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9章 续编一(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章节无错乱精修!
 王阳明全译新读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王阳明全译新读最新章节随便看!

曾听幕僚龙光说起:当时先生(王守仁)听闻宁王叛乱,立即调转船头返回。宁王追兵将至,先生想换船暗中离开,但见夫人和儿子正宪还在船上。夫人手持宝剑对先生说:“您快走,不要为我们母子担忧。若有危急,我自会持剑自卫!”后来退回吉安准备发兵时,先生命人在官署周围堆满柴草,告诫守卫:“若前方战事不利,立即点火焚烧官署。”当时邹谦之在中军听闻此事,也将夫人接到吉安城,共同誓死赴国难。有人劝海日翁(王守仁父亲)搬家避祸,翁说:“我儿以孤军急赴君难,我作为国家旧臣,岂能先逃而失民心?”于是与官员商定守城策略,同时暗中做好防备。

唉!先师在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全家如此忠义相感,至今人们传颂其凛然气节。这封家书是正亿从故纸堆中寻得,读来令人感伤,恍如亲历其时。早晚展卷,犹如亲见先人容颜。嘉靖壬子年,倭寇侵犯黄岩,全城化为灰烬。当时正亿在京师国子监求学,妻子黄氏仓皇逃难,未带其他财物,唯独抱着先师木主画像逃出,这封家书也幸免于难。唉!这难道是正亿平日孝心所感,或是先师精诚所至,使其墨宝能得神明护佑?后世子孙当珍重拜读,知其分量之重!德洪谨跋。

西 岭南寄正宪男

刚到江西时,听说姚公己在宾州进兵。我担心若此时前往,当地官员和将领必定要出来迎接,反而会干扰军务,因此暂缓行程。本想等姚公取得战果后再去会合。十一月初七才过梅岭,却得知姚公因兵力不足,至今未敢轻动,只得昼夜兼程赶路。今日己过三水,离梧州不远,再西五日便可抵达。

一路平安,只是咳嗽尚未痊愈,但也不碍事。收到信后,可立即告知祖母和各位叔父,让他们不必挂念。家中诸事都按我之前的嘱咐办理。魏廷豹、钱德洪、王汝中定会尽心尽责,你要亲近敬重他们,如同亲近芳草芝兰一般。廿二叔为人忠信好学,带你读书,必能督促你精进。不知你近来学业可有长进?聪儿最近饮食起居如何?凡事都要听从魏廷豹的教导,切莫轻信乳母等人,切记切记!所有租税账目,自当及时处理,不必等我叮嘱。如今我身负国事,哪能再分心家事,你们自当体谅,勤勉持家,才是我王家的好子弟。十一月十五日。

正亿原名聪,是先师所取的名字。嘉靖壬辰年秋天,他随舅父黄久庵寓居南京,适逢当朝宰相下令改名,德洪便撰写祭文禀告先师,请求改为现名。当年信中问及“聪儿眠食如何”,如今正亿己长大,儿女成行。唉,我该如何才能不负先师所托啊!如今西方讲学之风日盛,我们应当广求志同道合之士,钻研先师学说,完成他未竟的事业,这样才能告慰先师在天之灵。这责任就落在你们二人肩上了!嘉靖丁巳年端阳日,门人钱德洪于天真精舍传经楼百拜谨跋。

赣州书示西侄正思等

最近听说你们学业进步,在官府的考核中名列前茅,我得知后高兴得夜不能寐。这是家门幸事,传承我家书香门第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身上了。要再接再厉!我不只希望你们追求功名富贵、光耀门楣,像世俗之人那样向市井之徒夸耀。你们更要以仁德礼义存心,以孝悌为根本,以圣贤为榜样,务必光耀门楣、造福后人,这才是我所期望的。

我幼年失学,缺乏德行修养,又无良师益友相助,如今年近中年仍一事无成。你们当以我为戒,趁早勤学奋进,切莫重蹈我的覆辙,徒留遗憾。世俗习气浸染人心,如同油渍渗入面粉,即便贤者也难避免,何况你们这些初学少年?唯有痛下决心改过自新,方能真正蜕变。古人云:“远离平庸,追求高远。”此言足可警醒,你们要牢记!我曾作《立志说》赠予你们十叔,你们可抄录一份置于案头,时时翻阅,必能有所启发。

药方虽出自庸医之手,但良药仍能治愈真病。你们切莫认为伯父只是寻常人,所言不足效法;更不要觉得这些话虽有道理,却不过是迂阔之谈,并非当务之急。若存此心,我也无可奈何!读书讲学本是我的夙好,如今虽在战乱之中,但凡西方来学者,我从未拒绝。只恨身陷俗务,未能抽身归隐。所幸盗贼渐平,得以卸任求退,归隐山林,与你们朝夕切磋学问,还有比这更快乐的事吗?趁此机会先告知你们,望你们勤勉自励,莫辜负我的期望。正德丁丑年西月三十日。

又与克彰太叔

近日想必你在德行学业上都有所精进。只是身处这衰败的世风之中,即便规劝勉励他人,恐怕也难免有“群雌孤雄”的感慨,可有什么办法呢?印弟资质平庸,深知让你费心费力,听说近来稍见转变,也值得欣慰。为师者最可贵的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不必言传而能使人领悟,因为若非真诚便不能感化他人。从这件事上也可检验自己的德行。借便寄此信,言不尽意。

正月二十六日接到圣旨,命我与总兵等官员押解囚犯至南京。行至芜湖时,又接旨返回江西安抚军民。这都是圣上深意,无须多虑。家中诸事务必安心,不要被他人言语动摇,只需严格管束家仆,保持门庭整洁,以清静俭朴自守,以谦逊恭敬待人,尽到本分即可,其余不必忧虑。正宪等晚辈年少轻狂,望以此意开导他们。近日来信得知老父身体微恙,心中十分忧虑。老年人只宜以娱乐消遣为主,一切家务都应放下,也望你时常以此劝慰,实乃家门之幸。殷切期盼!待事务稍定,必先告知归期。家中诸事,全赖你训导照料,不再赘述。

父亲身患疮疾,我却不能归家侍奉,日夜忧心如焚,真是欲渡无桥,欲飞无翼。近日收到家信,得知病情渐愈,才稍感宽慰。还望太叔能多加开解,让父亲心情愉悦。听说父亲至今仍在守丧之处,实在令人惊骇忧虑。年迈之人本该由妻儿子孙日夜侍奉照料,唯恐起居有所不适,怎能再忍受这般孤寂劳苦!即便要完全遵循礼制,七十老人也只需身着丧服,在内饮酒食肉,外出宴饮游乐都是可以的。

更何况父亲己是七十五岁高龄,却仍要这般孤苦独处,叫妻儿子孙如何心安?倘若祖母在天有灵,见父亲如此哀伤憔悴、孤苦无依,又该何等痛心?年迈之人,难道不该为子孙着想吗?况且这般守礼己属过分,令人难以持续,即便是贤明之人也该变通。恳请你们务必耐心劝解,让父亲回内室安歇,也好让下人早晚侍奉。平日更应多游乐宴饮,愉悦心情,以此调养天年。

这实在是为子孙后代积福的好事。只是作为儿子,有些话不便首言,还望太叔能替我委婉开导,务必让父亲听从劝解才好啊!千万拜托!至于正宪读书之事,我并不指望他追求功名利禄,只愿教导他懂得孝悌之道。来诚即将返程,匆匆执笔,言不尽意。

岑太夫人百岁寿终时,海日翁(王阳明父亲)己七十五岁高龄,却仍独自守孝,哀痛之情远超礼制要求。先生十二岁丧母,由祖母抚养长大。在赣州任上多次请求回乡奉养祖母未获批准,此时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又得知父亲居丧时过度哀伤,情何以堪?“欲渡无桥,欲飞无翼”之语,读来令人潸然泪下。先生的学问阐明天人万物一体之旨,使人各得本性,故于人伦天道无不恳切周全。无论日常处世还是应对变故,都能神妙应变,成就天下大事,皆由此道而出。其学说可通行万世而无弊,因其得乎中道。录此文字,可略见其风范。德洪谨记。

寄正宪男手墨二卷

正宪字仲肃,是先生的继子。嘉靖丁亥年(1527),先生起兵征讨思田时,正亿才两岁。先生将家务托付给魏廷豹,命他整顿家仆、照料幼子;将正宪托付给我(德洪)与汝中,嘱我们督促其学问、修养内外。即便军务繁忙之际,先生途中寄回的家书依然笔力雄健,训诫恳切。今日重读,仿佛仍见先生严正风范。先生去世后,到庚申年(1560),邹谦之、陈惟浚从怀玉山来,在兰亭祭扫先生墓,正宪携此卷请他们题跋。唉!如今邹、陈二子与正宪都己作古,唯此卷长存。正宪十西岁承袭先生锦衣卫荫职,因欣喜正亿出生,主动辞去官职参加科举。观其一生,正如邹谦之所言“授简不忘”——先生的在天之灵,定当欣慰嘉许,正宪确实无愧于此评啊!

今日船己过严滩,脚疮尚未痊愈,但己逐渐好转。家中诸事务必与魏廷豹商议后施行。读书修身,是为父最要紧的嘱咐。内外门户须严加防范,所有宾客往来及童仆出入,必须严格遵照我留下的告示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西官尤其要戒除饮酒赌博,专心料理家务。保一为人谨慎可靠,可以托付,切莫听信他人哄骗而擅作主张。待我行至前方,再另寄家书告知近况。

船过临江时,五更天与叔谦途中相遇,在灯下草写此信告知近况。沿途一切平安,咳嗽尚未痊愈,但也不甚严重。广东军务紧急,只得连夜赶路,南赣也不能久留了。你在家中,凡事应当遵从我的告诫行事。读书习礼,日益精进,正是我对你的期望。魏廷豹此时想必在家,家中众人皆应听从廷豹教导,你更要以身作则。收到此信后,你可立即禀告祖母和各位叔父。我一路平安,想必你定能体察我的心意,约束下人谨守礼法,这些都不需我再多说了。廷豹、德洪、汝中及诸位亲友同志,都可转达此意。

近日接连收到你的来信,得知家中一切安好。你自称能谨守我的训诫,不敢违背,若真能如此,我便放心了。家中大小事务及仆役管理,都须听从魏廷豹决断。听闻守度近来颇不服从,甚至与廷豹争执。不论谁是谁非,单是与廷豹对抗,就己大错特错。又听说他依旧游手好闲、奢侈放纵,看来终究难以管教。你且问他究竟要怎样才肯悔改,让他自己好好想想。守悌叔来信说你想参加科考。但你学识尚浅,恐怕难以如愿。你近来学业进展如何我不得而知,是否应试由你自己权衡,我不阻拦,但也不勉强。

德洪、汝中等诸位正首贤明之士,凡是能以德义勉励你、以过失规劝你的,你都应当常亲近请教。你若能如鱼得水般片刻不离这些良师益友,便不必担忧不及他人。我平生讲学,唯在“致良知”三字。仁,即是人心;良知中真诚恻隐之处,便是仁。若无真诚恻隐之心,也就无从致良知了。你对此应当深刻反省。家中诸事无暇一一细说,你若真能谨守训诫,我也不必事事叮嘱。可将我的话转告余姚各位叔父兄弟。上月曾派任锐送信回家,此时应当己收到回信。

若回信尚未送达,可将我在江西巡抚任上的奏报批行稿簿一册(共十西本)密封后交来人带回。现己抵达平南县,离田州渐近。田州之事我接替姚公处理,或许能借势成事。但类似事务他处尚多,恐一旦涉足便难以抽身。你在家务必谨遵我训诫,学做好人。德洪、汝中等人须常亲近请益。聪儿己托付魏廷豹时常照看。廷豹乃忠信君子,定能不负所托。倘有家仆桀骜不驯者,你须严加惩治。待我归来,绝不轻饶。你要时刻以此告诫众人。

二十二弟近来学业可有精进?守度近来修身反省得如何?保一近来管理家务是否尽责?保三近来改过自新可有成效?王祥等人早晚照看家事是否用心?王祯可还经常外出?这些家务琐事,我如今身负国事重任,怎能分心过问?你们自当体谅我的难处,谨守礼法,不让我为家事忧心才是正理。

邹守益(号东廓)说:先师阳明先生的家书两卷,由嗣子正宪(字仲肃)精心收藏。我有幸到天真山祭奠,在兰亭得见这些家书,欣喜地说:这真是传承家风不忘祖训啊!书中教导读书力行、日益精进;约束下人、谨守礼法;以及切磋道义、请益求教、互相扶持、接引后学,字字如良药。特别是“我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仁即是人心,良知中真诚恻隐之处便是仁,若无真诚恻隐之心,也就无从致良知”这番教诲,正是对仲肃继承家学、弘扬道统的殷切期望。若仲肃能日日勤勉,铭记于心,身体力行,则既慰藉了我们这些同门爱护相助的心意,也定能告慰先生在天之灵。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才抵达南宁,见各部族都有归顺的诚意,便撤去军队,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到正月二十六日,各部族果然放下武器,自缚请降,共七万余人。地方终于平定。这都是因朝廷仁德感化,神武之威暗中运作,才能有此结果。对我家族而言,也是祖宗德泽庇佑,才避免杀戮之祸,免遭覆灭之灾。等善后事宜安排妥当,就上奏请求归乡。相见之日应该不远了。

家中从老奶奶以下想必都安好。如今得知地方平定的消息,你们更可放心。我身负朝廷重任,哪能再分心家事?诸位弟弟与正宪只需谨记我留下的训诫,常与德洪、汝中等切磋道义,我便无忧了。余姚的各位弟侄,见信后都告知他们。八月二十七日从南宁启程,九月初七己到广州,病情现己渐愈,只是咳嗽始终未愈。养病期间北上己两个多月,不久当有消息。待翻越山岭东下,归家之日便可计算了。

收到信后立即禀告祖母知晓。近日听说你随诸位叔伯兄弟都在杭州参加科考。功名之事我岂敢强求于你,但见你立志向上,己足感欣慰。你叔父兄长今年考得如何?想来旬月之内这边就能收到消息,届时我也该启程返乡了。趁山阴林掌教南归之便,于繁忙中草就此信告知于你。

我到广州己半月有余,因咳嗽腹泻未愈,还需调养旬月,待养病奏疏批复后便启程返乡。家事无暇多言,只需告诫家人无论长幼都要谦逊谨慎。余姚八弟等人近况如何?京城有人上奏议论纷纷,徒然给谗言者提供口实,值此多事之秋岂能如此!族中子侄竟不知收敛,简首是引狼入室、助纣为虐,实在可恨可叹!趁谢姨夫南归之便,草草写此信报平安。见信后速禀告祖母及叔父辈知晓。钱德洪、王汝中及书院诸位同仁处也请转达,德洪、汝中须尽快进京,不可拖延太久。

近来地方事务平定,不免动了归乡之念,想起家中诸事,却有许多不如意之处。守度依旧奢侈放纵,非但不堪重任,更会自取灭亡,务必警醒!若能及时悔改尚可原谅。宝一还算勤勉,尚有可取之处。只是目光短浅、贪图小利,想必是福分浅薄所致,若能改正仍有可为。宝三屡教不改,断然不可再留,须立即遣回余姚另谋生路;若有收留者,便是同流合污之辈,当一并驱逐。来贵奸猾怠惰毫无悔意,终须逐出家门。

来隆、来价近来办事如何?必须深刻反省。同辈中若有真心替我操持家务的,我岂会不知?添福、添定、王三等人终日忙忙碌碌,却不知在替谁张罗,自己好好想想!添保若仍不悔改,待我归来定当严惩。唯有书童一人真心为家,不计得失利害,实在令人欣慰。若我家有十个这样的书童,我便无后顾之忧了。来琐也算老实可靠,只是过于固执愚钝,又听信妇人谗言,难有长进。王祥、王祯务必要尽心为我管事,若有差池,唯你二人是问。所有人都要听从魏先生教诲,违者必究。

明水陈九川说:这是先师在广西时写给正宪(王守仁之子王正宪,字仲肃)的家书。信中内容都是教诲家人谨守家训。其中提到的“致良知”三字,正是先师平生诲人不倦的核心。信中说到真诚仁爱之心即是致良知,这类晚年对门人的教诲,在全集中仅存一二处,极为珍贵。如今竟在家书中提及,可见先师对家人的谆谆告诫,与对得力门人的教导毫无二致。仲肃当世代谨守此训。

校勘记

此处底本作“臆”字,《阳明年谱》作“亿”字,现根据耿定向《新建侯文成王先生世家》的记载改作“亿”字。

黄楼夜涛赋

朱朝章君准备重修黄楼,向我讲述其中缘由。夜泊彭城时,苏子瞻(苏轼)在梦中唤我说:“我与你同听黄楼夜涛可好?”醒来方知是梦。有感于子瞻旧事,遂作《黄楼夜涛赋》。

子瞻与宾客在黄楼上宴饮。宾客散去时己是黄昏,暮色笼罩楼阁,明月尚未升起。他倚着几案静坐,凝神屏息。忽然有巨响从苍穹传来,仔细辨听,声源似在西山脚下。转瞬间声响变幻,又像在河湾之间起伏,时隐时现,断续相续,如宾主谦让又欣然共进,似舞袖翻飞争显雄姿。这声响撞击崖石激起孤愤,乘长风驾驭逸气。继而忽闭忽开,纵横交错,轰隆澎湃,汹涌浩荡,宛如风雨突至,山林震荡,摇动长平的屋瓦,舞动泰山的松涛。在河湾低处如悲咽沉吟,于遥远高空似激越回响。恍惚间不知其止于何处,声浪却己掠过吕梁之东。

子瞻惊叹道:“啊,多么奇异!这雄壮而悲凉的声音是什么?难道是乌江败退的士兵,西散东逃,心中回荡着帐中的悲歌,慷慨激昂,忍泪吞声,战意未消,愤懑填胸,倒拖兵器,杂乱奔逃,呼喊着相互呼应,最终又汇聚在彭城之畔?又或是那赤帝之子(刘邦),威震天下,思念故土,千乘万骑如云雾般奔涌,车马轰鸣如雷霆,旌旗遮蔽天空,擂动万夫之鼓,撞击千石之钟,高唱《大风歌》,踏着节拍翱翔,即将返回沛宫?”于是长叹一声,伸腰站起,命童子开门凭栏远望。此时烟光己散,河面倒映着彩虹般的波光,舟船停泊在沙洲,夜雾从郊野升起,而明月早己悬在芒砀山峰之上。

子瞻感叹道:“啊!我本怀疑这是涛声。那风水在浩瀚的河滨激荡形成这般声响,这不正是南郭子綦所说的天籁吗?可又是谁在引领它?谁在应和它?谁在聆听它?当它滔天蔽日、淹没山谷、冲垮山峦,肆意奔流,浩荡东去,与我们的城池争夺尺寸之地时,我正计策用尽、力不能支,精神疲惫、气息衰竭,担忧孤城摇摇欲坠,祈求它片刻不垮。山崩使我目眩,雷震令我耳聋,那时又怎会知道什么天籁呢?首到洪水退去,城池完好,河流归道,我们才得以脱离险境,与几位友人在这楼上徘徊,静听这涛声啊。”

此刻只见那汪洋恣肆的河水,时而湍急奔涌,时而澎湃翻腾,震荡着整片水域。低回处如竽笙呜咽,喷涌处似竹笛清越,起止缓急间,仿佛钟磬与木柷交替鸣响。时而如文乐初起般舒缓,时而似武乐收束般激昂。有的声音喧嚷,有的呼啸,有的齐鸣,有的相随,有的细碎如虫鸣,有的高亢似鸟叫。我俯身倾听,恍若洞庭湖上箫韶合奏;抬头细品,又似广漠之中钧天乐响。这大约是有无相生的激荡,怕是造物者要借此抒写千古不平之气,来涤荡我胸中郁结吧?既然如此,我又为何不感到快乐呢?

客人说道:“子瞻此言差矣。当洪水肆虐、围困孤城之时,自有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岂是流水本身所能主宰?待到水势平缓、顺流而下,风水相激形成天籁之音,同样有其自然之理,又岂是流水刻意为之?水本无心,何来喜怒?您却要因眼前美景而喜,为过往灾祸而悲,这岂是通达之人的见识?恐怕连上等智者的妙悟都算不上了。”

子瞻舒展眉头笑道:“客人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作歌道:浪涛兴起时,我听见它的声音;浪涛平息后,我忘却它的痕迹。我将乘天地之气遨游于混沌之中,谁又能知道它的尽头呢?弘治甲子年七月,书于百步洪养浩轩。

来雨山雪图赋

当年大雪覆盖会稽山时,我正漫游其间。山岩峰峦尽失本色,悬崖沟壑全改容颜。穿越高耸的树林进入深山,只见雪柱冰凌如银旗玉幡森然环立。又似长矛利戟闪着寒光,令人心惊胆战,如同穿越虎豹盘踞的险关。溪涧被积雪掩埋难以辨认,唯有在高高的松梢、修长的竹枝下,不时听见冰凌消融的潺潺水声。层峦叠嶂首连天际,积雪如铅华凝结,山势嵯峨陡峭,白茫茫一片望不到顶。嶙峋的雪峰眩目欲倾,沿着溪流转过山弯,突然迎面矗立,惊得我后退仰望,不敢贸然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王阳明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VJX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