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败并没有让刘青消沉太久,反而激发了他性格中那股不服输的韧劲。既然决定离开,就更不能带着失败和遗憾离开。他调整心态,不再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宏大结局,而是着眼于当下,能做一点,是一点。他改变了策略,从“硬碰硬”转为“软渗透”。
对于18号楼的电梯困局,他不再组织召开正式的协调会,也不再提任何具体的方案。他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买上一点水果,一家一家地登门拜访。不再是社区干部的身份,更像是一个晚生后辈。
他到一楼的暴躁老爷子家,不再谈电梯,而是听他抱怨下水道偶尔反水的老问题,顺便帮他把沉重的米袋扛进厨房。 他到二楼的精瘦男人家,听他倾诉孩子上学择校的焦虑,分享一些自己打听来的信息。 他到六楼的王奶奶家,听她絮叨独自在家的孤单和身体的不适,帮她检查了一下家里过期己久的药品。 他到西楼的会计家,肯定他计算的专业性,请教关于费用分摊的各种可能性,只是请教,不强求结论。
他不再试图说服任何人,只是倾听,真诚地倾听他们的苦水、抱怨、担忧和期望。他逐渐了解到,一楼的业主不仅怕贬值,更担心施工期间巨大的噪音和灰尘会影响他生病在家休养的妻子;二楼的业主并非完全反对,只是觉得补偿方案必须足够覆盖他预期的损失;六楼的王奶奶最大的愿望,是能时常下楼晒晒太阳,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被“困”在了楼上。
信任,像涓涓细流,在一次次不带目的的走访和倾听中,慢慢累积。虽然电梯的事情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但楼里居民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的警惕和排斥,变得柔和了许多。他们开始叫他“小刘”,而不再是“刘干部”。甚至有一次,一楼的老爷子居然主动问他:“小刘,那个电梯的事,上面最近有什么新政策没有?” 虽然只是随口一问,但己是破天荒的进展。
对于“邻里互助圈”,他彻底放弃了原先那个不切实际的宏大构想。他决定从最小、最具体的事情做起。他注意到社区门口那家小超市的老板是个面善的人,偶尔会给忘带钱的老人赊账。刘青便经常去店里买东西,有意无意地和老板聊天,得知老板姓吴,本地人,也想为邻里做点好事,但怕麻烦。
刘青抓住机会,提出一个极小化的构想:“吴老板,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社区有几位特别困难的孤寡老人,您也不用做别的,就在他们来买东西时,每满二十块钱,您给便宜个一块两块的,或者把快过期的牛奶、面包打折卖给他们。这点损失,我试着看能不能从社区别的经费里挤一点点出来补给您,就算不够,也算您一份爱心。我们就从这一件小事开始,怎么样?”
吴老板犹豫了一下,看着刘青诚恳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成吧,小刘你人实在,我就信你。一块两块的,不算啥,就当积德了。”
就这样,没有任何仪式,没有任何宣传,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基层晋升路:从编外社工到政坛》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邻里互助圈”以一种近乎寒酸的方式,迈出了微不足道却又实实在在的第一步。当刘青扶着独居的吴大爷,第一次用“爱心价”买到了一袋打折鸡蛋时,吴大爷浑浊的眼睛里露出了笑意,连声说:“好,好,小刘好。”
虽然这点帮助微乎其微,距离真正的“养老服务体系”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刘青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这是真的做成了的一件事,哪怕再小。
转机发生在一个暴雨夜。吴大爷突发急病,腹痛难忍,第一个想到的竟是摸索着存下的刘青的手机号。己经睡下的刘青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冒雨冲到大爷家,见他脸色惨白,立刻背起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暴雨中拦车送医。因为送医及时,吴大爷得了急性阑尾炎被成功手术。老人远房侄子赶来后,拉着刘青的手不住道谢:“谢谢你了,小刘同志!真是太感谢了!你真是个好干部!”
这一声真诚的“谢谢”,像一道强烈的微光,瞬间穿透了长期笼罩在刘青心头的阴霾和委屈。所有的艰难、误解、甚至辱骂,在这一刻仿佛都有了价值。他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真能温暖人,甚至能救命。这种价值感,是任何考核优秀都无法比拟的。
他的改变和坚持,也开始被同事和领导悄悄看在眼里。虽然电梯还没装上,但他那种“笨拙”而真诚的入户方式,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也间接减少了社区的投诉压力。那个小小的超市爱心折扣,虽然不起眼,却也让王主任在街道汇报时,能举出一个“社区联动社会资源关爱特殊群体”的鲜活例子。
“这小子,轴是轴了点,但确实是在真心实意为居民想事情。”王主任私下里对老赵说。
而在千里之外的京城,陈十一在部里一次关于政策可操作性的内部讨论会上,再次分享了来自那个“基层联系点”的匿名情况反映。这次,他重点讲述了“智慧养老APP遭遇数字鸿沟”和“楼道粉刷引发公平性质疑”两个案例。
“……同志们,”陈十一语气沉重,“这两个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政策好不好,不在于设计多么完美,理念多么先进,而在于能否真正落地,能否经受住基层复杂现实的考验。我们的政策研究,必须时刻绷紧‘可操作性’和‘基层承载力’这两根弦。要多问几个‘能不能’、‘行不行’、‘老百姓愿不愿意’。否则,好心也可能办坏事,甚至制造新的矛盾。”
刘青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实践和思考,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渗透进顶层设计的脉络之中,推动着宏大的国家治理机器,进行更精细、更人性化的微调。
刘青这块璞玉,在经历了现实的反复摔打和磨砺后,虽然依旧伤痕累累,但其内在的坚韧与温润的光泽,己开始隐隐显现。他不再是最初那个只有一腔热血的青年,他的理想主义增添了现实的重量,变得更加具体、更有韧性。他知道前路依然漫长,但至少,他找到了行走的正确姿势——脚踏实地,眼中有光,从最小的事情做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VOP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