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味桥的石栏爬满青藤,藤叶间垂着串细碎的白花,风过时落下来,像撒了把碎银子。
苏悦踩着桥面的石板往里走,每块石砖都刻着个味道的名字,"芝麻酱"三个字被磨得发亮,砖缝里嵌着点暗红的渣,是辣萝卜干的碎屑,踩上去脚心发暖,像踩着武汉巷口的晨光。
"线装书的夹页里,"林晓用指尖抠着石砖上的刻痕,指甲缝里沾了点青苔,"藏着张褪色的画,画里的续味桥没有栏杆,只有排石桩,桩上拴着红绳,绳尾系着各种味道的标本。画旁写着行字:'桥是味道的河,这边是人间烟火,那边是源地根土,走过去的,才算把魂扎进土里。'"
陆瑶突然停在桥中央,青铜勺的柄轻轻敲着石栏,发出"笃笃"的响,像在跟谁打招呼。石栏的青苔下,露出块光滑的地方,上面刻着个小小的太阳,和雪山冰洞守艺人的记号一模一样。"是守艺人的'认亲石'。"她的指尖抚过太阳刻痕,石面突然渗出点水,映出个模糊的影子——个穿蓑衣的汉子,正往石桩上系红绳,绳上拴着的,是片热干面的芝麻酱渍,"他们过一次桥,就系根绳,说这样味道就不会迷路。"
刘师傅的孙子趴在石栏上往下看,桥下的水绿得发稠,像化了的翡翠,水里飘着无数细小的光,聚成的形状,是糖画的蝴蝶、酿醋的坛子、揉面的木杖。"水里有好多影子在走!"孩子指着团最大的光,那光里浮出个竹扁担的形状,"它在等我们呢!"
苏悦走到最末的石桩前,桩上的红绳最粗,绳尾系着块褪色的蓝布,布角绣的蝴蝶缺着块翅尖,和她手背上的印记分毫不差。她的指尖刚触到红绳,石桩突然发烫,布片里飘出阵面香,裹着张师傅的声音,比扁担里的更清,像刚晒过太阳:"小苏你看,这绳我系了三十年,每年过一次桥,就往上面缠一圈,现在够粗了,能托住你的念想了。"
手背上的蝴蝶印记突然扇动翅膀,翅尖的红亮得像团小火苗。苏悦望着水里的光,看见张师傅的影子正往桥那头走,竹扁担在肩上晃出熟悉的弧度,每走一步,石砖上的"芝麻酱"刻字就亮一分。她突然发现,影子的裤脚沾着点泥,是武汉巷口特有的那种黄黏土,连泥点的形状,都和记忆里的一模一样。
"桥在帮你认路呢。"林晓的声音有点发颤,她指着石砖上突然亮起的刻痕,"你走过的每一站,藏雪楼的梅、知味巷的墙、传味堂的扁担,都在砖缝里亮起来了。"
石桩上的红绳突然自己解开,往桥那头飘去,蓝布片在风里展开,缺角的蝴蝶突然被补上了,补得的地方泛着淡淡的金,是续味桥的石色。水里的光突然往一起聚,凝成个完整的圆,圆里浮出所有守艺人的笑脸,张师傅站在最中间,正往碗里淋芝麻酱,酱色浓得像化不开的夜,却暖得能焐热人心。
"续味续味,"无数个声音从桥身里渗出来,像水流过石缝的清响,"续的是手艺的脉,接的是人心的根。"
桥那头的雾突然散开,露出片金色的田野,和味道母所在的诞生地一模一样,只是田里的幼苗上,都挂着小小的红绳,绳尾系着各种老物件的碎片:有糖画勺的铜屑,有酿醋坛的陶片,还有热干面摊的竹篾丝。苏悦的舌尖泛起股醇厚的香,是所有味道在源头扎根后的稳,像喝了口沉淀了百年的老汤,每口都落进心里最踏实的地方。
田野的中央突然升起块石碑,碑上刻着"下一站,味源村",碑前的泥土里,插着根竹扁担,扁担上缠着的红绳,正往苏悦的方向飘来。
陆瑶看着那根竹扁担,青铜勺的光柔和得像裹了层棉:"味源村是所有味道的老家,守艺人说,那里的泥土能种出最初的味道,撒把芝麻长芝麻酱,埋颗山楂结酸果子,连风里都飘着'本真'两个字。"
苏悦的指尖捏着那根红绳,绳上的温度像张师傅的手掌,暖得让人想落泪。她知道,走到这里,才算真正摸着了味道的根,就像那根竹扁担,磨破了无数次,却总能找到回家的路,因为红绳的另一头,永远系着最开始的地方。
风穿过续味桥,吹得红绳轻轻晃,像无数只手在前面招,引着她往田野里走,往所有味道开始的老家走。
(http://www.220book.com/book/VTX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