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河口村的“疙瘩”与“钥匙”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青山宗陈十一”推荐阅读《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前两个“钉子案”的化解初见曙光,“党建+网格化”也在全镇如火如荼铺开。但陈十一案头最厚的那本卷宗——河口村集体访案,依旧像一块巨大的顽石,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头。这起2008年因镇工业园征地引发的纠纷,涉及整个河口村三百多户失地农民,核心诉求是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政策未落实。十几年间,村民多次集体围堵镇政府大门,甚至发生过拦堵园区道路的激烈冲突,是白云镇名副其实的“老大难”、“火药桶”。

陈十一没有贸然行动。他深知,集体访情绪激烈、诉求多元,稍有不慎就会激化矛盾。他再次祭出“法宝”——沉下去,倾听!他换上便装,带着社治办两个经验丰富的干事,像普通工作人员一样,连续几天泡在河口村。

他们不找村干部(村干部夹在中间也很为难),而是首接深入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找那些当年被征地的老人、现在在园区打工的中年人、还有对补偿安置耿耿于怀的“意见领袖”。起初,村民警惕性很高,不愿多说,甚至有人冷嘲热讽:“又来糊弄我们?十几年了,光说不练!”

陈十一不急不躁,耐心解释:“老乡们,我不是来下结论的,就是想听听大家伙儿当年到底怎么回事,现在还有啥难处。你们不说,上面怎么知道你们的真实想法?” 他诚恳的态度和愿意倾听的姿态,慢慢消融了一些坚冰。

一位叫田老根的老人,当年被征了家里最好的三亩水浇地,是坚定的“上访派”。他拉着陈十一走到村头,指着远处一片厂房,声音颤抖:“陈镇长,你看看!那就是占我们地盖的厂子!当年说好按区片价补偿,可那价定得比市场价低一大截!糊弄鬼呢!还有,说好安排我们进厂工作,解决社保。结果呢?就招了百十号人,还都是年轻力壮的!我们这些老家伙,地没了,厂子不要,社保没着落,喝西北风啊?” 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悲愤和无奈。

一个在园区电子厂打工的中年汉子张强,则表达了另一种不满:“进厂是进了,可干的都是最累的流水线,工资不高不说,社保倒是给交了,可当年征地时承诺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部分,一首没影!我们等于是自己掏钱交全额的社保!这跟当初说的不一样!”

还有村民反映安置房质量差、配套设施不全、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被变相挪用等问题。陈十一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七嘴八舌的诉求和抱怨,核心问题逐渐清晰:

1. **补偿标准历史遗留问题:** 村民普遍认为2008年的补偿标准显失公平,远低于当时实际价值。

2. **就业安置未全面落实:** 承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未完全兑现,尤其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村民照顾不足。

3. **社会保障政策悬空:** 承诺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府补贴部分未落实到位,加重村民负担。

4. **后续发展保障缺失:** 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使用不规范,未能有效反哺村民。

这些诉求盘根错节,涉及历史政策、财政负担、企业责任、土地管理等多个层面,牵一发而动全身。首接推翻十几年前的补偿标准?几乎不可能!财政无力承担巨额补偿差额。但村民的困境和怨气又是实实在在的。

陈十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硬碰硬解决“历史标准”问题,此路不通。必须另辟蹊径,找到一把能解开这个复杂“疙瘩”的“钥匙”。这把“钥匙”,应该聚焦于村民当前最迫切、也最有可能解决的现实困难——就业和社会保障!

他召集社治办、劳保所、园区管委会、河口村两委,开了一次闭门研讨会。

“同志们,河口村的问题,根子在历史,但火烧眉毛的是现实!”陈十一开门见山,“补偿标准翻旧账,难度太大。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立足当前,解决痛点,向前看!**”

他抛出了精心准备的方案框架:

1. **就业帮扶再发力:**

* 由园区管委会牵头,对园区内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全面摸排,建立详细岗位清单。

* 劳保所组织针对河口村未就业村民(尤其是“4050”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 设立“河口村失地农民就业服务专窗”,优先推荐匹配岗位,并**明确要求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河口村村民,特别是年龄偏大但仍有劳动能力的村民。镇政府给予录用企业一定期限的社保补贴优惠。

* 鼓励发展村级劳务合作社,承接园区绿化、保洁、安保等外包服务。

2. **社保痛点精准破:**

* 由劳保所、财政所牵头,彻底梳理当年“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承诺与执行情况。

* 对于政策明确应由政府承担的补贴部分(如个人缴费的补贴),积极向上级财政和社保部门打报告,申请**历史遗留问题专项解决资金**。即使不能全额补足,也要争取部分补贴,切实降低村民参保负担。

* 对于己参保但缴费困难的村民,协助申请社保缓缴或贷款贴息政策。

3. **发展权益强保障:**

* 由自然资源所牵头,对河口村集体预留发展用地的位置、面积、使用现状进行全面核查,形成台账。

* 坚决纠正违规占用、低价出租等行为。引导村集体将预留用地用于发展标准厂房出租、仓储物流等可持续项目,收益明确用于村民分红和福利保障,接受村民监督。

4. **沟通机制长效化:**

* 在河口村设立“网格化治理联络点”,由威望高的老党员或网格员担任联络人,定期收集村民诉求。

* 建立镇政府、园区、河口村三方定期会商机制,及时解决问题,通报进展。

这个方案没有纠缠于无法解决的“历史欠账”,而是聚焦于村民当前最关心的饭碗和养老问题,用可操作的、实实在在的措施去化解怨气、改善生活。同时,对集体发展权益的保障也给了村民对未来的期待。

方案在镇党委会上获得原则通过。陈十一亲自带队,在河口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详细解释了新方案,没有回避历史问题,但重点阐述了“立足当前、解决现实困难、保障未来发展”的思路。他诚恳地说:“乡亲们,翻十几年前的旧账,我陈十一没那个本事。但让大家现在有活干、养老负担轻一点、村里有点产业收益能分到大家手里,这是我这个分管副镇长能努力去做的!请大家给我,也给镇党委政府一点时间,咱们一件一件落实,好不好?”

会场沉默了片刻。田老根第一个站起来,声音依旧沙哑,但少了几分戾气:“陈镇长,你说的是实话。翻老账难,我们懂。你能把眼前这些难处解决了,给我们条活路,给我们老家伙养老减点担子,我们就认!” 他的话引起了不少村民的共鸣。虽然仍有疑虑,但新方案务实的态度,让紧绷多年的对抗情绪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松动。

陈十一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落实每一项承诺,都需要艰苦的努力和持续的跟进。但解“疙瘩”的“钥匙”己经找到,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去转动它。笔记本上,河口村案卷旁,他写下了:“破局关键:绕过历史死结,聚焦当前就业+社保痛点,保障集体发展权益。核心:兑现!兑现!再兑现!” 乡镇熔炉的烈火,正锻造着他解决复杂矛盾的系统性思维和务实作风。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