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宝钗生日宴
正月二十一,荣国府里的年味儿还没散尽,廊下的红梅开得正盛,映着残雪,像一幅浓墨重彩的画。这日是宝钗十五岁生日,贾母特意让人在大观园的缀锦楼摆了宴,又请了戏班,府里的女眷并宝玉、湘云等,都聚在一处,热闹得像是又过了一次年。
宝钗穿着件石青刻丝灰鼠袄,外面罩着件大红猩猩毡斗篷,鬓边簪着朵赤金点翠的珠花,衬得她肌肤莹润,眉眼间带着几分沉稳的喜气。她挨着贾母坐着,时不时给老太太布菜,说话温温柔柔的,引得贾母不住地夸:“还是宝丫头懂事,瞧这稳重劲儿,真让人疼。”
探春坐在黛玉身边,穿着件水红绫子袄,外面套着件月白背心,手里把玩着个蜜蜡串子。她看着宝钗被众人围着道贺,脸上虽笑着,眼底却藏着点不易察觉的轻愁——十五岁,在寻常人家己是谈婚论嫁的年纪,宝钗却还在这深宅里,前路茫茫。
宴席开了没多久,戏班就上来了。锣鼓一响,帘布后转出几个戏子,穿着五彩戏衣,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今日请的是小旦龄官,最是擅唱《牡丹亭》,那唱腔婉转,身段袅娜,看得众人都入了迷。
湘云吃得兴起,手里还捏着块糖糕,指着台上的龄官,大声对宝玉道:“宝哥哥你看,这戏子长得真像林姐姐!眉眼鼻子,都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话一出,满座瞬间静了静。
黛玉正端着茶杯抿茶,闻言手猛地一顿,茶水溅在袖口上,她脸色瞬间沉了下去。戏子在当时是“下九流”,把她比作戏子,这在她看来是极大的冒犯,更何况湘云说得这般大声,生怕旁人听不见。
宝玉也慌了神,连忙给湘云使眼色,嘴里嘟囔着:“你胡说什么呢……”
湘云却没明白,还梗着脖子道:“我没胡说!你看那眼睛,那嘴角,可不就像林姐姐吗?”
气氛一下子僵住了,连贾母都皱了皱眉,觉得湘云这孩子太莽撞。宝钗连忙打圆场:“云丫头快别闹了,戏子都上妆了,哪里看得真切?快吃你的糕吧。”
可黛玉的脸色依旧难看,眼圈都红了,显然是真动了气。
就在这时,探春忽然笑出声来,声音清亮,一下子打破了僵局:“云姐姐你看错了!”
众人都看向她,连黛玉也抬起了头,眼里带着疑惑。
探春指着台上的龄官,语气带着几分俏皮:“你看她那眉梢,是往上挑的,带着股英气,倒像是宝姐姐平日里抿嘴笑的时候。还有那身段,看着丰腴些,更像宝姐姐了。林姐姐的眉眼是含着愁的,像笼着层烟,哪里是这样的?”
她这话一说,众人仔细一看,还真觉得有几分道理。龄官虽也是美人,却带着股舞台上的明艳,确实和宝钗的端庄英气更贴近些,反倒和黛玉的清冷愁绪相去甚远。
贾母先笑了:“还是探丫头看得细!可不是嘛,我瞧着也像宝丫头。”
宝钗也笑着点头:“三妹妹这眼力,真是厉害。”
湘云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脸一下子红了,挠着头道:“是我看错了,该罚该罚!”说着拿起杯酒就要喝。
黛玉的脸色缓和了些,看向探春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暖意。她知道,探春这是在为她解围,既没让湘云下不来台,又维护了她的体面。
“罚什么罚,”探春拉住她,“小孩子家说错话难免的,快坐下吃菜吧,这道糟鹅掌不错,你不是最爱吃吗?”
一场风波就这么消弭于无形,宴席上的气氛又热络起来。黛玉悄悄碰了碰探春的手,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谢了。”
探春回了个安心的笑,心里却轻轻叹了口气。这府里的日子,就像走钢丝,一点小事就能掀起波澜,她得时时提着心,才能护着想护的人。
酒过三巡,贾母让人撤了宴席,摆上灯谜,说要猜谜取乐。贾政也来了,坐在贾母下首,脸上带着几分难得的笑意——今日是宝钗生日,又是阖家欢聚,他也松快了些。
丫鬟们端上各式花灯,每个灯上都贴着一张写着灯谜的纸条。
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最新章节随便看!迎春先猜了个“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众人琢磨了半天,还是宝玉猜中了:“是算盘!”
贾政听了,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皱。算盘虽实用,却“镇日纷纷乱”,总觉得有些浮躁不祥。
接着是探春出的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宝钗想了想,笑道:“这是佛前海灯吧?”
探春拍了拍手:“正是!宝姐姐厉害。”
贾政点点头,觉得这谜虽带些禅意,却有“大光明”的寓意,还算吉利。
轮到黛玉,她出的谜是“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众人都猜不出,最后还是宝玉叹了口气:“这是更香吧?”
黛玉点头。贾政听了,脸色却沉了下去。“焦首”“煎心”,字字都透着煎熬苦楚,太不吉利了。他看着黛玉,心里暗暗摇头,这姑娘才思虽好,性子却太愁郁了。
宝玉见父亲脸色不好,连忙打岔:“我也出一个!‘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己化灰。’”
这个简单,湘云立刻喊道:“是爆竹!”
贾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爆竹虽能驱邪,却“回首己化灰”,转瞬即逝,太像繁华过后的空寂,听着就让人心里发堵。
气氛又有些凝重,贾母连忙道:“换个吉利的,换个吉利的。”
这时,贾政看向探春:“探丫头再出一个,给大家助助兴。”
探春心里一动,知道贾政刚才听了几个谜,心里定是犯膈应了。她眼珠一转,指着桌上的一个绣球灯道:“我这个简单些:‘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
众人都开始琢磨。宝钗想了想,轻声道:“这莫非是……竹夫人?”竹夫人是夏日里抱着取凉的竹编器具,中空(腹内空),夏日用(荷花出水),秋日弃(梧桐叶落),正合谜面。
探春却故意摇了摇头,脸上露出几分俏皮的错愣:“宝姐姐猜错了!我这说的是……筛子!你看筛子有眼无珠,筛荷花时能用,筛梧桐子也能用,可不就是它吗?”
这话一说,众人都笑了。筛子虽也合“有眼无珠”,却比竹夫人吉利多了,至少和“分离别”“不到冬”这些丧气话不沾边。
贾政先是一愣,随即也笑了:“你这丫头,故意说错呢。这明明是竹夫人,哪里是筛子?”话虽如此,语气里却松快了些。竹夫人那谜面透着“恩爱不长久”的晦气,被探春说成筛子,倒像是小孩子不懂事说错了,冲淡了那股不祥之意。
“我哪里说错了,”探春故作不服气,“筛子就是有眼无珠嘛!”
贾母笑得前仰后合:“你这丫头,就是嘴巧!算你对,快拿彩头来!”
丫鬟们连忙递上彩头,是个精致的荷包。探春接了,笑着给贾母和贾政谢了赏。
贾政看着探春,眼里多了几分赞许。这丫头不仅心思细,还懂察言观色,知道他不喜那些晦气话,故意说错谜底来宽他的心,比宝玉那几个只顾着自己才情的强多了。
猜谜继续,气氛又轻松起来。黛玉看着探春,悄悄竖了竖大拇指,眼里的愁绪也淡了些。宝钗也明白过来探春的用意,对她温和地笑了笑。
夜深了,宴席散时,贾政走在前面,回头看了眼缀锦楼的灯火,心里那点因灯谜而起的烦闷,竟真的散了不少。他想,这府里有探丫头这样的孩子,或许……还能安稳些日子。
探春跟着众人往回走,晚风带着梅花的香气,吹得人心里敞亮。她知道,这点小聪明改变不了什么,但能让此刻的气氛暖些,让父亲少些忧虑,让黛玉和宝钗多些笑意,便够了。
这深宅里的日子,就像这灯谜,看似热闹,藏着的却可能是旁人看不懂的心思。她能做的,就是在这些心思里,多添几分暖意,少几分寒凉。
(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