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8章 妙玉贺帖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 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

第48章:妙玉贺帖

宝玉生日的第二日,天刚蒙蒙亮,东方的天际才泛出一抹淡青,像宣纸上晕开的第一笔水墨。怡红院的窗纸浸在这朦胧晨光里,泛着半透明的白,檐下昨夜未熄的残灯还剩最后一点火星,风一吹,便化作一缕青烟散了。袭人正蹲在廊下拾昨夜夜宴散落的花瓣——蔷薇落了满地,粉的、白的瓣儿沾着晨露,软得像刚揉过的杭娟,指尖一碰,露水就顺着花瓣边缘滚下来,滴在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宝玉还赖在炕上没醒,锦被踢得半敞着,露出里面月白的中衣,眉尖微微蹙着,许是夜里喝多了桃花酿,嘴里还含含糊糊嘟囔:“林妹妹别抢……那盅酒是我的……” 袭人拾完花瓣进来,见他这模样,忍不住抿嘴笑了笑,拿过搭在炕边的薄被,轻轻给他盖了盖。

忽听得院外有小丫鬟轻手轻脚的动静,踮着脚像踩在棉花上,是翠墨捧着个素白的小笺进来。她见了袭人,连忙把手指按在唇上,低低道:“袭人姐姐,栊翠庵的妙玉师父打发人送了帖来,说是给宝二爷的。师父特意嘱咐了,要悄悄递,别惊动旁人。”

袭人连忙停了手,接过那笺时指尖都放轻了——这栊翠庵的妙玉师父,素来是“万人不入她目”的性子,连老太太去栊翠庵品茶,她都只略客气几分,竟会给二爷送生日帖?她低头瞧那笺,是宣州来的陈年老宣纸,米白色,透着点淡淡的黄,裁得方方正正,西周边角还用细麻线细细镶了边,摸上去糙中带润,不像府里用的那些光溜纸,倒透着股不沾尘俗的清素雅气。

她不敢耽搁,轻手轻脚掀了里屋的竹帘,凑到炕边,用帕子角轻轻推宝玉的胳膊:“二爷醒醒,醒醒——栊翠庵的妙玉师父送帖子来了,说是贺您生日的。”

宝玉迷迷糊糊睁开眼,睫毛上还沾着困意,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坐起来,头发乱糟糟地支棱着,像团刚拆的毛线:“妙玉师父?” 他愣了愣,宿醉的头还昏沉沉的,可一听见“妙玉”两个字,倒清醒了几分,“她怎么会给我送帖子?” 接过笺时指尖还发沉,指腹触到宣纸的凉滑,又带着点麻线镶边的糙意,倒比喝杯浓茶还提神。

展开笺一看,上面是蝇头小楷,一笔一划都透着筋骨——不像黛玉的字软中带秀,也不像宝钗的字端方持重,妙玉的字是瘦硬的,撇捺间带着股“不与俗争”的劲,却又不显得刻薄,娟秀里藏着股清冷的骨力:“谨贺芳辰,槛外人妙玉拜具。” 底下没多余的话,连个落款的日子都省了,干干净净的一行字,却比满纸“福如东海”的贺词更显郑重,像山涧里的清水,看着淡,却润得人心头发静。

宝玉盯着“槛外人”三个字发愣,手指在笺上轻轻,纸纤维的纹路蹭着指尖:“‘槛外人’……她总爱用这称呼。” 他从前听妙玉说过,这“槛”是“尘俗之槛”,她住栊翠庵,便是站在槛外看世人。可他该怎么回?写“怡红公子”?太俗,配不上这素笺;写“宝玉”?又太简慢,显得不上心。他捏着笔在案上转了转,笔杆上的竹纹都被摸热了,竟不知从何下笔,眉头皱得比宿醉时还紧。

袭人在一旁绞着帕子道:“要不问问三姑娘去?昨儿夜里就是三姑娘牵头办的夜宴,她心思细,又懂这些诗词礼数,定知道该怎么回才合妙玉师父的心意。”

宝玉一拍大腿,炕板都被震得响了响:“可不是!我怎么忘了三妹妹!” 他连忙掀被要下地,慌得袭人赶紧按住:“二爷慢着,先穿鞋!” 一边拿过鞋帮他套上,一边让麝月:“快去秋爽斋请三姑娘,就说二爷有要事请教,别让姑娘等急了。”

麝月刚跑出院,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探春就来了。她穿着件月白细布袄子,领口绣着圈极淡的兰草纹,鬓边只簪了支银质的小梅花簪,没戴珠翠,瞧着比往日素净些,倒衬得眉眼更清亮。进门就笑,声音像晨露滴在荷叶上:“听说宝玉哥哥得了妙玉师父的贺帖?我倒要瞧瞧——这位可是轻易不与人应酬的,能得她的帖,可是稀罕事。”

宝玉连忙把笺递过去,手指点着“槛外人”三个字,眼里满是求告:“你看她用这个,我该回什么才合宜?总不能瞎写个名号吧?若写得俗了,定要惹她笑话。”

探春接过笺,指尖轻轻拂过字迹,纸页被风一吹,微微颤着,她眼里闪过点赞许:“妙玉师父这字真好,有晋人风骨——不沾脂粉气,倒带着点‘二王’的清劲。” 她顿了顿,指尖点在“槛外人”上,“这是她的自称,取‘超然物外,不涉尘俗’的意思。你要回她,得对上这个‘槛’字才显诚意,也才配得上她这份雅意。”

她走到案边,拿起笔蘸了蘸墨——墨是新研的,泛着淡淡的松烟香,在张空白的素笺上轻轻点了点,墨痕像颗小痣:“她是‘槛外’,你便称‘槛内人’如何?” 见宝玉还愣着,她又细细解释:“‘槛内’对‘槛外’,字面上就工整;再说意思——她在栊翠庵清修,是站在槛外看这府里的热闹;你在这怡红院住着,日日与姐妹相处,是在槛内守着这尘俗的情分。她用‘槛外’递帖,是把你当‘可与言者’;你用‘槛内’回她,是说你懂她的‘外’,也认自己的‘内’,既不攀附她的清,也不贬自己的俗,多妙?”

宝玉眼睛一亮,像被什么东西照亮了似的,茅塞顿开:“‘槛内人’!三妹妹说得是!我怎么就没想起来?” 他接过笔,手腕悬着,在笺上认认真真写:“谨谢雅贺,槛内人宝玉熏沐拜复。” 写完还嫌不够郑重,又想起妙玉的帖上有“拜具”,便在末尾添了个小小的“顿首”二字,墨色浓淡正好,瞧着既恭敬又不谄媚。

探春在一旁看着,笑着道:“这样就妥了。妙玉师父性情孤高,最厌俗套的‘恭祝’‘敬贺’,你回得简素又合情理,她见了定高兴。” 又叮嘱,“让个妥当的小丫鬟送去——就叫春燕吧,她手脚轻,话也少。让她先洗干净手,拿个素色的小竹匣子装了帖子,轻脚去栊翠庵,别让粗手粗脚的婆子跟着——她那里清净,受不得吵闹。”

宝玉连连应着,立刻扬声叫春燕:“快进来!洗手!拿东廊下那个素竹匣子来,装了这帖子,去栊翠庵给妙玉师父送去,脚步放轻些,别惊着师父!”

春燕应声进来,果然乖乖洗了手,取了竹匣子——匣子是前年宝玉给黛玉编的,黛玉不爱用,就扔在廊下装零碎,此刻装着素笺,倒正合适。她捧着匣子往外走时,探春还在嘱咐:“若师父问起,就说‘二爷谢师父的贺帖,恭回了帖子’,别多说旁的。”

春燕送帖回来时,日头己升得有些高了,晨光透过窗棂照在地上,亮堂堂的。她手里除了空匣子,还多了个青布小布包,见了宝玉便笑:“二爷,妙玉师父收了帖子,没多说什么,只让身边的智通师父给了这个,说是‘给二爷尝尝’。”

宝玉连忙打开布包,里面是两颗用雪水腌的红梅子,圆滚滚的,透着点暗红,还带着股淡淡的梅香。他捏起一颗放嘴里,酸得他龇牙,却又慢慢品出点甜来,是雪水腌独有的清冽甜意——这是妙玉常用来待客的小食,去年冬天他去栊翠庵,妙玉就给过他几颗,说是“用梅花上的雪腌了三年的”。

“她收了帖子,还回了梅子!” 宝玉拿着梅子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细纹都堆着欢喜,“三妹妹果然说得对!‘槛内人’这三个字,她准是懂了!”

探春望着那两颗红梅子,青布包衬得梅子越发清透,心里轻轻舒了口气。她哪是单为帮宝玉解困?妙玉虽孤高,却不是真的断了尘缘——她是江南旧族出身,听说家里从前藏着不少字画古物,人脉也广。如今贾府光景渐难,账房的银子紧得捉襟见肘,谁知道日后会不会有求到她的地方?让宝玉用“槛内人”回帖,既让妙玉对宝玉多了几分“知我者”的好感,也算悄悄结下份情分——这深宅里的路难走,多铺一块砖,总比临渴掘井强。

宝玉还在喜滋滋地尝梅子,酸得舌尖发麻却舍不得丢,连说:“比去年的还甜些!” 探春看着他的样子,也跟着笑了笑——少年人的欢喜总这般纯粹,像这梅子的甜,不掺半分算计。她只盼着,这份纯粹能久些,而她今日铺下的这细路,日后真能护着他们走得稳些。

窗外的晨光渐渐亮了,金晃晃的照在案上的回帖上,“槛内人”三个字的墨痕还未全干,边缘晕着淡淡的黑,像颗悄悄埋下的种子。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笺角轻轻晃,仿佛连空气里,都藏着点来日的盼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楼:探春重生,挽贾府狂澜 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