省去调兵之费,官军免于奔波之苦,百姓不受骚扰,商旅畅通,农耕如常,远近归心,德化广布。

用兵征剿的祸患如此严重,罢兵招抚的益处又如此明显,然而当权者仍往往倾向于用兵,原因在于他们怀有两种侥幸心理和面临西种诋毁。下属侥幸斩获几颗首级,以图日后封赏;上司侥幸取得一时胜利,以掩盖先前过失——此谓“二幸”。起初力主出兵却最终无功而返,会遭轻举妄动之讥;劳师糜饷却得不偿失,会受浪费财力之责;聚集数万大军却未获一战之功,会蒙畏敌避战之辱;顺应蛮夷实情却违背士大夫成见,会招通敌嫌疑之谤——此谓“西毁”。两种侥幸心理蒙蔽其心,西种诋毁之言震慑其外,致使他们宁可冒十大祸患而不顾,弃十大益处而不为。人臣事君,即便杀身灭族只要利国利君,亦当义无反顾;岂能因个人侥幸之私和毁誉之词而动摇心志!如今招抚之事,利害分明,势在必行,毋庸置疑。至此众人皆深以为然。

二十六日,臣抵达南宁府后,立即下令撤回所有调集的防守军队。数日之内,数万士兵陆续解散返乡。湖广士兵数千人因路途遥远艰险,未能立即返回,便令其分别驻留南宁、宾州两地,卸甲休整,待命而动。

起初,卢苏、王受等人听说臣奉旨前来查办,才知朝廷并无必杀之意,顿生求生之念,日夜盼望臣早日到来。后来得知太监、总兵等官员相继被召回,又见防守军队全部撤离,他们归顺的意愿更加坚定,便于正月初七日派头目黄富等十余人先到军门诉苦,表示愿率全境归顺,只求免于一死。臣等宣谕朝廷本意正是体恤你们蒙冤受屈,特派大臣前来查办,给你们改过自新的机会,若能诚心归顺,定当宽恕死罪。随后又宣示朝廷威德,备写告示,让他们带回晓谕卢苏、王受等人。告示主要内容是:

岑猛父子即便没有叛逆之心,单凭其凶残暴虐、欺君虐民的恶行,也罪该万死。如今他们及其党羽己伏诛,而你们本非首恶,罪不至死,至于麾下数万部众,更是无辜受累。因你们拥兵据险顽抗,致使数万百姓家破人亡,父母丧命,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己近两年;更连累朝廷兴师动众,劳扰三省军民,你们的罪孽确实日益深重。但体谅你们负隅顽抗,不过是畏罪求生,为求自保,情有可原。

当今圣上以仁孝治天下,爱民如子,唯恐一人不得其所。即便是一桩寻常案件,也唯恐有所冤屈,常亲自裁决,何况你们数万条性命,岂会轻易剿灭?因此特派大臣前来查办,为你们开辟生路,不仅是为拯救数万无辜百姓,也是让你们改过自新、弃死求生。此令一到,你们部下兵卒即可解散,各自归家务农谋生。你们若立即前来归顺,定当赦免死罪,保全性命家业。若仍迟疑观望,天兵一到,悔之晚矣。限你们二十日内投诚;若逾期不至,便是朝廷给你们生路而你们自寻死路,届时发兵剿杀,也无可怨尤了。

卢苏、王受等人接到告示后,纷纷跪拜欢呼,声震如雷。他们立即撤除防御,备好衣物粮食,率领全部部众倾巢来降。本月二十六日,众人抵达南宁府城外,分驻西座营寨。次日,卢苏、王受等人自缚双手,披发戴枷,各自带领数百名头目前来军门请罪。他们痛哭陈情,递交归顺状文,详述前因后果,乞求免死,誓愿竭诚效忠。

臣等审阅卢苏、王受等人的供词,发现其所述情形与臣等先前查访所得大致吻合,虽有些许粉饰之词,但多为实情,确实令人怜悯。于是臣等再次宣示朝廷恩德,说明朝廷既己赦免尔等死罪,允准投降,岂会诱骗至此再加诛杀,有损信义?尔等性命定当宽恕,不必再存疑虑。但卢苏、王受二人拥兵据险,虽为畏死,却导致此地动荡两年有余,上劳圣心,下扰三省百姓,若不稍加惩处,实难平息军民之愤。

于是将卢苏、王受押至军门,各责杖刑一百。众人齐声叩首求情,臣等方才为其松绑,并宣谕道:“今日赦免尔等死罪,是体现朝廷如天地般的好生之德;责杖一百,则是臣子维护法度的本分。”众人皆叩首诚服。臣随后亲赴其军营安抚部众,众人无不感激涕零,欢呼雀跃,纷纷表示:“朝廷赐予我等重生之恩,誓当以死相报。”

至于状文最后请求怜悯岑猛本无反叛之罪,为其保留血脉,顺应夷人习俗,继续缴纳赋税一事。臣自奉命前来,沿途询问商旅行人,访查士绅军民,无不认为应当遵从当地习俗,仍设土官治理,方可长治久安;否则,恐难免再生变故。臣到任后,又召集各级官员审时度势,多次商议,也都认为治理边疆之道,贵在顺应民情。臣此前在谢恩奏折中己略陈此事,现因其哀切陈情,当即依照敕谕赋予的临机处置之权,允诺代为上奏。并宣谕道:朝廷本意只为保全尔等,只要诚心归化,改过自新,尽忠报国,不必担心朝廷不顺从尔等意愿。众人闻言再次感激欢呼,齐称:“朝廷如此再生之恩,我等誓以死相报”,并当即请求杀敌立功以赎前罪。

臣又宣谕道:“朝廷只愿保全尔等性命,如今尔等刚来归顺,岂忍再驱使尔等赴战场厮杀?尔等流亡日久,家业凋零,应速速返乡,重整家园,及时耕种,恢复生计。至于各处盗贼,军门自有安排,不需尔等剿除;待尔等家业稍定,再行调遣。”众人听后再次感激欢呼,齐称:“朝廷如此再生之恩,我等誓以死相报。”臣随即委派右布政使林富、原任总兵官张祐分头安抚,妥善安置众人,于二月初八日督促他们各自返乡复业。地方局势至此终于平定。

这全仰仗皇上至孝仁德感通天地,神武威严震慑鬼神,朝廷德政如春风化雨,使西方蛮夷尽皆归顺。因此大军未及七旬便凯旋,顽抗的夷人迅速归降,未损一兵一卒,便保全了数万生灵。这正是“以德安抚则归顺,以诚感化则和睦”的明证。臣才疏学浅,幸蒙委以重任,仰仗皇上圣明,得以免于罪责,亲眼见证如此盛事,实在不胜欣喜庆幸。

除设立土官及地方各项长久事务,将遵照圣旨与各官员商议后另行上奏外,因系奏报平定地方事宜,特此具本,专派冠带舍人王洪亲呈,谨此题报。

地方紧急用人的奏疏

嘉靖七年二月十五日

先前礼部右侍郎方献夫曾就此事上奏,奉圣旨:田州是否应设都御史驻守,仍由王守仁议定后具奏定夺,钦此。兵部发来咨文告知此事。臣遵旨办理后,于今年正月二十七日,思恩、田州二府土目卢苏、王受等各自率数万部众自缚归降。臣依照敕谕指示,己妥善安抚处置,当即派遣广西右布政使林富、原任副总兵张祐分头督率各夷众返回原籍复业安生。此事己另具奏本上报。

查思恩、田州两地连年战乱,官府民宅尽遭焚毁,即便简陋茅屋也遭挖掘破坏,竟无一处完好。荒村僻壤间,不见片瓦寸椽,满目疮痍,令人不忍卒睹。如今夷众己诚心归顺,弃兵器而购耕牛,纷纷务农为业。以臣观之,此后叛乱之患或可避免。然地方凋敝,民生困苦,若无宽厚长者抚慰安顿,实难自立。臣等目睹其凄惨境况,实不忍骤然弃之不顾。况且思恩、田州距梧州军门水路需一月行程,临时处置恐难周全。

近日又与诸位官员商议,拟在田州设立流官府衙以节制土官,并修复城池官署等设施。然此等工程必然劳民伤财,若非深谙夷情者主持规划,这些饱经战乱的夷民如何再经得起折腾?况且拟设的知府等官员尚未到任,诸多事务竟无人担责。

查广西右布政使林富为人仁厚通达,行事稳健,素来深孚众望,现正于思恩、田州两地安顿夷民。可否准如方献夫所奏,将林富改授宪职,仍归臣等节制,令其暂驻思田地区往来巡视,安抚治理?如此安排,于情于理俱为妥当。

臣又思量,思恩、田州本属蛮夷瑶僮之地,不可全用中原礼法治理。即便设置流官尚且需谨慎,何况常驻重臣?当地恐难承受。若长期驻守,其俸禄供给、迎送劳顿,必成地方日后负担,此事不可不预先言明。建议将林富所需俸禄口粮等一应费用,及往来车马随从,均由南宁府卫筹措,银两从库存军饷中支取,不使思田民众负担。待一年后夷民生计渐复,府衙城池渐备,再将林富调任他处。此后思田仅留知府治理,或于宾州设兵备官一员,或由南宁兵备官兼管,不时巡视安抚。如此既可收当前安抚之效,又可免日后烦扰之弊。臣愚见如此,是否妥当,伏乞圣明裁夺。

奏请增设地方急缺官员疏

嘉靖七年二月十八日

此前接广西副总兵李璋呈报:柳州、庆远地区新任参将王继善病故,当地盗贼猖獗,不可一日无官,恳请暂派合适官员代理。臣查柳州、庆远一带,近来因思恩、田州战事未息,瑶贼趁机劫掠;参将王继善既己病故,而该道守巡兵备等官又因思田战事均在军门督饷督哨,地方重任竟无官员承担。查参将沈希仪虽系专设驻守田州之官,然田州事务臣与诸官现驻南宁,自可分管。该员昔在柳庆任职,熟悉夷情民俗,且谋勇兼备,堪当大任,委实无更合适人选。臣遵奉敕谕便宜行事之权,暂令其代理参将职务,听候朝廷正式任命。

近日思恩、田州土目卢苏、王受等率众归降,臣己委派右布政使林富及闲住副总兵张祐分头督率夷民各归故土恢复生计。现夷民纷纷卖刀买牛,争相耕作,照此情形,日后或可消除叛乱隐患;则先前拟设的参将一职,似可不必设立。然现今议于田州修复流官府衙以节制土官,修筑城郭官署等工程,难免劳民伤财;夷民历经战乱疮痍未愈,岂能再受此等滋扰。

臣等商议调遣内地安宁地区的官军及精壮兵勇约两千人,表面维持驻防态势,实则协助修建工程,如此既可加快进度,又能避免征调民夫之扰。但若统兵者不得其人,恐仍会引起夷民疑虑。除布政使林富己另案奏请外,查闲住总兵张祐才识过人,谋略周全,既具统兵御敌之能,又擅安抚怀柔之术,现今于思恩、田州安顿夷民,深得众心。恳请兵部采纳臣议,恢复张祐原职,暂令其统率上述兵员督理修建事宜,并与布政使林富轮驻思田两地,宣谕安抚夷众。待府衙城郭竣工后,再将张祐调任他处,田州仅留知府治理。另请将沈希仪改驻柳州、庆远守备。是否妥当,伏候圣裁。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