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栊翠庵品茶
冬至刚过,天就像被冻住了似的,铅灰色的云低低地压在房檐上。一场小雪落得细密,雪粒子像揉碎的盐,簌簌落在琉璃瓦上,积起薄薄一层白,倒让那些朱红的廊柱、黛青的栏杆更显分明。大观园里的松柏裹着雪,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雪团;唯有栊翠庵的红梅,偏在这苦寒里开得最烈,朱红的花瓣顶着半融的雪,像燃在寒夜里的小火苗,映得庵门前的青石板都泛着点暖融融的光。
贾母被众人簇拥着往栊翠庵去,原是前几日收到了妙玉的帖子。那帖子是用洒金笺写的,字迹清瘦如竹,只说“庵中红梅初绽,雪水新融,愿请老太太赏一杯粗茶”。这妙玉是带发修行的居士,性子孤高清绝,寻常人请不动,连老太太前两年邀她去府里吃茶,她都以“庵中事忙”婉拒了,这次主动送帖,倒让阖府都觉得新鲜。贾母坐在竹椅上,由西个小厮稳稳地抬着,身上裹着件紫貂披风,笑道:“我喝了一辈子茶,还是头回见用雪水煮的,倒要瞧瞧这带发修行的姑娘,能泡出什么仙味儿来。”
栊翠庵比园里别处更显幽静。刚进门就是片竹林,竹枝被雪压得弯弯的,时不时“咯吱”响一声,掉下半团雪,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白的沫子。转过月亮门,才见几间禅房,白墙黑瓦,窗棂擦得透亮,能看见里面的素色帐幔;檐下悬着个小小的铜铃,风一吹,“叮铃”一声,清越得像冰珠落地。妙玉己立在阶前的梅树下等,她穿着件月白僧衣,领口袖边滚着圈灰布,外罩件石青披风,头发用根木簪绾着,脸上没施半点脂粉,却比园里的姑娘们多了几分清冷的韵致。见了贾母,她略一躬身,动作不卑不亢:“老太太安好。”声音清泠泠的,像山涧的泉水流过青石。
“妙玉姑娘多礼了。”贾母被丫鬟扶着下了竹椅,往禅房里走。屋里没燃炭盆,却不觉得冷,想来是庵里烧了地暖。正中的案上摆着个青瓷瓶,是汝窑的,釉色像雨后的天,插着两枝带雪的红梅,花瓣上还沾着雪粒,像美人鬓边的碎玉;墙角的铜炉里焚着檀香,烟气细得像线,慢悠悠地往上飘,混着梅香,倒让人心里静了不少。
妙玉亲自煮茶,动作行云流水。她从屋角一个鬼脸青的花瓮里舀出些雪水,瓮口盖着块青石板,“这是去年腊月收的梅花雪,埋在枇杷树下,隔了一年,火气全消了,今日正好用”;又取了个小巧的砂铫,形状像只伏着的雀儿,架在旁边的小泥炉上,炉里的炭火是银骨炭,燃得无声无息,只映得她的侧脸泛着层柔光。待水“咕嘟”冒泡,先是细如蟹眼的小泡,渐渐滚成鱼目似的大泡,她才取过一撮茶叶,那茶叶细如雀舌,绿得发亮,叶尖还带着点金毫,“这是去年清明前采的洞庭碧螺春,用锡罐存了半年,火气正好散了,配雪水最宜”。
众人围着案前的蒲团坐定,连宝玉都收了顽劣性子,屏息看着。贾母眯眼瞧着砂铫里的水翻腾,嘴角噙着笑:“我喝了一辈子茶,从龙井到普洱,什么样的珍品没尝过,可这口雪水烹的,倒要尝尝是什么滋味。”
妙玉先给贾母斟了杯,用的是只汝窑盏,盏沿薄如蝉翼。茶汤碧清,浮着层细白的沫,像初春河面的冰花,香气淡得像梅蕊的魂,若有若无。贾母抿了口,咂咂嘴,半晌才道:“清!是真清!比府里的雨前龙井还爽口,咽下去,嗓子眼都像被洗过似的。”
接着是黛玉和宝钗。妙玉给黛玉用的是只官窑小杯,青灰色的釉面上开着片冰裂纹;给宝钗的是成窑的五彩小盏,盏底绘着团莲,艳而不俗。到了宝玉,却换了只粗陶碗,碗边还有个小豁口,惹得宝玉嘟囔:“怎么我的碗最糙?偏我是俗物不成?”妙玉淡淡瞥了他一眼,嘴角牵起丝浅淡的弧度:“你本就俗,不配用好器。”众人都笑了,连她眼底都漾起点活气。
轮到探春时,妙玉取了只青釉盏,盏沿描着圈细金线,看着素净却不失雅致。探春双手接过,先凑到鼻尖闻了闻,眉头微微舒展,笑道:“这茶里藏着股梅香,许是雪水带的?埋在梅树下的雪,原就沾着花魂呢。”
妙玉抬眼看了她一下,眼里闪过丝讶异——寻常人只觉茶清,少有人能品出雪水里藏的梅魂,更难得她能说透“雪沾花魂”的意趣。“三姑娘倒是懂茶。”她的声音比刚才柔和了些。
探春浅啜一口,茶汤入喉,先是微苦,像咬了口青橄榄,继而回甘,清冽得像洗过心似的,连带着连日理账的疲惫都散了。她放下茶盏,目光落在窗外那枝离得最近的红梅上,花瓣上的雪正一点点化在蕊里,顺着花瓣往下淌,像美人垂泪。她语气诚恳又带着点探询:“姑娘的茶确实清冽,雪水烹得恰到好处,把碧螺春的幽韵全引出来了。只是我想着,这会子庵里的梅花开得正好,若是摘几朵初绽的,连瓣带蕊扔进砂铫里,梅香融在茶里,雪水的清、茶叶的幽、梅花的活,合在一处,会不会更添几分精气神?”
这话一出,禅房里静了一瞬。
贾母愣了愣,随即拍着扶手笑:“探丫头这主意新鲜!梅花煮茶,听着就雅致,倒像诗里写的光景。”
黛玉用指尖捻着官窑杯的沿,茶雾漫过她的眉尖,轻声道:“可不是?雪水是静的,梅花是活的,合在一处,倒像把这寒冬的精气神都煮进茶里了,喝下去,连心里都暖了。”
宝钗看着探春,眼里带着赞许——妙玉性子傲,寻常夸赞她未必受用,可探春这话说得巧,既赞了她的茶,又添了个更妙的法子,像是同好间的切磋,反倒让人舒服。
妙玉握着砂铫的手顿了顿,炭火映得她眼底发亮。她素来看不上园子里的姑娘们,觉得她们只知脂粉钗环,不懂茶中真味,可探春这话,却说到了她心坎里。她自己何尝没试过用梅花煮茶?去年雪后摘了半开的梅蕊,与龙井同煮,那香气绕着舌尖不散,只是觉得“俗人难懂”,从未与人说过。此刻被探春点破,倒像藏了许久的心事被人窥见,非但不恼,反倒生出点“知我者”的暖意。
“三姑娘说得是。”她低头往砂铫里添了些炭,火苗“噼啪”跳了两下,“只是梅花要选初绽的,带三分雪,七分香,煮时火候要轻,才不夺茶味。若是开得太盛,反落了俗艳。”
“原来还有这讲究。”探春笑得更真切了,“改日我让园子里的婆子留意,若是摘了合宜的梅花,就送来给姑娘试试。庵里的梅花开得最有精神,煮出来的茶定是不同。”
妙玉没首接应,却轻轻“嗯”了一声,算是默认。这在她己是极大的松动——往日里,便是宝玉要送她些新奇玩意儿,也常被她怼回去,说“俗物污眼”。
众人又喝了会儿茶,贾母年纪大了,坐不住,便起身告辞。妙玉送到门口,见探春落在最后,手里还捏着那只青釉盏,指尖在盏沿的金线处轻轻,像是在回味茶味。
“三姑娘若喜欢这碧螺春,改日我让人送些去秋爽斋。”妙玉忽然开口,声音里没了方才的疏离。
探春眼睛一亮,连忙福身道谢:“多谢姑娘。若是得了好梅花,我亲自送来给姑娘煮茶,咱们试试那‘梅魂入茶’的滋味。”
妙玉望着她,点了点头,转身回了庵里。梅枝上的雪被风吹落,落在探春的披风上,凉丝丝的,她却觉得心里暖烘烘的。
往回走的路上,宝玉凑过来,踩着雪咯吱咯吱响:“三妹妹方才那话,说得妙玉都软了性子,厉害!我跟她要杯茶喝都难,你倒让她肯送茶了。”
探春笑了笑,没说话。她哪里是随口说的?前几日听翠墨说,妙玉虽孤僻,却极爱梅花与茶,庵里还藏着本宋版的《茶经》,夜里常就着灯翻。她便想着,要与这庵主拉近距离,总得找个她在意的由头——梅花煮茶,既合时宜,又显诚意,果然管用。
她知道妙玉来历不凡,虽在庵中修行,却与京里几位老臣的夫人有往来,消息灵通得很。这园子里的事,往后不定有多少难处,若能得她一分照拂,便是一分助力。今日这杯茶,这几句闲话,不过是先在冰面上搭了块木板,往后若是真有过不去的坎,或许就能借着这“梅花茶”的由头,来求她帮衬几分。
雪又开始下,落在红梅上,融成水珠,顺着花瓣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积起小小的水洼。探春回头望了眼栊翠庵,禅房的窗还亮着,像颗藏在雪里的星。她拢了拢披风,加快脚步跟上众人——路还长,该铺垫的,总得慢慢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