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重组诗社
立春刚过,残雪还在墙根下堆着白,檐下的冰棱却先化了,一滴一滴坠在青石板上,砸出小水窝。荣国府里憋了一冬的沉郁,像被这暖烘烘的日头晒化了些——尤二姐的事虽没彻底翻篇,凤姐却收了些阴狠的手段,府里下人见风使舵,也少了些明里暗里的嚼舌根。探春瞧着潇湘馆的红梅落了半树,竟抽出嫩粉的新蕊,心里动了个念头:该让姐妹们聚聚了。
前几日她托翠墨给潇湘馆送了袋新炒的青豆,顺便带了句“明日暖和,要不要来秋爽斋坐坐”,黛玉回了张素笺,只写“晓得了”,却没说不来。今日天刚放晴,探春便让丫鬟在院角的蔷薇架下支了张花梨木大案,案上摆着澄心堂纸、紫毫笔,还有刚从窖里取的新酿米酒,酒坛上还沾着些湿泥——是她特意让人从乡下收的,比府里的酒多了些清甜。
日头刚过晌午,潇湘馆的人先到了。黛玉披着件月白绫袄,外面罩着件水红比甲,比前几日丰润了些,只是眼尾还带着点红。她手里捏着本旧诗集,刚进院就被廊下的桃树绊住了脚——那桃树是去年移来的,竟抢先开了几朵,粉白的瓣沾着融雪的潮气,风一吹,簌簌落了几片,正落在她发间。“倒是开得早。”她抬手拈掉花瓣,声音轻得像怕惊着花。
“可不是?”探春迎上去,拉她往案边坐,“昨儿还瞧着是骨朵,今早就炸了瓣。我让丫鬟搬了小炭炉来,冷了就烤烤手。”刚说着,湘云就踩着青石板跑来了,手里还攥着串糖葫芦,红得晃眼:“三姐姐!林姐姐!我带了城外的糖球子,甜得很!”她把糖葫芦往案上一放,就去扒黛玉的诗集,“林姐姐在看什么?莫不是新写的诗?”
宝钗来得稳当,手里提着个食盒,打开是几碟精致的点心:“我让厨房做了杏仁酪,配着米酒吃正好。”迎春和惜春也跟着来了,迎春手里捏着块绣了一半的帕子,惜春依旧捧着串菩提子,两人挨着坐在案头,倒也没显生分。
“前儿我翻旧稿,见去年咱们结诗社时的稿子还在呢。”探春给众人斟了米酒,酒液在白瓷盏里晃出淡粉的光,“今儿天好,花也开了,不如咱们再凑凑?就以这桃花为题,如何?”
湘云先拍了手:“好!我先来!”她抓过笔就往纸上写,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没半刻就扔了笔,“写好了!你们瞧!”众人凑过去看,纸上写着“桃花开得真热闹,像堆粉雪落枝梢”,虽首白,倒有股憨劲,惹得大家都笑。
宝钗也提笔写了首,端庄得像她的人:“粉瓣凝香承露重,东风吹处不惊尘”,字句稳妥,挑不出错。轮到黛玉时,她盯着案上那几朵落瓣看了半晌,才慢慢提笔。笔锋落在纸上,却没写桃花的艳,只写“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写到“怜”字时,指尖抖了抖,一滴泪竟落在纸上,晕开墨痕,像朵碎了的桃花。
案上顿时静了。湘云张了张嘴想劝,被宝钗用眼神按住。探春看着那行字,心里发沉——尤二姐的死像根刺,扎在黛玉心里,连带着看桃花都成了“红消香断”。她沉默片刻,提笔蘸了墨,在黛玉的诗旁接了一首:“东风吹落满庭芳,却有新苞待暖阳。花落明年还会开,人若有心花不败。”
写完把笔一放,抬眼瞧黛玉:“林妹妹瞧这桃树,今儿落了瓣,明春还能发新枝。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只要心里存着点盼头,就不算真败了。”
黛玉望着那两句“人若有心花不败”,指尖轻轻碰了碰纸页上的墨痕,眼眶又热了,却没掉泪,只轻轻点了点头:“三妹妹说得是。”声音虽轻,却比来时亮了些。
诗写罢,湘云嫌坐着闷,吵着要放风筝:“我带了只‘老鹰’来!前儿在城外瞧见孩子放,飞得比树还高!”探春索性让丫鬟把库房里的风筝都搬了出来——有蝴蝶形的,翅膀上还粘了彩纸;有鲤鱼形的,金晃晃的像从水里捞出来;还有只小巧的“美人儿”风筝,是去年给惜春扎的,惜春一首没舍得放。
众人挪到院外的空地上,风正好,不软不硬。湘云举着“老鹰”跑,翠墨在后面托着风筝尾,“放!”一声喊,风筝“呼”地往上窜,线轴在湘云手里转得飞快,转眼就成了天上个小黑点。宝钗放的是鲤鱼风筝,她不慌不忙地收放线,鲤鱼在天上摆着尾巴,倒比湘云的老鹰稳当。
黛玉站在一旁瞧着,手里捏着只蝴蝶风筝,却没动。探春走过去,帮她托着风筝骨:“试试?风正好呢。”黛玉犹豫了下,还是跟着跑了两步,风筝晃晃悠悠起了身,却没飞多高就往下坠,像只折了翅的蝶。她叹了口气:“我原就不大会这个。”
“我帮你。”探春接过线轴,手腕轻轻一挑,风筝竟又往上飞了些,只是线总牵着,飞得有些滞。她瞧着天上的风筝,突然对众人道:“听说剪断风筝线,能带走晦气呢。”
没等众人反应,她竟真抬手扯断了自己手里的线——她放的是只“百鸟朝凤”风筝,最是花哨,线一断,便借着风势往远处飘,转眼就飞过了墙头,成了个小彩点。“我替大家带走些不痛快的事。”她拍了拍手上的线屑,笑得坦然,“往后咱们只盼着好光景。”
湘云愣了愣,也跟着扯断了老鹰风筝的线:“我也带!带得越多越好!”宝钗看着自己的鲤鱼风筝,犹豫了下,终是没剪,却松了放线轴,让风筝飞得更高些。黛玉望着探春那只飘远的彩风筝,指尖捏着蝴蝶风筝的线,没说话,眼里却慢慢亮了——像被风吹散了雾。
日头斜斜往西沉时,众人散了。黛玉回潇湘馆时,竟把那首桃花诗留在了秋爽斋案上,纸页被风掀得轻轻晃。探春拾起来看,见“红消香断有谁怜”旁,被人用淡墨添了半句:“明年花发再凭栏”。
她把诗稿折好收进匣子里,望着天上渐渐暗下去的云,轻轻舒了口气。剪断风筝线或许带不走真的晦气,可姐妹们眼里的光,却比前几日亮了些。这府里的日子像这初春的天,时暖时寒,可只要有人肯添把柴、扯根线,总能把沉郁烘得淡些。风卷着桃花瓣落在案上,软乎乎的,像谁悄悄递来的盼头。
(http://www.220book.com/book/VM1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