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誉满京华隐忧存,进退之间费思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青山宗陈十一”推荐阅读《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北疆省的亮眼成绩单,很快通过各类渠道报送至中央,也引起了京城老同志们的关注。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在小范围的座谈会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对陈十一不吝赞美之词。

一位曾主政过工业大省的老同志在一次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感慨:“北疆这个陈十一,不简单啊!以前总觉得他搞社会治理有一套,没想到抓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你看他们现在这个产业结构,新老动能转换得很顺畅,路子走得正,步子迈得稳。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现在这么复杂的形势下,能把增速稳住,把质量提上去,把风险控得住,这说明他有战略眼光,更有实操能力。”

另一位长期关注党建和组织工作的老同志则看重其领导风格转变:“我听说他病了一场之后,工作方式大变样。不像过去那样玩命了,懂得放手,懂得抓大放小,反而把班子带得更活,把局面打得更开。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的干部在成长,在成熟。真正的担当,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慧和定力。这种干部,我看更值得重用!”

这些赞誉,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地传到了陈十一耳中,也传到了负责干部工作的相关部门。无疑,这为他未来的政治前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许多观察家看来,以他如今的年龄(依然算年富力强)、履历(经过多岗位锻炼且政绩突出)、能力(经济、社会、党建皆通)和声誉(包括战胜病魔的坚韧形象),下一步进入更核心的决策层,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就在这一片看好的声音中,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忧也同样存在。这隐忧,恰恰也来源于他那段大病初愈的经历。

在组织部门内部讨论相关人事问题时,一种谨慎的声音时而响起:“陈十一同志的能力和成绩,毋庸置疑。但是,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毕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因素。省委书记岗位的压力是超乎想象的,北疆的局面稳住了,但如果把他放到一个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压力更大的位置上,他的身体是否能承受得住?万一再次出现问题,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事业的损失。”

持有这种观点的同志,并非对陈十一有意见,恰恰是出于对事业和对干部本人高度负责的考量。“我们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培养一个像陈十一这样级别的优秀干部更不容易。使用干部,既要看其才,也要虑其力。他的‘力’,即身体的承受力,经过上次一役,确实需要打一个问号。或许,让他在现有岗位上再多干一段时间,进一步观察其健康状况的稳定性,是更稳妥的选择?”

还有一种更隐晦的考虑:“他现在的工作模式很成功,但如果职务变动,新环境、新挑战必然带来新的压力,他还能否坚持现在这种科学的工作节奏?万一又回到过去那种状态怎么办?”

于是,在高层的人事酝酿中,关于陈十一的安排,出现了一种微妙的“犹豫”态势。欣赏其才、肯定其绩的一方,主张应大胆使用,给予更重的担子;关心其健康、顾虑风险的一方,则主张应稳妥为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这两种意见都有其合理性,一时难以达成绝对共识。

这种高层内部的“犹豫”,虽然秘而不宣,但通过一些极其细微的迹象(比如相关考察节奏、征求意见的范围等),还是被极少数消息灵通人士隐约感知到。这让陈十一的未来,似乎又笼罩上了一层不确定的薄雾。

陈十一本人对于京城的这些议论和背后的犹豫,并非毫无察觉,但他表现得异常淡然。他对秘书说:“职位升迁,是组织考虑的事情。我们作为党员,就是一块砖,组织需要搬到哪里,就到哪里,并且尽力在哪里砌好。至于个人的身体,自己注意好就行,不要成为组织考虑时的负担。”他依然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北疆的工作中,仿佛那些关于他个人前途的猜测都与己无关。但这种超然的态度,反而更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